環氧丙醇屬於基因致癌物,是油脂在超過攝氏 200 度脫臭加工過程中形成。 消委會另提及 2017 年均有進行同類型食油測試,當時檢驗 60 款食油有 46 款含環氧丙醇,9 款驗出每公斤超過 1,000 微克,即是說 5 年後食油產品就環氧丙醇有作出改善。 是次測試結果顯示,16款含植物油成分的樣本中,15款樣本(佔含植物油成分的樣本94%,佔整體樣本54%)檢出的環氧丙醇,含量由每公斤60至1,500微克。 含量最高的樣本為「earth balance」的Original Buttery Spread,檢出量超出歐盟標準上限。 只有1款牛油及植物油混合脂肪塗抹醬樣本 – 大公司 Daisy的Butter Blend Spread (Salted)沒有檢出環氧丙醇。 牛油果油消委會 而在是次50款食用油檢驗結果中,性價比最高的是大昌食品優質純正芥花籽油(價值 $26.9 ),取得5星;而最低分的為來自泰國,價值$93的「SuperFoodLab」純正椰子油(無味配方),只得2.5星。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市面上28款預先包裝非人造牛油、人造牛油及塗抹醬,結果發現16款含植物油成分的人造牛油及塗抹醬樣本當中,逾80%(13款)驗出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逾90%(15款)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 牛油果油消委會2025 世衞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苯並[a]芘列為「令人類患癌」,屬基因致癌物。 現時食安中心為食油訂定的行動水平是每公斤10微克苯並[a]芘;歐盟標準上限則為每公斤含2微克。 牛油果油消委會 根據是次測試結果,只有「雪印特級植物牛油」檢出苯並[a]芘,含量為每公斤0.8微克,符合香港現行的行動水平及歐盟標準上限。

牛油果油消委會: 健康飲啡走唔走奶? 2大陷阱會令你患病!

消委會去年發表食油含環氧丙醇的報告時已引述,聯合國糧農組織/世衛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JECFA)及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報告指,實驗動物中,環氧丙醇具基因毒性,即同時具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質(genotoxic 牛油果油消委會2025 carcinogen),可損害脫氧核醣核酸(DNA)。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選擇食油除了須留意包裝上的資料,和揀選營養值較高的產品外,亦可適時轉換食油種類,以吸收均衡營養。 另外,可使用不粘煎鍋煮食,並減少食油用量,和盡量縮短高溫烹調的時間,減少油煙產生。

  • 例如一個每日攝取一千八百千卡能量、活動水平輕度的成年女性,每日烹調用油量最多6茶勺。
  • 是次測試中,消委會驗出29款樣本含有環氧丙醇,由於環氧丙醇屬於基因致癌物,JECFA及EFSA建議人們應盡量減少攝入。
  • 由於塑化劑是一種可提高塑膠彈性和柔軟度的化學物質,有研究指其屬於內分泌幹擾物質的一種,長期過量進食可能會損害腎臟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發育。
  • 烹調食物時亦應盡量以蒸、燉、煮等方式取代油炸,減少產生潛在的有害物質。
  • 無論選用任何種類的食油,都應該減少以高溫多油的方法烹調食物,以保障健康。
  • 消委會早前曾蒐集本港市面50款食油作安全檢測,發現逾一半均含污染物。
  • 椰子油的脂肪酸含量和營養值一直具爭議性,是次測試顯示椰子油不論在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均為各組別中最低(3.8克及2.0克);儘管不含反式脂肪酸,其飽和脂肪酸平均含量卻是眾多組別中最高(86.8克)。

