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政府最初期的建設包括屏山警署,及經過元朗的青山公路-元朗段。 20世紀初期,隨着元朗日漸發展,元朗舊墟地方已不敷應用,所以元朗新墟於1915年建成。 1989年元朗公立中學遷至元朗公園南路的新校舍,凹頭舊校舍成為天水圍官立中學的臨時校舍,期後1994年,由東華三院馬振玉慈善紀基金實用學校遷入,於2001年學校定實改名為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 新校課室不敷用,學校於1953年進行擴建工程,於學校兩翼增建課室六間。
- 漁護署12月9日公佈一個元朗豬場豬隻樣本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的事件,其後於12日起在有關豬場展開豬隻銷毀行動,行動於今日(15日)完成。
- 元朗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元朗區的事務,共有45名議員,本屆元朗區議會也是香港歷史上第一個及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所有現任區議員均為建制派的區議會,目前在任的10名議員全數為建制派人士。
- 存於廟內,刻於1856年(清代鹹豐六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中亦清楚紀錄:「清康熙八年(即1669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即元朗舊墟)」,元朗舊墟之擁有者(稱爲「墟主」)是錦田泰康村鄧氏家族。
- 這時期元朗市區逐步發展,來自鄉村及外來的本地商人增多,1938年元朗商會成立,部分成員來自合益公司,商會聯同鄉彥村民、街坊商戶及地區坊眾組織舉辦例醮。
- 於五十年代,元朗各小學有一課程叫「農村常識」,每次農展會舉行時,元校老師均帶同學生去參觀學習。
宋明時期新界五大氏族原籍江西的鄧氏及文氏先後遷入元朗的錦田、屏山、廈村及新田等地。 根據香港考古學會的資料,元朗區內的七星崗在3500年前(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商代)已經有居民,此外在石崗機場曾出土過唐代骨灰鐔。 香港天文臺在元朗公園[2]、香港濕地公園[3]和流浮山設立自動氣象站,但只有流浮山的數據同時公開月數據、年數據。 由於元朗北部與深圳只是相隔着深圳河,因此在深圳河下游至河口一帶的元朗區東北邊緣(主要包括米埔和落馬洲)是屬於香港邊境禁區,需要向香港警務處申請禁區紙纔可以進入。
元朗坳頭: 香港巴士大典
由於北環綫項目的規劃和設計工作仍在進行中,圖像只作概念展示用途,展示內容亦僅供參考,可能會有所變化。 郭興坤錶示,醮會一年多前開始籌備,十人組成的祕書處每天都登記捐款,截至10月26日,籌款已逾千萬元。 他說疫後經濟疲弱,初時都擔心籌款有困難,但實況是喜出望外,反映街坊對十年例醮好熱衷、有感情,有街坊更大手筆,捐款幾十萬元,其中更有人捐款百萬元創出紀錄。 元朗坳頭 而丁口登記約七千人,相比上屆的五千四百多人,增幅約三成,每丁收費如上屆都是50元,計算為大會收入,丁口名字登錄於金榜,可得到神靈的保佑,闔家平安。 支出方面因物價高漲,成本比上屆多約三分一至千萬元,其中單是神功戲劇團費及搭戲棚費合共逾二百萬元,不過,估計結算後一如上屆會有盈餘。 例醮百週年特刊記載,一甲子前即1963年的例醮(首四屆沒有文字紀錄)已收支平衡,大會收入及支出分別是約15.6萬元及14.3萬元,盈餘萬多元。
元朗古時稱為「圓塱」,「圓」是代表完整、豐滿的意思,而「塱」便是指江邊或湖邊低窪地區。 亦即是說,元朗在很久以前,已經是一片被羣山所環抱,並且水源充沛的低窪地方。 元朗坳頭 同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港鐵屯馬綫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前稱九廣西鐵及在2007年12月2日前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其車廠八鄉維修中心設於八鄉。 港鐵在元朗區共有4個站,增設1站,分別為洪水橋站、天水圍站、朗屏站、元朗站和錦上路站。 1958年,一班熱愛體育運動的元朗區人士合力成立「元朗區體育會」,旨在推動地區體育活動。 元朗區體育會成立初期,得到熱心的地區人士支持,建成元朗大球場,並於1973年籌建體育館大廈。
