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崑山市慧聚寺天后宮由附近當地臺灣商人捐款,在因戰亂而損毀的慧聚寺重建而成;媽祖分香自臺灣史上最古的媽祖廟之一,鹿港天后宮。 重建的崑山慧聚寺天后宮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築及神像佈置均採用閩南、臺灣風格,依照臺灣鹿港天后宮型式而建。 為目前中國最大的閩臺傳統木結構建築形式天后宮,完全建成後,將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大的媽祖廟。

據說樹壁和尚將中國湄洲媽祖祖廟朝天閣中的媽祖神像請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後,曾在一處古井下休息,就暫時將媽祖神像安置於古井上,不過後來當樹壁和尚要動身離開時,媽祖神像卻再也搬不動。 後來經過擲筊請示,得知媽祖欲在此地建廟,而造就了今日的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臺文:Pak Káng Tiâu Thian Keng),俗稱北港媽(臺文:Pak Káng Má),當地人稱媽祖宮(臺文:Má Chó͘ keng),舊稱為天后宮。

天上聖母圖: 文昌帝君

譬如媽祖信仰發源地莆田湄州島上的廟宇和相關文物,就在文革中被摧毀殆盡,包含分身大媽。 只有少數廟宇如莆田文峯宮,在文革時將媽祖神像藏於郊區的古井中,保住了神像。 泉州天后宮則是因為曾被當作工廠使用,因此躲過被摧毀的命運。

  • 「釋迦牟尼佛」生於西元前565年農歷四月初八日,圓寂於西元前486,父為古印度小國迦毘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淨飯王,母為摩耶夫人,釋佛之生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年代。
  • 自那之後漢族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渡臺海而來的人變多。
  • 這點與福建和臺灣等地天后廟不同,因為神主多乃漂來的,各廟無從屬分香關係。
  • 在通俗信仰中為至高無上神明,統天地百神及黎民庶士,擁有極高權威。
  • 因而泉州天后宮係屬中國媽祖廟中第一座被國務院審訂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林清祺當時還是個中學生,往返住家和學校之間都是搭「大福丸」。

媽祖文化園位於泗陽船閘西南側的情人島上,所處之地位於大運河中流,三面環水。 而在這之後,西川滿父親便要求母親,準備裝滿石頭的塑膠桶,讓兒子每天固定一段時間都要提著,在家中附近來回走動當作運動,並且準備杏仁水供其飲用。 自此之後西川滿身體健康狀態突然好轉,小學校的求學時光也幾乎全勤,他便猜想,會不會是那為算命老人的某些建言讓父親採取了某些行動,讓年幼的他翻轉了某些命運。 那時正當我(蓮生活佛 盧勝彥)準備離開海邊的時候,卻發覺海面上有一盞燈搖曳著,那盞燈忽明忽滅,忽而東飄,忽而西飄。 天上聖母圖2025 接近的時候,我看到燈後有一抬神轎,轎前有二員副將,副將踏波而行。 「天上聖母」頭戴通天冠,身著霞披,雙手當胸合執青玉圭笏,或右手持如意,左手置膝(或椅臂)上,慈祥端嚴。

天上聖母圖: 中國

魁星爺的神像,麻臉金身,右足踏魚鰲,左足蹺北斗,右手執筆,左手拿金寶,形像『魁星踢鬥』『獨佔鰲頭』,寓意則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功名利祿得遂。 天上聖母圖2025 因道教普遍信仰「南鬥注生、北斗注死」,所以北斗星君常被世人奉為本命真君崇拜,具有消災解厄,保命延生之神職功能。 天上聖母圖2025 三官大地之神格,僅次於玉皇大帝,分別為天官賜福納吉、地官司掌人間罪惡、水官解除人間災厄。 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下元十月十五日三天是三官大帝的祭日,人們除了慶祝三官大帝聖誕外,並藉以祈求降福消災解厄。 媽祖在梳上自創的髮髻並教會鄰近村姑之後,即對雙親說:「我頭頂的髮髻諸物皆有深意,如髻為帆,針為錠,線為纜,我已把終生獻給大海,此生只想奉侍雙親,救護漁民,已願足矣」。

