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女子行經商場4樓期間看到有示威者塗鴉,於是上前制止,但被示威者以噴漆噴面,另一名女士不適暈倒。 多名防暴警察到場急救,由救護員協助送上救護車,防暴警察其後返回港鐵沙田站外戒備。 而8樓美心集團旗下食肆「潮庭」被示威者破壞及噴漆,玻璃和桌椅被打爛[116][117]。 2019年8月25日,香港市民在葵涌、荃灣地區舉行「反送中」遊行,並與警方發生衝突。 同日晚上,身穿黑衣的抗爭者隊伍經過新城市廣場,受到現場大批市民夾道歡呼,場面震撼[102]。 新城市廣場自2003年起與沙田警區合作,於星期五下午時段派遣多名警察在商場內巡邏,在租戶方面,則定期舉辦講座,讓租戶能夠提高警覺,防止店舖盜竊及扒竊案的發生。
2013年10月,沙田地政處發現展覽廊的店舖霸佔公眾行人通道出租而違反地契,已發信要求業權人糾正,因此4樓展覽廊的所有商店需全部結業,以進行還原工程。 商場東翼在80年代主要店舖為八佰伴及商務印書館、後期才合併為八佰伴一部份。 到了1995年,八佰伴無法續租商場4樓南座範圍,原址分拆為數間零售店,其中包括佔地6,000呎的Theme時裝店及Mothercare,於1996年開業。 元州商場食肆2025 元州商場食肆2025 不過後期Theme時裝店縮細了一半,於1999年結業。
元州商場食肆: 「香港夜饗樂」可在約1100間食肆或100間酒吧使用消費券
18樓全層原打算設美國冒險樂園,興建一個逾10萬平方呎的室內主題公園,室內及室外面積分別佔地7萬平方呎及3萬5千平方呎,可容納3000至4000人,並設有全港最大的迷宮,預計2007年11月尾開幕。 [7]但計劃最終未能成事,店舖改為租予California Fitness Jackie Chan Sport加州健身中心,並設游泳池,於2008年1月開業。 其後,該健身中心在2017年5月改租予Goji 元州商場食肆 Studios,至2021年12月28日全線結業。 到2022年12月開設全港最大及首個位於商場室內wargame場「Red Zone」。 另外,9樓也有曾是全港最大的大眾書局,並設演講廳。 2010年6月,商場宣佈引入九龍區首個室內兒童遊樂場Play 元州商場食肆 House,佔地約3,000方呎,店內設有4個遊樂區,現已搬到12樓。
- 由2008年11月起,商場聘請十多個安全護衛於晚上8時至早上8時在各層商場通道及室外平臺巡邏,減低發生恐怖襲擊的風險。
- 服務對象由落成初期的香港人轉為內地旅客,引起港人極度不滿,最終導致中港矛盾。
- 於天水圍的最後一間分店已經在2016年2月底結業。
- 警方及消防員趕至,將廁格門打開,救護員經檢驗後,發現該名男子已死亡,屍體亦已僵硬。
- 12樓設有通利琴行及Game Zone遊戲機中心。
- Ty’super、LeSportsac、Haagen-Dazs雪糕店(已結業,2012年中改為JOYCE BEAUTY)、多間美容店和渣打銀行。
- 旅遊街對面於2006年3月起翻新,工程於同年6月至7月完成。
早期食肆包括肯德基、阿拉麵館、大排檔、百人一朱、香辣屋、Delifrance、百佳咖啡餐廳及祖樂比等[22]。 項目一直由新鴻基旗下私人公司Fu Tong Investment Company(富棠置地有限公司)擁有業權。 元州商場食肆 在商場正式開業之前,嘉裏曾進行了一個市場調查,數據顯示消費者一般認為香港的購物商場大多缺乏足夠的娛樂配套及飲食設施,而其零售店品牌則千篇一律,且各商戶的銷售空間普遍不足。
元州商場食肆: 通道設計
商場地下有7-11便利店、一粥麵、牙醫、華潤堂、體育用品店、匯豐銀行櫃員機及;一樓則有惠康超級市場、大家樂、文具店、中醫、髮型屋、鞋店、眼鏡店、沖印店等;商場門外設有郵箱。 此外,九龍靈糧小學及寶血會嘉靈學校,分別於1993年及1999年,分別遷往馬鞍山利安邨和同區鄰近校舍。 同時於青山道及長沙灣道一帶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來往港九新界多區。 餐廳選用了不少籐製品作為裝飾,並揀選米色作為主色調,兩者搭配相宜,營造出浪漫輕柔的度假感。 美食方面,小編推薦其「Boholic 非凡全日早餐」,抵食夾大件應該是其最佳形容,份量多到嚇人且價錢實惠,最重要是每樣食物都恰到好處,尤其是其炒蛋不會過老。 領展停車場月租私家車車位用戶只須另加月費,便可成為『隨意泊』用戶,憑『隨意泊』智能卡一張,可於領展旗下超過80多個指定停車場的時租車位,由每日上午8時至凌晨12時,免費任泊。
