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代表葉國謙引述陳冬說,希望做到習近平要求的「四個帶頭」:帶頭凝聚人心、向社會解釋修例情況、澄清誤解和別有用心者對條例的抹黑、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352]。 5月14日,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主持中聯辦領導班子會議,傳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會議中提到逃犯條例,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提出修訂條例「既有法理依據又有現實迫切需要」,認為修例是「落實基本法的應有之義」,又說「香港廣大市民一定能夠在瞭解事實『真相、真情、真理』中,拒絕和抵制別有用心的『蠱惑謠言』和『人為製造的恐慌』」[351]。 8月13日,大約30名市民到香港電臺電視大廈抗議,不滿港臺的報道偏頗。

  • 5月14日,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主持中聯辦領導班子會議,傳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 臺灣方面表示,曾多次就各類犯罪案件向香港提出調查取證等司法互助請求,均未獲港方回應,雖希望建立臺港各類司法互助協議,但修例將導致「任何身在香港之人,均可能被送至中國大陸接受刑事調查及審判」,故而反對修例[126][127]。
  • 出席國際舞臺設計展的香港舞臺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主席徐碩朋,在其中一個活動舉起人紙便條紙,呼籲全球同業為香港人集氣加油,祝福香港的創作自由[318]。
  • 林鄭月娥說她為《逃犯條例》修訂帶來的社會矛盾「誠摯道歉」,但沒有提及會不會辭職、或正式撒回修例建議。
  • 2016年,藝人方力申和鄧麗欣的十年情宣佈結束,兩人分手後,不少網民很傷感,有人發起「白宮聯署」,要求美國政府介入,令二人復合;2013年,本港有人發起「白宮聯署」,要求美國政府解決本港奶粉短缺的問題。
  • 當日中午,石禮謙宣佈將原定當日下午舉行的修訂《逃犯條例》的法案委員會會議延至5月11日。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創會會長佘繼標指,香港中小企在中國大陸發展要配合國情,賄賂受認可為不明文規定,否則廠房、樓宇都起不到出來,又言港商過往在大陸買地建廠,土地大幅升值了,擔心會被堆砌《逃犯條例》包含之罪名,被逼賤價賣地;他又批評李家超答非所問[281]。 5月6日上午,12名民主派議員到立法會祕書長陳維安辦公室等候,要求見面,惟等了45分鐘對方仍未出現,議員們自行離開[97]。 當日中午,石禮謙宣佈將原定當日下午舉行的修訂《逃犯條例》的法案委員會會議延至5月11日。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有關引渡:你需要了解的六件大事

主持民主派會議的涂謹申報稱身體不適[106] 陳志全指自己弄傷頸部[112]。 朱凱廸則稱自己在衝突期間,遭謝偉俊從後熊抱,導致左膝擦損[113]。 範國威其後報警,要求警方徹查建制派議員懷疑襲擊民主派議員[114]。

  • 主席代未能出席此次會議的內務委員會副主席向議員報告:副主席近月收到了各界對於修例的建議關切,他向政務司司長表示希望當局重新考慮是否有其他方案處理臺灣殺人案。
  • 2016年全港貧窮家庭數目超過53萬戶,貧窮人口高達130萬,貧窮率約達二成。
  • 在《逃犯條例》修訂風波中,無綫電視被反對修例一方指責其報道偏袒政府以及製作「假新聞」,引起市民不滿[323]。
  • 朱凱廸則稱自己在衝突期間,遭謝偉俊從後熊抱,導致左膝擦損[113]。
  •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5月20日,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正式去信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李慧瓊,要求立法會在6月12日就修訂《逃犯條例》恢復二讀[127]。 此舉將繞過被指失效[128]的法案委員會並直接提交上大會審理[129]。 在會議開始前,民主派議員繼續抗議行動,包括於主席臺前展示抗議的橫額、在會議廳內叫口號及衝擊主席臺等[130]。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民主派抗議過程中,毛孟靜、區諾軒及朱凱廸因衝擊主席臺、許智峯因阻礙其他議員發言而被驅逐離場。 最終,在晚上7時許,「不反對6月12日恢復二讀」及「撤銷成立法案委員會的決定」兩項議案在建制派議員的支持下獲得通過[130],意味著政府向立法會提出的要求正式落實。 但一直反對將修訂直接提交上大會審議的田北辰,則在「恢復二讀」議案中投反對票、在「撤銷法案委員會」議案中離席,是唯一與其餘建制派取態不同的議員[131]。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香港2014年學運及佔領中環事件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林鄭月娥指出,這個決定是為要讓社會盡快回復平靜,她為修訂《逃犯條例》帶來的爭議感到抱歉,但強調不會撒回方案,也同意警方把6月12日的衝突定性為「暴動」的說法。 立法會依例中止待續(暫停全體會議二讀),先成立法案委員會詳細審議。