1994年,由香港著名商人霍英東帶頭捐資重建,1996年建成。 這其實來自於西川滿對文化混搭的喜好,日治時期他最喜歡的臺灣城鎮是大稻埕,相較於當時日本人聚集的城內、還有臺灣人的艋舺,大稻埕這繁忙的商港匯聚了各種族羣的人,廟宇和教堂並存,也有外國的領事館,也因此他喜愛多國文化混成的異國情調感。 仔細觀察這個天后會,其實非常地「文化混搭」,神像開光時,是請鳥越神社讓媽祖降臨至他為在東京阿佐谷站一帶的自宅聖堂,身為「教主」的西川滿與其教徒身著的服飾亦混雜天主教風格。 神壇擺飾中,除了臺式的媽祖像,旁邊還有一幅聖母瑪利亞的聖像。 南瑤宮香火由楊謙自古笨港天后宮攜來,基於飲水思源,遠在清朝嘉慶年間(西元1814年),信徒定期會前往古笨港天后宮進香,同時探望楊謙後代。

天上聖母圖: 古亭南福宮/看盡南菜園凋零 媽祖堅持不懈護佑

每當冊封船隊在海上遭遇風暴,冊封使便親自焚香向媽祖祈禱,答應歸國之後向皇帝請求為媽祖加封號或加贈褒書御筆匾額。 每當封舟遇暴,只要向媽祖祈禱,風暴便突然停止;有時封舟即將衝礁撞毀,舟中之人向媽祖祈禱,封舟便奇跡般地繞過島嶼。 [41]僅僅清朝一代,媽祖由「天妃」晉封「天后」,其封號亦從明末的十四字加至最終的六十四字。

苗栗縣政府日前辦理112年第1次古物類文化資產審議會,經過討論,指定苗栗市天后宮的「天上聖母、宮娥、千順將軍泥塑組像」以及至哉坤元匾、宮書卷式翹頭公案、錫福平康匾、恩普海甸匾等5件為一般古物文化資產。 天上聖母圖2025 廟島顯應宮位於山東省長島縣廟島,始建於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中國北方建造最早、影響最大的媽祖廟,初為沙門島(廟島古稱)佛院,僅茅屋三間。 隨著元代定鼎於燕京汗八里(北京),海運日漸繁榮,京都的貢物大多由南方沿海漕運至燕京。 當時的沙門島是海上漕運的必經之地,往來漕船需在此泊舟候風。 天上聖母圖 因漕運水手大多是福建人且篤信媽祖,就在島上立媽祖祠以事供養,後來就成為風俗。

天上聖母圖: 中國大陸

例如某村天后節慶,開神功戲,也會請附近村落之天后來觀看。 天上聖母圖 舊時,天津新婚者時常至天津天后宮祭拜媽祖,以求早得子嗣。 廣東省內規模最大的天后宮南沙天后宮在廣州市南沙區大角山東南,始建於明代。

天上聖母圖: 日本

「天上聖母」是臺灣民間信仰中重要的神祇之一,其信仰遍及海內外,信眾之多由每年農曆三月盛大的媽祖祭典活動,以及純樸民宅中神案供桌上都有崇祀媽祖彩畫或金身聖像中可見其信仰之盛。 天上聖母又稱天妃、天后等,是民間媽祖信眾對媽祖的尊稱。 媽祖俗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九六零年﹞歲次庚申農曆三月二十三日降生,滿堂異香飄溢,經時月餘,不聞啼哭,因命名為 天上聖母圖 “默娘”。 從宋微宗宣和五年開始到同治年間為止,天后受歷朝皇帝褒封,封號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圖: 媽祖傳說衍生作品列表

媽祖信仰在江戶時代之前已經傳入日本,東京都、茨城縣、長崎縣、青森縣、橫濱等地均有媽祖廟,一些歷史較悠久的媽祖廟與日本傳統神道結合,成為「天妃神社」,如弟橘比賣神社(弟橘比売神社)、弟橘姫神社(弟橘姫神社)等。 臺灣各地媽祖從湄洲分香者稱為「湄洲媽」,從同安分香者稱為「銀同媽」,自安溪分香者稱為「清溪媽」,從泉州三邑分香者稱為「溫陵媽」,由漳州漳浦縣分香者稱為「烏石媽」。 也有把來自莆田者稱大媽,來自仙遊者稱二媽,來自惠安者稱三媽[16]。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曾被譽爲“東方第一大港”,而媽祖正是海商的守護神。 元朝政府爲發展海上貿易,忽必烈在公元1278年尊媽祖爲“泉州神女”[11],並封其爲“天妃”。 泉州人用舊稱,所以泉州天后宮在當地閩南話稱爲「天妃宮」(thian-hui-king)。

