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彰化縣議會通過由交通處提案之「彰化縣大眾捷運系統彰南線可行性研究」,後續將報請交通部審議[15]。 林飛帆說,蔡銘軒是南投縣第一選區立委參選人,是最在地的年輕人,而他的對手馬文君,這一段時間以來,將潛艦國造機密洩露給別的國家,而且持續擋國防預算,這樣的立委應該下架,讓最在地也最有服務熱誠的年輕人代表蔡銘軒進國會,為國防安全把關,也為地方爭取經費和建設,讓南投縣更有發展。 屯馬線2025 剛需自住房市首重商圈生活機能,囊跨沙鹿、梧棲、龍井、清水、大肚、大甲、大安的臺中大海線,自古就以沙鹿區為工商集散重鎮與主要進出門戶,知名的食品、紡織、服飾大廠如味丹、福壽、盛香珍等企業都自沙鹿發跡而聞名全臺。 活絡的工商業經濟活動與沙鹿區的交通發展密不可分,得天獨厚擁有陸、海、空三大交通工具匯集的沙鹿區,逐漸發展成沙鹿火車站前與鹿寮中山路商圈、可直通臺中航空城的家樂福商圈,以及臺灣大道上的靜宜北勢商圈,商圈條件位置各擁其重,區域新案之間不但沒有爭搶市場大餅,反而購屋來源出現分流、拓源的特殊情形。 這篇文章報導了臺中海線地區,尤其是沙鹿區,作為投資與定居首選的地方。
同年11月20日,馬鞍山綫所有車站完成擴建工程,所有月臺由4卡長度擴建至8卡,擴建的月臺部分啟用;馬鞍山綫亦於2017年1月15日起,採用與西鐵綫相似運行模式,逐漸將原有4卡編組列車更換為8卡編組列車。 屯馬線 2017年12月24日,馬鞍山綫完成列車編組改組,全綫改以8卡列車運行;西鐵綫亦於2018年5月27日完成列車編組改組。 2020年1月17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宣佈屯馬綫一期於同年2月14日通車,取代原有馬鞍山綫,並由大圍延長至啟德[5]。 屯馬線2025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線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第16區(粵語:第16區站)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51]。 港鐵公司分別於柯士甸站以及前九廣西鐵沿線的屯門站、朗屏站、元朗站、錦上路站、八鄉機廠、荃灣西站及南昌站已發展物業(除柯士甸站外,原九廣西鐵沿線的物業的發展權及擁有權不屬於港鐵公司)。
屯馬線: 通車歷史
5月2日,西鐵線及屯馬線一期當日的列車服務延遲至早上7時30分開始,以配合屯馬線全線大型列車測試,期間亦安排免費接駁巴士服務受影響的乘客。 測試最後比原定時間提早完成,西鐵線及屯馬線一期因此分別於早上約7時10分及早上6時40分回復正常。 同年2月12日,港鐵召開記者會公佈屯馬線一期通車安排和帶領傳媒參觀新車站以及試搭列車。 港鐵表示通車日會設一列特別頭班車由啟德站開出,呼籲乘客不需急於乘搭,避免人多擠迫。 屯馬線2025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關係,會加強車廂及月臺清潔,也有機會調整班次[20]。
- 2020年1月17日,陳帆於記者會中透露屯馬線大圍至啟德段於2020年2月14日啟用,並稱「希望港鐵當天有些安排讓乘客有驚喜」[19]。
- 直至政府在2000年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00》,建議興建沙田至中環綫。
- 活絡的工商業經濟活動與沙鹿區的交通發展密不可分,得天獨厚擁有陸、海、空三大交通工具匯集的沙鹿區,逐漸發展成沙鹿火車站前與鹿寮中山路商圈、可直通臺中航空城的家樂福商圈,以及臺灣大道上的靜宜北勢商圈,商圈條件位置各擁其重,區域新案之間不但沒有爭搶市場大餅,反而購屋來源出現分流、拓源的特殊情形。
- 有了新鐵路延綫,區內的路面交通擠塞情況將得以紓緩,廢氣、噪音和碳排放也可以減少一點。
-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2年統計數字[41],2021年疫情較為緩和的月份全段以每平方公尺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70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荃灣西站至美孚站,載客率以每平方公尺四人站立密度計算為86%。
