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二及三期是房屋署首批由新和諧式過渡至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公屋。 前房屋署總建築師伍灼宜表示,大廈佈局是透過微氣候分析地盤日照和風向來決定,6座大廈分成兩組排列興建,分別享受山景和海景,並留下通風廊加強通風。 值得一提的,上述特別新和諧大廈設計亦曾擬於何文田邨重建項目中應用,但因孫九招而作罷。 牛頭角街市翻新2025 因應近年屏風樓問題,加上原訂興建康和型大廈(由10座康和一型第一款,以及1座康和二型第二款大廈組成)的計劃受孫九招影響而腰斬,牛頭角上邨重建計劃是首個採用微氣候研究工程。 此外,為增加居民的歸屬感,房署於2003年起便透過各大小工作坊及簡介會,讓居民參與上邨的規劃。
「街市現代化計劃」在2018年提出,5年過去,第一個完成全面翻新的香港仔街市在今年4月先重新開業,除了已經拆卸的美孚荔灣街市預備重建,其他的九龍城街市、荃灣的楊屋道街市和北葵涌街市,就未有計劃細節。 「街市現代化計劃」首個完成全面翻新的香港仔街市在今年4月先重新開業,除已拆卸的美孚荔灣街市預備重建,其他的九龍城街市、荃灣的楊屋道街市和北葵涌街市沒有計劃細節。 陳肇始表示,政府已就牛頭角街市、楊屋道街市、聯和墟街市、花園街街市、鰂魚湧街市、瑞和街街市、荃灣街市、旺角熟食市場、牛池灣街市、石塘咀街市及南朗山道熟食市場等11個街市小型翻新或改善工程項目進行諮詢並獲得支持。 當中4個街市的工程已完成,另外6個街市的工程料於今年年底前竣工,餘下一個街市的工程正在籌備中,料於明年下半年分階段展開。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8日)書面答覆查詢時透露,香港仔街市是該計劃的首個項目,已於上月展開前期預備工作,計劃於11月全面關閉街市進行翻新並加快工程進度,料明年年內完成。
牛頭角街市翻新: 牛頭角街市現代化有新進展!
其中,該署一直與區內人士及持份者就牛頭角街市項目的相關主要環節保持溝通和聯繫,聽取意見。 顏汶羽促請政府交代現代化街市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因工程不但影響商戶,更影響市民。 牛頭角街市翻新2025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凱欣同意相關要求,又相信政府有能力壓縮程序,指早前曾要求當局盡快重開荔灣街市,而當局亦答應要求,反映當局有能力壓縮程序,建議政府研究方法加快建築程序。 實際上,食環署在去年10月提交葵青區議會的文件指出,建議全面翻新或重建北葵涌街市。 葵青區議員郭芙蓉指該街市已非常殘舊,加上附近交通不便,區議會亦一直追問食環署有關街市翻新的進度,但暫時沒有任何資料,她擔心由諮詢到重建工程竣工起碼要10年時間,再加上鄰近將有大型公屋邨落成,人口急增,希望政府能夠加快推進有關項目。
在街市關閉及全面翻新期間,考慮鄰近合適地方設置屬臨時性質的短期街市,3個擬選址包括牛頭角公園7人足球場、彩霞道休憩處及牛頭角下邨公園,距離現時牛頭角街市分別3至5分鐘路程,可容納貨櫃式由約40至56個。 經詳細考慮相關情況及各方意見後,在牛頭角公園7人足球場興建臨時短期街市整體客觀而言較為可行。 該署亦考慮安排部分牛頭角街市租戶調遷至臨時短期街市,待完成翻新工程後,再安排該等租戶遷回至翻新後的牛頭角街市。 翻新計劃下,街市將會安裝冷氣和政府Wi-fi,重新規劃攤檔佈局;活家禽攤檔,會採用櫥窗售賣方式設計,隔開活家禽和顧客,並設有獨立冷氣及空氣過濾系統;街市會有豬隻屠體暫存室,豬肉不用放在通道,保障食物安全。 當局同時計劃設立臨時街市,安置受影響檔販,並提供3個選址,包括牛頭角公園7人足球場、彩霞道休憩處和牛頭角下邨公園,到時會擺放貨櫃式短期攤檔。
牛頭角街市翻新: 牛頭角市政大廈