另外,消委會亦發現,營養標籤標示值及測試結果的差距,例如有1款樣本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測試結果高於標示值+22.6%,1款樣本沒有標示反式脂肪酸;消委會指,此做法有機會誤導消費者選購不合適的產品,影響長期病患人士,例如糖尿病、心臟病、心血管病及高血壓等患者。 無論選擇牛油、脂肪塗抹醬及聲稱的人造牛油,均應細閱包裝上的產品描述、配料表及營養標籤,留意產品的成分比例,參考報告內容,選擇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含量較低,及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產品,特別是塗抹醬樣本之間的含量差異大。 牛油果油消委會 是次消委會測試結果顯示,只有「雪印特級植物牛油」檢出苯並[a]芘,不過含量為每公斤0.8微克,符合香港現行的行動水平及歐盟標準上限。

牛油果油消委會: 特級初榨橄欖油:

反式脂肪酸: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水平,同時降低好膽固醇水平,對健康的風險較飽和脂肪酸更大。 測試以每100克計,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組別是大豆油,其次是葡萄籽油、粟米油和米糠油。 除椰子油外,特級初榨橄欖油組別的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接近0,而橄欖油、牛油果油,以及芥花籽油組別的平均含量亦較低。 食油主要成分(甘油三酸酯)中飽和脂肪酸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相對較耐高溫,不易在長時間加熱後變質,但攝入飽和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不宜過量食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油。 牛油果油消委會 油炸時食油如需作多次重覆使用,則建議使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油。

消委會從超市及百貨公司的食品部蒐集了50款常見的食油樣本,涵蓋13類別,包括14款特級初榨橄欖油、2款橄欖油、2款牛油果油、3款椰子油、2款茶花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2款葡萄籽油、3款粟米油、6款芥花籽油、1款大豆油、6款花生油,和5款調和油。 測試項目涵蓋各樣本的食物安全及營養素含量,並比較其營養標籤的準確度。 據歐盟法例訂明塑化劑 DEHP、BBP及DBP 牛油果油消委會 的特定遷移限量,分別為食物含量每公斤不多於 1.5、30 及 0.3 毫克;DIDP 及 DINP 的合計限量為食物含量不多於 9 毫克。 同時,逾60%(17款)樣本分別驗出塑化劑DEHA、DEHP、DINP或ATBC,惟全部樣本驗出的塑化劑含量均沒有超出歐盟標準上限,在正常食用分量下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牛油(butter)屬動物性油脂,當中約一半是飽和脂肪酸,跟人造牛油及塗抹醬產品均屬於高脂食物,過量攝入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測試樣本中有15款檢出的環氧丙醇由每公斤含60至1500微克不等,最高含量的樣本為「earth balance」,每公斤(1千克)含1500微克環氧丙醇,即5克(約1茶匙)含7.5微克環氧丙醇,同時超出歐盟標準(每公斤1,000微克)。

牛油果油消委會: 特級無鉛汽油

搭配冰涼的陶瓷按摩筆頭,能幫助舒緩眼周壓力與不適,減少手部按摩帶來的拉扯。 創新的多效抗皺眼霜,突破性配方蘊含達95%的天然成分,質感豐盈潤澤的眼霜,注入鑽石系列的高效超卓成分,能緊緻提升明眸,有效減淡眼周細紋、黑眼圏及浮腫等問題,並即時緊緻柔滑肌膚,顯著減淡眼底紋理,重拾逆齡年輕光采。 眼霜採用獨家凝萃技術,從堪稱極緻抗老化成分-丁香脂素萃取而成的珍稀GINSENG BERRY SR™,細緻親膚的難質感清除因外在壓力和歲月流逝而產生的肌膚雜質,瞬間貼服眼部紋理,讓眼周重拾年輕生命力,全方位修護眼周。

