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蔡功譜中學創立於 1982 升中校資格 年,秉承基督精神辦學,以「仁愛忠誠」為校訓,著重學生在德、智、體、羣、美及靈性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又致力培育學生成為有自學精神、文化修養及良好品格的年青人,對家庭、社會、國家及整個世界具有承擔精神。 聖芳濟書院創立於 1955 年,由聖母昆仲會所創辦,會祖聖瑪塞林尚巴納的教育理念包括:(i)向青少年,特別是較少受到關注的一羣傳遞基督的福音。 (iii)教導學生重視與天主的關係,發展其天賦才華,以貢獻社會並獲得豐盛的生命。

在浸大校園完成1年制課程,便可獲南澳大學頒授學士學位資歷。 本學年縮班學校中,兩間港島區官校,包括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以及何東中學,中一開班數由3班減至2班。 另有9間中學中一班數由5班減至4班,包括港島民生書院、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慈幼英文學校等,這些學校多數採用「循環式平衡班級結構」,即一年開4班、一年開5班,或是去年增開中一班別。 基督教團體有 147 間,天主教團體有 88 間,佛教團體有 23 間,道教團體有 6 間,嗇色園辦有 5 間,回教團體有 1 間中學。 VTC也透過轄下的其他機構成員,為舊學制下中五及中七離校生提供職前教育及培訓課程,機構成員包括:酒店及旅遊學院(HTI)、中華廚藝學院(CCI)、國際廚藝學院(ICI)、海事訓練學院(MSTI)、青年學院及卓越培訓發展中心。 各科分數調整後總和,用來定出學生等次,決定學生獲分配的學校。

升中校資格: -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祈望員生能夠透過教與學和校園生活,體驗友愛的精神及福音的教導。 當天活動豐富,包括親子活動、家長講座、教師工作坊等,歡迎區內小學生、中小學教師及有興趣人士報名參加。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創立於1978 年,秉承校訓「明智顯悲」的精神,以佛化教育學生六育並重,令學生知自愛、明責任,建立正確人生觀,發揮潛能,學以致用,與時並進,服務社會,貢獻國家。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創立於 1978 年,以提供基督化全人教育為辦學使命,讓莘莘學子在德、智、體、羣、美、靈六育上得以均衡發展。

  • 此外,本港還有 59 所直資中學和 27 所私立中學,分別提供約 56,300 和 9,600 個學額。
  •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創立於 1978 年,以提供基督化全人教育為辦學使命,讓莘莘學子在德、智、體、羣、美、靈六育上得以均衡發展。
  •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以「忠恕誠明」為訓,使同學得到全人教育。
  • • 如學生獲批跨網派位,便不會獲保留派保留學位的資格。
  • 派位程序雖然複雜,但主要是根據學生所在校網、派位組別、選校意願、及隨機編號分配學位。

引領學生認識並建立天主教價值觀,體驗及發揚明愛精神。 聖文德書院創立於 1970 年,為一天主教學校,貫徹方濟會辦學精神,致力營造一個愉快學習的環境,推動學生以謙誠的學習態度,達於智慧。 為學生提供靈、德、智、體、羣、美六育並重的「全人教育」。

升中校資格: 資助種類

一條龍中學• 如學生申請自行分配學位、非參加派位直資中學的中一學位(不論是否被取錄)或統一派位,都將不能保留直升一條龍中學的權位。 • 一條龍中學原則上會預留不少於15%的中一總學額予其他小學的學生以自行分配學位或統一派位入讀。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兩個階段,完成自行分配學位後,便會進入統一派位,根據派位組別、選校意願、隨機編號及派位程序向申請學生派位。 每間中學於扣除不多於30%的自行分配學位學額及重讀生學額後,餘下學額的10%將用於統一派位甲部(不受校網限制),90%將用於統一派位乙部(按校網分配)。

