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後來迴流香港,文慧妍希望在香港能找到類似的安老院讓她入住。 屯門迎進生活 然而,在文慧妍一番努力下,卻未有找到服務性質相近的院舍。 團隊在硬件設計的選擇上,例如傢俱用品及生活輔具,均以對長者友善為先。 以浴室為例,所有設施皆以長者的安全至上,抗菌的浴室輔助用品符合人體工學和防滑外,鮮明的暖色設計,亦有助認知障礙症患者辨識設備位置,提升整體安全。

196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計劃在其上發展第一代衛星城市(後改稱新市鎮),名為青山新市鎮;及後於1972年青山區恢復舊名,改名屯門區;於1973年正式宣佈發展新市鎮[5],名為屯門新市鎮。 文慧妍認為,香港在不久將來,安老服務便會迎來需求高峯。 除了需要打破安老院舍的刻板印象,令安老服務更變得正面外,亦有需要吸納更多新血,應付大量安老需求。 她希望能透過院舍試行「以人為主導」的營運概念,革新安老行業,吸引更多人加入安老行列,提升業界的可持續發展。 為全面提升康復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康復醫療專業隊伍建設及推進康復醫療領域創新創造,嶺南大學(下稱嶺大)獲邀協辦及參與2023年廣東省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此學術會議由廣東省康復醫學會主辦,並成功於2023年10月27-29日在廣州召開。 區內設有1995年遷入虎地的嶺南大學,亦有兩所大專院校,包括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屯門分校及2016年遷入的珠海學院。

屯門迎進生活: 全職客戶主任 (熱線中心 – 屯門 / 沙田區)

據瞭解,原業主於2010年以約166.8萬購入上址,是次轉手帳面獲利達195.2萬元,單位期間升值逾倍易手。 ​如欲瞭解更多有關「迎進生活」或安排預約參觀,請填妥並提交以下表格,我們長者服務經理將盡快回覆閣下。 她認為把以人為本的概念帶進香港院舍,需要硬件和軟件同時兼備才能達成。 於是,她和團隊用上逾10年時間,把相關概念實體化,最終成立「迎進生活」,作為香港首間以北歐式及以人為主導的安老院舍。 屯門迎進生活 您可以透過電子通訊中提供的鏈接隨時取消訂閱,而您以上提供的信息將會根據文化村的私隱政策妥善處理。 唐代開元二十四年,唐室發展南方,設屯門軍鎮,駐軍二千人,屬於安南都護府,視為廣州南方的港口重鎮、交通樞紐。

  • 屯門的商業購物中心於新市鎮發展後始移往屯門市中心。
  • 除了需要打破安老院舍的刻板印象,令安老服務更變得正面外,亦有需要吸納更多新血,應付大量安老需求。
  • 為了找到背後原因,羅凱寧開始到不同國家如比利時、丹麥及日本等地考察,瞭解當地的安老服務。
  • 羅凱寧提到,以往香港安老院選址大多位於舊區或舊大廈,往往給人邊緣化長者的感覺。
  • 阮家慧續指,長者大多希望能繼續既有的生活習慣,「啲長者未入院舍前,日日去飲茶,但入咗院舍之後,既有習慣突然要改變,所以令佢哹抗拒,認為入咗院舍等同有入冇出」,長此下去,亦會令長者累積負面情緒。

吸收相關概念後,「迎進生活」擺脫傳統院舍的營運模式,引入「以人為主導」的全新安老照顧形式,希望長者在院捨生活中保持自主權。 屯門迎進生活 院舍除了提供專業護理服務及設施外,亦為長者提供更健康、自主及人性化的照顧。 屯門迎進生活2025 樂活易作為社會企業,提供免費安老院轉介服務,由資深社工及專業團隊組成,將多年跟長者個案及配對安老服務的經驗,

屯門迎進生活: 屯門彩暉花園「鳳凰樓」兩房累減98萬 首置客362萬承接|二手樓成交

1898年英國向清國租借新界時,屯門劃入入元朗約,以該地山峯青山為名,稱為青山分約。 1910年從元朗獨立出來,設立青山區,由青山理民府管轄。 走出市中心,屯門有無限風光待你去發現,便捷的大眾交通更能讓你輕輕鬆鬆步入大自然的懷抱。 大欖郊野公園內的無盡羣山,散落於海岸線上的絕美沙灘,以及鬧市無法找到的動人景緻和靜謐氛圍…… 一不小心,你就會愛上屯門這個「海濱天堂」。 如欲以團體/機構形式參觀「迎進生活」,請按此下載並填妥「團體參觀申請表格」,申請者須於參觀前 14 天至 60 天遞交申請表,我們將需另作安排及收費,職員收妥申請表格後,會於 1 星期內以電話及電郵通知申請結果。 屯門迎進生活 「屯門」意即「屯兵之門」,也是「屯田防衛的海門」,是中國歷史文獻最早出現的香港地名[1],比「香港」一詞還要早數百年。