天上聖母圖: 奉祀神祇

之後1960年正式創立了日本天后會,以媽祖為主要祭祀對象,既辦理祭典、講道會,也有一定的信眾。 天上聖母圖2025 「天上聖母」的來歷不簡單,原來是「彌勒菩薩」的「兜率天」下降到人間來。 天上聖母不只是神明而已,不是隻是民間信仰而已,祂等同菩薩。 「媽祖菩薩」所顯現的神蹟很多,祂是「水域之神」,凡有水的地方,都屬祂的管轄,所以叫作「水域之神」,地位非常崇高,天上聖母也有很多的財富。

天上聖母圖: 天后諸神

大稻埕除了混血的文化情境令西川滿醉心之外,這邊也是他接觸命理學的開始。 根據他在《人間之星》述說的,七歲時,他曾經與父親西川純在此地散步,被一位算命攤的老人叫住,西川純便與他開始深聊起來。 老人不時看著天上的星星,用毛筆字不知寫著什麼內容,兩人不時也一起將目光投射在當時身體並不是很好的西川滿身上。 關於北港朝天宮之創建,口傳、志書與碑記互有出入,其中以日治1910年(明治43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依訪調所得,記錄於《臺灣私法第二卷 附錄參考書》書中所載創建年代為最早。 孔子作春秋,訂禮樂,有教無類,育人無數,被後人尊為【至聖先師】。

天上聖母圖: 臺灣媽祖廟分佈圖

【媽祖】是國史上充滿傳奇的聖女,得道成真後,仍降靈度世救人,關於其聖蹟歷代有明文祥載。 桃園市政府資訊科技局於今日與美商賽仕電腦軟體(SAS Institue Inc.)、中華民國電腦學會舉辦「實踐AI智慧政… 凡間,黃家媳婦玉鳳被誣陷通姦殺夫,囚於木籠內遊街示眾;其間,玉鳳被推落水中,命在旦夕。

天上聖母圖: 日本當代神社建築新探:「弱建築」思考與西式風格的神道聖殿

2017年7月14日至16日間則由臺中市政府與鹿港天后宮外之六間廟共同發起舉辦「臺中百年媽祖會」,六廟之媽祖依照百年前座次駐駕於臺灣體大體操館前行宮,鹿港天后宮之位置則空下。 天上聖母圖 期間並伴隨誦經祭祀、祈安遶境、文化嘉年華等活動,其中遶境係由行宮出發,行經萬春宮、臺中火車站等地,約於中午抵達樂成宮,下午再由樂成宮出發返駕行宮;文化嘉年華則包含展覽、市集、戲劇及陣頭表演、媽祖電影放映等[50][51]。 天上聖母圖 天上聖母圖 天上聖母圖 此無形文化資產因嘉義縣同時登錄”新港奉天宮迎南瑤宮媽祖請火”,登錄過程非常粗糙,相對反映臺灣人的某種民族性。 參見 蔡侑樺,2020年,現行文化資產指定、登錄後之修正機制:由「新港奉天宮迎南瑤宮媽祖請火」談起,收錄於逢甲大學第四屆歷史與文物研討會《文化資產與物質文化研究回應與挑戰》論文集。

天上聖母圖: 馬祖與沖繩的對話:繞過國家中心,尋求「海洋-島際串聯」的可能性

經後代學者查知,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鄉馬祖天后宮內靈穴石棺中[19],且興廟供奉媽祖世代相傳至今,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此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爾後改稱為馬祖島,馬祖之名遂使用至今。 自那之後漢族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渡臺海而來的人變多。 因臺海海況時常不佳,因此閩南人多把媽祖請來一起渡過臺海,而媽祖也因此成為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15]。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媽祖信仰遭到嚴重的打擊,許多宮廟和神像被毀。