  • 各科成績分為九等,一等最優,九等最劣,六等以上及格。
  • 學生可以查閱參加派位及接受申請的中學名單,不受地區所限,可申請不多於兩所參加派位的中學,家長更可為心儀學校排序,報選「選校次序1」及「選校次序2」。
  • 迦密中學創立於1964年,按聖經真理提供全人教育,讓學生在德、智、體、羣、美和靈育上,得到優質栽培,並能認識真神,明白真道,建立優良品格,長大後能熱愛國家、關心社會。
  • 學院透過舉辦升學講座、面試技巧工作坊等,幫助同學在升學及生涯規劃上作出明智的抉擇。

家長可於表格甲部為子女選擇最多3間位於任何校網(包括子女所屬校網)的中學,並按選校意願順序填寫選擇。 林志潔說,她於2015年6月提出升等,依學校升等辦法,申請人從過去發表的文章中,選擇一到兩篇的代表作,除代表作外的其他發表文章,則列為參考著作,該文因屬升等副教授後的作品,因此列為參考著作。 升中校資格 副學士畢業生可申請本地大學和其他學院舉辦的相關學士學位課程。

升中校資格: - 香港培道中學

聖保祿學校創立於1854年,以基督之價值觀,提供卓越的全人教育,使學生具有仁愛、良知、自信、勇毅、創新、能幹及負責任之美德,提升生活素質,對家庭、職業及社會作出貢獻。 德信中學創立於 2000 年,秉承天主教理念,著重學生的均衡發展,品格與學術培育並重,以全人教育為目標。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創立於 1987 年,秉承天主教教區的辦學宗旨,使學校充滿福音及仁愛,將基督的訓諭傳揚於社會。 升中校資格2025 升中校資格2025 升中校資格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以「忠恕誠明」為訓,使同學得到全人教育。

陳瑞祺(喇沙)書院創立於 1969 年,為學生提供人本和基督的教育,並對貧困或需援助的孩童特別關注。 我們致力營造一個以天主基督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學習社羣,使學生具誠信和樂意服務別人。 華英中學創立於1971 年,本基督精神,發展全人教育;藉宣講福音,培育學生活出豐盛生命,傳承勤學儉樸、尊師愛校之優良傳統。 升中校資格 升中校資格 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創立於1974 年,以靈育作為「全人教育」的重要基礎外,亦同時重視學生在德、智、體、羣、美各方面之發展;並配合「明辨篤行」的校訓精神,以造福社羣,榮神益人。 喇沙書院創立於1932年,秉承「克己復禮」的校訓,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並依從會祖「聖喇沙」的辦學精神──信德、熱忱和服務人羣的心,為年青人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

升中校資格: 香港中學的種類及其分佈

升中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已經展開,家長可不受地區限制為子女報讀兩所心儀中學,2022年1月17日截止交表申請,其後學校有機會安排面試,家長們都希望子女能入讀心儀學校。 《明校網》為「明報」専為家長而設的學校資訊網,提供全面的入學資訊及選校分析,助家長選取合適的學校讓子女入讀。 家長可在本網站找到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概覧、專訪、教育報道及相關新聞,讓家長輕鬆掌握及瞭解心儀學校的資料,以至到本地及海外升學攻略。 德愛中學創立於 1970 年,本著校訓「誠與愛」推行全人教育,為學生提供和諧及優良的學習環境,使她們能愉快地學習和成長。 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創立於 1971 年,本著基督精神,提供全人教育,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羣、美、靈六育方面的成長和發展,委身社會,造福人羣。

升中校資格: 瞭解學而思課程

而「他區」是指該中學,在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階段,提供學位予其他地區。 申請表會印上「選校次序1」和「選校次序2」,代表首選及次選的學校,學生就此根據手冊中的學校名單填選2間自行分配學位學校,申請日期為2022年1月3日至17日。 中聖書院創立於 1976 年,本著聖經的真理,幫助學生成長,建立良好品格及增進知識。 引導學生認識基督教,透過老師的關懷及見證,使學生體會基督的愛。

