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直不能達成共識,稅局會按父母、繼父母各自支付照顧子女金額比例分配子女免稅額。 如合符資格,第1名至第9名子女,每名可獲$13萬的子女免稅額;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子女免稅額便可額外增加$13萬,例如你的子女是在2022年5月1日出生,該課稅年度的子女免稅額便有$26萬。 假如依然不清楚自己要交幾多稅、有幾多免稅額,大家可以前往政府網站的報稅計算機,計計自己大約有多少免稅額、扣稅項目及要交幾多稅。

  • 不同的證件簽發機構會採納不同的準則來界定傷殘,而這些準則與政府的傷殘津貼計劃所採納的未必相符。
  • 扣稅三寶是指「自願醫保計劃」、「合資格延期年金」及「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香港市民自 2019 年起可透過購買相關產品或參與供款以申請扣稅。
  • 一般來說,賺取較高入息的一方申索子女免稅額,會較為有利。
  • 但如囷你的父母只是間中短暫逗留內地或海外,他們仍在香港居住,以香港作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地方,並以香港社會一般成員身分在這裏生活,他們是通常居住於香港,你可以就他們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

此外,申報供養同住父母的納稅人,須提供父母和他在有關年度住在同一地址的證明,例如銀行月結單。 稅務局會核對納稅人提供的資料是否與稅務局的電腦紀錄相符。 此外,稅務局亦會向其他政府部門,包括入境處、社會福利署、房屋署等索取有關資料,以核實納稅人提供的資料是否正確。 如你在任何課稅年度內供養一名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的家屬,你便可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香港納稅人可享每名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免稅額。

父母額外免稅額: 免稅額的意思是什麼?

在每個課稅年度,打工仔都會享有基本免稅額132,000元,其他免稅項目包括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等。 HongKongCard為你整理所有免稅扣稅項目、扣除額、免稅額常見問題等資訊。 香港政府為了減輕納稅人負擔,會提供不同的免稅額,只要符合特定條件,就能夠扣除相應款項。 如你須繳納薪俸稅或已申請個人入息課稅,則可享有基本免稅額。 同時,你亦可根據《稅務條例》所訂明的條文申索以下免稅額,以減少應課稅的入息總額。 普遍而言,香港受薪打工仔均須繳納薪俸稅,在稅務體系中,免稅額通常分為基本免稅額和個別免稅額兩種。

可以以書面向評稅主任提出,註明利得稅檔案號碼,並提供有關的資料及文件。 父母額外免稅額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稅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稅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如你符合指定條件,便可享有基本免稅額或申請其他免稅額。 本文介紹有關各類免稅額的資料,以及這些免稅額如何減少你的稅款。

父母額外免稅額: 業主選「物業稅」還是「個人入息課稅」最慳稅?

若申索人沒有提供上述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稅務局局長將不會考慮該免稅額的申索及會撤銷之前已給予的免稅額。 任何已婚人士,不論是否香港居民,都可選擇用合併評稅方式計算薪俸稅。 最重要的是兩人在選擇合併評稅的年度均曾賺取須繳納香港薪俸稅的入息。

納稅人的香港自住居所可透過「居所貸款利息扣稅」扣稅項目,將按揭利息作扣稅之用,每課稅年度扣稅額上限為HK$10萬,最長只可扣除20個課稅年度。 免稅額和扣稅額旨在減輕納稅人交稅的負擔,納稅人只要符合資格就可以獲取免稅額,但扣稅項目是一種實報實銷的免稅安排如合認可慈善捐款、個人進修開支等就是屬於扣稅項目。 一般而言,所有子女的免稅額只能由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申索。 離婚後,如雙方同意,納稅人或其前配偶可以分別獲得部分子女免稅額。 如雙方未能達成協議,稅務局就會按父母支付照顧子女金額比例分配子女免稅額。 如符合資格,第1名-第9名子女,每名可獲HK$12萬免稅額;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子女免稅額便可額外獲HK$12萬。