此外,迎進生活亦非常靠近「虎地郊遊徑」,站在院舍放眼望去,都是大自然的景色,既沒有密集的高樓大廈,也沒有鬧市的繁囂;院舍的設計亦重視採光,用色溫暖,給人一種親切和舒服的感覺。 除介紹樂科技及學術分享外,嶺大亦透過展區介紹了不同的嶺大社區項目,其中透過樂齡科技推廣和年齡友善城市建設項目,希望能有效地為應對全球人口老化作好準備。 嶺大年齡友善城市建設提倡是以響應世界衞生組織於2005年開展全球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建設計劃,推廣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的八個範疇,其中嶺大在展區中強調如何透過多元化項目加強跨年齡層的社會參與、尊重和社會包容、信息交流,以及社區與健康服務。 昨日(12日)晚上10時許,警方接獲報案,指一名女子在乘搭一艘開往香港機場第三跑道的船隻期間,突然於湖翠路屯門碼頭對開約900米海面跳海,船公司職員發現後,立即將女子救起。 救援人員接報到場,女子昏迷被送往屯門醫院搶救,其後被證實死亡。

屯門迎進生活: 健康解「迷」長者日間暫託點增至190間!每日只需$41.5!年滿幾歲纔可申請?即睇服務詳情

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暨聖誕市集於2021年12月20日成功舉行。 屯門三面環山,西面是青山,東面是九逕山,屬優良的天然避風港;在南北朝的劉宋已成一有名航門[2],海外國家商船(如從波斯、印度和南洋來的船泊)到廣州府城經商時,都會選擇先停駐屯門補給,經屯門水道,再向北前往廣州等地[3]。 五代十國時,南漢在屯門設市舶部門,對各國來華經商船隻抽解(意思是舊時對沿海港口進出口貿易徵收稅款),這個市舶部門便逐漸成為南漢主要稅收來源之一[3]。 祥益地產高級分行經理龍超君表示,日前促成一宗區內首置客入市彩暉花園成交個案,單位屬「鳳凰層」戶,實用面積554方呎,採兩房兩廳開則。 新買家主要鍾情單位屬頂樓對下一層,客廳及房間均擁開揚山景,加上內櫳附設雅裝及連傢電,可即買即住,而且原業主願意增加議價空間,累積減價達98萬元;該買家有感單位價格吸引,於是以362萬元承接,平均實用呎價為6,534元。

  • 羅凱寧解釋,當地長者入住院舍後,他們的自主權並不會減少,甚至會提升生活品質。
  • 直至三號幹線1998年上半年全面通車,西鐵(今屯馬線)於2003年通車,屯門公路和青山公路不再是屯門唯二的對外道路,前往港九區之交通才大大舒緩。
  • 「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
  • 而劉禹錫的《踏潮歌》寫道:「屯門積日無風飆,滄浪不歸成踏潮。轟如鞭石屹且搖,互空欲駕黿鼉橋。」描寫屯門巨浪滔天的海面[3][4]。

屯門(英語:Tuen Mun)(前稱青山,1972年發展為新市鎮復用舊名)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是香港十八區之一的屯門區的主要區域,屯門新市鎮座落其中。 「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 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踏石角,東至深井、青龍頭附近一帶,北至藍地, 元朝或之前已有文姓、廖姓、陶姓原居民在此居住。 今午(11日)4時42分,警方接獲田景路33號兆隆苑保安報案,指發現有人疑從高處墮下。 救援人員趕至,發現一名男子倒臥在大廈對開,當場證實他死亡,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警方經初步調查,相信72歲姓劉男事主為上址住戶,從一單位墮下,現場沒有檢獲遺書。

屯門迎進生活: 珍惜生命| 屯門對開渡輪女乘客墮海 送院搶救不治

屯門的商業購物中心於新市鎮發展後始移往屯門市中心。 屯門迎進生活2025 而劉禹錫的《踏潮歌》寫道:「屯門積日無風飆,滄浪不歸成踏潮。轟如鞭石屹且搖,互空欲駕黿鼉橋。」描寫屯門巨浪滔天的海面[3][4]。 屯門迎進生活2025 阮家慧續指,長者大多希望能繼續既有的生活習慣,「啲長者未入院舍前,日日去飲茶,但入咗院舍之後,既有習慣突然要改變,所以令佢哹抗拒,認為入咗院舍等同有入冇出」,長此下去,亦會令長者累積負面情緒。 迎進生活長者服務總監阮家慧(Jenny)有13年服務安老院舍經驗,阮家慧表示,過往大多院舍都以安全方針為先照顧長者。 院舍會杜絕所有令長者有危險的機會,變相令長者失去自由,「長者想離開,要得到家人同意,亦要得到醫護評估,但比較少考慮長者嘅個人感受」。