市民可經牛頭角站前往,而實際位處觀塘商貿區及九龍灣商貿區之間(與早年的淘大工業村無關)。 在九龍灣填海前,牛頭角因海灣的海岸線與牛角相似而得名,並對望隔岸的馬頭角。 [1][2]香港開埠初期,市區需要大量建築石材,牛頭角一帶曾盛行採石業,有客家人士聚居,與茜草灣、茶果嶺和鯉魚門,合稱為九龍四山。
- 在街市關閉及全面翻新期間,考慮鄰近合適地方設置屬臨時性質的短期街市,3個擬選址包括牛頭角公園7人足球場、彩霞道休憩處及牛頭角下邨公園,距離現時牛頭角街市分別3至5分鐘路程,可容納貨櫃式短期攤檔約40至56個。
- 「東九文化中心」工程項目已於2015年7月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7],翌年12月8日舉行奠基典禮。
- 徐小姐告訴大公報記者,此處是不少居民乘坐交通工具的必經之路,隨意擺放的貨箱不但佔據行人道,倒出的污水更是令地面濕滑,她就試過多次腳底打滑、險些跌倒。
- 根據政府的「整體重建計劃」,早於1993年已把牛頭角上邨列入重建計劃,計劃分為「甲區」(舊第1-5座,原擬興建居屋)和「乙區」(舊第9-12座)。
- 在街市賣衣服40年的街市商會主席袁小姐表示,自己年紀大,2025年完約後便會直接離場,但是希望新街市不要一拖再拖,「希望工程快一點落成,天氣熱沒有人流,街坊寧願到超市購買豬肉,對生意很傷」。
街市翻新的主要範圍包括重整街市和熟食中心,重新規劃攤檔、擴闊通道、扶手電梯及街市入口;安裝空調系統;活家禽攤檔採用嚴謹衞生規格的櫥窗售賣方式設計,內設專用屠宰室及增設豬隻屠體暫存室等。 牛頭角街市翻新 在街市關閉及全面翻新期間,考慮鄰近合適地方設置屬臨時性質的短期街市,3個擬選址包括牛頭角公園7人足球場、彩霞道休憩處及牛頭角下邨公園,距離現時牛頭角街市分別3至5分鐘路程,可容納貨櫃式短期攤檔約40至56個。 政府在2015年,將裝冷氣的租戶支持率門檻降至8成,牛頭角街市達標,但又遇到電力問題,需要加建火牛房。 到2018年政府公佈推行為期10年的街市現代化計劃,納入牛頭角街市,但5年來都「只聞樓梯響」。
牛頭角街市翻新: 區議會議席分佈
柯創盛希望署方在牛頭角街市翻新計劃上,借鏡香港仔街市翻新經驗外,要求此翻新計劃必須聆聽牛頭角檔戶意見和顧及其長遠的實際影響,並擔心政府未有清晰方案,令商販對是否支持加快翻新工程猶疑不決。 張姚彬表示,牛頭角街市翻新,重點在於增設新火牛房,多次修改設計方案和申請撥款都未有消息,故其促請署方盡快交代新火牛房的落實時間表。 針對現時牛頭角街市未有翻新時間表,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認為任何政府工程須有時間表和路線圖,讓內部可以跟隨,也可向公眾交代,他又指現時商戶最關注搬遷安排,而街市內部也較為逼窄,因此希望可盡快翻新,也望政府可盡快交代時間表和路線圖。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政府在2018年宣佈預留20億元推行為期10年的「街市現代化計劃」,以改善食環署轄下公眾街市設施。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8日)書面答覆查詢時透露,全面翻新香港仔街市是該計劃的首個項目,已於上月展開前期預備工作,計劃於11月全面關閉街市進行翻新並加快工程進度,料明年年內完成。 政府早於2005年11月就重建牛頭角下邨進行諮詢,其間觀塘區議會要求興建一所融合多種設施和文娛休憩用地的地區中心[4]。
「菜檔價錢實惠,好多婆婆喺度買餸,都驚佢哋跌親!」心繫街坊的徐小姐表示,曾試過致電1823向食環署投訴,署方亦曾派人查看,不過情況未見改善。 這次她決定向《大公報》反映情況,希望特區政府的「打擊衞生黑點計劃」成效可以進一步彰顯。 街市內設有多個無障礙設施,包括斜道出入口、通道、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等,但街市環境污穢及人流太多,輪椅/行動不便人士要特別小心。