父母額外免稅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

近年本港發生數宗納稅人因虛假陳述以申請父母/祖父母免稅額而被判入獄案件。 例如某納稅人訛稱其祖母與她連續全年同住而申請供養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父母額外免稅額 經調查後,發現被告的祖母多年來居於美國,結果被判入獄兩個月,緩刑兩年。 甚至有納稅人申請已去世的父親的免稅額,結果被判入獄4星期,緩刑18個月及罰款。 父母額外免稅額2025 其實,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是提供予有供養全年連續同住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但無付出十足費用的人,雖然兩者的定義有少許差別,但其免稅額也是相同的。

其中又以供養父母免稅額及子女免稅額,一直都備受關注。 這篇文也會針對這兩項免稅額作詳盡解釋,教大家如何用盡免稅額來交少啲稅! 留意返:以下數字以稅務局公佈為準~詳情可以參考返呢度。 在報稅表內,如為了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而作出不正確的陳述,即觸犯《稅務條例》第 80(2)(b)條,違者可被罰款和檢控。 如你的父母在1967年1月至3月份出生,他們在2021/22課稅年度便年滿55歲,你便可申索及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

父母額外免稅額: 我需要供養父母,可否申索「供養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免稅額」或「供養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如欲申索「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受養人必須通常居住於香港。 因此,如受養人於該課稅年度居於內地,你便沒有資格申索該項免稅額。 申索父母免稅額的基本條件是:受養人須通常在香港居住。 假如你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已經移居海外,你便不可以申索此類別免稅額。 但如囷你的父母只是間中短暫逗留內地或海外,他們仍在香港居住,以香港作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地方,並以香港社會一般成員身分在這裏生活,他們是通常居住於香港,你可以就他們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

父母額外免稅額: 免稅額是什麼?香港又有什麼免稅額項目?

可以慳到幾多稅,就靠你瞭解清楚自己符合哪項免稅額及扣除申請,並在報稅表填寫清楚所需資料。 父母額外免稅額2025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稅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稅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父母額外免稅額: 免稅額2023|報稅如何慳最多? 供養父母、子女及個人免稅額解説

如果有多名納稅人都有資格申請同一名受養人的免稅額,只有一名納稅人可以提出申請。 另外,如果納稅人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全年連續」與他們同住且未支付全部費用(供養),納稅人就可以享有額外的免稅額。 父母額外免稅額 你是已婚人士,即使獨力支付子女的生活費,亦不可享有「單親免稅額」。 根據《稅務條例》,「單親」的意思是指納稅人全年屬單身、喪偶或分居,並且在該年度內曾獨力或主力撫養子女,纔可獲得「單親免稅額」。 父母額外免稅額 如果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年度內全年連續與你同住而並無付出十足費用,你亦可享有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同住的定義不包括同一棟大樓的不同樓層。

父母額外免稅額: 免稅額 2023|14項個人免稅額+扣稅項目+慳稅貼士

只要受養的父母符合上述三個資格,即使父母仍然在職,並已申索其個人免稅額,納稅人仍可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 如子女大學畢業後選擇到外國Working Holiday,就不符合上述資格,父母便不能就該名子女申索免子女免稅額。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稅務委員會聯席主席殷國煒列出多個報稅重點,提醒大家有關父母/祖父母免稅額的申索要求。

父母額外免稅額: 免稅額V.S.扣稅項目

基本免稅額是所有納稅人都可以享受的免稅額,而個別免稅額則是根據納稅人的個人情況而定,例如子女數目、供養親屬等因素,香港政府亦會提供各種免稅額及稅項扣減,減輕大家的稅款負擔。 今個課稅年度,納稅人已自動享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 假如你與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稅年度有資格就同一子女申索子女免稅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或如何分攤該免稅額。 父母額外免稅額 否則,稅務局局長會根據你們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所作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稅額的基準。

父母額外免稅額: 免稅額填錯/填漏如何補救?