  • 是次測試中,有26款不同類別的食油的煙點均等於或高於200°C,較適合高溫油炸或烘焗:低於180°C適合較低溫的烹調方法,例如製作沙津。
  • 至於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研究顯示在腸道水解後,會釋出有毒的 3-MCPD。
  • 消委會指,以上2款食油分別檢出1,100微克和2,000微克致癌物環氧丙醇,超出歐盟標準的每公斤1,000微克。
  • 消委會指,歐洲於今年初完成訂定「環氧丙醇」在植物油脂及嬰幼兒奶粉等配料或食品的最高含量,並期望政府在本地引入類似的規管。
  • 昨日出版的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公佈的測試結果顯示,全部12款非人造牛油均沒有驗出污染物氯丙二醇及其脂肪酸酯,亦沒有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其中一個原因是這類牛油是奶類製品,必須由奶類或忌廉攪製而成,不應含任何高溫加工的植物油。
  • 消委會今日(7月18日)公佈食用油最新評測結果,分別從塑化劑、污染物、致癌物、脂肪酸比例及煙點等方面測試。
  • 以一名60公斤體重人士長期每日進食超過0.4公斤才會超過限量,大家亦毋須過分擔心。

消委會形容,測試結果並不理想,認為在生產食油期間,要做到不含污染物並非不可能,生產商有責任確保食油品質和安全。 據消委會解釋,動物實驗證實長期攝入過量3-MCPD會損害腎臟的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 牛油果油消委會 食安中心資料顯示,基因致癌物是透過直接破壞脫氧核糖核酸(DNA)而誘發癌症。 牛油果油消委會 這類致癌物沒有一個絕對安全的攝入量,即使少量也有可能破壞基因物質,從而增加發生癌症的機會,因此不可能為基因毒性致癌物釐定一個安全參考值。

牛油果油消委會: 健康快訊

配方另添加抗倦複合物,能抗禦形成黑眼圈和眼袋的各種因素,有助改善眼部疲倦痕跡。 這款眼霜蘊含突破性成分珊瑚紅海藻,能有效撫平細紋和魚尾紋,同時提亮眼周肌膚,有助減少黑眼圈、細紋和眼部浮腫;北歐棉花精萃能有效舒緩和保護眼睛周圍脆弱而敏感肌膚,絲絨般清爽的質地能放鬆雙眼,令眼部輪廓更加水潤及充滿活力,散發健康神采。 消委會曾測試15款廚房紙的吸水量及速度,各款表現參差,當中有4款總評達最高的4星。 包括「維達」抽取式萬用廚紙、「心相印」抽取式廚房用紙、「Daiso」廚房用紙、「特柔」超吸力強軔廚房紙 。

牛油果油消委會: 塑化劑含量超標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初榨橄欖油及冷壓油是以機械方法壓榨製成,理論上在生產過程中不會使用高溫和其他化學物,不應含有3-MCPD和環氧丙醇。 歐盟法例亦指出初榨橄欖油不含縮水甘油脂肪酸酯、3-MCPD及其脂肪酸酯。 然而,是次測試發現,1款初榨油橄欖油和2款聲稱冷壓生產的茶花籽油樣本,同時檢出3-MCPD和環氧丙醇,雖然檢出量沒有超出歐盟標準,但產品有機會曾經高溫處理,或受到非冷壓油污染,當中可能涉及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相關資料已轉交海關跟進。 部分食油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經過高溫加工處理,在脫臭加工過程中會產生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和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 研究顯示3-MCPDE和GE在腸道水解後,會分別釋出有毒的3-MCPD和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 動物實驗證實,長期攝入過量3-MCPD會損害腎臟的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

牛油果油消委會: 人造牛油含致癌物氯丙二醇 earth balance最高

今次測試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分別為「寶鼎Tripod」的「純正粟米油 Pure Corn Oil」(#32)和「Wesson」的「Vegetable Oil」大豆油(#39),同樣驗出每 100 克達 1 克。 然而,在16款含植物油成分的人造牛油及塗抹醬樣本中,13款樣本驗出氯丙二醇,含量以每公斤計算介乎77微克至1,200微克不等,但沒有超出歐盟標準上限。 反式脂肪酸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水平,同時降 低好膽固醇水平,對身體的影響較飽和脂肪酸大,長期攝入大量反式脂肪酸,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測試結果顯示「安佳」所含的反式脂肪酸是最高,每100克含5.0克反式脂肪酸,而「OraSi」則沒有檢出反式脂肪酸。 另外,消委會亦發現,營養標籤標示值和測試結果的差距,例如有1款樣本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測試結果高於標示值+22.6%;1款樣本沒有標示反式脂肪酸。 消委會指,此做法有機會誤導消費者選購不合適的產品,影響長期病患人士,例如糖尿病、心臟病、心血管病及高血壓等患者。

牛油果油消委會: 植物油(如粟米油/花生油/椰子油)比牛油更好嗎?

