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葵青區議會有31名民選議員及1位當然議員,現任葵青區議會主席為盧婉婷小姐,副主席為陳志榮先生。 葵青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葵青區的事務,共有32名議員,現屆葵青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8名議員當中3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議員有5名。
葵青區議會共有32個議席,當中包括31位民選議員及1位當然議員。 葵青區議會地址:香港葵涌葵興興芳路葵興政府合署10樓。 年代葵涌貨櫃碼頭往南填海擴展,至現今昂船洲青沙公路一帶,故昂船州青沙公路以北一帶劃入葵青區,而其中荔寶路又跟荔枝角一帶相近,分界更趨向模糊。 深水埗碼頭巴士總站保留至1999年3月7日關閉,以深水埗碼頭巴士總站為終點站的所有巴士線遷至深水埗(東京街)巴士總站為終點站。 而原有深水埗碼頭巴士總站的地皮建成了富昌邨,富昌邨於興建時曾經命名為「長沙灣西邨」,由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故此現時富昌邨內的通道命名為「西邨路」,於入夥前已改名為富昌邨,其名稱取其「富裕昌隆」的意思[2]。
元州邨酒樓: 敦煌酒樓集團
於2008年落成、同樣位於葵涌大連排道的新鴻基地產商廈項目,卻被命名為九龍貿易中心,甚至以「九龍西商業新據點」自居[4]。 雖然如此,但一些相關機構為方便管理仍將有關區域分歧,如醫院管理局轄下的荃灣區及葵青區醫院及診所聯網便納入九龍西聯網範圍。 富昌邨(英語:Fu 元州邨酒樓 元州邨酒樓 Cheo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 它位於九龍深水埗西近西九龍填海區,於1999年開始興建,2001年入夥,第1期是由周古梁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而第3期及商場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所管理。 1997年11月,敦煌第二代傳人簡煥章去世,繼承人簡衛華和簡祺章都是外行,其中,簡祺章更大開行政部門包括財務、宣傳、工程、採購及人事部等,將一人管理的工作,分拆成多個部門,雖是實行了管理現代化,卻使支出大增。 而且,簡祺章無故策劃以對帳形式購買沙田畫舫,削弱公司資金的營運周轉,幸及後遭簡衛華反對才終止計劃,但已元氣大傷,加上香港經濟持續低迷,敦煌的生意額也由1990年代初的每年12億至13億港元,減至亞洲金融風暴後的9億港元,無形使敦煌百上加斤。
- 但於2001年,科網熱潮冷卻,經濟持續放緩,不少租戶轉租上環、西環較平、較細的單位,空置樓面增加。
- 葵涌填海後,多個小島和德士古半島已不能再被辨認,現在葵青區只有一個大島──青衣島(包括已被接連的牙鷹洲)。
- 其中青嶼幹線自1997年通車起,就成爲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進出市區的的最主要路線。
- 因應港鐵沙中綫工程,國際郵件中心將於2014年拆卸,郵政局於2014年3月8日關閉,國際郵件中心的功能由位於九龍灣九展對面新建的中央郵件中心取代。
- 其後於1994年開始重建,重建後的新樓宇於1998年起落成,並更名爲“元州邨”,全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現時由領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 葵青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 於颱風或黑色暴雨警告侵襲香港時,貨櫃碼頭會停止運作,導致風暴後數天,附近的道路都會被眾多貨櫃車塞至水洩不通。