屯門迎進生活: 設施與房型

據阮家慧過往經驗,長者參觀院舍時,必然會問「喺呢度有冇自由?」。 從營運者角度來說,院舍普遍以方便、劃一方式照顧長者,變相令入住長者在生活上失去個人選擇權利。 她希望能透過「迎進生活」,令長者入住安老院舍時,心態和搬屋差不多,只是換了一個環境居住,並不會改變他們既有的生活模式。 屯門迎進生活2025 而護理員只是化身一個同住家人的協作角色,因應長者需要而提供相應的照顧,她希望革新院舍的營運方式後,會減少長者抗拒入住院舍。 位於屯門富地路的「迎進生活」是香港首個北歐式的長者生活社區,院舍樓高9層、佔地6萬平方呎,團隊將院舍打成一個安老小社區,足足多達3分之1的空間被規劃成公共空間,更提供多元化的設施,好像是圖書室、露天茶座、健身室等等。

屯門迎進生活: 屯門

另外,下午3時45分,警方接獲筲箕灣明華大廈A座住戶報案,指懷疑有女子墮樓倒臥平臺。 屯門迎進生活 救援人員到場,證實事主當場死亡,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警方經初步調查,相信48歲姓蘇女事主在大廈一走廊墮樓,並在現場檢獲遺書,列作自殺案跟進。

屯門迎進生活: 屯門兼職功課輔導班導師

唐代詩人韓愈的《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中寫:「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發。兩巖雖雲牢,水石互飛發。屯門雖雲高,亦映波浪沒。」描寫屯門海面的水勢湍急險峻的情景。 而劉禹錫的《踏潮歌》寫道:「屯門積日無風飆,滄浪不歸成踏潮。轟如鞭石屹且搖,互空欲駕黿鼉橋。」描寫屯門巨浪滔天的海面[3][4]。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韓愈被唐玄宗貶官至潮州任刺史時就是循海路赴任,途經屯門,但有關說法仍存爭議,部分史家認為他循東江前往,並未路經屯門[3]。 19世紀末青山灣一帶(今三聖墟)已有人居住,后角天后廟(今屯門舊墟)及屯門新墟一帶是當時的市集,新墟人口僅有約250人[12]。

屯門迎進生活: 服務種類

一系列區內景點,如有著人造海灘和眾多海濱餐飲場所的黃金海岸,也更容易到達。 屯門迎進生活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WCAG)2.0 AA級別標準。 屯門迎進生活2025 屯門迎進生活 但基於以下原因,本網站暫時未能提供所有符合AA級別標準的無障礙網頁功能。

屯門迎進生活: 如何申請入住「迎進生活」? 申請時間需要多久?

今(12日)晚10時許,據報一艘渡輪駛經屯門碼頭對開海域時,船上一名女乘客墮海。 屯門迎進生活 救援人員趕抵將其救起,她陷於昏迷,由救護車送往往屯門醫院搶救。 屯門田景路33號一名保安今日(11日)下午4時許報案,指發現一名老翁懷疑從高處墮下。 警員接報到場,發現老翁倒臥於上址對開,當場證實死亡。 經初步調查,老翁72歲姓劉,相信從上址一單位墮下。

屯門迎進生活: 長者入住院舍最大考慮:有沒有自由?

日本長者在自知有需要的情況下,亦會較願意主動入住安老院,對於他們來說,入住院舍並非一件壞事,但香港長者則較為抗拒。 為了找到背後原因,羅凱寧開始到不同國家如比利時、丹麥及日本等地考察,瞭解當地的安老服務。 屯門迎進生活2025 「迎進生活」樓高9層,面積約6萬平方呎,與以往傳統院舍既有格局不同,當中約三分之一為公共空間,營運機構希望向長者提供足夠的自由活動空間,讓他們能在院舍內自由走動。 除了設有不同的房型,例如單人房、 相連房、雙人房及五人房外,院舍亦設有不同的設施,包括保健中心、美容及理髮室、健身及復康中心、多用途活動室、露天茶座、圖書室及餐廳,讓長者模擬在一個社區中生活,生活上盡量貼近他們的家居環境。 位於屯門的「迎進生活」,為文化村本年度的旗艦項目,是一個全新安老概念的單棟式長者生活社區,並已領取社會福利署的高度照顧安老院舍牌照,現正接受入住申請。