牛頭角街市翻新: 牛頭角街市爭取裝冷氣20多年 終有翻新細節料2027年完工
房屋署也因應居民的意見,稍為改動了上邨的設計,例如將原本以扶手電梯連接地下至平臺,改為以升降機代替,並將通向各座住宅的斜路改為平路,方便長者及傷殘人士出入。 至於原本偏離大廈出入口的座椅,亦重新放置於各大廈出入口附近,方便長者聚集休憩。 牛頭角街市翻新 牛頭角街市翻新 另外,為了方便傷健人士與長者,各住宅樓層的公共走廊都加設了扶手[3]。 政府本月中展開「打擊衞生黑點計劃」,《大公報》同步推出的衞生黑點舉報熱線,連日來不斷收到熱心市民舉報。 昨日早上,居住在牛頭角區的徐小姐通過熱線舉報,表示住所附近有大量菜檔貨箱、貨物、紙皮箱及手推車放置於馬路及行人路,令地面又濕又滑,阻礙行人出入。
牛頭角街市翻新: 現代化計劃慢兼甩漏多 逾40年牛頭角街市翻新無時間表
食環署街市特別職務統籌主管林永康回應柯創盛時承諾,會吸取香港仔街市的方案外,並會與牛頭角街市相關商販商討,冀消除他們的憂慮與誤解。 翻新街市後,除增加冷氣以外,亦有擴闊通道等,令市民有更好的公眾街市消費體驗。 林透露,與香港仔街市情況不同,牛頭角街市有商戶要求翻新時不要全面封閉,署方正考慮分階段翻新。 根據政府的「整體重建計劃」,早於1993年已把牛頭角上邨列入重建計劃,計劃分為「甲區」(舊第1-5座,原擬興建居屋)和「乙區」(舊第9-12座)。 最終「乙區」的第9-12座於1998年5月31日永久封閉(原訂為1997年11月30日)[2],同年底完成清拆,原址於2000年展開地基工程,但因為工程展開後發現地底岩石存有問題,需要額外加固地基。 並於2002年夏季開始入夥,讓「甲區」餘下未獲搬遷的住戶優先選擇。
牛頭角街市翻新: 現時樓宇
而「甲區」的所有住戶在2002年10月31日遷出後,舊第1至5座則於2003年年底完成清拆,地基工程於2006年展開,共有6幢大樓,高40層,接收牛頭角下邨(二區)的拆建戶。 新居已於2009年6月起陸續入夥,興建上邨的預算成本約13億元(以當時造價計算)。 牛頭角街市翻新 由於居民要求原區安置,加上東南九龍發展區接收屋邨延遲落成,房委會2001年決定把牛下二區共七座大廈的清拆日期,由2003/2004延至2005/2006年度[1]。 牛下重建進度一拖再拖,餘下二區所有居民最後於2009年11月25日全部遷出[2],大多遷居到牛頭角上邨第二、三期[3]。 牛頭角下邨是首批設有升降機的徙置屋邨,以及首批徙置大廈單位內設有獨立浴室和廚房。 政府在2012年推動起動九龍東,多座舊工廈和商業大廈陸續重建為甲級寫字樓。
牛頭角街市翻新: 重建
經詳細考慮相關情況及各方意見後,在牛頭角公園7人足球場興建臨時短期街市整體客觀而言較為可行,惟仍需要待觀塘區議會在本月5日的大會討論。 【大公報訊】牛頭角街市啟用已逾40年,近日食物環境衞生署公佈街市的翻新計劃,多名區議員促盡快公佈工程時間表及造價細節。 食環署表示,工程時間表與其他細節需要進一步確定,現時未能找到一個可容納所有檔戶的臨時選址,將就遷置細節與地區人士溝通,並就臨時街市的行業組合作充分諮詢。
牛頭角街市翻新: 相關文章
牛頭角街市主要服務地區居民,共分上下兩層,地下的擋鋪主要提供新鮮食材,如蔬果、家禽及海鮮;而一樓的店舖層面則很廣泛:不單只乾貨、衣物及紙紮舖等,還有提供「跌打服務」的中醫館及一間美容店提供幾乎沒落的手藝–「線面服務」。 牛頭角街市翻新 在街市賣衣服40年的街市商會主席袁小姐表示,自己年紀大,2025年完約後便會直接離場,但是希望新街市不要一拖再拖,「希望工程快一點落成,天氣熱沒有人流,街坊寧願到超市購買豬肉,對生意很傷」。 1981年落成的牛頭角街市,多年來都無冷氣,設施老舊,上月有石屎剝落,地下約50戶,要停業超過一個月維修。 有街坊表示,街市沒有冷氣,每次買菜都會準備手巾抹汗,亦會穿著防滑鞋,避免滑倒。 立法會議員柯創盛和牛頭角地區幹事張姚彬,已跟進牛頭角街市翻新多年,今日再次就有關議題,於立法會約見食環署代表。
牛頭角街市翻新: 牛頭角街市翻新 區會促公佈時間表