設施方面,採用單側式月臺的土瓜灣站設有四個出入口,接駁至落山道、江蘇街等不同方向,當中大部分均設有升降機方便有需要人士,車站大堂付費區亦設有洗手間及育嬰間,同宋皇臺站一樣,新站亦設有四款機械人,提供客務查詢、清潔、電梯安全提示等服務。 屯馬線 位於啟德發展區西南面的宋皇臺站,毗鄰九龍城區世運道及宋王臺花園,由於興建時發現大量宋朝遺蹟,以黃色為主調的車站,設計上也揉合了考古元素,像站內便加入了本地陶藝家黃麗貞女士的陶瓷藝作《歷史的忠實守護者》,作品利用陶瓷浮雕重新詮釋宋代畫作,以銘誌着中華文明一個輝煌時代。 此外,車站興建時發現的宋元時代古井文物,站方已暫時妥為封存,並計劃會原址重置,乘客日後將可在車站大堂仰觀古井底部。 設施方面,宋皇臺站大堂將設有智能客務中心及設多個輕觸式屏幕,供乘客查詢行程及車站資訊,車站付費區內亦設有洗手間及育嬰間,而新車站更會設有四款機械人,提供客務查詢、清潔、電梯安全提示等服務。 轉線車站: 6個轉線站為大圍、鑽石山、何文田、紅磡、南昌及美孚站,分別接駁至東鐵線、觀塘線、東湧線及荃灣線。 我們委託的顧問公司就屯門南延綫項目的建造工程及鐵路營運進行了環境影響評估研究,包括噪音、空氣質素、視覺和景觀等各方面,以及相關的緩解措施,盡量減低工程對鄰近社區及環境可能構成的影響。
屯馬線: 鐵路延伸
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馬鞍山線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4年和2015年同為80%(以車廂每平方公尺站立4人計算),最繁忙路段在車公廟站至大圍站之間[40]。 因為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路線最終由香港政府興建,將原屬兩鐵的網路整合,並以綜合車站規劃轉線車站以更妥善安排不同路線的轉乘,建成後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1967年,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了《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都市軌道運輸系統,其中一條被建議路線為「沙田線」,為當時建議興建的四條路線之一。
- 沙田線建議於沙田的禾寮坑、下禾輋、沙田中、山下圍、紅梅谷(接近現大圍站)、慈雲山、鑽石山、啟德、馬頭圍(接近現宋皇臺站)、土瓜灣、何文田、紅磡及尖沙咀設站。
- 西鐵線車站月臺最長可容納9節車廂(柯士甸站及紅磡站新月臺可容納8節車廂,尖東站可容納12節車廂);通車初期以7節車廂行走,由2016年1月2日起開始陸續改以8節車廂行走。
- 轉乘優惠、特惠站優惠及早晨折扣優惠同時適用於全月通往來非指定車站的車程(東鐵綫頭等額外費除外)。
- 事實上新界西來往沙田及馬鞍山,只須乘搭263(屯門)及269D(天水圍及元朗),在城門隧道轉車站轉乘40X、43X(大水坑至烏溪沙)、46X(大圍及顯徑)、47X(沙田圍及車公廟)及49X(第一城及石門),無論走綫上及所需時間均比屯馬綫更直接,更有優勢。
- 特別是沙鹿的家樂福商圈,擁有大型量販賣場和各種連鎖店家,為當地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機能,並帶動了該地區的房價上升趨勢。
- 4月18日起,屯馬綫分6至8個晚上的非行車時間進行全綫列車測試,來回烏溪沙站與屯門站,自此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開始共用車隊營運。
除了臺中捷運延伸外,彰化縣政府於2018年5月完成《彰化縣大眾捷運系統整體路網評估計劃案》專案[6],含鹿港線、鹿港延伸線、彰化環線、和美線、和美延伸線、彰化溪湖線、員林溪湖線、田中芳苑線、二林支線、員林溪州線、鹿港芳苑線共11線[7]。 並於同年10月向中華民國交通部申請鹿港線可行性研究經費[6],並於2019年4月16日招標成功,開始進行可行性研究[8],並預計2020年6月完成並送審交通部[9]。 2019年,彰化縣縣長王惠美提出「一軸一環雙樞紐」的路網規劃,並啟動彰南(員林經溪湖至二林中科園區)捷運計劃[10],但至年底仍未招標成功;另外也提出二期路線和美線,從彰化車站至和美鎮。
