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此,錢學森舉出許多實例來說明推進快速電子計算機的重要性。 他還介紹了電腦的記憶功能、邏輯功能,甚至學習功能等等,說明這是極有發展前景的領域。 王士倬2025 1955年5月,陳叔通收到從我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由蔣英的妹妹轉來的錢學森寫的信,立即將信送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辦公室。 周總理指示王炳南,於1955年8月1日預定的第五次中美大使級會談一開始,就提出關於錢學森回國之事,美方代表又是舊調重談,說錢學森本人沒有回國意願。 王炳南大使立即出示了錢學森的親筆信,美方代表啞口無言,只得表示認可。 但是在這個“自由世界”裏, 人雖出來了, 行動卻處處受到限制和監視, 並且明確規定了他的活動範圍不得超過洛杉磯。
- 條件雖差,但是爲祖國航空工業培養人才的責任心和緊迫感,鼓舞着全校教職員工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克服困難,開拓前進。
- 但卻戒備森嚴,四周被鐵絲網圍着,門口有荷槍實彈的解放軍站崗,晚上還有持槍的工人護廠隊四處巡邏。
- 因爲火箭導彈所用的材料是一次性的,而飛機材料卻要求能多次使用,這樣,在發動機高溫部件以及結構材料上都有特殊的要求。
- 按照配備的電動機70馬力推算,風速爲100英里/時,雷諾數可達4.58106。
- 直到抗戰勝利後,1946 年清華從昆明遷回北京, 成立了航空系, 系主任爲王德榮教授, 聘請了錢學森、屠守鍔、陸士嘉等專職教授, 因錢在國外未能應聘。
- 由上可見清華大學非常重視錢學森, 千方百計欲請他回校任教, 他本人亦很想早日回國報效祖國,但由於自1943 年起他已參加美軍火箭小組工作, 正如他給父親信中寫的那樣“瓜葛諸多, 身不由己”。
同年年底他與留美同學巴玉藻一同回國,在福建設計和製造了水上飛機。 王助後來到浙江筧橋飛機公司任職,1935年擔任錢學森下廠實習的導師。 此後風洞建造提上日程,1936年秋季,清華向航空委員會提出撥款建造大風洞請求。 王士倬 1936年9月,顧毓秀與莊前鼎撰寫了“清華大學建造十五呎航空風洞的建議”和“清華十五呎口徑航空風洞工作進行報告”兩個報告。
王士倬: 研究生招生
我國工業薄弱,能設計卻不能生產,有能力製造,但大量的儀器儀表、電子元器件和配套的雷達等,都難以保證。 即使解決了這些,以我國的經濟實力,大批量生產也不現實。 王士倬2025 錢昌祚於1924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回國後任國民黨中央航空學校教育長等。 錢昌祚安排錢學森到南京、杭州、南昌等飛機製造廠和修理廠實習,使錢學森眼界大開。
當時的實驗室配備的機器設備相當先進,絕大多數都從美、英、德三國購置。 1934年8月,莊前鼎在爲《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機械設備概況》所寫引言中指出:“本校對於最新機械設備,盡力購置,希望各種與國防生計有關之機械,應有盡有,俾便學生作研究及試驗工作。 日後並擬自行仿造各項引擎及各種機器,造就人才,使中國能自制此冊所述之各種機械設備,則我國富強有厚望焉。 王士倬 ”到1934冬季,機械工程館大部工程完成,開始實驗室佈置、安裝各種機器及引擎,由莊前鼎、董樹屏負責設計與實施工作。
王士倬: 學生職業發展
人們習慣於國防以飛機優先,錢學森力排衆議,認爲中國應該先發展導彈。 王士倬 其理由是,無論是從攻擊或防禦的角度來看,導彈性能將比飛機優越,因爲導彈比飛機有更高的馬赫數。 尤爲重要的是,掌握或開拓火箭導彈技術不比飛機更難。 因爲火箭導彈所用的材料是一次性的,而飛機材料卻要求能多次使用,這樣,在發動機高溫部件以及結構材料上都有特殊的要求。
- 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佔了我國東北地區,進而窺視華北,對平津構成威脅,此時局勢十分緊張。
- 1934年1月,梅貽琦致函國防設計委員會及翁文灝、錢昌照,信中表示:清華決定開辦航空講座教授。
- 在航空組師生的努力下,一個月之內便完成15英尺風洞的初步設計。
- 我從10 月份起, 留學加州理工學院, 投師於非常傑出的空氣動力學權威馮.
