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考試局於1977年5月成立,並於同年8月1日開始執行其法定任務。 考試局成立初期,財政來源主要來自政府;1981年,考試局才正式成爲財政獨立及自負盈虧的獨立法定機構。 爲更有效反映考試局的角色及工作,考試局於2002年7月正式易爲香港考試及評覈局。 申請可於網以信用卡/易辧事/八達通/前往便利店以繳款單付款/抬頭人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之劃線支票/現金(只適用於親身提交申請)繳交申請費用,郵寄現金則不獲接受。 文憑試的成績對大部分的考生來說或許很重要,因此為求安心,申請買卷可以讓他們親自查看是否有被人為批改錯漏或不當的地方,以及時申請上訴和覆核成績。 進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書店後,可依據類別瀏覽及購買刊物,然後以信用卡、提款卡或繳費聆(網上)付款。

比較新舊委員會成員名單[35][36],顯示該涉嫌擅取機密而辭職的委員就是保良局莊啓程預科書院副校長許頌聲。 該事件已引起同日應考該試卷的極多考生不滿,事件發生後三日,考評局已收到逾80宗關於該事件的投訴。 考評局買卷2025 網上亦有考生髮起簽名運動抗議,短短一日已收集超過一萬個簽名。

考評局買卷: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卷一及卷三)

AfterSchool 是一個針對DSE而設的網上補習平臺,課程涵蓋多個 DSE 科目,讓同學足不出戶就可以享有優質教學。 註冊用戶人達 50,000 人,當中超過四分之一學生為應屆文憑試考生,是全港最大型網上補習平臺。 而鑑於香港與內地的夥伴關係日趨密切,考評局亦正積極與內地多個考試機構謀求合作,讓香港市民能考取內地的資格,亦讓內地人士報考香港的考試。

在每年的考試季度,考評局均會聘用接近8,000名工作人員,擔任試卷擬題員、審題員、閱卷員、校對員、題目核分員、口試考官及監考員,而大部分均爲中學及大學的資深教師。 係全港最大網上教育書店,為你搜羅不同作者及出版社嘅 DSE 溫習筆記、補充練習與參考書,一個平臺匯聚你需要的嘅 DSE 資源,幫助你考好 HKDSE。 民建聯議員葛珮帆表示,公開評卷參考十分重要,可以讓人明白有關爭議試題出題的原本目的,究竟是希望考生回答「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 中國歷史老師穆家駿認為,一般問「利多於弊」的題目,答案可回答「利多於弊」或者「弊多於利」,然後引述卷內提供的資料內容或以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比較。

考評局買卷: 資料搜尋

考評局被揭發多年來遺失試卷的失職後,於2004年起會通知受影響考生,考生如果不接受評估分數可選擇免費重考。 考評局又稱爲防止經常發生遺失試卷,會加強試卷交收的管理[22],同時引入網上評卷,減少遺失試卷的機會[23]。 申請人須於文件(試卷複本)銷毀日期(2022 DSE 考評局定為2022年9月8日)前的一個工作天(即是2022年9月7日)遞交申請,否則考評局只能發回評分紀錄複本。 考評局買卷2025 除考生(尤其打算重考的考生)會想收穫試捲去回看自己當時的表現,瞭解是甚麼導致最後的成績。 學校以至坊間的補習社也會替部分考生買卷,以供他們分析不同成績水平的考生的表現和得分位,為下屆考生提供針對性的幫助。

  • 民建聯議員葛珮帆表示,公開評卷參考十分重要,可以讓人明白有關爭議試題出題的原本目的,究竟是希望考生回答「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
  • 在每年的考試季度,考評局均會聘用接近8,000名工作人員,擔任試卷擬題員、審題員、閱卷員、校對員、題目核分員、口試考官及監考員,而大部分均爲中學及大學的資深教師。
  • 廉署落案起訴麥長華“准許他人取閱考試局試題”罪,他於東區裁判法院首次提堂時承認控罪以求減刑。
  • 考評局於2023年6月24日舉行一年一度的考評服務發展座談會,與約20名來自學校議會、教育團體、家長教師會等代表,就考評服務的發展交流意見。

引起學生反彈最大的原因,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方面指出考評局對於攜帶手提電話和考試中如廁學生監管不足。 而隨著資訊科技日新月異,考評局近年開始引入一系列嶄新及先進技術,如於2006年首次引入電腦條碼以更有效處理大批試卷,網上評卷系統亦於2007年正式在中學會考的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科採用。 考評局買卷 考評局於2008年會進一步將系統推展至其他8個會考及高考的其他科目,如會考電腦與資訊科技、高考的中國語文及文化、英語運用科等;亦會將技術推展至教師語文能力評覈及全港性系統評估。 除香港中學會考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外,考評局亦爲小學及初中舉辦“基本能力評估”。

