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以軟硬兼施方式應對,一方面在新界各市成立警署,另一方面開辦學校,教化鄉民。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侷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元朗的鄉紳於1936年開始集資興建中學,元朗公立中學遂於1946年落成。 元朗官立小學2025 南元朗官立小學的校徽上有一束金黃色的稻苗圖案,象徵元朗鄉民的稻米農耕歷史傳統。 現今解釋將稚子比作幼苗,喻意學校培育學童拙壯成長。
- 元朗官立小學校風純樸,透過全年跨學科主題「文化傳承在元小,節氣曆法共相傳。」獎勵計劃及全方位活動,培育學生律己負責,互助互愛,樂於服務的積極及正面態度。
- 1904年5月1日,元朗小學(Un Long School)正式於元朗大橋村祠堂成立,是香港政府在港首辦的現代化英制全日制高小,提供英文教育。
- 1.3 加強數據爲本回饋學習,促進學生的學習效能。
- 南元朗官立小學的校徽上有一束金黃色的稻苗圖案,象徵元朗鄉民的稻米農耕歷史傳統。
- 香港有 34 間官立小學,佔整體約 6%;香港有 496 間男女小學,佔整體約 94%;瞭解更多:小學分佈圖表。
[4]凹頭原址曾用作天光道官立中學重置校舍完工前,在元朗區開辦班級的臨時校址,其後再改為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 欖口村路校舍為一座後千禧校舍,設有30個標準課室及各種特別室,並與毗鄰的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及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共用一個停車場。 1898年6月9日,大英帝國與大清帝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由1898年7月1日起,新安縣深圳河以南之地,都歸入英屬香港的範圍。 元朗官立小學2025 元朗官立小學 1899年4月,英國軍隊與新界氏族間爆發新界六日戰。 殖民地政府接管新界初期,新界原居民抗拒英國人的管治方式,雙方衝突不止。
元朗官立小學: 小學分區名單
這小學佔地面積大約 5,857 平方米,屬於「大型偏中」的校園。 元朗官立小學2025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南元朗官立小學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2023/24學年班級結構資料30的班級結構是小一6班,小二5班,小三5班,小四5班,小五4班,小六5班,總計全校共開30班。 (以教育局在2023年所批覈的班級數目為準)班級教學模式上各級以「學生為本」方式教學,運用多元化教學活動,積極培育學生自主學習、高階思維、創新思維的能力。 一年級不設測考,定期以單元評估檢視學生學習進展。
元朗官立小學: 元朗區的小學搜尋更多元朗官立小學
元朗官立小學(英語:),位於香港元朗凹頭。 此校始創於1904年[1],至今已有119年歷史,學校於1966年分拆為上午校及下午校。 元朗官立小學2025 2008年,學校轉為全日制,經抽籤後,上午校遷到欖口村路新千禧校舍,更名為南元朗官立小學,下午校將維持於原址辦學。 元朗官立小學現時是一所全日制的小學,校訓為「樂善勇敢,服務社羣」,帶領學生走一條正確的路,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邁向積極人生。 該校有三間同區聯繫中學,包括: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趙聿修紀念中學和天水圍官立中學。 元朗官立小學(英語:Yuen Long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位於香港元朗凹頭。
而位於兩者間之新翼校舍於2000年代初落成。 學校的新舊校舍共有標準課室30多個、禮堂1個和操場2個。 元朗官立小學2025 元朗官立小學2025 另外,電腦室、學生輔導室、圖書館、語言學習室、學生活動室、美勞室、音樂室等亦一應俱全。
元朗官立小學: 班級結構
學校是官立小學,所以要按照政府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 每年九月申請「自行分配學位」,結果十一月公佈。 如果未被取錄,就於十二月申請「統一派位」,結果於來年六月公佈。 全港有大約 545 間小學,當中有 65%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9%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26% 元朗官立小學2025 中英並重,雙語教學。 有 25% 的學校會使用普通話教學,他們當中大部分同時是中英並重。
