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王雪農又成立過「億源米糖株式會社」[註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及「株式會社億源商行」,但這兩家會社後來仍為日資併購[5]。 後來王雪農投入製糖業,投資三十萬元與臺北茶商郭春秧等人設立“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於1903年12月時取得新式糖廠建造許可,隔年2月召開創立總會,會上王雪農被選爲社長[6]。 而除了鹽水港製糖之外,王雪農還在1904年投資三十五萬元成立“臺南製糖株式會社”,均擔任社長職,後來於1910年與吳克明及田邊貞吉、松江春次、石川昌次、松方正熊等人合資設立“斗六製糖株式會社”[2][4][7]。 但因爲1905年糖價大跌,於押匯方面損失三十萬元而被迫用所持有的製糖會社股份償債[7]。 鹽水港製糖在1907年1月進行所謂的擴資[注 1]後,被安部幸兵衛(日語:安部幸兵衛)等人於該年3月成立的新鹽水港製糖合併,而王雪農仍擔任取締役(董事)[6]。 王雪農 至於王雪農旗下的其他製糖會社,其中臺南製糖於1909年被臺灣製糖合併,斗六製糖1914年被東洋製糖合併[2][7]。

王雪農年輕時(1883年[3])先是進入陳中和的和興公司擔任僱員[2],1885年,僅兩年時間,就被派往日本橫濱順和棧擔任記帳,1890年升任支配人(副總經理)。

王雪農: 高雄文獻 第十三卷第一期

後來王雪農投入製糖業,投資三十萬元與臺北茶商郭春秧等人設立「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於1903年12月時取得新式糖廠建造許可,隔年2月召開創立總會,會上王雪農被選為社長[6]。 王雪農2025 而除了鹽水港製糖之外,王雪農還在1904年投資三十五萬元成立「臺南製糖株式會社」,均擔任社長職,後來於1910年與吳克明及田邊貞吉、松江春次、石川昌次、松方正熊等人合資設立「斗六製糖株式會社」[2][4][7]。 王雪農 但因為1905年糖價大跌,於押匯方面損失三十萬元而被迫用所持有的製糖會社股份償債[7]。

1898年時王雪農離開和興公司自立資本額三萬元的“德昌號”,從事米糖買賣,獲利後再與陳中和合組同樣經營米糖買賣的南興公司[2]。 此外在1899年時府城三郊改組,王雪農曾協助過首任三郊組合長許藏春,之後成爲第二任三郊組合長[5]。 王雪農2025 王雪農2025 王雪農年輕時(1883年[3])先是進入陳中和的和興公司擔任僱員[2],1885年,僅兩年時間,就被派往日本橫濱順和棧擔任記賬,1890年升任支配人(副總經理)。

王雪農: 高雄文獻 第十二卷第一期

田野現場、文獻編譯及文化光影則以敘述性、評介性筆調為基底,結合影像與報導,展現刊物對更廣大讀者的親近性。 王雪農 王雪農 王雪農2025 為保存地方文獻、推動高雄歷史研究為旨趣,充分發揮文獻蒐集、學術論述與展演評論的討論平臺,期盼透過《高雄文獻》讓高雄相關的各類知識藉此聲氣相通。 1895年,乙未割臺,陳中和派王雪農回到臺灣,代他管理和興公司事務,並且幫日軍探報敵情,調度軍糧、薪炭。

  • 王雪農之後於1915年9月26日因病在臺北醫院(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逝世[1][3]。
  • 鹽水港製糖在1907年1月進行所謂的擴資[註 1]後,被安部幸兵衛(日語:安部幸兵衛)等人於該年3月成立的新鹽水港製糖合併,而王雪農仍擔任取締役(董事)[6]。
  • 1895年,乙未割臺,陳中和派王雪農回到臺灣,代他管理和興公司事務,並且幫日軍探報敵情,調度軍糧、薪炭。
  • 而除了鹽水港製糖之外,王雪農還在1904年投資三十五萬元成立「臺南製糖株式會社」,均擔任社長職,後來於1910年與吳克明及田邊貞吉、松江春次、石川昌次、松方正熊等人合資設立「斗六製糖株式會社」[2][4][7]。
  • 至於王雪農旗下的其他製糖會社,其中臺南製糖於1909年被臺灣製糖合併,斗六製糖1914年被東洋製糖合併[2][7]。

鹽水港製糖在1907年1月進行所謂的擴資[註 1]後,被安部幸兵衛(日語:安部幸兵衛)等人於該年3月成立的新鹽水港製糖合併,而王雪農仍擔任取締役(董事)[6]。 至於王雪農旗下的其他製糖會社,其中臺南製糖於1909年被臺灣製糖合併,斗六製糖1914年被東洋製糖合併[2][7]。 後來王雪農又成立過「億源米糖株式會社」[註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及「株式會社億源商行」,但這兩家會社後來仍為日資併購[5]。 王雪農 王雪農之後於1915年9月26日因病在臺北醫院(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逝世[1][3]。 鹽水港製糖在1907年1月進行所謂的擴資[註 1]後,被安部幸兵衛(日語:安部幸兵衛)等人於該年3月成立的新鹽水港製糖合併,而王雪農仍擔任取締役(董事)[6]。

王雪農: 王雪農

1895年,乙未割臺,陳中和派王雪農回到臺灣,代他管理和興公司事務,並且幫日軍探報敵情,調度軍糧、薪炭。 王雪農2025 王雪農2025 王雪農2025 1898年時王雪農離開和興公司自立資本額三萬元的「德昌號」,從事米糖買賣,獲利後再與陳中和合組同樣經營米糖買賣的南興公司[2]。 此外在1899年時府城三郊改組,王雪農曾協助過首任三郊組合長許藏春,之後成為第二任三郊組合長[5]。 全刊分為研究論文、田野現場、文獻編譯、文化光影、大事紀要五項。

後來王雪農又成立過“億源米糖株式會社”[注 王雪農2025 2] 王雪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及“株式會社億源商行”,但這兩家會社後來仍爲日資併購[5]。 王雪農之後於1915年9月26日因病在臺北醫院(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逝世[1][3]。 王雪農(臺灣話:;1869年—1915年9月26日[1][2]),是臺灣日治時期的企業家,打狗人,後遷居臺南府城五條港北勢街(今臺南市中西區神農街)[3],曾擔任臺南三郊組合長、臺南商工評議會會長、鹽水港製糖社長[4],祖籍福建泉州,祖先來臺後於打狗苓雅寮(今高雄市苓雅區)定居[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