當然這些看法,現在看來確實比較像是西川滿個人對媽祖信仰的「創意性想像」,作為藝術創作素材無傷大雅,但現今看來要作為信仰論述卻顯得有些微妙。 這些「符號的拼湊」其實也算是有些道理,例如聖母瑪利亞的歷史發展脈絡中,確實有海星聖母(Stella 天上聖母圖 Maris)守護旅人與討海人的想像,與媽祖作為航海者守護神的形象不謀而合,而媽祖作為「聖母」,則來自於信徒將其作為「神界母親」敬愛的親暱感。 這在臺灣的民俗脈絡中特別明顯,例如我國的媽祖神像,大多為福態的中年女性造型,更接近我們一般想像的母親形象,要說與「聖母瑪利亞」有些關聯,好像似乎也對得上。 有趣的是,在他書寫自身信仰內涵與命理經驗的書籍《人間之星》中,應是借用了日本民俗中的「權現」想像解讀媽祖信仰。 這原本是「本地垂跡」論述下,佛菩薩藉由與大和神明形象結合出現在日本渡化眾生的觀念,西川滿卻認為媽祖其實是聖母瑪利亞在東亞的化身,並且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看法,在東京阿佐谷一帶也有一定的信仰規模,並且一度讓北港朝天宮邀請交流。

當地傳說,烏坵是媽祖湄洲祖廟的廟產,被稱為「媽祖山」[18]。 香港各地皆有天后廟,其中以佛堂門天后古廟歷史最悠久,每年皆有不少市民聚集進香,而1982年3月興建的港鐵港島線車站,亦因鄰近銅鑼灣天后廟而以「天后」命名。 如福建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倉山區南臺島螺洲鎮螺洲天后宮。

據信眾相傳,該廟由樹璧和尚創立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自樹壁和尚傳下17代禪宗法脈結束後,以管理委員會製取代原本僧侶管理系統,但至今仍聘請佛教臨濟正宗僧侶擔任住持及駐廟法師,其管理組織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監事會現任董事長為蔡詠鍀。 本宮於媽祖殿金龕前亦供奉有中壇元帥金身聖像,手持火尖鎗及乾坤圈鎮守媽祖座前,以防邪魔歪道入侵,聖母出巡時,則擔任開路先鋒元帥統御兵將綏境狩安。 關聖帝君姓關名羽字雲長,一生忠肝義膽、正氣千秋、恆古長存、為後世尊稱為『武聖』。 其一生忠君愛國、待人至信、事友仗義為文人、商人眾善信所崇高敬重。 凌霄寶殿頂層【天公殿】奉祀主神為玉皇上帝,乃神中至尊,俗稱:昊天上帝、玉皇大帝、天公。

天上聖母圖: 召喚「天上聖母瑪利亞」:日本天后會與西川滿的媽祖信仰想像

近年媽祖在東亞海洋史的研究,引出東亞在西方航海地理發現前己有的朝貢貿易、琉球網絡及跨國移民史討論,而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及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一[7]。 媽祖姓林,相傳在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出生於清源軍泉州莆田縣湄洲島東螺村(979年,莆田縣改隸太平軍;980年,太平軍改名興化軍),民間傳說媽祖「出生時不啼哭」,因而取名為「默」。 但日本經濟開始復甦之後,慢慢走上新的發展道路,對過去的殖民地也不再關心,以臺灣為自己寫作招牌的西川滿也就慢慢沒有文學上的發表機會。 因此在1958年之後,他開始以自己過去在臺灣累積的漢學與命理學知識,在新宿開設算命事務所,卻也走出另外一條新路。

本文也將道出西川滿這在文學生涯之外,有趣的媽祖想像與宗教新創經驗。 「天上聖母妙行玉女」顯化在中國及臺灣,甚至傳遍世界各地,不但成為臺灣的全民信仰,也成為世界各地信徒恭敬的一位大菩薩。 密宗裡面沒有「天上聖母本尊法」的唸誦,但在臺灣「天上聖母唸誦法」,就是起源於《真佛宗》。

據「封神榜」中記載:中壇元帥原係陳塘關總兵李靖之第三子,其兄為「金吒大太子」與「木吒二太子」,元師則為「哪吒三太子」。 哪吒太子初以靈珠子降世,後歷劫由其師乾元山金山洞太乙真人以蓮花化身,身高一丈六尺,神通更為廣大。 鬥姥元君又名鬥母元君、紫金妙相元君、聖德臣光天后、圓明道姥天君等尊稱,係先天元始陰神,因其形相象徵道體,又稱先天道姥天尊。 本宮為考生在一樓魁星殿奉祀魁星爺主考試,在二樓光明殿奉祀文昌帝君主功名,在四樓圖書館安奉孔子至聖先師給學子有勤學之意。 魁鬥星君又稱魁星爺、大魁夫子、大魁星君,為五文昌之一。

