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被困的人在窗外呼叫、揮動毛巾、投擲紙張等,向在場的消防員求救。 其中一名在窗邊等待救援的男子因為未能及時被救出,被活活燒死。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揭露了舊式商住樓宇的防火標準過時與市民防火意識不足的問題。 消防處後來進行全港樓宇查勘,發現只有28%私人樓宇在消防裝置和大廈消防管理方面獲得「滿意」的評級。 屋宇署的查勘結果相似,查勘顯示80%的綜合用途樓宇的逃生路線不足。
-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揭露了舊式商住樓宇的防火標準過時與市民防火意識不足的問題。
- 由於當時大廈的電梯門只以木板遮蔽,電梯槽內的高熱氣體迅速燒穿圍板,進入11至15字樓電梯大堂,其中13至15樓的防煙門沒有關閉而使高熱氣體蔓延至走廊及辦公室,與新鮮空氣接觸後燃燒,在高層造成另一火場。
-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4,150,年齡中位數為 42.3歲。
- 嘉利大廈後來拆卸,原址於2007年改建為「銀座式商場」佐敦薈(JD Mall)。
- 香港政府亦重新修訂相關消防條例,以改善早期私人樓宇的消防設施[3]。
- 由於嘉利大廈缺乏自動灑水系統及封閉式的防煙門,火勢未能被即時控制,加上工人及住客在電梯工程進行期間的防火意識不足,在火警初期未有立即警覺逃生。
- 消防員在火場搜索後,在大廈頂層共找到39具屍體;1名傷者留醫數個月後不治;連同殉職的廖熾鴻在內,事件共造成41人死亡;另有80人於事件中受傷。
1996年11月嘉利大廈正進行電梯更換工程,大廈內4部電梯中的兩部被移去,在電梯槽內搭有竹棚,各層電梯門亦被移走,改以木板臨時覆蓋。 由於在較早前2號升降機拆卸工程時產生黑煙和異味,曾引起業戶注意,故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於3號及4號升降機拆卸工程前在管理處貼出以下告示[4]。 屯門區的置樂@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4,993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6,508人。 屯門嘉喜利大廈 主要街道包括青山公路 – 屯門嘉喜利大廈 青山灣段(置樂段)。
屯門嘉喜利大廈: 香港大廈搜尋
大部分傷者被分流至伊利沙伯醫院及廣華醫院[8]。 本廈3號、4號電梯之拆卸工程將於十一月一日(星期五)起展開,在拆卸電梯過程中,會有黑煙冒出並有異味散發,各業戶請勿驚慌,工程期間造成滋擾及不便,敬希見諒。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屯門嘉喜利大廈2025 屯門嘉喜利大廈2025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 此外,一名周生生珠寶金行女員工及一名聖若瑟英文中學學生李速基從大廈墜下,倒臥在大廈向庇利金街的鋼製遮陽篷上,兩人卻奇跡生還[7]。
-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 香港總督彭定康亦在火災發生後到達現場巡視救援工作。
事發期間香港傳媒大篇幅報道,而被困人士在高空躍下逃生及被烈火吞噬的畫面,震撼整個香港社會。 嘉喜利大廈位於青山公路青山灣段385號,入夥日期由04/1982開始。 嘉喜利大廈有1座,提供168個單位,實用面積由316呎至350呎。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屯門嘉喜利大廈: 中學:屯門區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置樂花園,恆豐園,恆順園,冠峯園,錦暉花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4,150,年齡中位數為 42.3歲。 有關部門加強採取執法行動,積極清拆天台僭建物,並要求大廈業主和住客自行清理走火通道和把防煙門關上。 此外,1998年6月修訂《建築物管理條例》及《消防安全(商業處所)條例》,並提供財政上的援助,協助業主提高建築物的消防安全標準,包括增建灑水系統等消防設施。
