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關脈與證的取捨問題:當脈象與證候不相符合時,可考慮「舍脈從證」(即捨去脈的假象而以真實的證候為診斷依據)或「舍證從脈」(即捨去證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實的脈象作為診斷依據)。 例如,心腹急痛,脈見沉伏(見於疼痛性休克時),當舍脈從證;胃腹脹滿,脈象微弱(因脾不健運而有虛脹),當舍證從脈。 一般情況下,應是脈證相符;在特殊情況下,則須全面考慮,去偽存真。 人體大致有28種脈象,每一種脈象都是對人體機能的反映,都有所對應的病症範圍。 脈象是一種生物信息傳遞現象,是從外部測量到的關於循環系統的一個信號。 其不足之處是,不精確,缺乏量化,如號脈可發現高血壓,但測不出血壓值,若說號出高壓180mmhg是不科學的。

  • 脈來流利圓滑,如盤滾珠,多屬邪盛,痰食內滯。
  • 雞蛋什麼時候成了引發冠心病的「元兇」了呢?
  • 其不足之處是,不精確,缺乏量化,如號脈可發現高血壓,但測不出血壓值,若說號出高壓180mmhg是不科學的。
  • 《內經》未論及芤脈,而《傷寒雜病論》首見,《脈經》繼之首論。
  • 交食即日月蝕也),甘石氏(古之掌天文之官,如周禮馮相保章之類)可得而推之。
  • 左寸遲者,陰寒在心,寒凝心脈,胸陽不振,而心痛停凝,治以瓜蔞薤白白酒、桂枝甘草、附子之類。

亦有因驚恐,或因疼痛,陰陽逆亂、升降失常、氣機緊縮而見動搖者。 微脈依稀,若有若無,細微欲絕,生機大衰;細脈縈縈,猶如絲線,雖細不絕,尚有生機。 《瀕湖脈學》所謂:「細來累累細如絲,應指沉沉無絕期。」細脈多主於虛,氣血不足,脈道不盈。 反關脈 反關脈2025 亦有因邪氣困阻而氣化衰弱,氣機不利,不能鼓動脈道者。

反關脈: 脈診

緩而滑大多實熱,緩而無力為氣衰。 緩而浮者為有風,緩而沉者陽不足。 緩而脈大,氣虛受風;緩而脈細,陽虛兼濕。 寸脈浮,上焦之風,多表證;關脈浮,風在肝脾;尺脈浮,風在腎與大小腸腑。 風為百病之長,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無處不到,雖內傷雜病亦多見風邪盤踞,若邪氣不去,日久根深蒂固,五臟不調,氣血失和,則釀生重症痼疾。

此脈多屬外感表證,表明病位在表,浮緊為表寒,浮數為表熱,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 常見於傷風、感冒及多種傳染病的初期。 但也有久病體虛或陰虛陽無所依,浮陽外越而呈現浮而無力的虛脈。 反關脈 切成人脈,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橈骨莖突)部位的橈動脈定關,繼續以食指在關前(遠心端)定寸,然後用無名指在關後(近心端)定尺三指應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體。

反關脈: 脈象

晉.王叔和《脈經》將脈象總結為二十四種;元.滑壽《診家樞要》發展為三十種脈象;明.李時珍《瀕湖脈學》定為二十七脈;明.李士材《診家正眼》再增入疾脈,合二十八種脈象。 脈診是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以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方法。 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若臟腑氣血發生病變,血脈運行就會受到影響,脈象就有變化。

清晨空腹把脈最準確,因爲幹擾最少,此時人還未開始工作,飲食未進,氣血未擾,因而較可以診察出有病的脈象。 但現實層面上來説較困難,故一般建議在就診中醫前 3 反關脈2025 小時避免飲用咖啡濃茶之類即可。 診脈的時間至少有 50 次跳動為佳。

反關脈: 反關脈

文末脈浮取而大、數,重按而豁然如無者,是陰盛格陽也。 陽氣浮越而外見脈大、數,其實陽氣衰竭,內真寒而外假熱,故重按如無。 治以附子理中湯冰冷與服者,冷服不為浮越陽氣所拒,而熱藥乘此入裏溫補陽氣,是反佐之義。

滑則流利,澀則滯澀,澀為脈道不利之象。 《說文解字》雲:「澀,不滑也。」脈道不滑利者,緣由四端:一者血瘀阻滯,脈道不暢而澀;二則血少精枯,不能充養而澀;三者中有燥熱,灼傷陰血,津虧液耗,不能濡潤而澀。 四者血中有寒,實寒收引,虛寒陽衰,氣血得寒凝滯而澀。 脈診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長期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