到近日當局才向觀塘區議會提交文件,披露牛頭角街市的翻新計劃,前後經歷20多年。 已經啟用42年的牛頭角街市,檔販爭取裝冷氣20多年,到近日當局才公佈翻新街市的細節,除了會裝冷氣之外,亦會擴闊通道,改善活家禽攤檔等,預計2027年完成。 牛頭角街市翻新2025 有檔販期望翻新工程不要再推遲,有立法會議員希望政府做好安置和賠償工作。
牛頭角街市翻新: 牛頭角上邨11座17樓碎屍案
牛頭角街市是區內市民購買糧食的主要場所之一 ,在牛頭角街市關閉及全面翻新期間,會對市民造成不便。 有見及此,食環署建議在附近設立臨時短期街市,可行選址包括牛頭角公園7人足球場、彩霞道休憩處和牛頭角下邨公園。 政府沒交代翻新時間表,但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據他了解,政府將於2024年將項目提交立法會作諮詢,及後在工務和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期望先興建臨時街市,預計2025年動工,2027年竣工。 食物環境衞生署提交觀塘區議會的文件指出,牛頭角街市自1981年啟用至今逾40年。 由於土地面積的限制,街市內的部分攤檔面積細小,通道亦較狹窄,以現今的需求而言,未能有效配合租戶日常營業,亦造成管理問題,而街市內的設施日漸老化,影響市民購物的環境。
牛頭角街市翻新: 主要交通總站
包括有一部匯豐銀行自助櫃員機、美心MX快餐、7-11便利店、西藥房、牛頭角街坊福利會、西醫診所和佔地約608平方米的U購超級市場,供應居民日常所需。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一期,包括兩座各40層高的和諧一型第六款公屋及一座20層高的單方向設計大廈。 以上樓宇曾於2001年12月進行初步命名,但由於有意見認為命名不恰當,在翌年2月更改為現時名稱[4]。 所有大廈為改良型和諧式,常滿樓及常逸樓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家庭式單位廚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顏汶羽又表示,牛頭角街市裝冷氣的工作,因為政策改變,延遲20多年,「不少人都等不到,都不想進入街市」。 距離檔販離場還有一年多時間,他希望政府可以做好詳細規劃,確保工程如期在2027年完成。
2003年牛頭角下邨開始重建,分為第一期和第二期,北面用作興建東九文化中心,而南面則重建為第二代牛頭角下邨,現今牛頭角大部份用地已經主要是作住宅區。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牛頭角徙置區改稱牛頭角下邨,而旁邊的「牛頭角政府廉租屋」則改名為牛頭角上邨。 由於當時第6-8座的原興建選址是在現花園大廈喜鵲樓一帶或者是牛下一區,可能後來那些地批了給房協又或者興建了徙置區,政府沒有興建第6-8座。 「東九文化中心」工程項目已於2015年7月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7],翌年12月8日舉行奠基典禮。
牛頭角(Ngau Tau Kok),位於九龍觀塘區西北部,接鄰佐敦谷、九龍灣及觀塘市中心,亦即介乎觀塘道以東、彩霞道與振華道以南、康寧道以西、牛頭角道與功樂道沿線住宅區。 牛頭角上邨有兩個停車場,牛頭角上邨一期室內停車場由領展擁有和管理,車位數目171個,提供時租、12小時泊、「隨意泊」和月租服務,車輛可由安德道或安善道進出。 牛頭角街市翻新 另一個停車場則接近常康樓和常榮樓,出入口位於安德道,內有少位露天車位,允許免費15分鐘上落客。 地處振華道、彩霞道、佐敦谷北道與牛頭角道的牛頭角巴士總站是區內專營巴士與專綫小巴服務總匯;至於紅色小巴,主要停泊在福淘街等候乘客。 現場位於牛頭角安華街兆景樓附近,被投訴的幾個菜檔位於轉角位,行人道本就狹窄,菜檔的裝貨發泡膠箱和紙皮箱佔據了一半路面,地上有一攤攤污水,嚴重阻礙路人行走。 牛頭角街市翻新 更有裝滿蔬果的大型紙箱「層層疊」堆到馬路上,紙箱倘若傾倒,後果不堪設想。
