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更嚴重的多人死亡火災發生後,港督或行政長官可委任大法官[273]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去找出意外成因、追究責任及提出改善方法避免同類火災再次發生。 首先起火的是長沙灣元洲街488號地下一間紙紮店,由於現場存有煙花爆竹並大量易燃品,加上樓宇設計問題,火勢迅速波及閣樓的塑膠工場併發生爆炸, 再經天井蔓延至二、三、四樓和天台木屋。

消防員接報後開喉灌救,並動用雲梯救出多名居民,多人吸入濃煙需要送院。 元州街唐樓大火 元州街唐樓大火2025 消防員及警方調查發現,懷疑起火單位一名男住客吸煙遺下火種,燒著梳化及雜物引起火警。 消防事後調查火警原因,不排除是電綫短路引起,認為火警沒有可欵。 由於火勢在1樓至3樓及13至15樓同時迅速蔓延、消防電梯不能使用及逃生樓梯因部分防煙門未有關上而充滿濃煙及高溫,消防員難以抵達高層火場。

元州街唐樓大火: 亂丟菸蒂燒黑大片空地 工人當街就逮竟問:有拍到嗎?

他們在疏散時甚爲趕急,只能穿著睡衣及戴上口罩後隨即離開。 當日,消防員到場升起雲梯,出動兩隊煙帽隊進入火場灌救,約10分鐘後將火救熄。 元州街唐樓大火 總督彭定康於1996年12月17日委任胡國興法官為嘉利大廈調查委員會主席,調查大火起因及發生經過、檢討當局應變措施及提出防止慘劇重演的建議等。

起火單位為唐樓2字樓一個單位,為一開四劏房,火場面積3米乘5米。 4名市民逃往大廈天台,最後由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西科斯基S-70A-27黑鷹直升機,在冒著大火及濃煙的危險下救離現場[6]。 此外,一名周生生珠寶金行女員工及一名聖若瑟英文中學學生李速基從大廈墜下,倒臥在大廈向庇利金街的鋼製遮陽篷上,兩人卻奇跡生還[7]。 有人則以褲子綁成繩索,爬到毗鄰的金陵大廈天台逃生,更有人冒險跳到雲梯車的升降臺,抓著金屬支架逃生[5]。

元州街唐樓大火: 安蔭邨單位陷火海 消防發現焦屍

雖然消防處已派出4部雲梯車到場,在路面空間有限及火勢猛烈下,無法在短時間內從窗戶救下所有被困人士。 不少被困的人在窗外呼叫、揮動毛巾、投擲紙張等,向在場的消防員求救。 其中一名在窗邊等待救援的男子因為未能及時被救出,被活活燒死。 上午10時45分,深水埗元州街300號一幢空置的唐樓突然冒煙,附近街坊見狀隨即報警求助。 消防員及救護員到場前,有兩名工人疑因濃煙太大未能及時逃生,故站在二樓窗口位置伸手呼救。 隨後有警員趕至,並向工人表示消防將至,「唔使驚,消防嚟緊」,以安撫工人情緒。

報告指電梯更換工程造成的特別危險環境是引發是這次災難的主因,而中藝百貨擅自更改1至3樓的消防梯作為貨倉及改裝大閘,則使大火在低層得以持續並迅速蔓延。 由於嘉利大廈缺乏自動灑水系統及封閉式的防煙門,火勢未能被即時控制,加上工人及住客在電梯工程進行期間的防火意識不足,在火警初期未有立即警覺逃生。 元州街唐樓大火2025 元州街唐樓大火2025 報告同時批評不少同期落成的商業大廈存在消防設施不足的問題,並提出改善建議。 消防於下午4時49分接報後隨即派出4輛消防車及1輛救護車,並於4時52分到達現場。 除造成多人殞命的火災較易警惕大眾外,消防處在1964年2月1日仿傚美國[68]開始實行火警分級制度,以顯示火勢規模及所需的救援程度。

元州街唐樓大火: 大火經過

現場曾傳出爆炸聲,有窗框燒至變形,導致冷氣機鬆脫飛墮落街。 據民建聯社區幹事陳龍傑表示,在下午1時半,相關單位發生火警,並冒出濃煙,亦有玻璃爆破,更有冷氣機飛脫。 他續指,由於機電署及相關部門的人員正在涉事單位視察,檢查樓宇結構及電力安全等,需確保現場安全才可允許居民返回住所。

  • 下午近4時,警方接報一艘木漁船和停靠在旁邊的另一艘漁船起火,火勢猛烈,大量濃煙升上半空,水警輪和消防輪到場射水灌救,其後將火救熄。
  • 當局為免影響中環一帶,駐港英軍決定採用100磅烈性炸藥炸掉上環附近的房屋,剩下的廢料用來填海,該地居民被迫移到石塘咀,而廢墟則開闢了蘇杭街。
  • 消防事後調查火警原因,不排除是電綫短路引起,認為火警沒有可欵。
  • 其中一名在窗邊等待救援的男子因為未能及時被救出,被活活燒死。
  • 第一及二級較輕微,亦是大多數火警接報後最先給予的評級,三級或以上通常被媒體稱為大火。
  • 汲取1996年造成41人喪生的嘉利大廈大火教訓,政府開始修例[272],強制要求新落成兼具一定高度的樓宇必須設有適量的避火層。
  • 長沙灣元州街412號唐樓,3樓一個單位在早上約5時27分發生火警,單位冒出大量濃煙,多名居民在窗邊揮手求救。
  • 雖然消防處已派出4部雲梯車到場,在路面空間有限及火勢猛烈下,無法在短時間內從窗戶救下所有被困人士。

