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ard HR — Aria 木子言dcard 也加入分享最注重 Backend 與 App 工程師的哪些人格特質。 以 Dcard 工程師為例,首先會比較在意對於事情有沒有「好奇心」,衍生出是否具備動能去研究未知的事物,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重視學習成長也是很重要的特質。 每次解決問題後都能獲取新知,並內化為自己的實力,相信自己可以不斷的成長茁壯,是 Aria 很欣賞的人格特質。

它展現了社會的多元性,有這個缺口在,所以這個網站纔會竄紅得很快。 我教了路人的小孩怎麼用衛生綿 : 木子言dcard 女卡友分享自己協助不認識的單親爸爸教導他女兒使用衛生棉,被多位卡友譽為今年最暖的文章之一。 蒐集完後,分類一下熱門程度,到 IG 搜尋一下這些 Hashtags 是否同樣多人使用,再看看 related 的地方是不是有相同的,就代表自己做的功課是對的。 木子言dcard2025 林裕欽透露,「影集、電影,都有在想,」但他知道,開一間快閃店只要數百萬元,但拍影集或電影,投入的資源將要大上不只十倍。 首先,他們先把角色分成人們會喜歡的「動物」和「非動物」兩大類,如動物就有綿羊、貓咪等,非動物則包括香腸、番薯等。

木子言dcard: 【桃園市】木子診所 Moderna 疫苗預約

獨特的「抽卡」功能讓用戶可在午夜 12 點隨機配對,拓展朋友圈。 Dcard 於農曆年前公佈 2022 年的數據回顧與今年發展趨勢,包含 2022 木子言dcard2025 年最受「卡友」(意指在 Dcard 站上的使用者)關注的文章、遊戲 / 動漫看板與節目關鍵字等。 自製節目獲得成功後,他們進一步希望在虛擬角色做出成績。 「我們就是臺灣年輕人最大的社羣平臺。」林裕欽指出,「我有IP出去,讓所有人知道,這是容易的事。」流量是Dcard發展虛擬角色的最大優勢。 木子言dcard 今年也是Dcard第三年開出實習職缺,祭出月薪35K的優渥薪資,開出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資料工程師(Data Engineer)、網頁工程師(Web Developer)三項職缺。 林懷宇認為,最主要的目標,是想為臺灣網路、新創產業培育更多人才,像是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6歲的Dcard,有許多核心成員都是從實習生一路留到現在。

  • 「但這其實像是雙面刃。」她說,這也是為什麼Dcard開始做分眾頻道經營,像是Facebook上有Dcard、Dcard Girls兩版,把寵物、美妝、美食、攝影放到Instagram上。
  • ‍♀️:
  • YC 則是提早將專業課程修完後,結合自己在 Dcard 的實戰經驗,認為自己的似乎不需要剩餘的學分,就離開學校了。
  • 你每次最多可預約4人的申請,同一預約內的申請人須於指定時間,一同到指定的人事登記辦事處取籌辦理申請。
  • Backend 的語言有很多種,當初他們是如何做選擇呢?

「網路產業還是比較難找到人才。有些人很年輕、還沒有工作經驗,需要的是機會。」也因此,Dcard希望藉由實習機制,進一步找到有技術也有熱情的人。 但正因為匿名,Dcard同樣得面臨平臺管理上的難題。 作為一個平臺角色,Dcard會有客服定時巡版,處理用戶反應的問題,但除非是涉及違法事項,Dcard多數時間並不會主動介入。 「只有在有人惡意揭露其他人的真實資訊時,會被我們判斷成最嚴重的違規情形。」而即便平臺上的文章虛虛實實,有些更常被人調侃成創作文、幻想文,但也因此保有更多想像空間,「有時候你覺得別人的故事很誇張,但現實生活中,比這更誇張的事其實更多。」他說。 現在 Backend 團隊的人數已經來到 18 人了,未來也還會繼續成長。

木子言dcard: 成功關鍵:重視「匿名」與「隱私」

「企業長期發展,如果拉到很長的尺度來看,一定會有第二曲線,甚至第三曲線,」不滿三十歲就成為一家員工百人以上的公司執行長,林裕欽沒有太多企業實戰經驗,只能靠閱讀摸索。 木子言dcard2025 「我希望把Dcard經營成世界級網路公司,」該公司執行長林裕欽指出,「要擴大生態系,纔有機會(做到這件事)。」而虛擬角色的經營,就是擴大生態系的其中一種嘗試,而且已獲得初步成果。 木子言dcard2025 漫長的新冠疫情已經過去一年多,大家是否有把握機會出國旅遊,盡情享受異國的文化與美食呢? 如果正在安排、或是還沒有計畫的朋友,或許可以把握接下來的新年假期,安排一趟悠閒、享受的澳門度假之旅。