但不少人為了趕快上班,不惜穿越鐵馬前往3樓,使管制措施形同虛設。 1樓(L1)在商場西翼有多間不同類型的食肆,包括意粉屋(已結業,現扯為美心食品特許經營的美國連鎖快速慢食餐廳Shake 元州商場食肆 Shack)及英王麵包店等,其餘店舖為鹽業銀行及地產代理。 此外,在80年代至90年代末西翼中庭曾設有多間五金店及九巴顧客服務中心,並且在1999年進行翻新工程。 到了2002年5月被美心食品特許經營的星巴克咖啡店取代。 [21]商場東翼在1997年10月前為八佰伴超級市場及美食廣場,八佰伴結業後,於1998年8月改建為Food Parc美食廣場。
元州商場食肆: 新城市廣場
到了2007年5月中,管理公司聲稱因保安理由,於晚上12時至早上9時(一樓為晚上12時至早上10時)實行通道管制措施。 在該時段進入商場範圍,須持有有效證件及登記身分證方可進入。 另一方面,在各層多個通道及扶手電梯出入位置均放置鐵馬,並且蓋上「請勿內進」標點,禁止市民於管制措施推行的時段內遊逛商場,措施推行初期更全面停止所有升降機在管制時段內運作。 不過措施推出不足一星期,備受不少沙田市中心居民抗議,認為通道管制措施使他們需繞道前往地下巴士總站及港鐵沙田站,感到十分不便[66]。 管理公司作出讓步,容許升降機在早上7時起運作,但4樓的通道管制措施依舊保留。
- [8]到12月內地飲品品牌「喜茶」首間香港分店開業,排隊長龍逾5小時。
- 2019年第4季,無印良品和近UNIQLO的商店因遷往3期而結業。
- 跳飛機場到2020年6月末改建為供2至6歲小朋友使用的平衡車公園,以野外叢林風格為主題。
- 2020年5月1日,有網民發起晚上7時半在新城市廣場中庭舉行「和你唱」活動。
另設西班牙休閒服品牌Desigual專門店及美國著名香水品牌Victoria’s Secret專賣店,於2013年3月至4月陸續開業。 Desigual於2016年初結業後,原址於6月開設馬莎百貨女裝部。 元州商場食肆2025 到2020年第一季,GAP和馬莎百貨結業,後者早計劃在2019年12月在商場3期設新店,但最後未能成事。 到同年第4季,部分範圍分間為數間商店,包括Casetify Studio,Pola和SK-II。 到2021年底,Tommy Hilfiger搬遷至前GAP位置,而原舖位在2022年6月分別開設美國品牌Bath 元州商場食肆2025 & Body Works和Dyson體驗店。 [29]而馬莎百貨舖位曾經作一田百貨特賣場,到2021年第三季開設Aerie和American Eagle。
元州商場食肆: 設計資訊
而Tommy Hilfiger下層部分在2021年中結業後改為Cotton On,到2023年8月1日結業。 2008年10月,商場西翼剩餘部份進行翻新工程,原打算改建為19至25檔位的美食廣場。 到了2012年10月,業主將西翼部份空置多時店舖改為臨時商店,租戶包括萬寧、眼鏡88及高級髮廊Salon ide。 隨著萬寧新店、眼鏡88新店及另一高級髮廊Salon Mifa新店開幕,臨時商店陸續於2013年年中結業。
元州商場食肆: 元州商場食肆: 地圖
商場在2017年至2019年進行為期32個月的大型翻新,原有的中庭被填平,空間感大減。 到了2004年10月,7樓所有店舖因進行全面翻新工程,原有的租戶被迫結業。 原址改建為10間特色食肆及一間唱片店CD Warehouse,部分特色食肆室外設有座位,該層命名為THE ,大部份食肆於2005年5月至7月開業。 商場更將7樓廢棄多年的空中花園進行全面翻新及改建,並且將音樂噴泉組件移走至七樓花園平臺。 到了2008年11月,平臺部份涉及公共用地問題,不容許作零售用途,因此食肆室外範圍的座位被搬走。
元州商場食肆: 元州商場食肆: 生意得返3成
[30]不過平衡車公園營運不足一年,到2021年6月清拆,發展商沒有解釋原因,也不願肯透露未來用途。 [31]到同年8月,發展商公佈將1樓的寵物同樂園搬遷至3樓平臺,面積較以往大4倍,加入印第安帳篷、天幕和露營桌椅等等設施。 原有的涼亭翻新為白色,設立為期3個月的限定戶外咖啡店Blue Bottle Coffee。 [32]寵物同樂園到2022年6月26日再度搬回1樓,原址改為戶外休憩和展覽場地。 2012年10月起,西翼店舖進行租戶重整,通道亦進行翻新。 部份位置改為美國時裝品牌GAP及Tommy Hilfiger的複式舖位,以至日本潮流服飾品牌GLOBAL WORK及本地品牌Initial複式舖位。
元州商場食肆: 元州商場食肆: 喜歡 TripGuide 推介?