1.4 建立學生「愛閱讀」的氛圍,推動「跨課程」及「電子」閲讀。 2.1 強化價值觀教育,培育學生成為勤學盡責、有同理心、尊重他人、具備積極自信人生觀的良好公民。 2.2 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培養學生自律守規、明辨是非的正確態度,以及提升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元朗官立小學2025 元朗官立小學 元朗官立小學創立於1904年,學校沒有宗教背景,本身是官立學校所以辦學團體是香港政府教育局,校長是馮燕儀女士,校監何慕琪女士。 學校的6層主校舍於1966年落成,位於原單層校舍的南面。
元朗官立小學: 小一派位|小一統一派位選校 全港385間小班教學學校名單
1904年5月1日,元朗小學(Un Long School)正式於元朗大橋村祠堂成立,是香港政府在港首辦的現代化英制全日制高小,提供英文教育。 創校時約有20多名學生,創校校訓是「博、愛、信、誠」。 由於其時傳統家庭對子女求學的意識薄弱,加上難以支付學費,元朗小學的入學人數不高。 因此政府於1908年1月關閉學校,部份學生轉到屏山學校(位於屏山愈喬二公祠)上學。 元朗官立小學2025 小班教學有助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教育局在2009年起開始逐步在官津小學實施小班教學,2022學年全港共有369間小班教學的小學,至2023學年增至385間。
元朗官立小學: 歷史
[3]1946年1日,學校復辦,2月11日復課。 註:統一派位學額如有兩個以上數字,第二個開始是分配給其他校網的。 元朗官立小學 香港有 34 間官立小學,佔整體約 6%;香港有 496 間男女小學,佔整體約 94%;瞭解更多:小學分佈圖表。
元朗官立小學: 學校簡介
1931年7月2日,位於凹頭警署旁的新校舍落成啟用,10月27日由華人領袖曹善允主持開幕典禮,學生人數以達百多人。 新單層校舍有4間課室、2間特別室,配以紅磚牆和黑色鋪瓦屋頂和煙囪,校舍外有黑色鐵欄,前方有一個藍球場。 同類型建築有前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及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 大橋村舊平房校舍(現今橋樂坊)於1934年獲新成立的鐘聲學校續用。 【小一派位/統一派位/小班教學】小一自行派位結果已於11月20日揭盅,若在此階段不獲取錄的申請學童,家長就需要參加小一統一派位,家長可按小朋友需要選擇合適的學校。 自教育局於2009年起推行小班教學,過去10多年來實行的小學愈來愈多,截止2023/24學年,有385間小學實施小班教學,家長亦可以作為選校的參考之一。
元朗官立小學: 辦學宗旨
元朗官立小學的學校發展計劃是:1.1 深化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策略,聚焦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及能力,從而不斷自我完善。 1.2 加強發展STEAM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深化學生探究、解難與邏輯思維等能力。 1.3 元朗官立小學2025 加強數據爲本回饋學習,促進學生的學習效能。
元朗官立小學: 學校類別
南元朗官立小學(英語:South Yuen Long Government Primary 元朗官立小學 School),位於香港元朗欖口村,學校的前身為元朗小學,始創於1904年。 元朗官立小學 2008年,學校轉為全日制,上午校遷到欖口村路建的後千禧校舍,更名為南元朗官立小學。 根據2022/23學年資料顯示30的班級結構是小一5班,小二5班,小三5班,小四4班,小五5班,小六6班,總計全校共開30班。
元朗官立小學: 元朗官立小學
2002年,兩校獲準推行優化教育轉辦全日制計劃,獲分配一所元朗第 13 元朗官立小學 區校舍。 [5]2004年,位於藍屋與主校舍之間、前身是雨天操場的四層高新翼校舍落成,為學校新增多用途課室多間,包括圖書館、電腦室、語言學習室、學生活動室和會議室等等。 2008年,兩校經抽籤後,上午校遷到欖口村路的後千禧校舍,更名為南元朗官立小學。 因建築工程延誤,原計劃於新學年啟用的新校舍延至2008年11月17日啟用。
元朗官立小學: 教學語言
這小學佔地面積大約 6,289 平方米,屬於「大型」的校園。 本校位於元朗欖口村路21號,為政府主辦的全日制小學,直接由教育署管轄。 本校原名元朗小學(Un Long Anglo-chinese School),創校年份為一九零四年。
學校歷史 南元朗官立小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百年官辦小學,由政府始建於一九零四年,前身為元朗學校,屏山學校,元朗小學,元朗官立上午小學。 元朗官立小學2025 於2008至2009年度由元朗坳頭友全街遷址至元朗欖口村路及定名為南元朗官立小學。 1935年,英國皇家視學官賓尼(Edmund Burney)從相關的歷史和社會因素角度,詳細檢討當時的教育制度。 賓尼提出的建議包括擴大小學教育、加強漢文教育和改善師資培訓。 [1]1936年,學校改制成為中文高小。
元朗官立小學: 元朗公立中學