屯馬線: 使用車輛
隔日5月11日上午5時許完成全綫巡軌作業,確認軌道及各項系統正常,6時各頭班車準點發車,全綫已正常營運[48]。 屯馬線2025 2009年3月6日,臺中市政府交通局召開推動專案小組會議協商;該專案小組係由臺中縣市政府及彰化縣政府組成,並於5月到6月間於彰化、臺中市北區、西區、太平、大里舉辦五場公聽會[19]。 目前僅綠綫已通車營運,藍綫綜合規劃提報中央政府審查中;綠綫延伸(往大坑、彰化)和機場捷運(橙綫)、藍綫延伸(往太平)和大平霧綫可行性研究提報中央政府審查中。
屯馬綫全綫共27個車站,全程約75分鐘,連接位於屯門區的屯門站及沙田區的烏溪沙站,途經新界及九龍多個地區,大致呈東西走向,全長約56.4公里,是全港最長及最多車站的本地鐵路線,同時亦是唯一設有兩個車廠的本地鐵路線。 [3]屯馬綫27個車站中有6個站內轉車站,分別為美孚站、南昌站、紅磡站、何文田站、鑽石山站及大圍站,可以轉乘荃灣綫、東湧綫、東鐵綫及觀塘綫4條路綫;同時設有4個站外轉車站,屯門站、兆康站、天水圍站及元朗站均可以轉乘輕鐵;另外可從尖東站前往尖沙咀站轉乘荃灣綫以及從柯士甸站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乘搭高速鐵路。 屯馬綫全綫共27個車站,全程約75分鐘,連接位於屯門區的屯門站及沙田區的烏溪沙站,途經新界及九龍多個地區,大致呈東西走向,全長約56.4公里,是全港最長及最多車站的本地鐵路綫,同時亦是唯一設有兩個車廠的本地鐵路綫。 吸引上述乘客乘搭西鐵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該些乘客開始意識到本線能方便快捷連接市區和新界西(相比容易出現擠塞的陸路交通要道如屯門公路、荃灣路和汀九橋,本線不受塞車影響,而且列車速度快,乘客更易預算和節省交通時間),因此在繁忙時間,乘客經常擠進本線車廂,環境過於擠迫。 上午繁忙時間在天水圍站以後的車站[35]上車甚為困難,下午繁忙時間則以在九龍各站較多乘客上車。
屯馬線: 屯馬線下月27日全線開通
如欲查詢更多有關香港西九龍站附近的專營巴士服務,請使用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或聯絡專營巴士公司。 屯馬線全線於2021年6月27日正式通車,代表西鐵線及屯馬線一期將會全面接通,屆時全線總長將達56公里,成為全港最長的鐵路線。 乘客透過使用「行程指南」,直接點選起點和目的地車站後,即時顯示多項港鐵重要旅程資訊,包括車費、建議路綫、預計乘車時間、轉綫站、轉綫指示及月臺編號、起點站服務時間、頭班車及尾班車資料等便會即時顯示。
屯馬線: 列車班次
沙田綫建議於沙田的禾寮坑、下禾輋、沙田中、山下圍、紅梅谷(接近現大圍站)、慈雲山、鑽石山、啟德、馬頭圍(接近現宋皇臺站)、土瓜灣、何文田、紅磡及尖沙咀設站。 有別於過往港鐵網絡發展車站上蓋物業的融資方式,本綫的新建路段由香港政府撥款興建,工程由港鐵監工,完工後交由九廣鐵路公司持有並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4月18日起,屯馬線分6至8個晚上的非行車時間進行全線列車測試,來回烏溪沙站與屯門站,自此西鐵線及屯馬線一期開始共用車隊營運。
屯馬線: 通車日期
屯門-南昌全日通的使用方式、發售地點、售價和使用範圍與西鐵全日通大致一樣,於購買車票當天可無限次乘搭港鐵屯馬線(往來屯門至南昌站)、所有輕鐵路線及所有港鐵西北接駁巴士線。 西鐵「節日通」於2004年12月20日推出,售價為港幣20元,適用於購票當天無限次乘搭西鐵(現時為屯馬線(往來屯門至南昌站))、輕鐵、各新界西北的九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K16線、以及於推廣期間內推出的其他免費接駁服務。 屯馬線2025 於2005年9月1日起改為長期推廣,並於當日起改名為西鐵「自悠通」,於各西鐵站票務處發售。 為了吸引乘客交回已使用的磁帶車票,凡交回任何已逾期的10張「自悠通」或「節日通」車票,可免費換取即日有效的「自悠通」連登車證各一張。