富昌邨設有一個雙層商場,初時稱為富昌商場,於2001年9月落成,面積約6,150平方米。 元州邨酒樓2025 (部份店鋪已在2018年6-7月搬遷,配合改建為街市及酒樓。)而商場的電動樓梯曾是走光黑點,後經附近的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的投訴,指該校女生在扶手電梯上被偷看裙下春光,商場最後在透明扶手電梯兩旁加上磨沙貼紙。 2000名員工失業,當時估計敦煌資方拖欠員工的薪酬及遣散費等超過1億港元,是香港飲食業有史以來最大宗的破產事件。
元州邨酒樓: 深水埗區
它位於中西區的皇后大道中,港鐵中環站、上環站交界處,是土地發展公司重建項目,由長江實業發展,建築師爲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 元州邨酒樓2025 目前最大業主爲世茂房地產主席許榮茂及金利豐主席朱李月華,寫字樓租戶包括星展銀行(DBS)、領航投資(Vanguard)、晨星公司(Morningstar)等。 工業區集中於葵涌的葵涌道、大連排道、和宜合道及青山公路一帶。
該區大部份地域的郵件派遞由設於長沙灣東京街西3號庫務大樓4樓的長沙灣派遞局負責,惟又一村一帶則由油尖旺區的九龍中央派遞局負責。 該區共設兩間派遞局,附設於香港仔郵政局的香港仔派遞局負責淺水灣及其以西的大部份南區地域,並一併服務離島區南丫島南部(即索罟灣、東澳、石排灣、蘆鬚城),但華富、華貴及置富則由華富郵政局所附設的華富派遞局負責。 元州邨酒樓 同屬南區的赤柱、石澳及大潭一帶則由東區的柴灣派遞局服務。
元州邨酒樓: 公共交通
最尾都係決定喺度起設備好啲嘅政府廉租屋,政府喺呢度起咗八棟新式政府廉租屋大廈,每座高十五層。 此外爲避開四周大廈的後巷,建築師利用凸有方型圖案不鏽鋼鋼架將整幢大廈架起20-30米,令大廈低層單位減少侷促感,避開欠佳的景觀,同時感覺更高科技和富時代感。 北區共設4間郵政局,區內郵件(烏蛟騰及九擔租除外)由設於粉嶺安樂村樂業路25號安滙中心地下1-16號舖的北區派遞局負責派遞。 郵件派遞方面,將軍澳新市鎮、銀綫灣及清水灣半島(地理上而言,非單指同名住宅)一帶由附設於將軍澳郵政局的將軍澳派遞局負責,其餘地域則由西貢郵政局附設的西貢派遞局處理。 該區的郵件分由東區派遞局(位於東區法院大樓1樓,主要負責太古城以西地域)、柴灣派遞局(設於柴灣安業街1號新華豐中心11及22樓,負責太古城至柴灣及赤柱、大潭及石澳)及鄰區的灣仔派遞局(見#灣仔區段落)三間派遞局負責派遞。
1984年,敦煌在北角英皇道436號新都城大廈開設另一間分店,該店無論在酒樓面積、員工人數及顧客方面均是各店之最。 呢條邨原本計劃叫長沙灣廉租屋邨,因呢度喺正長沙灣海皮,後來為咗怕同1963年起好嘅長沙灣邨撞名,因為咁,就叫元洲街政府廉租屋邨。 1973年響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之後,條邨改名做元洲街邨。 元州邨酒樓 填海後,政府原本計劃起廿四棟徙置屋,後尾改為起兩座八層高同九座十五層高嘅徙置大廈。
元州邨酒樓: 區議會
到了2001年,敦煌開始欠下「貨客數」(即海鮮、鮑參翅肚等供應商的貨款),並有供應商入稟法庭追數。 據瞭解,敦煌酒樓對供應商的賒貨期達十多個月,2002年初,更開始有供應商鑑於賒貨額太多,敦煌無法向已入稟法庭的貨客還款,要求敦煌以現金交易,這對敦煌的經營構成沉重壓力,令敦煌要削減分店數目。 雖然面對如此困境,但集團對員工依然很好,從未試過拖欠薪金,因而勞資雙方上下一心,十分團結。 直至結業前數天,負責人表示要六折支付薪金時,員工基於多年的感情,對資方此舉也沒有怨言。 只是北角敦煌由於種種原因,員工連6折的薪金也收不到,才引起員工不滿及怠工。
元州邨酒樓: 荃灣區