數間香港地產商,包括長實、信和、新鴻基、嘉華均表示支持或以中立方式不反對《逃犯條例》修訂。 其中長和系李澤鉅稱「我們於每一個國家都是守法的公民,並非一個逃犯」[222]。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2025 信和黃永光認為《逃犯條例》的修訂能進一步彰顯香港法治和自由的核心價值[223]。 當日中午,石禮謙宣佈將原定當日下午舉行的修訂《逃犯條例》的法案委員會會議延至5月11日。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逃犯條例:催淚彈重現香港,政府堅決不讓步

報道同時引述消息人士表示,今次決定是希望有關《逃犯條例》的修訂能夠回歸理性,讓政府有時間聽取民意,但強調並非撤回條例草案,有關堵塞漏洞的工作會繼續[148][149]。 其次,對於罪類涵蓋太廣的擔憂,尤其是涉及與內地有商業聯係的人,政府在草案中主動剔除了9項商業有關罪類;行政機關與法庭在處理逃犯移交請求時,會恪守「雙重犯罪」之原則和條例關於個人權利之保障(詳見第3A條)。 對此,他們強調,個案方式移交只是長期安排之補充,只有在沒有適用的有關安排時才會用使用,「香港政府的首要政策目標,仍是爭取與其他地方訂立打擊罪案的長期安排」[78][79]。

《上報》報導,港府刊憲條文所涵蓋適用移交的嚴重罪行罪行包括:謀殺誤殺、傷人、性罪行、綁架、刑事恐嚇、販毒、搶劫、偽造、貪汙、縱火、爆炸品、走私、叛變、偽證、賣淫、重婚、煽惑他人進行危害種族、詐騙、非法入境、賭博等37項罪行。 經民連律師賴中強說,臺灣民眾言行若觸犯中國法律,因旅遊而過境香港或轉機,都可能被中國主張為罪犯,而要求引渡到中國受審。 6月16日,約30名佛教徒於添馬公園發起「六字大明咒」共修活動。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中國大使傅聰稱「不反對」烏克蘭收復克里米亞引發熱議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會上指修例原意正確,但有外國勢力不斷幹預和抹黑,稱暫緩修例有利於日後繼續修訂工作,有利紓緩社會矛盾,有利揭露反對勢力真實目的是反對政府。 他更不點名批評個別建制派「爭曝光」,在林鄭月娥宣佈暫緩一事上「出風頭」[363]。 5月21日,金巴崙長老會香港區會發表聲明,呼籲政府應謙卑向市民解釋修訂內容、給予足夠諮詢;在未得到廣泛社會共識之前,應暫緩修訂《逃犯條例》[309]。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2025 6月11日傍晚,高銀金融突然發公告,指獨立非執行董事、立法會議員石禮謙等3名獨立董事認為「近期發生的社會矛盾和經濟不穩定」,而且會對樓市有負面影響,決定撻訂上月以111.24億元投得九龍啟德第4C區4號商業地皮。 行政會議成員兼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支持擴大移交逃犯範圍至中國大陸,認為如有合法制度,銅鑼灣書店事件便可由法庭控制和保障,令他們有「更少藉口」去做「愚蠢」和不合法的事情[250]。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修訂《逃犯條例》