屯馬線: 臺中捷運
2022年3月1日,時值香港發生第5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港鐵表示屯馬線因為多名車長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被列作密切接觸者而需要隔離,未能執勤,令早上及黃昏繁忙時段的列車班次需要輕微調整,較正常多10多秒至半分鐘不等。 屯馬線 受限於柯士甸站、新建的紅磡站至顯徑站月臺、以及原馬鞍山線月臺擴建工程的設計長度有限,最終亦只可以8節車廂組成的列車行走。 屯馬線2025 馬鞍山線車站於設計時已預留空間擴建至最長可容納8節車廂停靠;通車初期以4節車廂行走,由2017年1月15日開始陸續改以8節車廂行走。 西鐵線車站月臺最長可容納9節車廂(柯士甸站及紅磡站新月臺可容納8節車廂,尖東站可容納12節車廂);通車初期以7節車廂行走,由2016年1月2日起開始陸續改以8節車廂行走。
屯馬線: 車站列表
規劃上稱為「東西走廊」(East West Corridor)的屯馬綫,是由既有的西鐵綫(2003年12月20日通車)與馬鞍山綫(2004年12月21日通車),連同居中新建的沙田至中環綫「大圍經九龍東至紅磡段」併合而成,形成一條經九龍半島連貫新界東與新界西的策略性鐵路走廊[2]。 屯馬線2025 隨2021年6月27日啟德至紅磡之間的一段鐵路通車,「屯馬綫」亦吿全面啟用,正式成為港鐵網絡的其中一條鐵路綫。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1年統計數字[39],2019年上半年屯門至紅磡段以每平方公尺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5.6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錦上路站至荃灣西站,載客率以每平方公尺四人及六人站立密度計算分別為99%及84%,載客率為所有港鐵重鐵路線中次高。 屯馬線2025 「自悠通」原定優惠期至2007年12月31日,但兩鐵合併時被西鐵線全日通取代。
屯馬線: 紅磡站 擔當鐵路樞鈕
此外,多達83%投票者認為港鐵有必要就新路線命名作公眾諮詢[16]。 2023年4月,彰化縣政府交通處修改彰南線的部分路廊以及站點設置,路線縮短至25.3公里,其中高架段約9公里,平面路段約16.3公里,並將設站數目減少至15站,終點站也由二林轉運站預定地縮短至二林市區的位置[14]。 而沙鹿商圈老大哥的火車站前因開發腹地飽和,商圈漸往北移至鹿寮中山路一帶,包括大型傢飾名店、連鎖藥局、美食餐廳以及鹿峯國小、鹿峯夜市等,是沙鹿在地士紳指名度相當高的居住區域。 近期在臺中港科技產業園區、臺中港風電產業園區、關連工業區、臺中港物流園區迅速發展,來自梧棲、清水的新就業移民也首選該區域,主因就是看中生活機能便利,與交通建設齊備。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將其列為屯區捷運路網第一階段,目前辦理可行性研究中。 為避免遇上人潮,旅客在起程之前,應預早計劃行程及透過不同渠道 (例如電臺交通消息及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瞭解最新的交通及公共運輸服務情況。
屯馬線: 服務時間
同時,由於路線相當冗長,令不少乘搭兩綫往返目的地的乘客卻步;月臺與海底隧道巴士站的出入口的距離亦有所增加,因此不少轉乘過海巴士的乘客改於宋皇臺或土瓜灣站轉車[71],甚至直接乘搭取道紅磡海底隧道的巴士,令部份過海巴士的客量有所上升。 屯馬綫所使用的列車共有兩種,分別是近畿川崎列車(IKK-Train)以及屯馬綫中國製列車(TML C-Train)。 港鐵除了沿用原本分別在東鐵綫、西鐵綫和馬鞍山綫上行駛過的近畿川崎列車之外,亦有購入新的近畿川崎列車車卡以擴充車隊。 屯馬線2025 屯馬線2025 其中原本在東鐵綫上行駛的列車在經過改裝後,已全數退出東鐵綫的服務並全部改行屯馬綫。