隨後,由於營業額不斷增加,敦煌亦因此擴充業務,開了很多分店,遍佈旺角、太子、長沙灣、新蒲崗、九龍灣、將軍澳、沙田、馬鞍山、大埔、粉嶺、元朗、青衣、荃灣,以至廣州。 元州邨(英語:Un Ch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元州街303號[2],即港鐵長沙灣站上蓋[3],原稱“元洲街邨”,於1969年落成。 其後於1994年開始重建,重建後的新樓宇於1998年起落成,並更名爲“元州邨”,全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現時由領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已拆卸的長沙灣工廠大廈空地獲納入元州邨第5期,原址有兩幢40層及33層的非標準設計大廈、1幢27層單向大廈、長者護理設施及小型花園,已於2012年中陸續入夥,所興建的樓宇用以安置因蘇屋邨清拆重建計劃而受影響的居民。
元州邨酒樓: 九龍郵政局列表
最早落成的屋邨是大窩口邨,全部樓宇均為第二型,共設20座;現時葵涌大窩口邨所有舊式樓宇均已重建。 然後於1966年落成石籬(一)邨,現存的10座及11座則改為中轉房屋。 石蔭邨落成於1968年,原居住大廈共有八座,至2006年重建完成,共有四座租住大廈,居民約為8000人。 2006年長實集團位於新界葵涌和宜合道的樓盤雍雅軒,由於在電視廣告宣傳其處於九龍地域,因而被廣播事務管理局發出勸喻,指廣告誤導及不正確。 元州邨酒樓 而位於荔景山路並毗鄰祖堯邨的污水處理廠反而以《荔枝角污水處理廠》命名,甚至鄰近荔景消防局的食水抽水站以《荔枝角食水抽水站》命名,但荔枝角在官方確定屬於九龍。
元州邨酒樓: 公共屋邨
於颱風或黑色暴雨警告侵襲香港時,貨櫃碼頭會停止運作,導致風暴後數天,附近的道路都會被眾多貨櫃車塞至水洩不通。 元州邨酒樓 每年中秋節,附近住戶一家大小都會到青衣海濱公園散步賞月、野餐和玩瑩光棒,此為青衣居民近二,三十年來自發創造的傳統。 元州邨酒樓 昔日青衣島有居住船上的漁民(稱為艇戶、蜑家人或水上人)聚居於「青衣塘」(現時的青怡花園)及「門仔塘」(現時的青衣城)。 元州邨酒樓2025 元州邨設有一個雙層商場、一個單層商場及停車場,於1999年12月落成,面積約7,100平方米,由領展負責管理。 此外,九龍靈糧小學及寶血會嘉靈學校,分別於1993年及1999年,分別遷往馬鞍山利安邨和同區鄰近校舍。
元州邨酒樓: 中環中心
早期租戶包括土地發展公司、奧美廣告集團、時富投資集團、韓國三星集團、現代集團、康和證券(香港)、金城證券、中亞證券、中國電信、萬順昌集團、iLink.net、葉嘉楝關朗儀律師事務所及馮元鉞律師行。 但於2001年,科網熱潮冷卻,經濟持續放緩,不少租戶轉租上環、西環較平、較細的單位,空置樓面增加。 該區共設兩間派遞局,附設於尖沙咀郵政局的尖沙咀派遞局負責柯士甸道及其以南的尖沙咀地區,以及隸屬九龍城區的黃埔新邨、黃埔花園一帶;九龍中央派遞局則負責派遞柯士甸道以北的郵件,同時服務深水埗區的又一村以及九龍城區的何文田、九龍塘及九龍城。 現時香港郵政在香港設置了121間郵政局,服務範圍遍及港九新界及離島各人口較密集的地區,向顧客提供「一般郵政服務」,如一般信件投寄、出售郵票、郵繳通服務等。
元州邨酒樓: 葵青區
集團高層曾經對於是否全線結業有不同意見,但很明顯,他們對撤退已有部署。 在結業前不久,深水埗福榮街的敦煌酒樓已經結業;2002年6月初,前身是龍鳳酒樓的敦煌也關門,這兩間酒樓所在位置均是簡家祖業,加上當時新光酒樓「以薪代假」案對飲食業造成很大影響,不少酒樓的員工已準備向僱主追討假期薪酬,大大加重僱主的負擔。 元州邨(英語:Un Ch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元州街303號[2],即港鐵長沙灣站上蓋[3],原稱「元洲街邨」,於1969年落成。 其後於1994年開始重建,重建後的新樓宇於1998年起落成,並更名為「元州邨」,全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現時由領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葵青區早於1960年代興建大窩口邨、葵涌邨、石籬(一)邨、石蔭邨 等屋邨。
元州邨酒樓: 分店