- 日後並擬自行仿造各項引擎及各種機器,造就人才,使中國能自制此冊所述之各種機械設備,則我國富強有厚望焉。
此時,飛機及汽車工程組改稱爲航空工程組,成爲全國最早創辦的航空工程專業之一不久,其他高校也陸續開始航空教育。 在錢學森的指導下,新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於1974年4月24日發射成功。 這使得我國成爲蘇、美、法和日之後第五個可以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王士倬2025 爲此,錢學森和其他無線電電子學的專家們提出意見說,有線通訊的侷限性太大,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多種多樣的要求,無線通訊將比有線通訊有更好的更廣泛的適應性,是現代化國防技術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這個任務交給了以錢學森爲首的12位科學家,他們組成綜合規劃組,錢學森擔任組長。
王士倬: 教育部
事實上,中國在軍用大型運輸機和轟炸機的研製上,頗有亮點。 2013年初試飛成功的“運20”就是軍用運輸機的代表,最新的“轟6K”就是轟炸機、戰鬥機的代表。 據說,“轟6K”不僅可以攜帶巡航導彈,其打擊能力甚至可達美國夏威夷。 王士倬 世人常說,中國的軍機都有蘇制飛機的影子,畢竟新中國航空工業的底子是在1950年代中期蘇聯對華援助期間打下的。
工程力學研究班共辦了3屆,畢業生323人,其中大多數成爲了我國力學學科教學和科研的骨幹力量。 具體地說:辯證唯物主義的崇高地位及其概括性是由於它反映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也就是反映了所有科學的普遍而共同的規律。 因此,全部科學、理論都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爲指導,不能違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應具備的高度概括性。
王士倬: 研究生教育
當時的上海市長吳鐵城、財政部長孔祥熙等七人任常務理事。 王士倬 宣稱要“集合全國民衆力量,輔助政府,努力航空事業”[3]。 在莊前鼎先生倡導下,機械工程系師生對學術交流工作都十分重視。 在建系之初的1932年,就成立了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會,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王士倬2025 學會的工作除了學術交流活動與組織學術講演外,還包括髮展會員和聯絡校外機械工程界,出版印刷刊物,以及舉辦機械工程系體育運動會等。
王士倬: 學校歷史
他主持的清華新電廠工程,便是一個自主設計與建設電廠的典型範例。 當時清華舊電廠設備陳舊,電量不足,且發電成本頗高,難以滿足學校工場、實驗室和日常用電需要。 1934年春季,學校成立供電委員會,推舉莊前鼎主持電廠的設計、購置、安裝及建築新電廠等事宜。 王士倬2025 莊前鼎在美國電廠工作的經驗派上了用場,他親自繪製各種圖紙、詢價材料、估算成本,領導了從設計到施工的整個工作,同時得到葛祖彭先生的協助。
王士倬: 學生工作處
有識之士開始思考克敵良方,“航空救國”思潮便在這種反思中萌發並最終成爲國民政府的戰略決策。 他用自己的學識爲建設中國火箭研究航天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此時的錢學森早已是歸心似箭,正當他欲回國時不料卻遭到了美國政府的扣留軟禁。 這五年裏,他傳信國內申請回國,憤然直擊美國政府。 終於,1955年,在周恩來總理的熱切幫助下,錢學森終於衝破了美國當局的層層阻撓。 儘管國家航空工業管理局決定創建漢口航空工業專科學校,但在籌建過程中,學校啓用了漢口航空工業學校的校名。
王士倬: 清華大學校史
因此畢業後,進入美國多家工廠實習、工作,並利用各種機會參觀、考察各種大小工廠。 王士倬2025 爲了更全面瞭解美國工廠的規模和設計、生產、勞動組織、經營管理等情況,以爲中國發展工業提供借鑑, 王士倬2025 1929年夏,莊前鼎還集中一段時間對多個現代化工廠進行了專門考察。 王士倬2025 利用這次機會,他蒐集了許多資料、拍攝了大量的照片,有些用於後來整理發表的考察報告或文章中。
王士倬: 中國航空事業先驅王士倬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了“文化補課”一幕壯舉,爲轉入正規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39年西南聯合大學工學院成立航空工程學系,航空研究所仍屬清華。 王士倬 王士倬2025 雖然所、系分離,但相互合作十分密切,“清華航空研究所在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上都是航空系的堅強有力的後盾”[22]。
王士倬: 教育教學
華敦德的建議得到學校支持,整個設計由他主持,參加者有馮桂連、殷文友兩位教授,顧逢時、張捷遷兩位助教,以及機械工程系航空組第一班全體同學[18]。 華敦德擔任全風洞之空氣動力學設計,張捷遷及學生協助。 馮桂連特別負責喉口部分及支柱之設計,顧逢時及學生協助。 殷文友帶領學生設計螺旋槳,後又有助教陳文龍協助。
王士倬: 學校沿革
至1936年,教授有莊前鼎、王士倬、李輯祥、馮桂連、殷文友,助教有張捷遷、戴中孚等,均爲一時之選。 1934年,清華還曾聘請世界著名航空專家華敦德博士來校任教。 他在清華工作了近兩年,爲清華航空研究及中國空軍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就這樣,在國庫喫緊、百廢待興的艱難歲月,發展航空工業的夢想變成中央領導人的戰略決策。 舉辦航空教育,培養航空工業專業人才成爲當務之急。 王士倬2025 經過接洽,清華校友、南昌建築師黃學詩出任15英尺風洞建築工程技術顧問,負責購買材料,僱傭工人,按建造設計圖施工、管理工地等。
王士倬: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90週年系慶|莊前鼎與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創建及早期發展
1937年7月,馮•卡門教授在南昌的一次演講中指出:大凡一個國家航空工業發展,大致分3個時期。 第1期爲購機時期,飛機與發動機及一切零件,均取自於外國;第2期爲仿造時期,即購取外國圖樣與製造權,自行設廠訓練工人制造,歐美日本諸國均有之;第3期則爲自行設計製造。 而“在此3個時期中,氣動力學之研究,風洞之測驗,皆可作實際有效之貢獻”[21]。 1939年9月,華敦德重申了馮•卡門教授的這一觀點,並明確指出:1936, 1937年的中國航空工業水平,主要處於第1階段,即購機階段,但是已經雄心勃勃地開始第2階段,併爲第3階段做準備。 而清華計劃建造的15英尺航空風洞則使得中國有能力解決第1和第2階段問題,同時邁向第3階段[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