元朗坳頭: 包括河道、沼澤或蘆葦、池塘及濕農地受影響
據百週年特刊及大會顧問楊毓照所述,早在百年前未有例醮前,據老街坊口述,已有兩次燒衣活動,由元朗墟民發起。 到1915年,元朗紳商組織合益公司,籌建元朗新墟,以取代交通不便的舊墟,其後更籌辦有規模的打醮,遵從元朗鄉村風俗,1923年起逢十年一屆的「十年例醮勝會」,祈求合境平安,百業興旺。 這時期元朗市區逐步發展,來自鄉村及外來的本地商人增多,1938年元朗商會成立,部分成員來自合益公司,商會聯同鄉彥村民、街坊商戶及地區坊眾組織舉辦例醮。
- 許小姐認為工期太長,要求退款,惟公司職員不肯,反表示實際兩個月內就可以起貨,許小姐唯有答應。
- 此外,元朗區設有的體育設施,還包括游泳池、體育館、壁球場及各類田徑設施。
- 而規模則為每8至10萬居民及流動人口(包括工人、購物人士、遊客等)有一個分區委員會。
- 彭先生聞訊大驚,聯同水電師傅直接到元朗門市查詢並報警求助,其後愈來愈多苦主到場,向到場警員講述自己的慘況。
- 元朗位於香港西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中間地勢平坦,面積廣闊,是香港境內一片罕見平原。
元朗為一沖積平原,也是香港唯一一個平原,大約形成於唐、宋年間。 元朗平原水土肥沃,過去盛產稻米,元朗絲苗曾是1950年代在華南一帶的著名米食,可與增城絲苗競爭。 居民沿岸建立基圍,養殖水產,包括:基圍蝦、淡水魚等,元朗出產的老婆餅及月餅也是馳名海外。 北環綫沿綫社區各具特色,擁有自然風光、迷人景緻、歷史建築等不同風貌。 在擬定每個車站的主題顏色及設計時,我們會以當區獨特風貌、歷史及社區地標作為重要的靈感來源,期望新車站能在帶動新發展的同時,與社區和諧融合。
元朗坳頭: 歷史及名字源由
凹頭位於錦田八鄉與元朗墟十八鄉交匯處,往東北走能夠到達上水、沙頭角、文錦渡及羅湖等地,西南方是屏山屯門,可以說是一個地理上的要塞,可以在短時間內鎮壓整個元朗一帶。 據悉當年英軍乘軍艦上岸進駐的地點,便是凹頭紅毛橋,駐守之英軍後來塔起了一座臨時鐵橋方便軍車調配。 建築物設計富殖民地特色,可惜在日佔時期被日軍破壞,戰後政府借用金錢圍江夏圍作為臨時警署直至 元朗坳頭2025 1953年,元朗區中此類殖民地色彩建築只有舊屏山警署和屏山理民府及屏山警署。 元朗坳頭2025 對於凹頭這兩棵「古樹名木」大樹,令人想起 1898年英國接管新界遇到反抗,港英政府隨即於大埔、元朗凹頭及屏山三處地方皆建立警署派兵駐守,以作鎮壓新界村民,而凹頭警署剛好位於八鄉和十八鄉主要交界處,就在凹頭這兩棵名木附近。 百鳥塔有橙腹葉鵯、黑短腳鵯、綠背金鳩、紅嘴相思、畫眉、爪哇禾雀、黑枕黃鸝、黑頭黃鵯和蠟嘴椋鳥。
他是潘屋主人潘君勉的父親,潘君勉為紀念先父潘蔭華,於1932年動工,斥巨資遠從家鄉梅縣(今梅州市)聘請建築師來港營建「蔭華公祠」,建築歷時兩年。 「蔭華公祠」是完全按照梅縣傳統風格而建的客家村屋,全屋結構完整,自成一個體系,包括兩堂兩橫,有大門及左右兩小門,屋前禾坪作長方形,以半公尺矮牆為欄,牆外為半月形之風水池塘。 元朗坳頭 報告亦提及施工階段會對附近活躍漁塘及閒置魚塘分別造成0.71公頃及0.23公頃的短期損失,對一個廢棄魚塘則造成0.13公頃長期損失及0.61公頃的短期損失,形容相關損失屬「Minor(細小)」及「Negligible(微不足道)」。 邨內還採用多項環保設施,例如:生物滯留雨水收集灌溉系統,從斜坡收集雨水,經處理後用於灌溉植物;住宅大樓天台上裝設太陽能板,收集太陽能發電;重用現有的路磚鋪設屋邨入囗通道;以及在住宅大樓和垃圾收集站建造綠化天台。
元朗坳頭: 社區環境