區內郵件派遞由附設於灣仔郵政局的灣仔派遞局獨力負責,該派遞局亦同時負責行政上隸屬東區的銅鑼灣東地區(港鐵天后站一帶)部份地段。 位於下葵涌的葵芳為區內的商業中心,區內大型購物商場葵涌廣場及新都會廣場(同時為商業寫字樓)均先後在葵芳落成啟用。 此外若以地理位置作考慮,葵青區更是香港陸地版圖的正中心所在[2](更準確的地點則為葵芳葵涌運動場一帶),參見香港地理。 富旺樓、富韻樓及富盈樓原設計為第十款和諧一型大廈,後因房屋署增加非長者一人單位供應而改裝爲提供更多一人單位的第六款大廈,同時此等大廈其中兩個一人單位的廚房窗戶面積比標準設計為大。 另外,富悅樓採用2000年版和諧一型設計,於每層的大堂位置對出均設有平衡陣,單位的廚廁改爲與新和諧式相近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葵青區比較大型的屋苑有:華景山莊、盈翠半島、美景花園、青怡花園、翠怡花園。 接近九龍西北的葵涌九華徑,由於山勢險要,曾多次於暴雨時發生山泥傾瀉。 該區由於鄰近河谷,蚊蟲滋生特別活躍,因此登革熱和全港最高的誘蚊產卵指數曾在該區出現。 葵青區北面以和宜合道、城門道、昌榮路、青山公路及德士古道北為界,南面以呈祥道及荔景山路為界,西面以德士古道為界,面積1,991公頃,人口約486,000人,區內逾75%的居民居於公共屋邨。 富潤樓為全港最後一座二型長者住屋大廈、最後一座由房委會興建的獨立長者住屋大廈及全港最後一座共用廚廁的公共屋邨樓宇。 直至1994年,條邨開始重建,第一、二、三同埋第八座係第一期重建,喺1994年3月俾人拆咗,即第一、三期重建。
當時更有工會估計,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可能需為敦煌結業支付過億元的欠薪及遣散費,擔心基金難以負擔。 最後,敦煌酒樓集團在2002年6月5日,因資不抵債,宣佈旗下11間分店全線結業,共2000員工受影響。 由於項目是和土地發展公司合作,目標誌在重建舊區,改善社區環境爲先,賺錢只是其次。 所以在發展計畫上規定要預留公共空間,開設園林,供市民享用。
元州邨酒樓: 公共衛生
由於歷史及地緣關係,葵涌的鄉村由荃灣鄉事委員會管理,而青衣島上的鄉村則直屬青衣鄉事委員會。 葵涌以南填海後,原本屬深水埗區的海域,部分變成葵青區的土地,並把昂船洲分開為屬葵青區的昂船洲北部和屬於深水埗區的昂船洲南部。 葵青區海域雖然位於新界,其大部分海域仍被香港政府定義為維多利亞港範圍,都會區,而葵青區的青衣島以南海域更與中西區海域相連。 元州邨(Un Chau 元州邨酒樓 Estate)係香港嘅一條公共屋邨,喺九龍深水埗長沙灣元州街,最初叫元洲街政府廉租屋邨,後來叫元洲街邨,1965年落成,1994年開始重建,1998年-2012年起好,改名做元州邨,而家畀曬領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中環中心(英語:The Center)是香港第五高樓,世界第64高樓,樓高346米,樓高80層[1],次於環球貿易廣場、國際金融中心、中環廣場和中銀大廈,1998年落成,佔地達十萬平方呎,提供逾140萬平方呎樓面面積。
元州邨酒樓: 沙田區
富昌邨為深水埗碼頭舊址,富昌邨的興建與深水埗碼頭是息息相關的。 根據香港《破產條例》規定,一間公司清盤後的還款次序依次為有抵押債權人、法庭訟費、行政費及破產管理署收費、對僱員的欠薪、政府及業主,最後纔是無抵押債權人;供應商可取回欠款的機會微乎其微。 元州邨酒樓 1986年,簡煥章在弟弟簡祺章及兒子簡衛華協助下,透過招標買入沙田城門河畔,敦煌畫舫(現時稱為「水中天」)現址82,000餘方呎地皮,地價1200萬港元,簡煥章一心建立敦煌的新旗艦店,要把昔日沙田畫舫的景象重現。
由於這一帶交通發達,隨着香港工業式微北移,附近不少工業大廈被重建或改裝爲商貿大廈及辦公室,例如位處大連排道工業區、鄰接葵興站的九龍貿易中心。 此外,禾塘咀街、葵喜街、葵福路一帶也有不少工業大廈及貨倉。 由於香港日治時期葵青區曾被劃為九龍地域,而且現在規劃署把葵青區劃作都會區(市區),再者由九龍去葵涌有葵涌道這條重要的快速公路,不須像去西貢、將軍澳和沙田一定要上山路或過隧道,而通勤區內又以市區的士為主。 還有一點,荔景山區(由麗瑤邨至九華徑),過往未取消電話地區字頭時是屬於九龍區的「3」字區域,故此居民早已根深蒂固認為自己居住在九龍市區.
