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中九龍幹線連同T2主幹路和將軍澳–藍田隧道組成六號幹線,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預計於2026年全面通車,屆時由油麻地交匯處前往將軍澳市中心只需約12分鐘,較現時大幅節省接近1小時。 陳帆今日於網誌中表示,為解決九龍中部東西行的交通擠塞情況,路政署於2017年年底動工興建中九龍幹線,而現時正處於工程最具挑戰的其中一部分,就是清拆油麻地停車場大廈。 隨著油麻地停車場大廈自3月底開始拆卸,「汽車捐山窿」獨有景象將會成為大家的回憶。 中九龍幹線(英語:Central Kowloon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Route)是香港6號幹線的一部份,貫通九龍西油麻地、何文田、土瓜灣、啟德至九龍東的九龍灣,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公路,全長4.7公里,包括長3.9公里的隧道。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16年1月15日授權進行工程[1],預計需時七年多完成,最快2025年竣工。
後來因為社會迴響甚大,政府決定修改計劃保留原有油麻地警署的舊翼和大部分新翼建築物,代表該預留位置將會維持現狀。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現正建造的中九龍幹線,將會影響介乎西九龍走廊與彌敦道之間的加士居道天橋,並需要拆卸油麻地多層停車場大廈,因而去除本工程項目的其中一個主要限制。 路政署於2007至2013年間為中九龍幹線展開兩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參考公眾意見後選取了在甘肅街地底挖掘隧道的走線方案,不涉收回及遷拆私人物業,惟隧道沿線社區設施要重置。 要在鬧市中進行大型拆卸及設施重置工程,同時在地底建造隧道,並且盡量不影響油麻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維持原有的社區生活配套,對工程團隊來說是個極為艱巨的任務。 然而,展望將來,中九龍幹線的落成會為我們帶來更多機遇,除了可解決九龍中部現有東西行道路經常出現交通擠塞情況之外,還可以聯繫各區,建立更完善的交通網絡,配合香港的發展,工程團隊迎難而上,全力以赴。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工程動工日期:
擁「汽車捐山窿」獨有景象的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因應中九龍幹線工程,今年3月起開始清拆。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5日)指,為騰出空間興建一段新天橋接駁至現有的加士居道天橋,工程團隊會先拆卸停車場大廈7樓至12樓及北面大樓。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2025 在現有交通改道至新天橋後,第二階段拆卸工作隨即展開,以及完成加士居道天橋的拆卸和重置工作。 他形容,要在鬧市中進行大型拆卸及設施重置工程,同時在地底建造隧道,並且盡量不影響油麻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維持原有的社區生活配套,對工程團隊來說是個極為艱巨的任務。
- 為提升工程效率和施工安全及準繩度,路政署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技術,在電腦虛擬環境中模擬整個拆卸流程,提早了解和熟習過程中可能面對的挑戰。
- 中九龍幹線由九龍灣交匯處至油麻地交匯處之間,為了配合環境,工程分多段各有特色,包括鑽挖式隧道、明挖回填式隧道、海底隧道、高架道路及地面道路等[19]。
- 另外,中九龍幹線連同T2主幹路和將軍澳–藍田隧道組成六號幹線,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預計於2026年全面通車,屆時由油麻地交匯處前往將軍澳市中心只需約12分鐘,較現時大幅節省接近1小時。
-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該天橋早已通車,但直至2020年10月16日才刊憲命名[5]。
運房局表示,路政署於2018年8月至9月期間,就相關工程計劃進行公眾諮詢,方案獲公眾普遍表示支持,並要求盡快開展。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2025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當局去年3月再就工程計劃的道路方案及圖則刊憲,在法定期間沒有收到反對意見,路政署並於同年11月19日就工程計劃的擬議外觀設計,諮詢橋樑及有關建築物外觀諮詢委員會亦獲接納。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為確保拆卸停車場大廈時不會影響到加士居道天橋的結構及行車安全,工程團隊在大廈內安裝臨時支撐,在天橋進出大廈的上方加設鋼製保護簷篷,並在大廈外牆設置棚架、防護網、防護柵等保護設施。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道路結構資訊