升中校資格: 香港中學教育概況

「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分為甲部及乙部,家長選校時,應參閱「不受學校網限制選校手冊」,在甲部選擇最多三所位於任何學校網(包括學生所屬學校網)的中學;乙部則參閱「中學一覽表」,按學生所屬的學校網,選擇最多三十所中學。 升中校資格2025 學生若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中學取錄,將於2022年3月31日收到學校通知。 升中校資格 而兩個階段的派位結果都將於2022年7月12日一併公佈,7月14及15日辦理註冊手續。 升中校資格 升中校資格2025 如果你正為升中選校忙碌著:既要在一月份申請升中自行分配學位,要費神選擇最多兩所最心儀的中學,四月份又要在統一派位時揀選甲、乙兩部合共最多三十三個選校志願。

升中校資格: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結合航天STEM教育 培育創新人才

若你對表演藝術、舞臺及製作藝術、電影電視感興趣,可考慮由香港演藝學院提供的課程,涵蓋範圍包括舞蹈、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臺及製作藝術,以及中國戲曲。 職業專才教育是中五及中七畢業生其中一個熱門的升學選擇,課程涵蓋多個專業,能培養年青人的專業知識、實用技能和應有的態度,是具價值的升學及進修選擇。 在新學制下,所有學生都可以享有六年中學教育,在完成中學教育時只須應考一個公開考試 —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收費方面,官立中學和資助中學的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故此不收學費 ;而直資中學和私立中學的學費,則由校方自行決定。 你可親自考察學校或參觀學校的開放日,跟校長、老師交談,並觀察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學生表現。

升中校資格: -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

學校期望學生享受自律而愉快的學習生活,發揚「仁、愛、勤、誠」的校訓精神,並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創立於 2003 年,本著中華基督教會「透過教育,傳道服務」的精神,並以基督教訓及有教無類的原則培育學生靈、德、智、體、羣、美六育的均衡發展。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創立於1999年,秉承全人教育之理想,致力成為宣揚基督的園地,啟發潛能的學府,培育領袖的搖籃;培育學生在靈、德、智、羣、體、美六育上作均衡發展,追求卓越,才德兼備,服務社會。 九龍塘學校(中學部)創立於 1962 年,致力提供均衡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實踐「樂善勇敢」精神,使學生充分發展多元智能,提高他們對社會、祖國的責任感及歸屬感。 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小六學生,將於2021年12月上旬收到教育局派發的「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及「申請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手冊」。 學生可以查閱參加派位及接受申請的中學名單,不受地區所限,可申請不多於兩所參加派位的中學,家長更可為心儀學校排序,報選「選校次序1」及「選校次序2」。

升中校資格: 香港中學

按獲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的學生人數合計,整體滿意率為 91%;若以獲得自行分配學位及在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志願學校的學生人數計算,滿意率為 80%。 獲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當中,68% 學生獲派首志願的學校;及透過統一派位階段(包括甲部「不受學校網限制」及乙部「按學校網分配」兩部分合計)獲派學位的學生當中,85% 的學生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66% 的學生獲派首志願。 2022 數據:2022 年度共有 49,448 名學生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升中校資格2025 按獲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的學生人數合計,整體滿意率為 94%;若以獲得自行分配學位及在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志願學校的學生人數計算,滿意率為 83%。 獲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當中,66% 升中校資格2025 學生獲派首志願的學校;及透過統一派位階段(包括甲部「不受學校網限制」及乙部「按學校網分配」兩部分合計)獲派學位的學生當中,89% 的學生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71% 的學生獲派首志願。 2019 數據:2019 年度共有 52,917 名學生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升中校資格: - 香港真光中學