考評局買卷: 考試局高級考務人員向兒子泄漏中學會考多科試題答案

考評局於2023年6月24日舉行一年一度的考評服務發展座談會,與約20名來自學校議會、教育團體、家長教師會等代表,就考評服務的發展交流意見。 另外,在卷五的錄音資料中,加插了一段聲音詭異的模擬萬聖節廣告,令考生感到不安及誤以爲收音機“跳臺”。 呢隻就係平時我哋成日話嘅 「Appeal Appeal 」啦! 就係由另外一個 “Remarker” 重新幫你份卷改一次(所以係好貴),呢位畀錢嚟救你命嘅仁兄/白武士/包大人/Angel,仲要唔會原先的 marker,所以就係等於「畀錢叫第二個人改卷」,喺中英文的卷二卷三都會發揮作用(有時卷一都會)。 考評局買卷 為了準備文憑試這場戰役,不少考生經歷了幾個月不眠不休的奮鬥,而如果最終能夠收獲自己努力的痕跡,於日後回望亦會是一種紀念。

  • 他又指出,試題是由香港大專院校及中學有關學科的教師擬寫及審題,已確保試題的程度適合中七學生回答。
  • 考評局於2004年首次爲全港小三舉辦全港性系統評估,並於2005年推展至小六,及至於2006年,更將評估推展至中三。
  • 其中一位口試主考員亦被指,向蕭源傳送有關2017年中文科考試一個簡介會的保密資料[37]。
  • 然而考慮到公衆對事件的關注,考評局檢討有關於試場內使用手提電話的規則後,於2007年的會考及高考,考評局特別加強提醒考生有關於試場內禁止使用手提電話及電子通訊器材的規則,亦加重罰則。
  • 有關2023年文憑試整體成績,請參閱新聞稿及相關統計資料。
  • 無線晚間新聞更訪問培正中學教師討論是屆會考中文卷一試卷。
  • 考評局為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而向要求者提供其「查閱資料要求」報告,但仍保留所有考試答卷和「查閱資料要求」報告的知識產權(包括版權)。

其中一位口試主考員亦被指,向蕭源傳送有關2017年中文科考試一個簡介會的保密資料[37]。 一個月後,廉政公署再起訴現代教育導師劉冠華(Kris Lau),以及19歲前評卷助理黃子軒。 他們涉嫌貪污及非法取用智能電話,收發2017年英文科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的機密資料[38]。 2006年5月4日舉行的香港中學會考英國語文科(課程乙)考試,懷疑有考生知道文章出處後,立即要求到洗手間,並利用手提電話或個人電子手帳到有關網站尋找答案。 事件惹來大批考生不滿,更有人在網上發起聯署,要求考評局徹查事件。 2009年,香港考試及評覈局舉辦包括超過200個國際及專業考試[11]。

考評局買卷: 學校想買你份卷?

2005年4月8日舉行的高考中,文化科卷一乙部閱讀理解,試卷臨時改變考覈方式,由2000年開始的考察速讀改回精讀,問題形式由填充題及多項選擇題改回考問答題,篇章由6篇短篇改回3篇長篇,影響考生表現,並引起多名考生向考評局投訴。 而其中的閱讀篇章《中年是下午茶》(香港文學家董橋作品)被考生批評過於艱深,其中一條問題問及文章內“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中“攪”、“切”、“榨”三字在文中的意思,由於太過艱深引起普遍考生的不滿,並以“攪切榨”一詞作爲表達不滿的用語。 2005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下稱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下稱中化科)考試發生了一系列的爭議,當中以閱讀理解部份的“攪切榨”爭議最廣爲人知。 考生在香港考試及評覈局舉辦的考試中,除語文科目外,可以使用得到香港考試及評覈局認可、並印有“▌▌▌▌█ H.K.E.A. APPROVED”或“▌▌▌▌█ H.K.E.A.A. APPROVED”橙色準用標籤的計算機[12]。

考評局買卷: 香港考試及評覈局

其兒子雖未被律政司刑事檢控,但因在考試前以不正當方法獲悉試題內容而違反考試規則[19], 被考試局取消全部科目的成績,日後可重考[20]。 事後考試局接受廉署建議加強考試文件保密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2020年5月14日,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歷史科的考試中,其中一題要求考生回答及解釋是否同意“ 年間,日本爲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惹來爭議。 香港教育局發聲明,認爲試題的資料極爲片面和“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 當中“避免影響閱卷的公正性和損害考生利益”的考量而言,皆因不排除評卷員的家人可能曾經受日軍不人道對待,因而有機會令評卷員受情緒影響。

考評局買卷: 考試試題專輯(附評卷參考及考生表現評論)

如考生的計算機上未預先印上標籤或標籤褪色,可在考試前到考評局加印標籤。 考評局買卷2025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作爲考評局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考試費上的收入在2016至17年度佔整體收入約45.6%[8]。 惟香港多年來都處於低出生率,中學畢業生人數連年遞減,影響考評局的收入,從2014年起已因此錄得虧蝕,需要靠儲備維持服務[8],同時增加考試費,另推行節流措施[9],必要時向政府申請一筆過撥款維持獨立運作及繼續提供考試和評覈服務[10]。 香港考試及評覈局的祕書處共聘用超過300名全職人員爲公衆服務,以及處理考評局委員會及其轄下事務委員會的工作。