加士居道天橋(Gascoigne Road Flyover),位於九龍半島油尖旺區,東起京士柏漆鹹道南/加士居道/公主道交界,經過佐敦道/伊利沙伯醫院路路口,沿油麻地甘肅街直達渡船街近窩打老道。 這個停車場為人津津樂道的獨有景象—「汽車捐山窿」, 將會成為大家的回憶。 加士居道(英語:Gascoigne Road),是香港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九龍京士柏及油麻地以南。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2025 為配合臨時交通安排,以下公共巴士路線將作出相應調動,乘客可留意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適時張貼的告示,以瞭解具體安排。
在施工期間,加士居道天橋、甘肅街、廟街、上海街一帶路面將如常開放,工程難度極具挑戰。 為提升工程效率和施工安全及準繩度,路政署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技術,在電腦虛擬環境中模擬整個拆卸流程,提早了解和熟習過程中可能面對的挑戰。 路政署於2006年公佈計劃興建中九龍幹線時,建議同步將加士居道天橋擴闊至四線雙程改善擠塞情況;不過2013年刊憲時已經作出修改,只是於走線上有所變動(在北面興建新的天橋),維持兩線來回並加建隔音屏障。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2025 另外加士居道天橋於油麻地警署外面設有預留位置(現在為小型花槽),根據原有設計改建成隧道入口,讓西九龍走廊的車輛進入將會在地底經過的中九龍幹線;不過興建此隧道入口需要拆卸油麻地警署。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工程範圍簡介:
路政署預計中九龍幹線通車後,道路使用者在繁忙時間取道中九龍幹線,行程約為5分鐘,比較現時節省25至30分鐘[6]。 時至今日,在規劃中九龍幹線時,路政署再次面對走線受油麻地停車場大廈、附近私人物業和社區設施限制的挑戰。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2025 為訂定走線和安排重置受工程影響的公共設施,路政署舉辦了多場公眾參與活動,並就項目的影響、當區文化和附近設施的保育進行研究。 最終現時的走線無需收回或遷拆任何私人物業,而受工程影響的油麻地分科診所(新翼)(包括母嬰健康院和美沙酮診所)、玉器小販市場及油麻地公共圖書館已原區重置,並開放予市民使用。 為提升工程效率和施工安全及準繩度,路政署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技術,在電腦虛擬環境中模擬整個拆卸流程。
但正因天橋穿越建築物,使只有兩線的橋面難以擴闊,無法疏導來自西九龍走廊東行、東九龍走廊西行和紅磡海底隧道北行的車流,從而導致這三個方向之交通擠塞情況嚴重,因此該處在每天大部份時間均是「瓶頸」路段,亦減低車輛來往九龍城區的意欲。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2025 其中由衛理道至渡船街天橋一段於1977年建有一條雙線雙程道路的行車天橋,稱為加士居道天橋。 該天橋為香港5號幹線的一部份,穿越已經停用並準備清拆的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是該路段的一大特色,亦是香港罕有的雙線雙程幹線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該天橋早已通車,但直至2020年10月16日才刊憲命名[5]。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工程
2002年時工程預計造價為約100億元[2][3],政府於2016年《財政預算案》中公佈項目造價升至437億元。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2025 對於造價飆升,當局解釋100億元只屬初步估算,其後有就設計作出改善及加設新設施[4],惟有意見認為政府「報大數」,以避免工程一旦超支時難以要求立法會追加撥款[5]。 為解決九龍中部東西行的交通擠塞情況,路政署於2017年底動工興建中九龍幹線。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現時正處於工程最具挑戰的其中一部分,就是清拆油麻地停車場大廈。 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建議「加士居道天橋隔音罩」計劃提升為甲級撥款,估計工程費用約為4.82億元。 計劃倘在本立法年度獲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預計明年首季能展開建造工程,並在2025年竣工,以配合中九龍幹線─主要工程落成。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通車日期