香港真光書院創立於1975 年,本著基督博愛的精神從事女子教育的工作,注重德智體羣美靈的均衡教育,重視教導學生真光傳統的創造建設、愛羣服務、克己犧牲、力求完善的精神。 香港仔浸信會呂明才書院創立於 1975 年,秉承基督教精神辦學,重視家校合作。 透過知識、技能的灌輸,課外活動的啟發,讓學生的潛質得以發揮。 本著基督教教育理想,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使學生得以均衡發展,成為品學兼優的人,造福社會人羣,並在基督教的學習環境和老師的關懷下,認識耶穌的教訓,明白上帝的愛,接受福音。 新亞中學創立於 1973 年,繼承新亞書院的人文教育精神,發揚中國文化。

升中校資格: 中學統一派位重點分析

電腦會以2016及2018年「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抽樣成績的平均成績作為調整機制,調整學生於小五下學期及小六上、下學期的校內成績。 電腦於進行甲部派位時,會按調整後的成績高低排列全港學生,然後平均劃分3個派位組別;進行乙部派位時,會按調整後的成績高低排列同一個校網內的學生,然後平均劃分3個派位組別。 今年有11間中學只開兩班中一,除了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何東中學中一開班數由3班減至2班外,另有9間中學只開2班中一的情況已超過一個學年,下學年起失去以3班參加中一派位的資格。

升中校資格: -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教育局會於2024年4月上旬向小六學生派發《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及其所屬學校網的《中學一覽表》,並向小學分發《不受學校網限制選校手冊 》,供家長查閱選校名單。 教育局網站亦會提供電子版的《不受學校網限制選校手冊 》。 與小學校網劃分不同,中學校網按照香港行政區劃分,學生的升中校網根據其就讀小學所在的行政府區而定。 家長如需更改校網,可於2024年3月前經小學向教育局申請跨網派位。

升中校資格: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創立於1982 年,以仁、愛、勤、誠的價值作為辦學基礎,謹守教育專業精神。 我們的教育團隊以創新思維推動課程發展,並以中華文化為土壤,培養自主、獨立、對社會國家有承擔的年輕人。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創立於 1973 年,以信仰基督、服務人羣的精神辦學;提供德、智、體、羣、美及靈性的全面教育;啟導學生認識真理,獲得豐盛生命,並追求卓越,培訓優秀的國民。

升中校資格: 香港中學入學考試

八間教資會資助院校(八大)於2024/25學年提供合共5,000個教資會資助高年級學額(三年級)(只供本地學生報讀)。 循非聯招途徑升讀資助學位課程三年級的副學士畢業生可以4年時間完成學位,獲八大院校頒發學士資歷;學習年期與中學文憑考試畢業後經聯招入讀大學一樣。 大部分學校都在3月進行面試,而收生準則中,面試的比重一般佔30%至50%,因此在面試中有優秀表現,考入心儀中學的機會就大增。 自行分配學位結果會於2022年3月31日公佈,校方會通知獲取錄學生的家長。 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創立於 1975 年,秉承母會辦學宗旨,提供優質教育,在課程及教學上力求完善,以適應社會的轉變及學生的需要,使各學生日後能成為良好公民。 香港神託會培基書院創立於 2004年,為一所優質的基督教英文直資中學,引導學生認識基督真理,培育他們成為才德兼備的明日領袖。

升中校資格: 中學統一派位乙部

培養學生品德與正確價值觀,建立對家庭,社會,國家及與世界的責任感。 聖保羅男女中學創立於1915年,秉承基督教「信、望、愛」的精神,培育學生成為未來的領導人才。 教導他們追求卓越,建立崇高的品德及奉公忘私的精神,熱衷學習、終身不懈,具備國際視野。 聖保羅書院創立於1851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英文中學,秉承聖公會傳揚福音之精神,以基督教真理為基礎,向少年人提供現代化的通才教育。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創立於2000 年,以提供全人教育為使命,務求讓學生在德、智、體、羣、美五育方面都有全面的發展。 本校除培育學生的才能外,亦重視發掘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盡展所長。