考評局買卷: 考評局擬公佈「賣國試題」評卷參考

其他收入包括出版刊物、統計及評覈服務,該局會定期發刊其主辦考試的過往試題,供考生或導師購買作爲練習,還有關於考試的統計報告及詳細分析資料供學校採購。 2018年六月,現代教育補習名師蕭源(原名蕭志勇)、考評局一名監考員(即其妻子蔡盈盈)及兩名前口試主考員(其中一人爲時任香港華仁書院中文科教師吳宏梁),同被廉政公署落案起訴不誠實取用電腦罪。 疑犯涉嫌將2016年及2017年中學文憑考試中文科考試保密的試題傳送予蕭源。

考評局買卷: 資料來源

申訴專員公署在調查中發現,有一名評卷員在2000年的公開考試遺失多達7份試卷,考評局在沒有通知考生的情況下,只給予考生一個評估分數,也沒有披露評估的依據,對於遺失試卷也沒有詳細調查及追究責任,更未有訂立懲處機制,申訴專員公署指遺失試卷是考評局失職,對考生不公平。 考評局回應承認過去確有遺失試卷,而且很少評卷員會被處分,對於受遺失試卷影響的考生設立重考則有資源問題,因爲單是重擬試題的涉款已數以萬計。 考評局又稱發現遺失試卷後,會以考生該科其他考試的成績評分,如該科只有一次考試,則參考校內成績及其他考生表現評估分數。

考評局買卷: 委員會

該條有關20世紀初中日關係的試題被指引導考生答日本爲中國帶來利多於弊,考評局被批評漠視受難國民的情感尊嚴及歷史真相屬出題不當,考評局出題人士也被批評爲“教棍”[41]。 2010年4月23日舉行的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試題被考生批評過於艱深。 試題包括兩篇文章,一篇是張中行的“自嘲”,佔分超過全卷七成;另一篇則是文言文。 試後大批考生批評試卷過於艱深,已達到高考程度,文章亦過分冗長,題型與過往會考不同,令考生無所適從。

考評局買卷: 香港中學會考(中文作文)

包括香港中學會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香港普通話水平測試、香港教師語文能力評覈、全港性系統評估、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生考試、AP考試、SAT、ACT等。 因應香港高中課程於2009年起實行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香港考評局於2012年開始舉辦香港中學文憑(HKDSE)考試,取代現有的兩個公開考試——香港中學會考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而考評局已於2010年舉辦最後一次的香港中學會考及2012年舉辦最後一次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但爲配合重讀生的需要,考評局已承諾會因應有意重考生的人數,於2011年爲重讀生安排重考個別香港中學會考科目;2013年則爲安排重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香港考試及評覈局於5月19日宣佈,在英國的網站管理機構、香港警方及電訊管理局的協助下,已跟進本年中學會考英國語文科(課程乙)考試中懷疑手提電話作弊事件,發現並無證據顯示5月4日考試中曾出現大規模的作弊情況。 由於無出現廣泛違規,考評局重申毋須安排重考該科或取消部份試題的評分。

然而考慮到公衆對事件的關注,考評局檢討有關於試場內使用手提電話的規則後,於2007年的會考及高考,考評局特別加強提醒考生有關於試場內禁止使用手提電話及電子通訊器材的規則,亦加重罰則。 【大公報訊】記者楊天智報道:今年文憑試(DSE)出現美化日本侵華歷史的試題,被各界批評為「賣國試題」,質疑考評局藉試卷扭曲史實,最終該試題被取消。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書面回應議員質詢時表示,教育局已要求考評局在本月底提交內部調查報告,而考評局委員會亦正積極考慮公佈有關試題的評卷參考。 考評局開發的文憑試診斷回饋系統 (DFS) ,結合文憑試多個科目選擇題的試題庫,教師可按年份、內容領域、難度等來組合試卷,分派予學生進行評核,再取得診斷報告,報告除設有估算級別,還提供學科專家就學生答錯的題目撰寫重點考覈知識與提示。

至於翌日2005年4月9日舉行的高考中化科卷三聆聽理解,處境爲一羣醫生們討論歷史人物。 其中一名黃先生說到王莽、希特拉和周公,指首兩個人是“煽惑者”,“煽惑者”指的是“有人喺(在)公共事務上,先儘量討好民衆,利用佢嘅(他的)情緒煽風點火、矇蔽歪曲,攻擊同(與)自己唔(不)同意見,以達到個人目標”(括號內爲粵語口語用語的書面語文字)。 考評局買卷2025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前會長司徒華批評考評局已有預設立場,反問很多東西也與生活有關,爲何一定要講政治。

考評局買卷: 考評局買卷徵收嘅費用

翌日的卷三“聆聽能力”中,《春江花月夜》再度被提及,當中的錄音資料更有《春江花月夜》的解釋。 考評局買卷 2007年4月27日舉行的香港中學會考中文科作文題目其中一題爲檸檬茶,其後發現英皇教育的中文科補習教師蕭源在補習班中提供了一篇名爲《凍檸茶》的範文供學生參考。 有考生指這題條目太冷門,這樣也猜中,被質疑是試題被外露,有不公平的情況。 及後考評局檢視有關試卷的擬備過程及進行調查,認爲並無證據顯示有試題外泄的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