為了減少對市民造成不便,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期間,加士居道天橋會維持開放行車。 中九龍幹線由九龍灣交匯處至油麻地交匯處之間,為了配合環境,工程分多段各有特色,包括鑽挖式隧道、明挖回填式隧道、海底隧道、高架道路及地面道路等[19]。 路政署正在進行馬頭角城市設計概念研究,希望利用興建幹線的契機,改善當區環境。 初步構思是把翔龍灣以南約3公頃的沿海土地活化,建議遷移土瓜灣驗車中心,以騰出土地大量作綠化,希望該地與海心公園的整體綠化率提升至30%[20]。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2025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工程期間,承建商會佔用部分加士居道天橋及渡船街的行車線,以進行隔音罩的組裝工程。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臨時立法會
「汽車捐山窿」這個景象的由來要追溯至1972年,當時政府決定擴建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於原有大樓(即現在的北面大樓)加建兩層及建造新的南面大樓,與此同時亦需要興建加士居道天橋。 他解釋,中九龍幹線包括甘肅街地底一段長約400米的隧道,挖掘工作會影響一段加士居道天橋的地基,因此須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大廈,重置該段加士居道天橋。 加士居道天橋平均每日有5萬多架次的車輛駛過,為減少對市民不便,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期間,加士居道天橋會維持開放行車。 該幹線可以減輕培正道、佛光街、漆鹹道、太子道、龍翔道、呈祥道、界限街、亞皆老街、加士居道、東九龍走廊、啟德隧道、 櫻桃街、渡船街、西九龍走廊等各幹道擠塞情況。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行車方向
陳又預計,中九龍幹線連接油麻地和啟德於2025年通車,屆時可節省約25分鐘行車時間。 為騰出空間興建一段新天橋接駁至現有的加士居道天橋,工程團隊會先拆卸停車場大廈7至12樓及北面大樓(靠近街市街)。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2025 在現有交通改道至新天橋後,第二階段拆卸工作隨即展開,包括拆卸餘下的停車場大廈南面大樓(靠近甘肅街)和長約300米的一段現有加士居道天橋,以及完成加士居道天橋的拆卸和重置工作。 由於附近高樓林立,地底又佈滿地下公共設施管線(如水管、電纜等),建造空間非常狹窄。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道路平面圖
透過建築信息模擬技術,工程團隊採用了可供製造及裝配的設計,使大部份製造及組裝工序能於日間預先完成,從而把夜間現場施工程序減至最少。 興建一條4.7公里長的雙程三線幹道,當中包括一條約3.9公里長的隧道以連接西九龍填海區與擬建啟德發展計劃。 隔音罩的組裝工程須在夜間進行,承建商會使用最寧靜可行的作業方法,包括採取相應的噪音緩解措施和使用低噪音器械等,並會提醒工作人員盡量降低音量,以減低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工程項目
倘計劃在本立法年度獲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預計明年首季能展開建造工程,並在2025年竣工。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為減少對駕駛人士帶來的不便,承建商在規劃每日的組裝工程時,會盡量避免頻繁地更替臨時交通安排。 工程計劃是要擴闊介乎沙田廣場至民和樓之間一段大埔公路(沙田段),及實施相關的噪音緩解措施,以減輕交通擠塞和噪音影響。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 工程簡介:
鑑於加士居道天橋為九龍區的主要幹道,為減少對交通的影響,有關組裝工程須在夜間進行。 夜間工程期間,承建商會因應當日組裝工程的位置,封閉加士居道天橋及渡船街的相關行車線及實施相應的臨時交通安排(見下列臨時交通安排一、二、三)。 加士居道天橋擴闊工程2025 中九龍幹線連接油麻地和啟德,預計於2025年通車,屆時可節省約25分鐘行車時間。 另外,中九龍幹線連同T2主幹路和將軍澳–藍田隧道組成六號幹線,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預計於2026年全面開通,屆時由油麻地交匯處前往將軍澳市中心只需約12分鐘,較現時大幅節省接近一小時,為市民帶來方便和快捷的出行體驗。 中九龍幹線包括甘肅街地底一段長約400米的隧道,挖掘工作會影響一段加士居道天橋的地基,因此須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大廈,以重置該段加士居道天橋。 他預計,中九龍幹線連接油麻地和啟德可於2025年通車,屆時可節省約25分鐘行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