以下列出過去數年的派位數據(自行分配學額及暫定統一派位學額是教育局公佈的數字,小一派位總學額是推算出來的)。 瞭解更多:全港官津小學學額分佈 2023。 1941年-1946年,學校在日治時期下停辨,有一隊日軍於學校駐紮。
TOPick整理了實施小班教學的小學名單,助家長揀選心儀小學。 辦學宗旨:致力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及高質素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德、智、體、羣、美的均衡發展,奠定其終身學習的基礎,使他們享有愉快的童年,邁向積極人生。 年,屏山學校停辦,元朗小學於元朗大橋村復辦,學生人數逐漸攀升,校舍設施亦不敷應用。 因此學校於1918年向政府申請興建新校舍。 1920年代,學校曾租用其他地方作臨時校舍,1930年借用博愛醫院一部份地方上課。 特別室包括:Inno World、模擬飛行訓練基地、英語樂園、校園電視臺、遊藝坊、音樂天地、圖書館。
元朗官立小學: 香港小學搜尋
[2]1938年,由於抗日戰爭已全面展開,大批國內難民湧港,學校支援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香港分會收錄難民子女。 該校聯繫中學是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趙聿修紀念中學、天水圍官立中學。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元朗官立小學的資訊。 辦學宗旨:學校重視全人教育,讓學生在德、智、體、羣、美五育上有均衡發展;並致力提供多元化學習經歷,培養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的學生,使成為對家庭、對學校、對社區、對國家作出貢獻的良好公民。 於1989年,此校遷至水牛嶺元朗公園旁現址,並於2003年完成擴展工程。
透過小組學習、專題研習、閱讀活動、網上學習及自評/互評,促進學生互動,強化自學能力,提升學習效能。 學校全年全科考試次數為2次,全年全科測驗次數為2次。 元朗官立小學校風純樸,透過全年跨學科主題「文化傳承在元小,節氣曆法共相傳。」獎勵計劃及全方位活動,培育學生律己負責,互助互愛,樂於服務的積極及正面態度。 教師關愛學生,師生關係和諧;教職員羣策羣力,極具團隊精神。 特別室包括:設有電腦室、語言學習室、英語活動室、視覺藝術室、音樂室、常識學習室、學生活動中心及輔導教學室。
隨著戰後嬰兒潮的適齡兒童數目大增,政府出資為學校擴建一幢6層高、共有30個課室的的新校舍,於1966年落成,原址是一個實驗農場。 元朗官立小學2025 [4]新校舍是 年代的典型香港政府建築設計,屬於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簡約務實,主張功能主義,同一時期相同風格的建築物有法定古蹟香港大會堂、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何文田官立中學等等。 學校由全日制轉為半日制,成為兩所獨立營運的六年制小學,分別名為元朗官立上午小學和元朗官立下午小學,學生人數已超過500人,兩校其後每年會舉辦聯校運動會和聯校畢業典禮(直至2002年)。 隨着戰後嬰兒潮的適齡兒童數目大增,政府出資為學校擴建一幢6層高、共有30個課室的的新校舍,於1966年落成,原址是一個實驗農場。
南元朗官立小學現時校訓為「樂學展潛能,律己務善羣」,致力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及高質素的教學活動, 培養學生德、智、體、羣、美五育均衡發展, 使學生能過愉快的童年生活,邁向積極人生,於2000年代由譚淑芬校長所定立。 元朗官立小學的教學語言是「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趙聿修紀念中學、天水圍官立中學」。 透過全校跨科/組主題學習及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積極正面的價值觀。 推行STEAM教育,提升學生於解難、創意及探究的能力,並於 元朗官立小學2025 參與「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先導計劃(全港32所小學之一)。
教育局在今年初公佈,將於2024/25學年起,安排3區校網學校全數實施小班教學,包括油尖旺31校網、九龍城35校網及元朗73校網,合共7所小學,屆時全港實施小班教學的小學將逾90%。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於1967年創校時,借用元朗公立中學校舍辦學。 《明校網》為「明報」専為家長而設的學校資訊網,提供全面的入學資訊及選校分析,助家長選取合適的學校讓子女入讀。 家長可在本網站找到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概覧、專訪、教育報道及相關新聞,讓家長輕鬆掌握及瞭解心儀學校的資料,以至到本地及海外升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