眼霜加入10倍精萃修護技術,有效修復睡眠不足、紫外線、環境污染,甚至藍光造成的顯著肌膚問題。 研究證實,配方具有多重閃眸修護功效,顯著減褪主要的眼周肌膚問題:眼紋、浮腫、缺水。 眼霜糅合「柔肌防禦技術」,能為肌膚形成保護屏障,減少30%眼部摩擦所帶來的傷害,同時有效改善五大眼周肌膚問題︰皺紋、鬆弛、粗糙、黑眼圈及浮腫。 眼霜配方用上獨家超能神經胜肽抗皺網XTM的神經胜肽,能顯著減淡皺紋和表情紋,即時提升、收緊眼周肌膚,看起來更細膩柔潤和年輕。 豐潤柔滑的乳霜質感,傾注全新成分魚子精純精華(Caviar Premier),以精煉頂尖的配方和先進的科研成果呵護明眸,顯著提升緊緻度和肌膚彈性、擊退細紋和年齡紋、滋潤乾燥肌膚及改善黑眼圈。 蘊含強效的抗氧化成分及豐富的維他命 牛油果油消委會2025 C 和維他命 E,能溫和滋潤及保護眼周肌膚,適合大部分膚質,尤其乾燥皮膚。

牛油果油消委會: 花生油:

以一名60公斤體重人士長期每日進食超過0.4公斤才會超過限量,大家亦毋須過分擔心。 測試中逾6成樣本,分別檢出塑化劑DEHA、DEHP、DINP 及/或ATBC,其中14款檢出DEHA、8款檢出ATBC,1款樣本檢出DEHP和DINP。 惟全部樣本檢出的塑化劑含量均沒有超出歐盟標準上限,因此在正常食用分量下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消委會促請業界標明調和油內不同食油或脂肪酸的分量或比重,讓消費者能掌握更多有用的產品資料。

牛油果油消委會: 食油每日建議攝取量

消委會測試報告指,50款食油樣本中,6成樣本被驗出含氯丙二醇及其脂肪酸酯,最低130微克和最高1,900微克。 消委會引述研究指,塑化劑是內分泌幹擾物質,長期過量進食可能會影響實驗動物生殖系統的發育;但以1個60公斤體重人士為例,塑化劑組合每日可耐受攝入量為3毫克,若長期進食塑化劑超標樣本,每日超過0.9公斤才會超過上限,因此一般食用下,應該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花生油、芥花籽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等等,都是為人熟悉的食油品種,坊間亦有不少報道關於每一款的食油營養,可以按自己需要選擇不同食油。 儘管食油對身體健康帶有一定的益處,但據香港營養師協會一般成年人(以60公斤體重及每日應攝取約2000卡路里計算)每日應攝取不多於約2.5湯匙的烹調用油(約33.5克),當中從食物內含有的脂肪和烹調用油的攝取量應各佔一半。 若以每100克計算,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含量樣本屬1款花生油(74.8克),而最低是1款椰子油(1.0克),兩者相差約74倍;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1款葡萄籽油(64.3克),而最低是1款椰子油(0.6克),相差達106倍。

牛油果油消委會: 測試結果逐個睇!