屯馬線: 紅磡以西(前九廣西鐵)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1年統計數字[39],2019年上半年屯門至紅磡段以每平方米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5.6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錦上路站至荃灣西站,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及六人站立密度計算分別為99%及84%,載客率為所有港鐵重鐵路綫中次高。 西鐵綫全日通的使用方式、發售地點、售價和使用範圍與西鐵自悠通一樣,於購買車票當天可無限次乘搭港鐵西鐵綫、所有輕鐵路綫、所有港鐵巴士綫及港鐵接駁巴士K16線。 2016年1月2日,西鐵綫為配合未來東西走廊運行,開始更換運行車隊編組,將原有7卡編組逐漸更換為8卡編組行駛,期間採取混合運行模式,7卡及8卡編組同時用於運作中。
另外蓋在公園上的有水安宮、文心森林公園、豐樂公園三站,文心中清站則蓋在河道上;松竹、大慶、高鐵臺中站三站能直接連接(共站)臺鐵車站(松竹、大慶、新烏日車站),其餘各站亦有獨立的車站連通建築。 2002年3月,臺中縣政府委由逢甲大學規劃「臺中縣烏日至后里地區輕軌電車評估」,建議路綫為「山綫」之路綫,長39.9公里,預估總建造成本為新臺幣121億元,得聯絡高鐵臺中站與月眉育樂世界(今麗寶樂園)[21][31][32];其路廊與「大臺中山手綫環狀鐵路計劃」相似。 而在《202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建議,中鐵綫於曹公潭、梨木樹邨[4]、石蔭/石籬[4]增設額外三個車站,以便與荃灣綫轉乘[8]。 當局亦計劃在九龍塘的公園或空地興建中鐵綫的九龍塘站,而又一城旁邊的歌和老街公園則為其中一個選址,將來亦會興建地下通道接駁原有之鐵路車站建築[6]。
屯馬線: 沙田至中環綫
文章強調了沙鹿區與屯區的距離,以及便利的交通與商圈條件,吸引了許多人口移居該地區。 從文章中可以看出,沙鹿區作為大海線地區的核心地帶,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包括商業、工業、交通等。 特別是沙鹿的家樂福商圈,擁有大型量販賣場和各種連鎖店家,為當地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機能,並帶動了該地區的房價上升趨勢。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沙鹿區發展的各種區域新案增加,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了競爭和分流的情況。 這可能對當地的房價走勢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可能對購屋者的選擇造成一定的困惑。 因此,開發商和房地產業者應該密切關注市場需求和供應的變化,以適應這種特殊的情況。
屯馬線: 臺中捷運綠綫鋼樑墜落事故
有關估計車費已包括指定收費隧道及道路的附加費,但不包括的士其他附加車費,例如行李費。 「全月通」共有五款,乘客除可於有效月份內無限次往來指定車站外,連接非指定車站的車程更可享正價車費75折#優惠。 轉乘優惠、特惠站優惠及早晨折扣優惠同時適用於全月通往來非指定車站的車程(東鐵綫頭等額外費除外)。 屯馬線2025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宣佈,港鐵屯馬線下月27日全線開通,屆時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兩個新車站,以及位於紅磡站和何文田站的新月臺會一併啟用。 受限於柯士甸站、新建的紅磡站至顯徑站月臺、以及原馬鞍山綫月臺擴建工程的設計長度有限,最終亦只可以8節車卡組成的列車行走。
屯馬線: 月臺職務