消防處於同年6月1日成立消防安全大使計劃,推動社區防火宣傳運動。 屯門嘉喜利大廈 4名市民逃往大廈天台,最後由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西科斯基S-70A-27黑鷹直升機,在冒著大火及濃煙的危險下救離現場[6]。 屯門嘉喜利大廈2025 屯門嘉喜利大廈 此外,一名周生生珠寶金行女員工及一名聖若瑟英文中學學生李速基從大廈墜下,倒臥在大廈向庇利金街的鋼製遮陽篷上,兩人卻奇跡生還[7]。
屯門嘉喜利大廈: 屯門區
總督彭定康於1996年12月17日委任胡國興法官為嘉利大廈調查委員會主席,調查大火起因及發生經過、檢討當局應變措施及提出防止慘劇重演的建議等。 報告指電梯更換工程造成的特別危險環境是引發是這次災難的主因,而中藝百貨擅自更改1至3樓的消防梯作為貨倉及改裝大閘,則使大火在低層得以持續並迅速蔓延。 由於嘉利大廈缺乏自動灑水系統及封閉式的防煙門,火勢未能被即時控制,加上工人及住客在電梯工程進行期間的防火意識不足,在火警初期未有立即警覺逃生。 屯門嘉喜利大廈2025 報告同時批評不少同期落成的商業大廈存在消防設施不足的問題,並提出改善建議。 1996年11月20日下午4時47分,在11樓電梯槽的燒焊及焊切金屬作業造成的火屑和裁切掉落的高熱金屬片,最先點燃2樓電梯槽及電梯大堂內的木板雜物及建築材料。
有人則以褲子綁成繩索,爬到毗鄰的金陵大廈天台逃生,更有人冒險跳到雲梯車的升降臺,抓著金屬支架逃生[5]。 由於辨識死者身分的工作相當困難,當局首次派遣1981年成立的災難遇害者辨認小組,該小組隸屬皇家香港警察隊偵緝訓練學校,主要任務是確定死者身分、拍攝及記錄伏屍地點及協助消防處的火警起因調查工作。 執行行動時,人員均穿著白衣保護衣物、頭盔、口罩及紅色臂章[8]。 超過200名消防員、40部消防車、50部救護車參與救援行動。 屯門嘉喜利大廈 此外,醫療輔助隊應急特遣隊、民眾安全服務隊、聖約翰救傷隊、消防處流動傷者治療車、伊利沙伯醫院醫護人員等先後奉召到場增援。 香港總督彭定康亦在火災發生後到達現場巡視救援工作。
屯門嘉喜利大廈: 香港樓宇目錄
火災後,該大廈一直空置至2003年9月12日,大業主華潤創業成功統一業權。 嘉利大廈後來拆卸,原址於2007年改建為「銀座式商場」佐敦薈(JD Mall)。 香港政府亦重新修訂相關消防條例,以改善早期私人樓宇的消防設施[3]。
屯門嘉喜利大廈: 青山公路青山灣段385號
由於當時大廈的電梯門只以木板遮蔽,電梯槽內的高熱氣體迅速燒穿圍板,進入11至15字樓電梯大堂,其中13至15樓的防煙門沒有關閉而使高熱氣體蔓延至走廊及辦公室,與新鮮空氣接觸後燃燒,在高層造成另一火場。 屯門嘉喜利大廈 而電梯槽內亦因高熱氣體在高層的散逸而產生低壓,形成煙囪效應,將戶外空氣經窗戶抽入低層火場,令火勢非常猛烈。 1996年11月20日下午4時47分,一名正在電梯槽1樓至2樓之間工作的焊工報案,指在嘉利大廈2樓電梯大堂發生火警;1分鐘後,下午4時48分在14樓一間牙科診所的員工報案,指14樓走廊有大量濃煙傳出。
屯門嘉喜利大廈: 減辣落實隨即入市上車 屯門恆豐園高層2房減價近1成 以440萬元易手
由於大廈管理處的上述告示,火警初期產生的煙並未引起樓上租戶注意。 屯門嘉喜利大廈2025 火勢沿著竹棚向1樓及3樓蔓延,波及另一電梯槽、電梯大堂及中藝國貨的貨倉。 火勢產生的濃煙和高熱氣體在電梯槽內持續向上升,在電梯槽的頂部積聚。
屯門嘉喜利大廈: 單位數目
消防於下午4時49分接報後隨即派出4輛消防車及1輛救護車,並於4時52分到達現場。 消防員在火場搜索後,在大廈頂層共找到39具屍體;1名傷者留醫數個月後不治;連同殉職的廖熾鴻在內,事件共造成41人死亡;另有80人於事件中受傷。 屯門嘉喜利大廈2025 是次火災是香港自1962年元州街唐樓大火引致44死21傷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火災。 屯門嘉喜利大廈 由於火勢在1樓至3樓及13至15樓同時迅速蔓延、消防電梯不能使用及逃生樓梯因部分防煙門未有關上而充滿濃煙及高溫,消防員難以抵達高層火場。 雖然消防處已派出4部雲梯車到場,在路面空間有限及火勢猛烈下,無法在短時間內從窗戶救下所有被困人士。
屯門嘉喜利大廈: 地產代理公司資料
港匯東(英語:Harbour 屯門嘉喜利大廈 East)是香港一座商業大廈,位於炮臺山電氣道218號,樓高22層,於2019年落成,發展商是恆基兆業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