消委會曾測試30款預先包裝的牛油、人造(植物)牛油及相關產品,發現多數人造牛油含環氧丙醇或3-MCPD。 反式脂肪酸含量較高為大豆油、葡萄籽油和粟米油組別;相反特級初榨橄欖油組別的平均含量接近 0,橄欖油、牛油果油以及芥花籽油組別的平均含量亦較低。 消委會發現椰子油縱然不含反式脂肪酸,但其飽和脂肪酸平均含量卻是眾多組別中最高,而在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均為各組別中最低。 在環氧丙醇方面,16款人造牛油及塗抹醬樣本中,有15款驗出每公斤介乎60微克至1,500微克,其中Earth Balance的「Original Buttery Spread」脂肪塗抹醬的環氧丙醇含量超出歐盟標準上限(每公斤1,000微克)。 牛油果油消委會 椰子油是否健康一直極具爭議性,是次測試顯示椰子油不論在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均為各組別中最低;儘管不含反式脂肪酸,但其飽和脂肪酸平均含量卻是眾多組別中最高,攝入過多仍會令體內壞膽固醇水平增加。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奧米加3及奧米加6,其中有些是人體必需但身體不能自行製造的必需脂肪酸,以葡萄籽油、粟米油2個組別及大豆油樣本為最高。

雖然專家建議要盡量攝取低含量的環氧丙醇,在進食上攝取到過量環氧丙醇的問題未至於輕易超越上限。 消委會最新為50款市面上的食油進行測試,發現約6成樣本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當中有2款含量超出歐盟標準,其中1款更超出標準1倍。 不過食物安全中心補充,所有樣本於正常情況下食用不影響健康,而且符合法例,但同時提醒消費者,部份食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長期食用可能致肥及提高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苯並[a]芘屬在高溫烹調帶脂肪的食物時較易產生,屬基因致癌物,不宜吸取過量。

牛油果油消委會: 食用安全

消委會指,選擇食用油時可選擇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產品,但大家要注意的是,不飽和脂肪酸仍屬脂肪的一種,長期過量食用可令體重增加。 牛油果油消委會2025 而食油應在開封後2-3個月內用完,避免陽光照射,,若果有發出油膉味或變酸,則不應繼續使用,因該產品已經變壞。 反式脂肪除了增加身體的壞膽固醇,亦會降低好膽固醇(High- density cholesterol)的水平。

樣本中含量最高是「純一」PURE 葡萄籽油,而最低是「Bio Planète」椰子油,相差達106倍。 雖然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有益,但它仍屬脂肪,長期過量攝入可令體重增加。 消委會指,以上2款食油分別檢出1,100微克和2,000微克致癌物環氧丙醇,超出歐盟標準的每公斤1,000微克。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及EFSA)建議人們應盡量減少攝入基因致癌物。 消委會早前曾蒐集本港市面50款食油作安全檢測,發現逾一半均含污染物。

牛油果油消委會: 測試樣本及項目

檢測結果得出,29款食油被驗出致癌物質或有害污染物,包括御品皇及SuperFoodLab;而部分食油被驗出塑化劑及污染物超標,若長期食用或會損害腎臟功能、影響生殖系統發育。 植物油如花生油、粟米油、芥花籽油、橄欖油都含有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並不含膽固醇,有助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 椰子油雖然是植物油,卻含有超過90%為飽和脂肪酸,比含66%飽和脂肪的牛油更高。 所以,植物油和牛油各有優點缺點,而且同樣攝取過量亦會導致體重上升。 消委會曾對牛油作出檢測,測試28款市面常見的預先包裝牛油、人造牛油及塗抹醬等相關產品,發現逾5成樣本檢出致癌物環氧丙醇及縮水甘油脂肪酸酯,多數為人造牛油。 環氧丙醇同時具基因毒性和致癌性,而攝取過量污染物3-MCPD則會損害腎臟及男性生殖能力。