牛頭角街市翻新: 重建牛頭角下邨
觀塘區議會昨日開會討論牛頭角街市現代化計劃,食物環境衞生署官員表示,在翻新工程期間會安排興建臨時街市,選址分別為牛頭角公園七人足球場、彩霞道休憩處及牛頭角下邨公園,經詳細考慮相關情況及各方意見後,認為七人足球場較為可行。 多位區議員要求盡快公佈工程時間表及造價細節,亦有多名議員關注如何安置商販以及臨時街市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食環署署理助理署長羅盈盈表示,牛頭角街市現代化計劃現階段屬初步規劃,工程時間表及其他細節要待技術可行性研究完成後進一步確定。 街市現有380個檔戶,而建議在牛頭角公園七人足球場設置的臨時街市,可提供56攤檔,暫時無法找到一個可容納所有檔戶的臨時選址,稍後會就遷置細節與地區人士溝通,並就臨時街市的行業組合作充分諮詢。 羅盈盈指出,若街市租戶受街市發展影響,可獲發放恩卹金,並可選擇永久遷至同區其他由食環署管理的街市空置攤檔繼續經營,或通過內部競投在翻新的街市繼續經營。
牛頭角街市翻新: 地點 : 牛頭角街市 無障礙分類 : 街市 無障礙資訊 : 牛頭角街市設有多個無障礙設施,包括斜道出入口、通道、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等,但街市環境污穢及人流太多,輪椅/行動不便人士要特別小心。
當局於2008年10月落實在原有一區與二區之間,興建一條長約160米的新道路連接牛頭角道與觀塘道,取代較為曲折的牛頭角第四街和第五街,其後新道路獲命名為「福淘街」。 為改善舊式屋邨居民的居住環境,房屋委員會自1988年開始推行「整體重建計劃」,牛頭角下邨是計劃下最後一個項目,原建議興建約6000個公屋租住單位及社區設施,包括小學、消防局及地區休憩用地。 牛頭角街市翻新2025 食環署正就3個短期街市的建議選址徵詢相關政府部門,經詳細考慮相關情況及各方意見後,認為在牛頭角公園7人足球場興建臨時短期街市整體客觀而言較 為可行。
九龍東直選議員顏汶羽稱,據他了解,政府會在2024年將項目提交立法會作諮詢,並在工務和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期望先興建臨時街市,預計翻新工程能在2025年動工,街市能在2027年完成翻新。 牛頭角街市翻新2025 對於竣工日期,他坦言「遲就一定遲,(重建)講咗20幾年,但依家總叫有個方案」,認為現時時間表無辦法再加快,因需要計算撥款和其他行政程序。 牛頭角下邨重建後加建行人天橋,連接牛頭角下邨的行人天橋網絡,可到達港鐵九龍灣站和牛頭角上邨。 他亦指,臨時街市也需考慮周邊交通配套等,因街市須在凌晨上落貨,也要做好居民作息的評估。 牛頭角街市翻新 食物環境衞生署提交觀塘區議會的文件,公佈牛頭角街市翻新計劃,指該街市自1981年啟用至今逾40年。 由於土地面積的限制,街市內的部分攤檔面積細小,通道亦較狹窄,以現今的需求而言,未能有效配合租戶日常營業,亦造成管理問題,而街市內的設施日漸老化,影響市民購物的環境,惟翻新至今時間仍然欠奉,只拋出3個臨時短期街市的擬議選址徵詢區議會意見。
若評估報告獲得通過及各項相關工作進展順利,食環署會按機制申請撥款推展工程,目標是盡快展開牛頭角街市翻新工程,並爭取盡早重開街市。 1970年代觀塘及九龍灣填海工程陸續完成,將原本天然曲折的海岸線拉直,牛頭角自此成為內陸地區。 1979年啟用的牛頭角站就興建在在原有的海岸線觀塘道上,既服務新填土地上。 牛頭角街市翻新2025 原有牛頭角對出的海皮已經成為觀塘和九龍灣商貿區 (由昔日的工業區轉化而成)。 牛頭角上邨商場為單層式建築、座落於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地下、牛頭角道與安德道交界,已於2009年7月底落成,同年9月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