羅凱寧提到,以往香港安老院選址大多位於舊區或舊大廈,往往給人邊緣化長者的感覺。 她認為,長者是社區的一部分,不應被分割,故在找地址時花上許多工夫,希望長者能融入社區。 最後終於在嶺南大學旁邊一個地方成功覓地,讓長者能貼近年輕人同時,也能把外面世界帶入院舍。 「迎進生活」在硬件上,引入了北歐及日本的設施,軟件上則以長者為中心,在內的護理員必須具備同理心及主動瞭解長者的喜好,提供個人化服務,致力把院舍營造為長者的第二個家,和以往較為「醫療感」的院舍設計不同,「迎進生活」採用了不少色彩濱紛及具保護性的傢俱。

結合電腦資訊科技,全面分析長者及其家人的護理及配套需求,並提供專業意見,協助長者及其家人尋求一個舒適之生活模式。 為進一步擴展其服務和合作網絡,嶺大與為長者提供一站式產品和綜合服務的文化村,及位於屯門的混合式長者生活社區「迎進生活」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廣中醫診治的研究及應用、長者終身學習、人口老化問題的研究、學生服務及實習機會,以及社會創新和樂齡科技項目。 為配合新市鎮發展,1970年代斥資數億港元動工興建屯門公路,1983年全線通車。 但由於交通流量大,而且彎多路斜,容易發生交通意外,即使到今日屯門公路每天繁忙時間必定塞車。 直至三號幹線1998年上半年全面通車,西鐵(今屯馬線)於2003年通車,屯門公路和青山公路不再是屯門唯二的對外道路,前往港九區之交通才大大舒緩。

該名女子年約50-60歲,身高約1.55米,警方正設法核實其身分,其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時至今天屯門仍然在香港航運交通上擔當重要角色,屯門內河碼頭即設於鄰近珠江口的屯門新市鎮西側。 迎進生活董事總經理羅凱寧(Stephanie)表示,初時接觸「以人為主導」的安老概念,源於她曾日本生活一年有關。 她留意到日本社會中,有不少對長者友善的無障礙設施。

屯門迎進生活: 健康大曬

2012年起,屯門區有國際著名學校進駐,包括哈羅香港國際學校。 坐擁新界最西角的屯門區以其美麗平靜的田園和海濱著稱,與附近元朗和荃灣的熱鬧喧囂形成鮮明對比。 屯門位於珠江口,其東面被青山和大欖的連綿山丘環繞,長長的海岸線及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其成為了一個早期漁業和養殖小鎮。 迎進生活董事總經理文慧妍(Quennie)分享,她從居於三藩市的婆婆口中,瞭解當地的院捨生活,婆婆形容在院捨生活的日子,十分接近她原本的生活,她亦能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故她希望把婆婆理想的生活方式帶入香港。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已於2020年12月27日通車,直通香港國際機場。 屯門迎進生活 1960年代,政府開始著手把屯門發展成為第一代的「新市鎮」(小型衛星城市),從而為香港不斷增多的人口提供足夠的住房及工業、社區設施,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興旺社區。 「原來對於嗰邊嘅長者嚟講,入院舍同入大學宿舍嘅感覺好似」。 羅凱寧解釋,當地長者入住院舍後,他們的自主權並不會減少,甚至會提升生活品質。 皆因當地院舍重視長者的選擇權利及自主性,院舍設計亦與長者的家居環境相似。

屯門迎進生活: 健康解「迷」痛症 高壓工作不自覺縮起肩膊成日肩頸痛!長遠容易肌肉筋結+失眠!即睇4大伸展動作、中醫穴位按摩紓緩

「院舍會喺特定時段開放畀外人進入,和院內長者交流」,意味長者在入住院舍後,不會被社會邊緣化。 位於屯門的新型安老院「迎進生活」,是迎進生活團隊多年來前往北歐及日本等地考察當地安老院舍的成果。 團隊發現,在安老服務方面做得較好的國家,均是尊重長者的個人意願,以及把他們的生活融入社區。 迎進生活(Forward Living)隸屬於文化村集團,為全新安老概念的一站式長者生活社區,專為60歲或以上及有需要人士而設,並為新一代樂齡及需專業護理的長者提供專業護理服務。 輕鐵於1988年9月18日首次通車[16],並於其後作出多次擴展。 後來,文慧妍加入羅凱寧的團隊,希望改變香港院舍環境,以及推廣長者對生活也有要求的概念,「其實我咁做有部分都係為我自己同父母,當我哋老咗之後都需要照顧,我希望到時可以有較好嘅生活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