新城市廣場自1998年起出現小販在公共行人通道擺賣問題,使商場須時常驅趕小販。 到了2008年12月開始,商場於近沙田站位置出入口位置大字標明「嚴禁小販擺賣」的警告,並及增加保安人員看守該處。 元州商場食肆2025 2009年9月24日,新城市廣場的業主富棠置地有限公司及負責管理、新鴻基旗下的啟勝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入稟高等法院要求禁止小販再進入新城市廣場範圍,並向他追討賠償。 入稟狀指出,該小販在附近的通道擺賣,指他阻塞走火通道危害公眾,並增加人手管制人流及小販,安裝額外閉路電視監察被告販賣活動,且影響商場的形象及租戶的生意,故要求法庭禁止被告再進入新城市廣場,以及追討損失[69]。 高院於2009年12月18日在小販缺席聆訊下頒下禁制令,並下令他就事件賠償及支付訟費。 管理公司回應指出,取得禁制令只為阻止被告進內擺賣,但歡迎他光臨商場,亦不打算向他索償。
元州商場食肆: 餐廳資訊
亦有示威者用告示板阻塞連城廣場的扶手電梯,其後又折返商場。 [122]理大校園電臺拍攝到3樓近ZARA位置,有偽裝成示威者,持行山枴杖及類似伸縮警棍的蒙面警,合力制服1名黑衣示威者。 元州商場食肆2025 Now新聞臺證實他們是偽裝示威者的警員[124]。
元州商場食肆: 發展商向設街站的區議員發律師信
L9層分為南座及北座,IMAX影院位於該層南座,而該層也設有通天梯分別往商場7樓及M2層。 基座由CP層開始至L7層,戲院大樓為南座的L8層至M3層,高座大樓iTower則為北座的L8層至31層。 直資學校由校董會自行管理,可收取學費,並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 大部分直資小學都是一條龍學校,他們的小六學生可以選擇直接升讀其結龍中學,不用擔心升中派位的不確定因素。
元州商場食肆: 設計
),名稱來自其旁邊的元洲街;是新型政府廉租屋邨,由屋宇建設委員會管理。 傍晚6點半,一名懷疑拍攝示威者大頭的中年女子不願意交出手機刪除相片,之後被示威者搶走和毀壞手機。 元州商場食肆 她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認為自己光明正大,沒有做錯任何事,也沒有拍攝個人大頭。 她認為拍攝是個人權利及自由,普通人沒有警察的執法權,示威者沒有查身份證及要求別人出示手機內容的權力,認為示威者行為剝奪他們的自由。
元州商場食肆: 國際廣場
同時,各商場食肆亦推出外賣優惠,包括屯門市廣場的「囍越」的自取6折,奧海城穴居酒屋外賣自取晚市精選食品6折,而荃新天地的鳴門魚市場居酒屋則有外賣自取壽司、刺身、卷物及清酒5折。 顧客只需每日下午4時登入「晚市外賣Jetso」網上購劵平臺(-malls.com/jetso),就可以用5元優惠價購買6大商場超過60間食肆的20元晚市外賣電子現金券,於6時後適用。 顧客每人每日最多購買兩間不同食肆的電子外賣現金券各一張,單次外賣,最多可使用5張電子現金券,並可與食肆優惠同時使用,商場電子美食券每日名額有限,售完即止。 新地代理租務副總經理孫雅茵亦指出,內地旅客重返香港商場消費, 屯門V city及南昌站V Walk商場人流及生意額按年增長分別為15%及13%。
元州商場食肆: 香港巴士大典