元州邨酒樓: 新界郵政局列表
據2016年中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有520,572人[1]。 元州邨酒樓 新型政府廉租屋的單位擁有獨立的廚廁設備,比同期的徙置區先進。 由於中環中心落成時正值香港經濟衰退時期,長實爲儘快吸納租戶,曾以較長免租期吸引租客租用高層單位,並吸納多家金融業及律師樓租戶,共租出近五萬平方呎樓面。 當年以面值27至28元租出部分中環中心高層單位,若租約期爲三年可獲一年免租期,故實際每呎租金只爲20元。
此外,九龍靈糧小學及寶血會嘉靈學校,分別於1993年及1999年,分別遷往馬鞍山利安邨和同區鄰近校舍。 1997年雙方另立修訂協議,長實向土發公司支付19.47億元保證利潤,以買斷中環中心的權益。 1999年項目完成後,雙方仍就保證利潤的餘額爭持不下。 中環中心的1樓商場有“皇后大道郵政局”(該郵局於2017年10月21日關閉)、新城電臺中環直播室。 元州邨酒樓2025 葵青區有不少私人屋苑,葵青區最早期的私人屋苑是位於港鐵站上蓋的新葵興花園及新葵芳花園。
1977年,敦煌第一代掌舵人簡翼雲聯同茶葉、凍肉、海味供應商共三、四十人,在油麻地彌敦道 元州邨酒樓 元州邨酒樓2025 號新光商業大廈開辦第一間敦煌酒樓,可是當時酒樓業界並不看好、地點又不理想,由於敦煌以「酒店式服務、平民化收費」招徠顧客,加上服務好、品質佳。 之後竟成功殺出血路,改寫了香港人在舊式茶樓賞雀、喫東西的「飲茶文化」。 加上簡氏家族又人面廣,結果敦煌很快就闖出名堂,不少社團選擇在此聚餐。
而淨低嗰第四到第七座,就係第二、四期重建,喺2000年2月俾人拆咗,第二期嘅居民大部分都安置到1999年新起嘅樓宇-元盛樓、元豐樓同埋元泰樓,條邨亦正式改名做元州邨。 已拆卸的長沙灣工廠大廈空地獲納入元州邨第5期,原址有兩幢40層及33層的非標準設計大廈、1幢27層單向大廈、長者護理設施及小型花園,已於2012年中陸續入夥,所興建的樓宇用以安置因蘇屋邨清拆重建計劃而受影響的居民。 現在,元州邨第2期與第5期之間的永隆街已拆去,納入邨內道路及屋邨範圍,並興建有蓋通道連接長沙灣站C1出口,另新設升降機連接長沙灣站A3出口及直達元州邨第5期,已於2012年4月26日投入服務,仍存在的工廠大廈間的永隆街及福榮街將會保留[10][11]。 元州邨第1期及第3期重建計劃於1998至1999年完成,包括3座40層高的和諧一型大廈、兩座4層長者住屋大廈、停車場及興華街足球場。 區域一至三設於42樓以下;而最高的區域七,爲72至79樓,屬物業最優質樓層。 大廈內的東芝升降機,是該品牌在香港行機程最長的升降機,更曾經是香港境內最高速的升降機(每秒12米或每小時43.1公里,現時已調較至每秒8米或每小時28.8公里)。
第二期同第四期重建樓已經喺2008年8月入夥,係元禧、元雅、元智、元樂同元健,而起嘅樓會用嚟安置因為部份受蘇屋邨重建計劃一期影響嘅居民。 除此之外,第五期重建樓喺2012年2月入夥,而起嘅樓會用嚟安置受蘇屋邨重建計劃二期影響嘅居民。 元州邨設有一個雙層商場、一個單層商場及停車場,於1999年12月落成,面積約7,100平方米,由領展負責管理。 元州邨第1期及第3期重建計劃於1998至1999年完成,包括3座40層高的和諧一型大廈、兩座4層長者住屋大廈、停車場及興華街足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