在立法會地方選區選舉10個地方選區中,元朗屬於新界西北[1]及新界北選區[2]。 元朗坳頭2025 元朗區的第一個大型屋苑是位於南生圍的錦綉花園,第二個是新元朗中心。 由於元朗新市鎮的發展計劃沒有改動元朗市中心的用地規劃,所以大型屋苑只在市中心周遭建立。
元朗坳頭: 主要地點
消防處晚上9時45分表示,起火的是馬田壆村兩間鐵皮屋,消防人員正在滅火。 後來,新界農展會改於元朗八鄉石崗舉行,展出時間更長至七天,後期的農展會曾經被批評為一種向市民表現社會昇平的一項活動。 漁護署指會繼續密切監察本地豬場及在有需要時進行檢測,亦已提醒所有農戶妥善實施良好生物保安措施,如發現豬隻健康有異,應即時通知該署。
元朗坳頭: 博愛醫院賽馬會護理安老院 / 博愛醫院長者日間活動中心(元朗) [社區券認可服務單位]
另一苦主許小姐今年2月找該公司設計及訂製傢俬,以及整燈槽,2月簽約時已支付16萬元。 直至6月,該公司指單位平面圖呎數有誤,要加收5萬元款項;至8月終出到傢俬設計圖,但指需要120日工期,並需收多7萬元。 元朗坳頭 許小姐認為工期太長,要求退款,惟公司職員不肯,反表示實際兩個月內就可以起貨,許小姐唯有答應。 豈料之後一直無迴音,許小姐多次向職員查詢,亦無下文,許小姐坦言先後支付了28萬元,只做了燈槽,但傢俬一件都未收到。
元朗坳頭: 主要交通總站
1948年政府於元朗設立新界第三所理民府,管理北約理民府(位於大埔)新界西改由元朗理民府管理。 1978年政府在青山公路-元朗段一帶發展元朗新市鎮,並興建所需的公共設施。 另一個新市鎮,天水圍新市鎮,則在1980年代末開始發展,使元朗區成為唯一一個有超過一個新市鎮的地方行政區(馬鞍山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
元朗坳頭: 香港商報app財經大報 商界平臺
這些新型及半新大型屋苑相繼落成入夥,漸漸改變元朗的地區面貌和人口結構。 元朗坳頭2025 學校操場旁,有一幢白色平房式建築,是昔日元朗官立學校的紅磚校舍,於1952年建成,同年12月19日舉行新建校園落成開幕,由教育司高士雅伉儷分別主持頒獎及剪綵。 太平紳士尹耀聲夫婦、新界高級視學官胡興德、屏山理民府徐家祥、學生家長聯誼會主席林慎;修,南約童軍總會鄧乾新等、學生數百人。 後來興建凹頭公務員宿舍時,同時興建官小新校舍,於1966年8月完成,乃六層高建築物,有課室三十個,分為上下午班,而當年的畢業生包括了元朗區著名西醫王裕民。 香港政府曾於1999年討論於洪水橋建具環保概念的新市鎮,不過由於收地的進度緩慢,加上當時樓市瞬息萬變,對住宅需求明顯減低,所以在2003年時原則上已擱置有關研究。
元朗坳頭: 巴士路線
此外,擬建的凹頭站附近有各種公用設施,例如電纜、電纜塔和污水泵房等,我們或須在工程展開前為相關公用設施進行保護工程,而在進行挖掘時亦會謹慎監察施工,確保不會對相關設施的運作構成影響。 工程團隊亦會按需要實施一系列緩解措施,以減少對公眾、周邊社區及環境的潛在影響。 凹頭站擬設於新潭路附近,毗鄰沙埔周邊房屋發展用地,以及區內未來公共設施。
元朗坳頭: 博愛醫院位置
接駁巴士雖然名義上以接駁用途為主,但實際亦是不少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輕鐵是一條輕軌鐵路,全長31.75公里,自1988年起服務元朗及屯門兩區。 12條路線中有8條途徑元朗區,其中705、706服務天水圍新市鎮,761P行走元朗至天水圍新市鎮,610、614及615行走元朗新市鎮至屯門區,751行走天水圍新市鎮至屯門區。 1條只在部分時間服務的短途路線(751P)則在天水圍新市鎮服務。 元朗區共有25個輕鐵站,其中天水圍站及元朗站可讓乘客轉乘港鐵。
不過宗教儀式實為七天,由圓玄學院道侶經生主持的經懺法事至12月8日,醮期內有迎神、龍獅市區巡遊、啟金榜、貢諸天祭禮等多項儀式和活動,之後日子進行獅王大賽,改建醮棚成戲棚,由鳴芝聲劇團公演多齣粵劇。 旅程的尾聲,我們來到屯門—赤鱲角隧道屯門入口附近,在浩和街狹長的沿海堤壩和廣闊草地之間漫步。 元朗坳頭 無邊的大海、一排排的棕櫚樹和湛藍的天空交織成壯麗雅緻的景色,為這次本地戶外一日遊劃下了一個圓滿的句點。 港鐵日前按例提交環評報告,根據報告所指,預料北環綫在施工階段,將直接影響2.97公頃濕地,營運階段也會影響0.26公頃濕地,即合共對3.23公頃濕地造成影響,包括河道、沼澤或蘆葦、池塘及濕農地等。 元朗馬田壆近保良局李兆基青年綠洲,今日(15日)晚上8時許有鐵皮村屋發生大火。 現場火光熊熊濃煙衝天,消防接報趕至,動用至兩喉兩煙帽及升雲梯灌救,並疏散附近村民及青年綠洲住戶。