[2]接著在2004年6月開始,商場8樓率先進行全面翻新工程,原有的租戶不是被迫結業,就是遷往其他地方繼續營業。 稍後在2004年至2006年的樓層翻新工程,雖施工地點雖已用木板圍封,但到處沙塵滾滾,使商場的空氣變得污濁,也產生了大量建築廢料。 [3]商場翻新後,大部分店舖均是以中高檔名店為主,但部分名店因生意額欠佳,最終被迫結業。 元州商場食肆 元州商場食肆 商場UG層在露天園林廣場範圍內設有兩間食肆,包括來自新加坡的和樂日式意粉屋餐廳和美心集團旗下的北京人家中式餐廳。 包括原創tee品牌tee locker、時裝Adlib及節能鞋專家PenWalking。 2019年引入喜茶並於6月1日開業,但因喜茶在港分店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受到影響,已於2020年結業,然後三年後的2023年9月喜茶在同一樓層「捲土重來」重新開設新店,甫開店以來大受歡迎。
而7樓、8樓及8M層之停車場因面積比較小,因此經常沒有車位而駕駛者需走上較高樓層(14-16樓)才能泊車。 元州商場食肆2025 元州商場食肆 2013年,為加強商場定位,於9樓引入全港最大以競技館形式開設的拉麵館場Ramen 元州商場食肆 Champion,佔地7,000平方呎,集合了六間日本最具名氣的拉麵品牌,但已結業。 嘉禾娛樂則率先進駐商場,投資約3,000萬元設全港首個全數碼電影城,電影城面積逾3.3萬平方呎,院內設5個影廳,合共700個座位,大院最多可容納300人。 其中2個影廳支援3D數碼播放,並裝置電腦連接系統,可連接網上遊戲及作現場直播,吸引公司包場,料5年回本。 電影城於2009年12月8日開幕,2016年翻新。
多間旅行社隨即在該處開業,截至2005年10月為止。 其中Tommy Hilfiger新店面積約佔6,000方呎,並把品牌旗下多個系列集中於該處。 不過在熱潮過後,到訪MegaBox的人流開始從高峯逐步下降,在深入分析後,管理層發現人流低迷主要來自3個原因:包括交通不便、中西不同的消費文化不同以及租戶組合的新鮮感開始下降之下。
元州商場食肆: 商場裝修設計欠佳
2005年10月,為配合翻新工程,四樓多間旅行社遷至二樓新開設的旅遊街,原址在2006年2月開設馬莎百貨,並於同年6月增設扶手電梯往三樓。 到了2006年9月,為配合商場翻新工程,部份店舖曾經停業,工程於同年12月完成。 新租戶包括G2000及周大福珠寶金行,商場西翼其餘部份當時並沒有翻新。 元州商場食肆2025 到了2006年9月,為配合進行的士/落客區進行改建工程,羅馬圓型獻技場中央原有的大樓梯被迫拆卸。
元州商場食肆: 全港直資小學名單及學費排名
[28]到2023年初,Slowood縮小,並開設精品店kapok。 而Cotton On結業後將開設來自中國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魚」。 另一方面,3樓展覽廊的天井進行改建工程,只有中央的天井得以保留,兩則的天井因滲水問題嚴重,則採用假天花密封,並且在外牆安裝燈糟。 至於同層音樂噴泉附近的16棵棕櫚樹亦夷為平地,留下了雲石圖案作為記號。 而商場當年亦以多個特色景點吸引遊人參觀,包括地下的羅馬噴泉、3樓的音樂噴泉、橫跨5至7樓外牆的人工瀑布,以及位於3樓、5樓、7樓及9樓的花園平臺。 冠忠巴士MegaBox線是香港九龍灣的一條免費穿梭巴士路線,往返九龍灣站(德福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及MegaBox,由冠忠巴士營運。
元州商場食肆: 通道用作商業展覽出租