  • 2019年,林裕欽獲選臺灣雜誌《經理人》月刊百大MVP經理人[6]。
  • 施又寧表示,從後臺數據可以看到,貼圖使用量是直線上升,如今平均每五篇文章,就有一篇使用。
  • Line臺灣貼圖暨創作者事業部資深總監呂苔君認為,讓角色不侷限於單一載體,而是透過動畫或電影長出更多面向;或透過「實物」建立角色在真實世界的立體感,如他們近期將過往只存在手機的Line貼圖,變身高雄愛河上漂浮的巨型氣球,都是為角色加分的方法。
  • 瀏覽Dcrad版面,不論事業、感情還是學業等,每天都有非常多網友分享各種疑難雜症。
  • 當你完成預約及選用預約提示服務,預約電郵提示將於預約日期前兩天發送到你提供的電郵地址。
  • 當時讓他意識到,Dcard已經成長成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社羣平臺。

參加社羣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與人交流,在資訊知識的硬實力方面,參與不同的 conference 除了在議程內獲取的資訊,更精華的是在議程後跟講者的雙向互動,以及在場外跟其它會眾的資訊交流,都能促使自己累積大量視野。 職場所需的軟實力方面,加入社羣志工也是很棒的選擇,不但能培養人際溝通、專案管理技能,更能在過程中建立更多連結,得到更多人脈與視野。 更重要的是,瞭解程式基本架構與網路基本原理,在協同合作時會比較清楚彼此需求。 2015年,林裕欽與簡勤佑二人共同創辦狄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將近2000萬元新臺幣[7]。 到了2016年底Dcard會員人數超過約估200萬,每月不重複訪客突破約估800萬,每十秒就幫匿名者登一篇新文章[8]。

木子言dcard: 內容—

T客邦由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這樣的風格,或許也是為什麼Dcard上的男女比例,會從2012年的6:4,轉變成2016年的4:6,熱門看板也多是女生感興趣的美妝、穿搭等類別,這對於一個以交友起家的社羣平臺來說頗為特殊。 在與不同夥伴共事的過程中,會逐漸清楚自己和哪些特質的夥伴合作比較順暢,之後選擇實習與公司就有比較清楚的標的。

另外 Denny 認為問別人問題也是一門藝術,要完整地列下出現什麼錯誤訊息、查過的資料、做了哪些嘗試,並且有條理地陳述給其他人。 Denny 也毫不避諱地說其實自己從入學時就沒想過一定要畢業,必修課程的時間用來超修許多專業課程,甚至在大學時期修了研究所的課。 YC 則是提早將專業課程修完後,結合自己在 Dcard 的實戰經驗,認為自己的似乎不需要剩餘的學分,就離開學校了。

木子言dcard: 【桃園市】呂清標診所 AstraZeneca 疫苗預約

網紅「木子小姐」今早驚傳過世,據瞭解,她在Dcard上因一篇「我臺大休學跑去拍A片」吸引大批網友關注。 木子言dcard 木子小姐在該文指出,她從高中就有拍裸照的夢想,後來因緣際會接觸到AV產業,對她來說,這份「演戲」的工作讓她累但快樂,對一個重度憂鬱症患者來說,快樂比金錢、名利重要太多。 木子小姐在「Dcard」上,因一篇標題為「我臺大休學跑去拍A片」文章吸引網友大量關注,她也因而開了專板,分享日常生活,過去PO文中也曾透露,小時候曾遭母親精神暴力,求學時也曾遭同儕霸凌,釀成她重度憂鬱。

木子言dcard: 【基隆市】王孟俊診所 AstraZeneca 疫苗預約

這人數看似龐大,但每個人都能各司其職,各自有不同的負責領域跟對應的服務,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跟自己的 Delivery Team 合作為主。 但無論如何,在 Dcard 的 Function Team 都一樣有一些例行會議,讓團隊中的成員彼此暸解每個產品功能。 無論專案進行到哪個階段,每天早上都一定會有半個小時的 Daily Sync,看看每個人手邊的工作、是否遇到什麼困難、有沒有可以調整的地方 …。 當然,在達成共識後進入到開發階段時,Daily Sync 一樣是每天不可或缺的會議,大多在這時候確認細節及互相討論實作功能後的意見。 除此之外,其餘的時間都會專注於實作專案的開發,除了遇到問題互相討論外,都不太會被打擾。 最後當專案進入尾聲時,就會測試產品功能是否跟原本預期的一樣,能不能如期運作,順利的話,專案就大功告成了。