反關脈: 脈象口訣歌

微在左關,肝氣不足,故寒攣氣乏。 微在左尺,真陰大損,故髓竭精枯。 微在右寸,肺氣不足,故中寒少氣。

反關脈: 中醫辭典

如病變在肌表時呈現浮脈;病變在臟腑時,呈現沉脈;陰證病候時陽氣不足,血行緩慢,呈現遲脈;陽證病候時血流加速,呈現數脈等。 脈診是中醫辯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前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中醫獨特的診法。 但在臨診中也有脈證不符的特殊情況,如陽證反見陰脈,陰證反見陽脈,因此把脈診作為唯一的診斷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須強調四診合參,才能瞭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確的診斷。 包括頻率、節律、充盈度、通暢的情況、動勢的和緩、波動的幅度等。 反關脈 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關係密切。 如心主血脈,肺朝百脈,脾統血,肝藏血,腎精化血等功能變化,均可導致脈象的改變,故不同的脈象可反映出臟腑氣血的生理及病理變化。

反關脈: 《中醫詞典》解釋「反關脈」的意思

某些藥物也會影響診脈準確性,臨牀上應予以鑒別,四診合參。 通常急性病的脈都會掩蓋慢性病的脈質,根據疾病發生的先後緩急,醫師會「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如初期感冒時浮脈會出現在整體脈上,服中藥解表後,則可更能清晰檢視其他慢性的虛損。 兩手橈骨頭內側橈動脈的診脈部位,稱為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 少數人有反關脈,定位與一般寸口定位不同。

反關脈: 中醫脈診的方法及把脈的位置

李中梓雲:「牢有兩義,堅牢固實之義,又深居在內之義。」牢之為脈,沉弦而實大,深藏於內,輕取不應,沉取方得,得之有力,弦長而實。 為裏邪鬱滯氣機,或癥瘕積聚,或沉痾痼疾,或頑痰,或瘀血,或癰疽。 驗之現今臨牀,部分癌症患者可見牢脈,乃邪氣為物,氣血痰瘀成毒,痼結於內而成。

反關脈: 脈診圖解大全,28種脈象讓你快速掌握脈診

脈來流利圓滑,如盤滾珠,多屬邪盛,痰食內滯。 反關脈2025 氣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時可見此脈,婦女妊娠時多見此脈,病脈則多見於痰飲、食滯、瘀血、實熱,如各種炎症,消化不良,實證閉經、惡性腫瘤等。 ②注意內外因素對脈象的影響:如小兒脈較成人脈軟而數,婦女數較男子脈細弱而略數,胖人脈較瘦人脈沉。

反關脈: 脈象種類

腹部有塊物,按之軟,甚至能散的,稱之為瘕或聚,多屬氣滯,部位固定,按之較堅,不能消失的稱為瘕積,多屬瘀血、痰、水等實邪結聚而成。 四肢欠溫是陽虛的一種表現,四肢厥冷,是亡陽或熱邪內閉,身發熱而指尖獨冷,可能是亡陽虛脫或熱閉痙厥的先兆,手足心熱是陰虛發熱的一種表現,此外,四肢觸診還應注意檢查四肢的癱瘓或強直。 反關脈 脈挺直而長,如按弓弦,有勁有彈力,脈管的硬度大。 常見於外感少陽證,肝病,膽病,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及各種疼痛病證。 反關脈 ③有些人因橈動脈解剖位置的差異,脈不見於寸口部而於拇指腕側處,稱為反關脈,從尺部斜向手背,稱為斜飛脈。 有粉絲提問題:雞蛋膽固醇高,而膽固醇高又會讓人得冠心病,那怎麼還有文章說雞蛋能改善血脂水平,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呢?

反關脈: 正常脈象

臟腑病變可以在相應的體表穴位出現反應,通過在經絡俞穴上進行觸診,發現結節、條索狀物、痛點或反應過敏點,可以作為某些疾病的輔助診斷。 如肝炎病人在期門和肝俞穴有壓痛;膽囊疾病的患者在膽俞穴有壓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在足三里穴有壓痛,急性闌尾炎的患者在闌尾穴(足三里下一寸)有明顯壓痛等等。 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強不弱,脈來和緩,脈的硬度、張力適中,是有胃氣的正常脈象,見於健康人。 病脈則見於氣機為濕所困之濕證,或病後復元。 反關脈2025 脈搏次數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鐘脈搏多於90次)。 主熱證,浮數為表熱,沉數為裏熱,洪數為實熱,細數為虛熱,弦數多為肝火旺,常見於熱性病或甲狀腺機能亢進,數而無力也可見於氣虛證。