屯馬線通車後,沿途有6個轉線站,包括大圍、鑽石山、何文田、紅磡、南昌及美孚站,接駁東鐵線、觀塘線、東湧線及荃灣線,四通八達。 列車車門上方設有動態路綫圖;車卡連接位上方亦有顯示屏,顯示下一站和目的地。 屯馬綫屯門至錦上路及大圍至烏溪沙段為高架橋,為了發生意外時讓乘客可安全返回地面,該等路段每隔一段距離皆建有緊急樓梯及疏散處。 三款全月通加強版只在前一個月最後7天至該月首7天發售,乘客可於月票適用範圍的屯馬綫車站非付款區客務中心、售票增值機(顯徑站、啟德站、宋皇臺站及土瓜灣站)購買,只收現金。 屯馬線 屯馬線2025 至於餘下路段則於2021年6月27日啟用,意味建造工程歷時超過9年的屯馬綫正式全綫通車[15][16]。
屯馬線: 屯馬線
此外,屯馬線全線通車後,港鐵公司更將各節車廂的人流資訊[註 1]實時顯示於屯馬線沿途各站的月臺顯示螢幕,為整個港鐵系統首次引入。 隨著紅磡站擴建部分的補救措施在2020年年中完成,屯馬線的高架電車線亦已在7月全線通電,屯馬線在8月開始進行列車動態測試。 [23]2020年底開始,屯馬線全線分數個凌晨非行車時間進行列車動態測試[24]。 屯馬線2025 屯馬線2025 由於本線全線串連了過去四個原有的重鐵計畫,2021年6月27日通車後,成為全港最長和站數最多的重鐵路線。
2017年3月2日,臺中市交通局以紫綫為規劃基礎重新規劃大平霧綫[18]。 2018年4月20日,臺中市交通局委託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辦理「臺中輕軌捷運系統第二期路網可行性研究」。 2019年4月22日,臺中市議會交通局業務專案報告中,擬針對大平霧綫評估三條路綫分析。 初部建議由錦上路站出發,經過一直未有鐵路覆蓋的上葵涌,再穿過金山直接接駁九龍塘站。 消息指中鐵綫不會與荃灣綫交匯,沿途亦只設少量中途站,目的是希望新界居民能在短時間往返市區,在上葵涌或設兩個中途站[5]。 屯馬線2025 中鐵綫(英語:Central Rail Link)[2],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22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所提議的鐵路發展項目[3],由元朗錦田途經曹公潭、梨木樹邨[4]、石蔭/石籬[4],連接九龍塘[2],以紓緩屯馬綫以及北環線未來北部都會區人口增長的運輸壓力。
香港西九龍站巴士總站旁亦設有30個設有收費錶的非專營巴士泊車位供停泊之用。 由於匯民道非專營巴士上落客區不準停車等候,非專營巴士可使用上述泊車位短暫停泊。 旅客如需乘搭市區的士,可按指示標誌前往站內B2層的市區的士上客區候車,落客區則設於站內B1層。
值得注意的是,洪水橋站位置跟現時輕鐵洪水橋站相距甚遠,預計最就近之輕鐵站為鍾屋村。 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文件,2021年屯馬綫最繁忙路段為荃灣西至美孚,每平方米站立6人載客率為61%,每平方米站立4人載客率為86%[20]。 早在2018年4月4日有消息透露此綫命名為「屯馬綫」(Tuen Ma Line)[5]。 惟何文田站L3層一個環境控制系統房門外的名牌,曾顯示「東西綫」來稱呼屯馬綫,該字句現已被刪去,但英文簡稱「EWL」則未有移除。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1年統計數字[39],2019年上半年大圍至鳥溪沙段以每平方米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45.9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大圍站至車公廟站,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站立密度計算為52%。
為維持列車服務,屯馬線服務斷開為三部分,分別是每1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屯門站和啟德站至烏溪沙站,及每2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啟德站。 列車到達紅磡站及啟德站後將在原來停靠的月臺折返,而乘客到達紅磡站及啟德站後,需下車到對面月臺轉乘另一班列車以繼續行程,事件於當天車務運作完結後完成修復並於翌日回復正常。 1999年7月,因臺灣省政府進行組織精簡方案(精省),「臺中都會區捷運路網細部規劃」轉由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高鐵局)接手辦理[30];該規劃最初因經費龐大、預估效益不佳及無法配合高鐵通車期程,因而周旋多年。