不過到2013年進行租戶重組後,蘇寧鐳射面積大減三分之一。 原址分拆為兩間家居店,包括家居‧21和CREATIVE CO-OP HOME。 主要店舖包括全港最大,佔地150,000平方呎的宜家家居、全港最大,佔地20,000平方呎的實惠、茲曼尼梳化旗艦店、蓆夢思牀上用品、Osim、OTO(已結業)。 另設有通往iTOWER高座之升降機(20樓至31樓)及快速扶手電梯來往Lobby樓層及L6樓層。 此外,三樓中央設有大型中庭,命名為iFUNCTION,可供租賃或舉辦不同大型活動。 元州邨設有一個雙層商場、一個單層商場及停車場,於1999年12月落成,面積約7,100平方米,由領展負責管理。
英王麵包集團旗下品牌至今在新城市廣場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 商場地下設有十間店舖,包括牛角、譚仔三哥米線、7-11便利店、屈臣氏和足君好,其中先施百貨佔全層超過一半面積,於2010年9月28日開幕,到2022年結業[3]。 此層地臺的顏色主要以雲石為主,店舖包括珠寶連鎖店周大福、鐘錶專賣店PATEK PHILIPPE及英皇鐘錶珠寶/勞力士、佔地萬方呎,高級及潮流品牌時裝專門店twist,為九龍區規模最大的旗艦店,以及百貨公司英國馬莎。 學校設施還有:攀石場、遊繩設施、STEAM中心、飯堂、鼓室、媒體創作中心、木人巷、以勒劇場、跑道、迎軒、思齊裏。
元州商場食肆: 元州商場食肆: 香港國際汽車博覽(IMXHK)2022
”看到眼前又像兔子又像狗的雕塑,淩先生覺得蠻好看的,很活潑,但是走近看到雕塑上的生殖器官後,淩先生連連搖頭,覺得不太合適。
15樓及16樓沒有商戶,為可以欣賞風景的停車場;17樓設有NewayCEO卡啦OK(已結業)。 消閒生活專區內,在這裡地板由黃白色為主調,變成以深綠色為主調。 6樓除了有星巴克咖啡店、韓食家及中式食肆小南國外,還有全港最大的蘇寧鐳射旗艦店,旗艦店佔地約4萬平方呎,匯集了不同電器電子產品。 店內也打破傳統電器店的設計,顧客可以在寬闊的環境下試用不同的電子產品。
4樓(L4)在商場西翼在80年代主要店舖為佔地13,000呎的百佳超級市場、快圖美、銀碧皮具及遊戲機中心-歡笑樂園。 到了90年代初,新增通道連接新城市廣場第三期,遊戲機中心結業,原址改為大家樂。 同年,百佳超級市場因配合翻新工程而縮細,一部份劃作為時裝店,90年代後期為運動家及Suzuya。 元州商場食肆 1996年,大家樂亦縮細,一部份劃作為KFC,到了2004年才結業,後來變為One One Pasta西餐廳,一年後結業。 東翼在80年代至1994年租戶為八佰伴女裝,童裝及玩具部。 其後3樓北座範圍則分拆為20多間店舖,主要租戶包括全港首間迪士尼專門店、周生生、日式食肆大魚豐作以及多間時裝/化妝品牌。
元州商場食肆: 香港文匯網
方面,項目基座地下至1樓設有兩層商鋪,鄰近元州商場亦可以購物,同時區內民生商店及食肆林立,街市(保安道街市)、診所及商場均一應俱全。 項目是由雅士圖遠東置業、匯駿置業及居安置業合作發展的分層住宅樓盤,位於九龍長沙灣元州街310號,已於2020年1月收樓。 重要事情說三次,Waffle Corner 為窩夫外賣店,其出品的「棉花糖窩夫」深受不同年齡層歡迎,尤其是不少Z世代的必食推介。 這間小店來自葵涌廣場(俗稱葵廣),開業5年人氣不減,兩年前進駐麗閣商場開分店,除了招牌窩夫系列外,提供果茶、酸奶、珍珠奶茶等不同系列的茶飲、臺灣三色手工芋圓糖水、芝士飛碟、生煎包等多種小食,鹹甜隨你選。 2003年,為了配合中央政府開放自由行香港經濟復起,故新鴻基地產在2003年8月正式公佈耗資3億元全面翻新沙田新城市廣場第1期,藉此提供舒適的環境給顧客購物,及改善租戶的營商環境和為新地旗下的商場增值。 2007年至2009年起,東翼店舖分階段進行租戶重組,05年至06年開業的商店陸續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