只要你在課稅年度中有以金錢供養過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就能夠申請俗稱「供養父母免稅額」的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一般而言,將人工的一部份交予父母作家用,就是以金錢供養父母的一種形式。 父母額外免稅額 已婚人士不可以各自申領他們子女的免稅額,必須由其中一人申索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一般來說,賺取較高入息的一方申索子女免稅額,會較為有利。 不過,如果其中一方是以標準稅率評稅,則由另一方申請申索子女免稅額會較為有利。 申報免稅額的一方應在其報稅表的第11.2部填寫子女的詳細資料,提名配偶申報子女免稅額的一方無需進行任何手續。

父母額外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可以多人攤分嗎?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父母額外免稅額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如你有曾經填交報稅表,也許會有留意到申索父親免稅額時須填報父母的出物年份和月份。 稅務局要求除左年份,月份都須要填上就當然和申索有所關係。

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稅額。 就《稅務條例》而言,「婚姻」一詞指香港法例或結婚當地的法例所承認的合法婚姻。 如你符合指定條件,便可享有基本免稅額或申請其他免稅額。 本文介紹有關各類免稅額的資料,以及這些免稅額如何減少你的稅款。

如果納稅人與配偶同住,他們同樣可以享有配偶的受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免稅額。 另外要留意,任何一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只可由一名人士申索免稅額,如有兄弟姊妹一起供養他們,大家就要「傾掂數」協商好由誰提出申索。 報稅日子已到,但怎計算供養父母免稅額、已婚人士免稅額及子女免稅額等項目,實教不少人想逃避這份「綠色炸彈」報稅表。

注意:只有一名納稅人可申索此筆扣稅款項,因此,如有多於一位人士支付院舍費用,必須事前協議誰作申索人。 父母額外免稅額2025 納稅人無須提交證明文件,但須保留所有由受託人發出的有關供款/累算利益的證明文件(包括年度總結算表、轉移計劃的結算書)以便稅務局覆核。 須繳稅的夫婦之間可分配合資格年金保費的扣稅額,2人每年可扣除總額是 HK$12 萬。 前提是每位納稅人所申請的扣除額不可以超過個人上限(即 HK$60,000)。 稅務局指出,納稅人或者其配偶在 2019 年 4 月 1 日起以保單持有人身分為自己或者指明親屬繳付自願醫保保單的合資格保費,就可申請扣稅。 法例訂明父母不能因曾支付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而申索單親免稅額。

在香港的稅務體系中,免稅額通常分為基本免稅額和個別免稅額。 今個課稅年度,打工仔都會享有132,000元的基本免稅額,即是全年收入不超過132,000元的單身人士無須交稅。 而個別免稅額則是根據納稅人的個人情況而定,例如子女數目、供養親屬等因素。 父母額外免稅額2025 可以,但任何一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免稅額只可由一名人士申索,不能由多人攤分。 即如果你家中有父母,你有一個兄弟姊妹,你可以與對方一人一個名額。 父母額外免稅額2025 假如你的父母/祖父母由多名兄弟姊妹供養,大家就必需「傾掂數」,每個人只可以申報一個長老,若未能達成共識,其中一人一次過報盡家中長輩免稅額,其他人再報稅局就不會考慮該申索。

父母額外免稅額: 免稅額金額:未滿60歲$2.5萬;60歲或以上$5萬

若你的配偶在2022/23課稅年度沒有在香港收取任何應課薪俸稅的入息和沒有就該年度選擇自行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你可申索扣除已婚人士免稅額,不用選擇合併評稅。 退休及移居海外人士可選擇合併評稅,任何已婚人士,不論是否香港居民,都可選擇用合併評稅方式計算薪俸稅。 就考慮納稅人是否有資格申請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而言,「通常在香港居住」的受養人,是指該受養人必須慣常地在香港生活。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獨力或主力撫養兄弟姊妹,則該兄弟姊妹方被視為由你或你配偶供養。 如除你以外有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稅年度均有資格就同一兄弟姊妹申索該免稅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 父母額外免稅額 其他免稅額包括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單親免稅額、傷殘受養人免稅額,以及傷殘人士免稅額。

父母額外免稅額: 父母在職仔女仍可申索供養免稅額

假如你是單身人士,沒有子女免稅額及供養父母免稅額,但仍可享基本免稅額(亦可稱為個人或單人免稅額),2022/23年度的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的額度為$132,000。 就算已申索了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等免稅項目,大家仍可另行享受這項傷殘受養人免稅額的。 父母額外免稅額2025 如有多過 1 人有資格就同一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就同一課稅年度申索免稅額,如各申索人未能同意由誰人在該年度作出申索,稅務局不會考慮該申索。 現行法例亦無將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免稅額或額外免稅額攤分予不同納稅人的條文。

父母額外免稅額: 供養父母及祖父母免稅額?