根據九龍城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在2023年3月的文件,於早上繁忙時段,屯馬綫土瓜灣站與啟德站之間的載客率約為四成(往屯門方向)和兩成(往烏溪沙方向)[21]。 政府在「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參與的諮詢文件中提出[50],建議屯馬綫由屯門站起向南延伸,到達屯門碼頭一帶,此段車程約需4分鐘,預計2030年落成。 至於何文田站的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則用於補貼港鐵興建觀塘綫延綫的開支。 屯馬線 屯馬綫日常維修廠房是設於新界沙田區大圍與顯徑站之間,即港鐵現時大圍站西南面的大圍車廠及新界元朗區錦上路站與荃灣西站之間,即港鐵現時錦上路站南面的八鄉車廠,兩個車廠每日24小時運作,為屯馬綫的列車提供維修服務。 2023年8月,無線新聞節目《時事多面睇》表示形容屯馬綫已經非常擠逼,其中於早上繁忙時間,有在錦上路站或元朗站上車的乘客表示平時須等待至少兩、三班車纔能夠登車;另外亦有在元朗站上車的乘客表示登車後亦不容易有空座位。
屯馬線: 營運協議
港鐵公司經過多個月來的研究,並充分考慮安全和其他營運可行性因素後,港鐵建議而政府亦同意先行啟用顯徑站、鑽石山站擴建部分及啟德站三個新車站。 為協助屯馬綫的乘客更便捷地使用鐵路服務,港鐵公司於在大圍站3號月臺通道入口增設乘客資訊顯示屏,讓乘客得悉屯馬綫未來四班往屯門方向列車的抵站時間;此外,港鐵公司亦於美孚站轉車通道增設乘客資訊顯示屏,讓乘客得悉屯馬綫及荃灣綫各方向未來兩班列車的抵站時間。 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馬鞍山綫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4年和2015年同為80%(以車廂每平方米站立4人計算),最繁忙路段在車公廟站至大圍站之間[40]。 屯馬線 1967年,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了《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一條被建議路綫為「沙田綫」,為當時建議興建的四條路綫之一。
2020年1月17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宣佈屯馬線一期於同年2月14日通車,取代原有馬鞍山線,並由大圍延長至啟德[5]。 彰化捷運,簡稱彰捷,是臺灣彰化縣一座規劃中的大眾捷運系統和輕軌運輸系統,主要規劃服務範圍在彰化縣境內。 由彰化縣政府工務處規劃,並同時納入臺中捷運綠線延伸線作整體路網規劃[1]。
屯馬線: 屯門南延綫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第16區(粵語:第16區站)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51]。 港鐵公司分別於柯士甸站以及前九廣西鐵沿線的屯門站、朗屏站、元朗站、錦上路站、八鄉車廠、荃灣西站及南昌站已發展物業(除柯士甸站外,原九廣西鐵沿線的物業的發展權及擁有權不屬於港鐵公司)。 乘客可以透過iOS或Android應用程式「MTR Mobile」或使用經「data.gov.hk」授權的應用程式查閱輕鐵、荃灣綫、東湧綫、機場快綫、將軍澳綫、屯馬綫、東鐵綫及南港島綫未來四班抵站列車的到達時間,亦可以在港鐵網站查閱詳細時間表。 屯馬線2025 2004年,九鐵公司更改沙中綫規劃,拆分為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其中大圍至紅磡段將連接九廣西鐵及馬鞍山鐵路,成為屯馬綫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