牛油果油消委會: 膽固醇

近日消委會測試50款食油,結果發現有47款食油樣本檢出1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當中4成(20款)檢出3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 近6成(29款)樣本檢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當中2款樣本的含量超出歐盟標準;另有2款樣本檢出基因致癌物苯並[a]芘,其中1款的檢出量亦超出歐盟標準;此外,有1款樣本的塑化劑檢出量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 測試中只有3款完全沒有檢出污染物,顯示在生產食油過程中,要做到不含污染物並非不可能。 以每公斤計算,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的最低(100微克)及最高(2,000微克)含量可相差19倍,其中1款椰子油和1款花生油,分別檢出1,100微克和2,000微克環氧丙醇,超出歐盟標準的每公斤1,000微克。 而有害污染物3-MCPD的最低(130微克)和最高(1,900微克)含量,亦相差逾13倍;含量最高的為1款調和油,惟未有超出歐盟標準,在正常食用分量下,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牛油果油消委會: 不飽和脂肪酸可多食用嗎?

測試中有29款樣本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佔整體樣本58%,含量介乎每公斤100至2000微克,含量差距極大。 上述食油被驗出每公斤有11毫克塑化劑,超過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含量為每公斤不多於9毫克)。 在30款預先包裝牛油、植物牛油及相關產品的樣本中,消委會指,測試結果顯示9款牛油樣本全部沒有檢出3-MCPD或環氧丙醇,結果與天然牛油產品通常不經精練的做法相符。 飽和脂肪酸含量方面,以平均每100克計算,緊隨椰子油的,分別為調和油及米糠油;而含量最低的組別,是芥花籽油和葵花籽油。 各樣本中含量最高(87.8克,1款椰子油)及最低(6.2克,1款芥花籽油)相差約13倍。

市面上常見「人造牛油/植物牛油」及「動物牛油」,原來兩者有莫大分別。 消委會曾對市面上30款牛油及人造牛油,當中發現18款人造牛油含有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環氧丙醇可損害DNA從而誘發癌症。 此外,測試發現有8款樣本檢測出的營養素含量,與標示值的差距超出規定容忍限(20%),最嚴重1款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與標示值相差逾85%。

牛油果油消委會: 牛油果油

而是次測試結果顯示,「御萬家」百分百純正粟米油及百分百純正花生油均檢出苯並[a]芘,雖然全部符合香港的行動水平及將實施的修訂規例,但「御萬家」檢出每公斤2.1微克苯並[a]芘,輕微超過歐盟標準,不過在香港食安中心指正常食用下不太會影響健康,符合香港規例。 牛油果油消委會 測試結果顯示,全數12款牛油未檢出有毒的氯丙二醇(3-MCPD);16款人造牛油及塗抺醬中,有13款都檢出3-MCPD,含量最高的樣本為「earth 牛油果油消委會2025 balance」每公斤含1200微克,惟含量未超過歐盟標準上限。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以及歐洲食物安全局(EFSA)報告,長期每日過量攝入氯丙二醇,會損害腎臟功能、中樞神經,甚至影響雄性生殖系統。

牛油果油消委會: 安佳反式脂肪酸最高 長期攝入增患心血管疾病

至於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研究顯示在腸道水解後,會釋出有毒的 3-MCPD。 曾有動物實驗證實,長期攝入3-MCPD 牛油果油消委會2025 會損害腎臟的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 消委會食油2022|消委會測試50款食油樣本,共涵蓋13類別,包括14款特級初榨橄欖油、2款橄欖油、2款牛油果油、3款椰子油、2款茶花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2款葡萄籽油、3款粟米油、6款芥花籽油、1款大豆油、6款花生油,和5款調和油。

消委會測試報告指,是次檢測的50款食油中,只有3款完全沒有污染物。 牛油果油消委會 消委會指,雖然情況不理想,但亦顯示在生產食油過程中,要做到不含污染物並非不可能。 牛油果油消委會2025 消委會測試報告指,是次檢測的50款食油中,只有3款完全沒有污染物;消委會指,雖然情況不理想,但亦顯示在生產食油過程中,要做到不含污染物並非不可能。 這些含植物油的製品,坊間一般稱為人造牛油、人造脂肪塗抹醬或混合脂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