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以八達通在覈準機上拍卡,乘客便可於20分鐘內,免費使用車站通道往來車站的不同出入口。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由當天起乘客往返兩綫月臺時毋須在中途出入閘,而原有連接C2出口的升降機須被納入付費區,而其地面出入口亦加設票務設施及以欄杆分隔付費區/非付費區,並且將升降機出入口編名為「E出口」。 整個美孚站可分為荃灣綫及屯馬綫兩個部分:其中在1982年啟用的荃灣綫大堂及月臺位於美孚新邨萬事達廣場地底,分別位於L2、L3層,而L1層是通往屯馬綫大堂的通道。
不過暫時未有表示,會否在其他港鐵站提供類似的服務。 美孚站(英語:),舊稱茘灣站(英語:),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荔枝角美孚新邨與荔枝角公園,屬於港鐵荃灣綫與屯馬綫的轉乘車站,名稱取自車站附近的美孚新邨。 美孚站分別設有荃灣綫大堂及屯馬綫大堂兩部分,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兩個大堂。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大堂
這土墩會配合公園現有地形,由專業園景師負責設計,並會徵詢區內居民意見,以確保建成的設施美觀悅目,與荔枝角公園融為一體。 與此同時,土墩覆蓋的車站採用梯臺式設計,令公園能保留的平地有所增加;按照這個設計,整個公園17.5公頃土地中,只有0.7公頃(稍大於一個小型足球場)會永久為車站所佔用。 倘此站列車服務中斷,港鐵或會提供免費接駁巴士服務。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美孚公共運輸交匯處及茘灣道的士站,分別可用及,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另外,九龍專線小巴81K線與港鐵提供免費轉乘優惠;而鄰近美孚站的盈暉薈亦設有適用於該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享有港幣2元的車資折扣。 兩鐵合併於2007年12月2日實施,港鐵公司將原有的前地鐵荃灣綫和前九鐵九廣西鐵的美孚站合併成為同一車站管理,並將九廣西鐵改稱西鐵綫。 由於舊有車站出口代碼出現重疊的情況,故港鐵公司於合併後重新編配出口的字母,西鐵綫大堂的A、B和C出口更改為D、F和G出口,以免乘客混淆。 另外,九龍專綫小巴81K綫與港鐵提供免費轉乘優惠;而鄰近美孚站的盈暉薈亦設有適用於該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享有港幣2元的車資折扣。 荃灣綫1號(往荃灣方向)及2號月臺(往中環方向)共用一個島式月臺,位於美孚新邨地底,介乎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之間。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2025 屯馬綫1號(往屯門方向)及2號月臺(往烏溪沙方向)是兩個側式月臺,位於荔枝角公園貼近呈祥道的地面,側式月臺佈置跟上環及坑口站相同。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車站用途
美孚站為荃灣綫及西鐵綫的轉乘站,兩綫的非付費區並非完全貫通。 港鐵宣佈,將於本月18日起在美孚站內試行運作2臺「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將八達通卡嘟在設於 G 出口之「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後,就於美孚站內穿梭,而且可於不同出口出閘,未必一定要返回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2025 G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2025 出口的,以便前進美孚等地。
- 港鐵宣佈,將於本月18日起在美孚站內試行運作2臺「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位於西鐵綫付費區大堂近G出入口。
- 此站出入口主要位於美孚新邨及荔枝角公園內,方便居民乘搭港鐵。
- 荃灣綫1號(往荃灣方向)及2號月臺(往中環方向)共用一個島式月臺,位於美孚新邨地底,介乎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之間。
- 其中屯馬綫的每個月臺可以容納一列9卡列車停泊,現時往烏溪沙方向使用頭8卡位置;但往屯門方向列車則使用第2至9卡位置,使列車車尾較接近轉車通道電梯,登車乘客不會集中在末端。
- 然而相隔近10年後,港鐵纔在2018年2月表示會增設升降機連接大堂及A出口,並於2019年下半年開始動工,工程原預計於2022年完成,但直到現在仍未完工[14][15]。
而港鐵即將推出的「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便可解決這個問題,居民只需使用八達通,在覈準機上拍卡,便可在 20 分鐘內,免費穿過美孚站付費區的各個出口。 美孚站為荃灣綫及西鐵綫的轉乘站,現時兩綫的非付費區並非完全貫通;港鐵在美孚港鐵站準備了兩臺「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將於今年1月18日起試行運作,讓顧客可於20分鐘內,免費使用車站通道往來車站的不同出入口。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後來港鐵於2017年在車站內增設兩臺「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讓使用八達通的居民能夠免費經車站收費區往返車站的不同出入口,只要以八達通拍卡,在20分鐘內出閘便不會被收取任何費用。 港鐵公司車務營運主管(南面網絡)鄭羣興稱,設置覈準機是考慮到當區居民需要,並於美孚站試行,讓他們可使用車站付費區內的全天候通道進出該站,前往區內不同地方,特別是往來G入口及其他出入口。 為方便乘客進出付費區,港鐵下週三起(18日)在美孚站首設兩部「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讓乘客可於20分鐘內,免費使用車站通道往來車站的不同出入口。 早前港鐵宣佈於美孚站 G 出口設置「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於今日(1 月 18 日)正式啟用。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出入口