木子言dcard: ‧ 全臺十大宮廟榜單信徒看傻眼!「沒有紫南宮」原因曝光

雷亞早期產品的後端語言就是 Python,但後來使用者人數攀升伺服器的維運成本也跟著提高,所以逐漸轉往 Golang。 因此 Denny 建議不要排斥任何語言、資料庫或工具集。 木子言dcard2025 依 木子言dcard2025 YC 和 Denny 的技術背景為例( 兩位都是 Backend )。

木子言dcard: 用戶

另外,有人提問在學習或是寫程式過程中難免都會遇到無法突破的瓶頸,這時候會怎麼辦? YC 遇到瓶頸時會先正確的定義問題,反問自己期待的產出樣貌是什麼。 YC 和 Denny 早在還沒畢業就非常確信畢業後的發展方向,在大學選擇能真正對自己技術成長有幫助的課程。 瀏覽Dcrad版面,不論事業、感情還是學業等,每天都有非常多網友分享各種疑難雜症。

木子言dcard: 公司化票價喊漲「下半年有機會」 臺鐵:初步想法「沒具體計畫」

這樣的研究過後,會讓自己知道自己的品牌屬性對 IG 木子言dcard 的使用者來說,用什麼樣的 木子言dcard2025 Hashtags 能正確的導流,更加強貼文觸及的可能性,對熱門的社羣平臺都適用這樣的邏輯來制定屬於自己的話題標籤,不妨可試試看。 Dcard在成長,用戶也在逐漸變老,林裕欽總掛在嘴上的「我們最懂年輕人」,是眼前的優勢,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也將成為未來的考驗。 在事業多角化發展的同時,又計畫加碼在虛擬角色的投資,對比當下市場情勢,Dcard正在逆勢擴張。 「我們(員工)人數都翻倍嘛,營收大概也會在那個附近。」林裕欽表示,還在快速成長的廣告業務,是他們可以持續多角化佈局的後盾。 「幫Dcard做廣告以外的流量變現」是她當時被賦予的任務,最終他們選定電商為題,推出社羣選物電商「好物研究室」,目前團隊已成長逾五十人,年交易額達億元規模。 正因為Dcard影音團隊的賣點是成員間的交流,例如「Dcard尋奇」將網路上匿名貼文討論搬到鏡頭前,就有好幾萬觀眾願意看Dcard同事們打鬧聊天,就連「閒聊」都有產值。

木子言dcard: Dcard《2023年末購物季洞察報告》八大洞察:「社羣電商」蔚為風潮,年輕消費者準備投入多少預算?

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而對這個去年剛滿5歲的臺灣原生網路社羣平臺來說,未來絕對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現階段的目標,是讓更多人喜歡Dcard。當然,未來往國際市場走是一定的。」林裕欽維持一貫的低調,語氣雖然很輕、但目標說的遠大。 林懷宇也樂見,未來平臺上會湧現更多類型的文章,例如從現階段比較偏心情抒發的文章,發展出更多評論性的文章,帶動更多的討論風潮。 正如同Dcard上線以來一向神祕低調,Dcard產品經理林懷宇認為,就是這樣的「隱私」與「匿名」特性,成為Dcard能一路成長茁壯的核心關鍵。 另外將資料結構、作業系統和網路運作等基本功練扎實,在後續的學習也有加速的效果,剩下的就是在遇到問題時去尋找資源來解決,畢竟工作不可能是有準備好的一天。

木子言dcard: 【新北市】長榮耳鼻喉科診所 Moderna 疫苗預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木子言dcard2025 根據美國人力資源平臺Resume Builde調查,超過七成的管理者認為Z世代(1995年後出生的世代)員工較其他年齡層的員工「更難相處」,當中更有12%受訪者表示,與Z世代工作第一個星期就想解僱他們。 揭露此事的原PO強調3件事,一為Dcard即便加上Hashtag同樣會被自動備份;二為「就算使用短網址設定限時銷毀」,外部網站仍能備份;三為外部網站長期透過Dcard西斯板的照片營利。