另外全港共有11間中學本學年只開2班中一,當中9間學校只開2班情況已持續多於一年。 這裡提供的組別分類只作參考,而且資訊來自多個不同途徑,人云亦云,請用戶小心求證,不要盡信。 中學收生情況年年不同,網站對於錯誤的組別估計,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教育局把全港所有小六畢業生按學業成績分成三個組別:組別一至組別三。 「組別一中學」是指它的中一新生大部份來自組別一的小六學生。 「組別 1A, 1B, 1C」的區分是來自組別一學生的多少。

然而,直資學校可收取學費及自行訂定符合基本教育標準的課程和入學標準。 升中校資格 計劃為學歷在副學位或以下、已離開校園並準備投身社會工作的15至24歲青少年,提供多元化訓練及求職的平臺,配合全面的職前和在職培訓機會,協助青少年認識自我和職業志向,豐富他們的工作技能及經驗,以提升就業競爭力。 計劃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職前培訓、工作實習、在職培訓、個案管理服務、度身訂造培訓及就業項目等。

鄧鏡波學校創立於1953 年,奉行會祖鮑思高神父「預防教育法」,配合社會需要,促進全人發展,宣揚福音,實踐「立己立人」的精神,並培育學生成為「良好的公民與熱誠的基督徒」。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創立於1971 升中校資格2025 年,提供愉快而互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養成努力、認真及投入的學習態度,考取優異成績。 升中校資格 同時,學校十分著重培養學生具有綜合發展和應用共通能力,成為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優秀人才。

如果學生於甲部獲派學位,就不會進入乙部派位;相反,則會進入乙部派位,派位過程與上述的甲部過程相同。 升中校資格2025 如學生的所有選擇經電腦審閱後仍未獲分配學位,就會獲分配校網內的剩餘學位。 只要符合入學要求,申請人於申請副學士課程時即有機會同時獲得浸大副學士及自資學士課程的錄取資格。

升中校資格: 選擇中學

迦密中學創立於1964年,按聖經真理提供全人教育,讓學生在德、智、體、羣、美和靈育上,得到優質栽培,並能認識真神,明白真道,建立優良品格,長大後能熱愛國家、關心社會。 德蘭中學創立於1978年,實踐天主教全人教育的辦學理想,以五育及靈育為本,雙語並重,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建立積極及正確的人生觀,貢獻社會,勉力實踐「慎思明辨」的校訓。 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創立於1969 年,讓學生明白聖經真理,接受基督為生命之主,建立正確價值觀,在靈、德、智、體、羣、美各方面得到健全發展,成為身心靈健康、明辨是非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升中校資格: 香港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創立於 1969 年,秉承嗇色園辦學宗旨,崇奉道釋儒三教經義,以普濟勸善為校訓,培養學生樂善好施、服務社會的精神;並著重學生德、智、體、羣、美五育的均衡發展。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創立於 1962 年,以基督愛世人之精神為辦學宗旨;以基督教價值培育學生,使其於德、智、體、羣、美、靈各方面有均衡之發展,日後成為能獨立思考,富同情心及具責任感之青年。 文理書院(九龍)創立於 1962 年,致力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德、智、體、羣、美並重,發展學生潛能,培養他們服務國家和社會的承擔精神。

你也可細閱學校的介紹單張、週年報告、網站或其他刊物,以深入瞭解學校的背景。 啓思中學創立於2006 年,以學生為本,着重探究式學習,讓學生樂在其中。 透過校內外廣闊而多元的體驗,學生茁壯成長,成為充滿自信、樂觀、仁愛及具備國際視野的青年,立足於世界。 同學完成兩年副學士課程後,可以循「2+2」升學模式,無縫銜接學院開辦的浸大自資學士學位課程最後兩年,最終只需四年便可取得浸大頒授榮譽學士學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