南京天妃宮位於南京獅子山麓、長江之濱,建於明朝永樂五年。 相傳鄭和下西洋遇險,受救於林默娘(媽祖),返航歸來上奏永樂帝而後修建。 天上聖母圖 媽祖據傳原名林默,暱稱「默娘」,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莆田話:Ná̤u-mâ)、媽祖婆、姑婆嫲(Gū pó má)等,生活於北宋時期之興化軍莆田縣,在手足中排序最後。 福州居民宗教信仰多元,道教和佛教是福州影響力最大的兩大宗教。

天上聖母圖: 日本廟會不「擾民」?信仰的虛實,傳統的角力

林默娘長大以後,遇到一個修行人,叫作「玄通道長」,「玄通道長」將道家珍貴的法──「九轉玄功法」傳給林默娘。 天上聖母圖2025 林默娘在修行有成就以後,能夠出陽神,並與觀世音菩薩、瑤池金母結緣。 瑤池金母接引祂見玉皇大帝,被封為「天后──天上聖母」,「天后娘娘妙行玉女」,就是「媽祖」,也就是天上聖母。

又稱『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率領部下四位正神,【招寶天尊蕭昇】,【納珍天尊曹寶】,【 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專事迎祥、納福之職。 文財神比干為『文曲星君』是掌管功名利祿之神,與『文昌星君』同被尊稱為文財神,蓋傳其擁有聚寶盆,盆上有運財童子,左手託元寶,右手執令旗,腳踏銀珊瑚。 主司授子、安產、護兒等神職、遂成為久婚不孕,安胎待產的婦女所虔誠奉祀的女神。 「釋迦牟尼佛」生於西元前565年農歷四月初八日,圓寂於西元前486,父為古印度小國迦毘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淨飯王,母為摩耶夫人,釋佛之生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年代。 據佛經記載:「釋佛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顧視四方,並說:『上天下地,唯我獨尊』」。

天上聖母圖: 香港

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 僅臺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其中大多是由佛家禪師建成。 相傳,媽祖本身支持三教合一思想,長年食齋唸佛,家中奉祀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等,信奉禪宗、淨土宗、密宗,修持《金剛經》、《普門品》、《綠度母真言》等,所以佛家弟子大多認同媽祖,臺灣的媽祖廟通常也以禪師作為住持。 根據清初《使琉球記》中記載,媽祖林默娘28歲時因父兄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遇風浪船毀人溺,媽祖為救父兄入海罹難,她的遺體當年隨海漂至閩江口附近的小島(即今日馬祖列島的南竿島),為漁民打撈上岸,並將她葬在岸邊。 湄洲島的鄉親一度以為默娘失蹤沒下落,故稱她已羽化昇天成仙,且為感念其孝心,遂蓋廟紀念她的孝行。

為何北港目前以農曆3月19、20這兩天的迎媽祖最為盛大,其實過去曾以元宵節較盛大,乃經過日本時代的變革,才逐漸變成今日面貌。 1980年至1985年(民國69年至民國74年)之間, 雙公殿、註生娘娘殿、三川殿、龍、虎兩門,以及觀音殿、三官大帝殿、五文昌殿三殿走廊改舖唐山石。 觀音殿、凌虛閣、三官大帝殿、聚奎閣、五文昌殿、聖父母殿、南華閣等殿宇屋頂進行整修。

金門料羅灣濱海處建有「金門媽祖公園」,恭設湄洲媽祖廟所捐贈高達990公分的媽祖聖像。 天上聖母圖 天上聖母圖2025 料羅港為兩岸分治後在金門縣「宗教直航」之港口(馬祖為南竿鄉福澳港),採類似「小三通」之方式,輸送信眾往返兩岸。 香港境內各大小天后廟,常以漂浮之說立廟,如在海岸拾到天后神主牌、木像等,人便就地立廟,奉為神明。 這點與福建和臺灣等地天后廟不同,因為神主多乃漂來的,各廟無從屬分香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