8月17日,香港部分撐警和建制派組織在金鐘添馬公園發起大規模撐警集會。 多個著名建制派組織、政黨如香港青年關愛協會、工聯會、民建聯等都有到場參與。 保安局前局長、新民黨議員葉劉淑儀認為,修例是明智之舉,倘若失敗,是鼓勵港人在大陸、澳門及臺灣犯事後潛逃香港。 對於其他議員的疑慮,葉劉稱此次修例僅是更改法例適用地區,原有的人權保證並無改變,即牽涉政治宗教等個案不移交,相信香港社會的高透明度不會輕易將政治犯移交內地[68]。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運動命名

針對這次修例的深層原因,有媒體援引北京消息人士報道稱,香港特區政府推動修例是受北京政府授意,是2019年2月在中共中央紀委的倡議下提出[119][120]。 由於孟晚舟被捕使得北京政府在管轄權順序上居於劣勢,其爲求反制,希望在香港掌握類似的法律籌碼,將“觸犯中國法律”而身處香港的中國人及外國人移送至中國內地受審。 英國對在全球任何地方干犯謀殺的英國公民有司法管轄權,但香港未有跟隨。 此外,有意見提倡「澳人澳審」,規定應由中國內地委託澳門法院審判澳門居民的犯罪行為,以取代移交逃犯。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美國國會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英德澳都回應了香港「反送中」

另外,自2019年10月起,親中人士、政府和建制媒體將這場示威簡稱為「黑暴」[108][109],意為以黑羣示威形式出現的「黑色暴力」。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為香港傳媒廣泛使用的名稱,亦簡稱為「反修例運動」、「反修例風波」、「反修例風暴」[81]、「反引渡條例修訂」。 「反送中運動」的起源來自臺灣《蘋果日報》,首次出現於4月27日的「民陣明遊行抗『送中』」新聞標題[82]。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逃犯條例

至今已有逾10萬人聯署,有望獲得白宮回應,但白宮暫未發表任何聲明。 港府修訂《逃犯條例》引起多間大專院校、中學師生及校友,以至海外組織連日在網上聯署反對。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2025 有網民上月15日發起白宮聯署,指修訂《逃犯條例》會令立法機關失去處理引渡逃犯的權力,將權力交予行政機關,亦會令中央政府可向港府提出請求,有權力拘捕在港人士或充公他們的財產,威脅個人安全和自由,促請美國表態反對修例,審視與香港簽訂的引渡條約。 而曾經表態支持修例的建制派教育組織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則發表聲明譴責聯署將政治操作帶入校園,指出聯署發起者利用師生作政治表態,嚴重破壞校園運作[300][301]。 同為建制派的香港校董學會亦指責有人企圖以校友名義發動聯署騎劫學校,鼓動示威遊行向政府施壓[302]。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香港電臺、有線電視、商業電臺

5月17日,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港澳處處長杜嘉芬回應修例直上立法會大會時形容是「暗渡陳倉」[335]、“罔顧民意”[336],質疑香港“全面被中共管治”[337],不排除在香港通過修例後發出旅遊警告[338]。 2019年3月底,在商界壓力下,香港特區政府讓步,選擇性地從提議中取消了9項可移交的經濟犯罪,導致原有移交目的地不能引渡此9項控罪之被告。 自香港迴歸後,香港和中國大陸警方曾經互有通報在各自司法管轄區受到強制措施的陸港居民情況。 大陸警方應港府請求,於境內通緝抓捕嫌疑人,並以驅逐出境方式向香港警方移交了約170名嫌疑人[46]。 香港較少向大陸移交嫌疑人,例子有2008年持美國綠卡之前八九學運領袖周勇軍,被港方驅逐出境至深圳[47]。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表示,「Stop to intervene」有文法錯誤,比較失禮,但結合內容看,仍能讓人理解到發起人希望「停止幹預」的意思。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修例建議開始立法程序

穆迪其後也將香港的評級展望調至「負面」[462],並以「政府管治能力亦遜於預期」及「港府自治權的制約比想像中大」為由將評級調低至Aa3[463]。 由於香港抗議活動升級、美國將香港局勢與美中貿易談判掛鈎、阿根廷披索狂跌與政治劇變、及全球貿易的緊張局勢,帶動投資人不安與避險情緒高漲,還出現臺灣股市[464]、亞洲股市[465][466]、全球股市下跌的情況[467]。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2025 9月4日,隨著香港政府動議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恒生指數最多上升逾1,100點[468],創下4年來最大升幅[469]。