月臺及大堂的牆身及柱身皆採用天藍色紙皮石,大堂兩旁的牆身亦採用天藍色搪瓷板。 正如上段所提,居於美孚站 G 出口附近,清麗苑及荔灣花園等山上的朋友,可以毋須繞地面道路,甚至坐車下山而行的情況下,都可穿梭地鐵站出入美孚新邨、荔枝角公園等地。 尤其對於較年長的居民而言,總比於路面上行走安全及舒適。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2025 2008年,多個建制組織包括經民聯、西九新動力的立法會、區議員議員以及社區幹事一直爭取於美孚站A出口加設無障礙設施。
另外,位於屯馬綫1號月臺的西側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同屬西部走廊鐵路的港口鐵路綫之貨運列車使用[9],但由於港鐵貨運業務已停止營運,故此該管道使用機會渺茫。 月臺及大堂的牆身及柱身皆採用白色搪瓷板,月臺牆壁亦印有水墨畫設計,而車站站牌則採用天藍色。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2025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2025 美孚站採用藍色為主色調,因為車站有別於鄰近均用紅色主題的茘景站與茘枝角站,其採色是基於同一路線相連車站不會使用同一基本顏色的概念,以免乘客混淆[2][3]。 九鐵公司為表誠意,已答允支付一千萬元的額外費用作為提供公園設施之用,以彌補公園所損失的平地,並已承諾重建所有受影響的公園設施。 九鐵公司亦已應居住在美孚新邨近葵涌道天橋居民的要求,答允提供消減噪音的設施,例如安裝雙層玻璃,以減低來自天橋的噪音;儘管這些設施與西鐵(第一期)完全無關,亦非環境影響評估的規定。 鑑於美孚新邨是已發展地區,鄰近的機場鐵路和西九龍快速公路限制了美孚站的選址。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啟用日期
一如九龍塘站,美孚站月臺編號在兩鐵合併後未有更改,荃灣綫與屯馬綫皆各自有其1號月臺及2號月臺。 當中屯馬綫1號月臺西面設有預留管道供港口鐵路線(已擱置)之貨運列車使用。 若閣下住在清麗苑及荔灣花園等地方,也許會更明白這個情況,美孚 G 出口以北的居民,若要前往美孚新村,由於要付才能穿過港鐵站,所以一般都要繞路,大概要用多 1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倍時間,約 15 分鐘才能到達。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車站票務
這條通道伸延至位於荔枝角公園的地面出入口,並與屯馬綫大堂連接;而在2003年啟用的屯馬綫(當時為九廣西鐵)大堂及月臺則位於荔枝角公園內。 兩鐵合併於2007年12月2日實施,港鐵公司將原有分別為地鐵荃灣綫與九廣西鐵的兩個美孚站合併為同一車站管理,並將九廣西鐵改稱西鐵綫。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由於舊有車站出入口編號出現重疊的情況,故港鐵公司於合併後重新編配出入口的字母,西鐵綫大堂的A-C出口更改為D、F及G出口,以免乘客混淆。 美孚站同時提供接駁西九龍發展區及荔景山路一帶的交通服務。 站旁荔枝角大橋下有美孚巴士總站及小巴站,大橋兩旁亦有多條巴士線的中途站。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使用情況
其後因兩鐵合併,行人隧道大部分範圍被納入收費區,以方便轉乘兩條路綫的乘客。 另外,位於屯馬綫1號月臺的西側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同屬西部走廊鐵路的港口鐵路線之貨運列車使用[9],但由於港鐵貨運業務已停止營運,故此該管道使用機會渺茫。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2025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2025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通車,茘灣站正式易名為美孚站。 港鐵車站投入運作後須更改中文站名的至今只有4個,此站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個是東鐵綫的大學站(原稱馬料水)、紅磡站(原稱九龍)及旺角東站(原稱旺角)。 美孚站亦是兩鐵合併前,地鐵唯一在營運時更改中文名稱的車站。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拍卡免費進出付費區|港鐵試行「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現時為荃灣線與西鐵線交匯的美孚站,有部分的非付款區並非貫通,令居民生活不便要繞大圈才能橫越部份地區。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港鐵今(9日)宣佈,已在站內設置兩臺「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並於下週三(18日)正式啟用。 美孚站由 G 出口返回其他出口路途上,可見商店數量特多,包括銀行、麵包店、甚至有書店、時裝店,甚至連郵筒都有!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2025 如果居民善用「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的免費 20 分鐘於站內穿梭的時間,基本上可辦齊提款、購物等基本生活所需,毋須特意長途跋涉地到其他地方處理。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車站啟用