木子言dcard: 大學時期

女卡友分享自己擔任水下職業美人魚表演者的工作趣事,因特別的工作身份讓眾多卡友留言詢問更多細節,也透過一問一答方式讓內容更加多元豐富。 【Dcard 年度回顧】 2022 年最受關注的文章 回顧 2022 年最受關注的文章,內容涵括自身經驗、職業以及時事分享,藉由詳述內容與問答,除了讓大家可以找到共鳴外,也能藉著持續更新在文章內補充卡友後續的討論,讓文章具備更多不同的觀點。 第一屆 Dcard Wave Fest 也特別為現場近 400 位貴賓準備驚喜的攤位活動,由植萃保養品牌克蘭詩 CLARINS 精心準備占卜小卡,讓在場創作者與板主抽取幸運色,體驗全新上市「保養型香氛」,攤位散發各種舒活身心的香味,讓療癒氣氛滿滿。 而臺灣生活用品首選品牌 DIKE 雙全國際,特別為現場舉辦創作者與板主舉辦分組煎蛋 PK 大賽,使用長柄陶瓷蒸煮鍋挑戰不破蛋,刺激賽事讓攤位充滿熱情的歡笑聲。

以Dcard影音團隊成員為例,公司開放身兼網紅的個別成員對外進行商業活動,組織的角色在「經紀人」與「企業夥伴」間動態轉換,讓個人在不脫離組織的情況下能發揮所長。 每一週 PM 們除了自己的會議之外,在團隊的產品會議也會分享產品開發進度與未來的方向,透明公開的讓大家知道公司是往那邊前進。 常常會有人發出疑問與建議、進行熱烈的討論,共同去找出更好的產品開發 roadmap。 在 Dcard 不只能學到所屬團隊領域的知識,透過各種會議、合作方式,不論隸屬於哪個 Team ,都會知道在各團隊內部的專案進度或技術等。 此外,如果成為暗卡的付費會員,即便原文「risu縮網址」過期、失效了,只要想看,隨時都還是能夠看到爽。 暗卡的介面和經營模式也隨時間不斷更新,除了有會員分級,還推出免費點數以增加使用者的黏著度,因此西斯板的原PO即便加密,仍然能夠被業者拿來營利。

2011年,由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系學生林裕欽、簡勤佑所推出的Dcard,一開始的概念很簡單,它是大學生的線上聯誼平臺,讓各校學生在午夜12點抽卡配對,並融入一些浪漫元素,只要用戶當天沒有送出邀請、就會擦身而過永遠錯過彼此。 隔年,Dcard加進校園聊天室功能,接著一路演變到現在的綜合性論壇。 木子言dcard 木子言dcard 2016年底,Dcard更是已經發展成一個每月不重複訪客800萬以上、註冊用戶數超過上百萬人的社羣平臺,用戶累計抽出超過1.5億張卡、每10秒就有一篇新文章誕生。 2011年,林裕欽時為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二年級學生,同系四年級學長簡勤佑在創意創業學程有感於學生往往受生活圈限制,為此簡構想了一套交友機制[2][3],讓各校學生於午夜十二點透過聯誼網站匿名配對,並且為了增添配對的浪漫色彩,只要當天沒有送出邀請,便會就此錯過[4]。 該機制測試時獲得熱烈反響,簡勤佑難再以人工配對承擔工作量,於是簡找來林裕欽編寫程式及架設網站[5],林裕欽因而寫出了第一版Dcard網頁,同一年裡林裕欽還入選中華民國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及獲得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冠軍(研華組)[6]。

木子言dcard: 開發者回應

各個成員常常會很踴躍的分享各自的經驗,在週會 Design 木子言dcard review 木子言dcard 時也常常會討論到廢寢忘食,即便大家隸屬於不同的團隊,但事實上卻有緊密的聯繫再一起。 關於 Dcard Dcard 成立於 2011 年,是全臺灣最大的年輕人社羣平臺,重視隱私的特色,讓使用者能自由自在地說出想法與交流意見。 目前註冊會員超過 800 萬,每月不重複訪客高達 2,000 萬。

2022年2月,Dcard推出實名制,要求使用者必須上傳身份證正本照片,纔可以擁有在Dcard全站討論的權限。 使用手機號碼註冊之會員,經抽查必須上傳學生證、身份證或健保卡的照片,並一同上傳『本人一手持證件、一手持寫日期的紙條之合照』,否則該帳號名稱將變更為【此帳號疑似異常】,並剝奪其發文、留言、按讚之權利。 Dcard創立初期,儘有開放臺大與政大的同學進行註冊與使用[12],並且會員須提供真實姓名、個人照片及學校信箱認證註冊[13][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