香港大律師公會批評,規定只有最高刑罰監禁7年或以上的罪行纔可移交,會把性罪行、走私武器等嚴重罪行劃到不可移交的範圍。 至於只有「中央機構」纔可以提出引渡申請的要求,由於香港跟隨北京政府視臺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臺灣哪個機構是「中央機構」成為疑問,香港政府官員無法回答。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透露中方已經向相關國家提出交涉,要求他們不得幹預香港內部事務。 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香港中聯辦)要求香港的全國人大和政協代表要全力支持香港政府的修例建議。

另外,2019年下半年旅客訪港旅客錄得39.1%的跌幅,全年旅客數字按年下跌14.2%[442],旅館入住率降至有記錄以來最低[443]。 港府當局應重視民主精神及保障人權等普世價值,纔不會造成社會更嚴重對立。 2019年11月,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共政治局常委韓正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先後發聲支持林鄭月娥領導的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警察,呼籲止暴制亂恢復香港社會秩序[333][334]。 在2019年6月初,香港舉行年度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以紀念「六四事件」三十週年[112]。 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到對「佔中九子案」有罪裁決,香港民眾對於司法環境亦累積疑慮與不安,最終將抗議目標指向了此次《逃犯條例》修訂草案[115]。

中華民國政府又指出,臺灣方面在潘曉穎命案發生後就用盡一切努力處理,然而港方均不回應臺方於2018年3月、5月及12月共3次司法請求,例如提供疑犯資料、證據交付、代為訊問等。 此外,美國、英國、加拿大政府及國際商會、團體也相繼對修法表達關切,擔心修法後恐將使得在港人士被移送到人權狀況有爭議的中國大陸,導致個人人權、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說,儘管各界對修法表示疑慮及關切,然而香港政府依然一再堅持修法,且無視各方所提供的「能夠兼顧人權保障、彰顯公義」的相關建議,不禁令人質疑修法是否真如外界的傳言,是別有政治圖謀。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指,香港中聯辦和港澳辦先後公開支持修訂逃犯條例,不但無法緩解各方疑慮,更證實了民眾的憂慮恐懼確實存在[333]。

《逃犯條例》原訂於今(12)日開始進行二讀,最後香港議事機構「立法會」決定擇期再進行二讀。 但今日仍有上萬人集結立法會附近,訴求「不撤回,不離開」,下午,警方對示威者發射辣椒水、催淚彈和布袋彈注,也將示威定調為「騷亂」。 他週一對本臺表示,美國在香港涉及很多利益,有很多人對修例發表意見,認為現在是美國政府作出回應的適當時機。 香港親北京派立法會議員向政府建議,收窄可移交罪行的範圍,規定只有最高刑罰監禁7年或以上的罪行纔可移交,也規定只能由一個司法管轄區的「中央機構」向香港提出申請,政府在同一天接納建議。 6月17日,立法院各黨團通過決議,針對香港「逃犯條例」修訂案發表共同聲明,聲援香港人民的民主自由訴求,譴責港府武力對待羣眾運動,呼籲港府應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案草案[346]。 「逃犯條例」企圖將臺港司法互助問題納入一個中國框架,侵害臺灣主權、侵害人權自由,臺灣反對「逃犯條例」披着司法外衣的政治圖謀[343]。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 香港政府接納親北京派的修改建議

2006年,澳門特區政府制訂《刑事司法互助法》,容許特區政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協助及授權下,與中國以外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刑事司法互助,然而該法律沒有將中國內地、香港及臺灣包含在刑事司法互助當中。 2015年,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完成討論具有爭議性的《區際刑事司法協助法》法案並交給澳門立法會審議,其中較為重要的爭議點是「如何確保澳門人的權益」,然而該法案並沒有充足的保障人權的原則,例如政治性質的罪行以及地澳門居民不移交等。 此外,當年政府沒有就法案公開諮詢,在社會上亦沒有廣泛的討論[367][409]。 白宮聯署逃犯條例2025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給立法會的報告中表示,修例目的是處理去年發生的臺灣殺人案和堵塞現時的法規漏洞。 現行法例中以個案方式移交逃犯不可行,立法會審議會驚動逃犯、導致案情外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