美孚站在興建和啟用時稱為「茘灣站」(Lai Wan Station),名稱來自茘枝角灣,為荃灣綫的一個中途站。 此站未有於1982年5月10日隨荃灣綫通車而啟用,延至一星期後的5月17日才開放使用。 美孚站是荃灣綫及屯馬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荃灣綫列車,往返荃灣、葵涌、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及港島北岸等地,或乘搭屯馬綫列車,往返屯門、元朗、荃灣、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城門河東部及馬鞍山新市鎮等地。 本站設有32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美孚站G出口因車站設計關係,其非付費區一直未能與站內其他非付費區貫通,居住於鄰近G出口一帶的居民欲要前往美孚新邨或萬事達廣場一帶,若要取道車站通道就必須支付港鐵車資,不然只能離車站繞道而行,造成不便。 在荃灣綫大堂及轉乘通道(近屯馬綫大堂)設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時裝店、書店等不同類型的商店,以及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自助服務[5]。 此外,屯馬綫大堂及轉乘通道均設有香港郵政郵箱[6][7]。 美孚站座落於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內,而且位處新界西部通往市區的重要樞紐,部分居民會乘搭往九龍西的巴士路線,到達美孚後轉乘鐵路往其他地區,因此一直有穩定而大量的人流使用荃灣綫。 此站原有九鐵和地鐵區域現已合併管理,港鐵把大部分車務管理放到屯馬綫的車站控制室,而荃灣綫原有的車站控制室改為只在特別情況下才使用,因此車站職員有時需要來回兩綫大堂。 為了減輕車站對茘枝角公園設施和美孚新邨居民的影響,上述研究建議,鐵路應該密封在一個箱形結構內,然後由一個建有園景設施的土墩所覆蓋。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港鐵開放美孚站 G出口入A至F出口免費任出
《第一次鐵路發展研究》指出,假如西鐵要以西九龍為終點站,路綫難免要經過當時尚在建議中的荔枝角公園。 其中屯馬綫的每個月臺可以容納一列9卡列車停泊,現時往烏溪沙方向使用頭8卡位置;但往屯門方向列車則使用第2至9卡位置,使列車車尾較接近轉車通道電梯,登車乘客不會集中在末端。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2025 因受月臺幕門阻擋,車長不會走出駕駛室,只會透過駕駛室內的屏幕觀察月臺狀況,當所有乘客登車後便會關上車門,繼續駕駛。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車站象徵
屯馬綫車站實際上位於荔枝角公園內,偏離美孚新邨,乘客需要通過長長的轉乘通道到達荃灣綫月臺,而且更是單一車站內全球最長,[來源請求]加上車費高昂[4],故通車初期使用量偏低。 及後當時的九廣鐵路公司推出月票及日票計劃,以低於巴士的車費吸引乘客使用九廣西鐵,使更多乘客改用西鐵進出市區,人流不斷增長。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位於西鐵綫付費區大堂近G出入口。
然而相隔近10年後,港鐵纔在2018年2月表示會增設升降機連接大堂及A出口,並於2019年下半年開始動工,工程原預計於2022年完成,但直到現在仍未完工[14][15]。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2025 美孚站在建造及通車時名為茘灣站(英語:Lai Wan Station)[10],名稱來自荔枝角灣,車站於1982年5月17日隨荃灣綫全綫通車而啟用,而車站承建商為熊谷組株式會社。 後來荔枝角灣因填海而消失,而因車站較近美孚新邨,於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通車時一併改名。 荃灣綫採用一組島式月臺,而月臺支柱及牆壁均以湛藍色紙皮石點綴;而屯馬綫則採用兩個側式月臺,而月臺牆壁上亦設有水墨畫設計。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車站色系
這部「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的出現,正好讓居住於美孚站 G 出口附近,如位處山上清麗苑及荔灣花園等的居民,可以在不必繞地面道路而行的情況下,於 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 20 分鐘內免費穿梭美孚站內之付費區域,前往美孚新邨等「核心的內圍」。 今日 ezone.hk 派員實測這部「付費通道使用覈準機」,究竟當中是堅方便居民所需,還是功用不大呢? 此站出入口主要位於美孚新邨及荔枝角公園內,方便居民乘搭港鐵。 部份出口鄰近巴士總站及來往新界西部巴士之分站,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同樣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