元朗坳頭: 資料
潘先生先後支付32萬元,之前可以用信用卡找數,但上週支付的8萬元卻改收現金。 元朗坳頭 他昨日在社交平臺見到有苦主上門追討的帖文,今日專程來瞭解,發現公司已倒閉。 他的單位已完成清拆、拉線等工程,現時正在鋪磚,但由於公司已失聯,估計工程將要爛尾,故中午到元朗警署報案,據警員透露,至少有十多名苦主。
元朗坳頭: 元朗公立中學
龍獅巡遊總領隊陳嘉輝師傅表示,今次巡遊只有一支隊伍,龍隊也是醮會的,原因是為了不造成交通影響,沒有邀請友好團體參與。 而邀請福建五虎將隊,是希望融入內地文化,讓港人看看,在元朗而言是首次,大將寓意保佑地區,國泰民安。 元朗坳頭2025 錦田壁畫村位於元朗錦田一帶,錯落有致地展示著多幅各具特色的壁畫。 自2018年4月起,在一位中學視藝科教師的帶領下,多位學生和義工在村內不同角落創作了超過四十幅作品。
元朗坳頭: 公共設施
得益於村民的大力支持,美麗的壁畫為這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圍村增添了更生動自由的色彩,展現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融合。 黎先生指,他的工程總額是54萬元,至今已支付47.7萬元,但直到昨天為止(即工程開展已半年),仍未交到貨,只做完泥水部份,連鋪地板和油漆都未完成。 此外,黎先生亦有訂製的廚櫃,該公司收款後聲稱10月已入紙生產,惟黎透過該公司前員工獲得工廠的聯絡方法,得知該公司只提供圖則,惟一直未付款,所以工廠未有生產。
元朗坳頭: 元朗官立小學
開幕典禮由教育司柳惠露主持啟鑰禮,來賓包括教育界名流、新界理民官及官員、東華三院主席、總理、華商總會代表、莫樂天神父、大埔鄉議局、大埔商會、元四邑商會、港九中醫師公會等。 青山公路是元朗歷史最悠久的主要幹道,區內路段包括洪水橋段、屏山段、元朗段、潭尾段、米埔段、新田段和洲頭段,當中元朗市一段又稱「元朗大馬路」。 元朗安寧路、元朗安樂路、教育路、馬棠路和十八鄉路均是主要的地區幹路,而朗天路和朗屏路連接到元朗新市鎮周邊地帶。
休閒小徑和大型階梯式盆栽的園景臺階位於屋邨與蠔殻山山邊之間,行人可經升降機塔和接駁天橋前往。 此外,山坡種植大量本地品種的植物,種類豐富多樣,不同植物的枝葉花果形態各異,讓居民感受大自然的美態。 朗善邨榮獲香港綠色建築議會頒發「綠建環評」1.2版的「暫定鉑金」評級,並獲中國綠色建築與節能(香港)委員會給予中國綠色建築設計標識最高的「三星」評級。 漁護署12月9日公佈一個元朗豬場豬隻樣本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的事件,其後於12日起在有關豬場展開豬隻銷毀行動,行動於今日(15日)完成。
而落馬洲支線亦已於2007年8月15日啟用,其新建的過境車站落馬洲站及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亦是位於元朗區,但與之連接的東鐵綫並不能到達本區市中心。 元朗區內設有不少旅遊景點,其中南生圍的美景不僅吸引雀鳥,近年亦吸引不少市民,趁假日到來觀鳥拍照及野餐。 而大棠於10月中至11月期間紅葉茂盛,別有一番風味,成為港人熱門拍攝勝地。 郊區的大型屋苑除了1980年代落成的錦綉花園外,尚有1990年代初落成的加州花園及加州豪園,位於近米埔的和南生圍。 據2016年中期香港人口統計資料,元朗人口有614,178人[1];面積約138.56平方公里,是九龍的三倍,香港島的1.8倍,是香港第三大行政區,僅次於離島區及大埔。 凹頭站亦將設友善及無障礙車站設施,如升降機、無障礙通道及客用洗手間,方便有需要人士進出車站及使用;此外,站內亦設有育嬰間,方便乘客能於舒適的環境餵哺母乳及照顧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