結而不散,遲滯中時一止復來,為脈之結。 此緩中一止有邪結,有鬱結,有正氣不足、脈來不續之結。 《傷寒論》雲:「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此數中一止有兩因。

反關脈: 切脈的部位

劇烈運動後脈洪數,酒後脈數,精神刺激和某些藥物也可引起脈象的暫時變化。 小兒寸口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 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 反關脈 碳水化合物是人類所需的重要營養素之一,它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得安瀾有慶,亦不必定歸之於東矣。 人得天地之氣以生,脈會於寸口者,得天地之正者也;脈反其關者,得天地之偏也。 然偏也,非病也,均之得氣以生也。

《脈經》之後,虛脈漸為特指脈大而軟、遲。 脈大而軟遲之虛是脈之虛,血流不能鼓動脈搏。 反關脈2025 血流不能鼓動,一者固因血虛,二者亦應有氣虛因素。 氣能生血,血虛者,補其氣而血自生,未有明醫補血而不及補氣者。 故《脈經》虛脈雖言血虛不言氣虛,實已言氣虛。 虛脈又主傷暑,暑邪易傷津耗氣,氣泄而脈虛故也。

反關脈: 中醫大辭典分類

任何一個生物體,除了發送內源性信息,還發送外源性的信息。 反關脈 決定脈象的內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 決定脈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氣候等。 數脈:脈搏急促,(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 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

一為脈因壅遏止住,氣血痰火食鬱諸邪阻結;一為元氣虛極,數中應至不至,時一至復來。 《內經》未論及芤脈,而《傷寒雜病論》首見,《脈經》繼之首論。 所謂芤脈即輕取浮大而軟,按之兩邊實而中央空。 故血失精虧,氣血虛不能充盈,可見此脈。 而瘀血內阻、積血在胸,不充於脈道,脈道不通,亦有見芤脈者。

但浮脈又分有力無力,併兼緊、緩、遲、數、虛、芤、洪、濡、澀、短、弦、滑,因此上有虛實之別。 反關脈 又,「水飲應沉而言浮者,上焦陽不能運,隨著停留」句,是風邪閉鬱肺氣、不能宣發、水飲停留上焦,治當宣發上焦之氣,肺氣一轉而水飲消散。 上面提到的無根之脈,脈浮散無根,輕按有分散零亂,中按漸空,重按則無。 主元氣離散,胃氣衰敗,氣血消亡,精氣將絕,多見於病情垂危階段及癌症患者。 另外亦有隱遁脈,有此類脈象者,多將事情藏於心底,壓抑情緒,氣鬱日久,氣滯血流不暢,積久易成惡疾。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暴露在各種環境污染和壓力下,導致我們的呼吸系統受到影響。 因此,養護肺部健康變得尤為重要。 反關脈2025 本文將介紹一些有效的養肺方法,幫助您保護和增強肺部功能。 反關脈2025 首先,保持良好的空氣品質對肺部健康至關重要。

反關脈: 中醫大辭典分類

而人體是一個小天地,人得天地之氣所生,得天地正氣的人,有正常的脈絡,得天地奇(奇為偏)氣的人,則有反關脈。 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態,為中醫辨證的依據之一。 一般分為浮、沉、遲、數四大類。 晉 王叔和 《脈經》細分為二十四脈, 明 李時珍 《瀕湖脈學》增為二十七脈, 明 李中梓 《診家正眼》增為二十八脈。 虛裏的跳動(即心尖搏動),在胸部左乳下第四、五肋間,內藏心臟,為諸脈之本。 凡按之應手,動而不緊,不緩不急,是宗氣積於胸中,為無病之徵。

輕取則浮大而散亂;中取則弱減如飛花逐蝶散漫而去,如楊花散漫、如落葉漫飛;重取則杳然不見無蹤跡。 滑伯仁《診家樞要》雲:「散為氣血耗散,臟腑氣絕,在病脈主虛陽不斂,又主心氣不足。」散脈乃元氣浮散於外,先天之本絕,亦無根也,亟當固氣。 緊者,如繩轉索,剛勁且硬,不柔和也。 言脈拘急而緊張度高,甚則彈手。 寒主收引,脈為之緊縮,故可見緊脈。 外寒裏熱,陽熱鼓盪而寒邪束縛,則緊而有力。

反關脈: 《中醫詞典》解釋「反關脈」的意思

又木有甲乙,少陽厥陰,少陽主氣,厥陰主血,共為氣血升降出入之樞機。 弦之為脈,樞機不利,治以疏解為宜、和法為先。 微者,氣血不足、陽氣衰微之象也。 即景嶽先生所云:「微脈當概做虛治。」微在左寸,心氣不足,故心虛憂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