需要留意的是,除非父母兩人分開居住,否則子女免稅額只能由父母其中一方申索全部金額,不能自行分配,亦不能除開平分。 所以大家在報稅的時候,就要計清楚夫妻二人哪一位需要交更多稅,並由這一人申索子女免稅額,這樣才能把稅扣到最盡。 香港普遍受薪的打工仔都需要繳納薪俸稅,同時政府會提供各種免稅額、稅項扣減及稅項寬減。

個人免稅額,其實是基本免稅額,即是每位香港打工仔都能夠享有的 HKD 132,000 免稅額。 父母額外免稅額2025 只要納稅人在課稅年度中的收入不超過 HKD 132,000,該年度就不需要交稅。 如該受養人在有關課稅年度內連續全年與納稅人同住,而毋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納稅人可申索扣減新增的額外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上述兩項新增的免稅額可分別給予納稅人 20,000 元的免稅額。 假若不幸填寫報稅表時,遺漏部分的免稅項目和申索扣除額,大家仍可在指定時間內提出申索。

報稅繳稅是不可避免的事,倒不如趁早認識各種免稅額類型及計算方法,看看怎樣申索最多的免稅額。 在報稅時,請細閱「個別人士報稅表指南」,確認你符合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的資格,然後按你供養父母的情況,如實填妥報稅表第 11.4 部。 你亦無須在提交報稅表時附上證明文件,但須保留有關文件 6 年(由有關課稅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稅務局日後抽查時可提交查驗。 倘多於一名納稅人有資格就同一位受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申索免稅額,他們須議定由那一位提出申索。 除了以上條件,稅務局還規定,受養人與納稅必須於課稅年度內人同住至少連續 6 個月,或你或你配偶在該課稅年度提供不少於 12,000 元以供養該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父母額外免稅額: 報稅表漏報免稅/扣稅額點算好?

就《稅務條例》而言,「婚姻」一詞指香港法例或結婚當地的法例所承認的合法婚姻。 在供養父母免稅額的規定下,居住單位的業權,並不是釐定是否同住的因素。 你雖與你父母同住,但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及額外免稅額,你須符合供養的申請規定。 如你父母與你同住至少連續 6 個月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

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方面,稅局指由 2019 年 4 月 1 日起,納稅人就繳付合資格年金保費以及作出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均可享有薪俸稅或個人入息稅扣減。 如果父母均以他/她在該課稅年度曾獨力或主力撫養同一子女而申索單親免稅額,則該課稅年度的單親免稅額可能要按父母各自獨力或主力撫養該名子女的起居生活的期間來分攤。 如果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年度內全年連續與你同住而並無付出十足費用,你亦可享有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你必須和你的父母協議,決定由誰申索你祖父母的免稅額,然後把你們的決定,以書面交與稅務局職員辦理。 父母額外免稅額 法例容許納稅人申索他們的領養父母、領養祖父母或領養外袓父母的免稅額。 《稅務條例》內“領養”指以香港法律所承認的任何方式而領養。

假若納稅人有保留一些開支的單據,例如受養父母居所的租金收據、水電費單及醫療費用單據,亦可在個案被抽查時提交稅務局作查驗。 若納稅人提供的資料與稅務局所有的不符,稅務局會作更深入查詢,並因應個別個案的情況,要求納稅人提供其他資料及證明文件。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年滿 18 歲但未滿 25 歲的子女,需要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父母纔有資格申索子女免稅額。 子女已畢業但尚未找到工作,就不可以申索子女免稅額。 子女正在讀短期課程,或是正在外國進行工作假期,也同樣不符申索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