他續指,已聯絡民政事務局,希望可開放地方予無法回家的住戶稍作休息,並引述局方指將會開放社區中心。 他又指,涉事唐樓約為40年樓齡,樓高9層,涉及數十個單位,但部分單位為劏房,相信有過百名居民受影響。 一家四口居住在天台屋的簡太在受訪時表示,他們在事發時正在玩遊戲機,當時已聞到有異味,同時亦聽到有人在樓下大叫「火警」,並提醒住戶離開,亦有人上門拍門。 他們在疏散時甚為趕急,只能穿著睡衣及戴上口罩後隨即離開。 當日,消防員到場升起雲梯,出動兩隊煙帽隊進入火場灌救,約10分鐘後將火救熄。 今晨(16日)深水埗發生火警的唐樓,火警後現場一片焦黑和頹垣敗瓦。

元州街唐樓大火: 夜間重訪唐樓 住戶忙於清潔善後

居住六樓的黃婆婆表示,今晨火警發生時正和丈夫在屋內安睡。 由於屋外太大煙,她最後選擇和丈夫留在屋內,以濕毛巾堵塞門縫,靜候消防救援。 同住六樓的林生表示,今晨聽到吵雜聲,一開門發現主樓梯濃煙密佈,於是循後樓梯逃生。 元州街唐樓大火2025 唐樓的主樓梯能通往地面和天台,另外亦有一條後樓梯,則能通往天台和另一端的地面街道。

元州街唐樓大火: 葵俊苑女死者遺體移送殮房 火警疑與電綫短路有關

嘉利大廈後來拆卸,原址於2007年改建為「銀座式商場」佐敦薈(JD Mall)。 香港政府亦重新修訂相關消防條例,以改善早期私人樓宇的消防設施[3]。 46歲蔡姓屋主表示,火災發生時他剛好不在家,回家時就看到房子已陷入火海,認為可能是使用超過10年的除濕機電線老舊走火,詳細原因待消防局進一步釐清。 1996年11月嘉利大廈正進行電梯更換工程,大廈內4部電梯中的兩部被移去,在電梯槽內搭有竹棚,各層電梯門亦被移走,改以木板臨時覆蓋。 由於在較早前2號升降機拆卸工程時產生黑煙和異味,曾引起業戶注意,故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於3號及4號升降機拆卸工程前在管理處貼出以下告示[4]。

元州街唐樓大火: 元州街唐樓火警 冷氣機鬆脫飛墮落街幸無砸中人

首先起火的是長沙灣元洲街488號地下一間紙紮店,由於現場存有煙花爆竹並大量易燃品,加上樓宇設計問題,火勢迅速波及閣樓的塑膠工場並發生爆炸, 元州街唐樓大火2025 再經天井蔓延至二、三、四樓和天台木屋。 消防員在火場搜索後,在大廈頂層共找到39具屍體;1名傷者留醫數個月後不治;連同殉職的廖熾鴻在內,事件共造成41人死亡;另有80人於事件中受傷。 是次火災是香港自1962年元州街唐樓大火引致44死21傷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火災。

元州街唐樓大火: 救援與消防條例

唐樓有主樓梯和後樓梯,但通道狹窄,最多隻能讓一名成年人同時通過。 元州街唐樓大火2025 今凌晨二樓單位發生火警時,出現煙囪效應,濃煙不斷向上升,住在二樓以上的住戶逃出大門時,因濃煙在主樓梯上湧,不能往地下方向逃走。 下午近4時,警方接報一艘木漁船和停靠在旁邊的另一艘漁船起火,火勢猛烈,大量濃煙升上半空,水警輪和消防輪到場射水灌救,其後將火救熄。 有關部門加強採取執法行動,積極清拆天台僭建物,並要求大廈業主和住客自行清理走火通道和把防煙門關上。

元州街唐樓大火: 香港火災列表

事發期間香港傳媒大篇幅報道,而被困人士在高空躍下逃生及被烈火吞噬的畫面,震撼整個香港社會。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揭露了舊式商住樓宇的防火標準過時與市民防火意識不足的問題。 消防處後來進行全港樓宇查勘,發現只有28%私人樓宇在消防裝置和大廈消防管理方面獲得“滿意”的評級。 屋宇署的查勘結果相似,查勘顯示80%的綜合用途樓宇的逃生路線不足。 元州街唐樓大火 肇事為樓高八層的舊式唐樓,一梯兩夥,差不多每戶均裝修成劏房戶,通常一劏為四,每層共有八戶劏房戶。

元州街唐樓大火: 香港

除了小部份火頭涉及縱火罪行之外,香港大部份火警的起因乃是人為疏忽[1]。 由於香港氣候於秋季及冬季受東北季候風帶來的乾燥大陸氣流影響,香港濕度降低,容易釀成火災,但雷擊樹木引起的山火並不常見[1]。 記者今晚重訪唐樓,發現接近起火地點的三、四樓均十室九空,相信受影響的居民已搬到其他地方暫住。 居住於七樓其中一間劏房的陳太表示,是夜她和鄰居忙於一同清潔被燻黑的走廊及大閘,其居所並未受到火警太大影響。 陳太憶述事發時指,她和女兒以濕毛巾塞門縫,留在家中往窗邊求救。 居住於八樓的曾先生則指,其居所被燻黑,需要重新清潔,事發時他跑往天台逃生。

元州街唐樓大火: 葵俊苑女死者遺體移送殮房 火警疑與電綫短路有關

有些雖有骸骨形狀,但稍為觸碰即粉碎,部分甚至化為灰燼。 鑑證人員只能倚賴牙齒、特徵、脫氧核糖核酸(即俗稱DNA)、個人證明文件及財物,作為辨別死難者身分的主要根據。 2014年市建局刊憲公佈計劃重建青山道及元州街共16幢發展項目,並於2015年年初正式向業主提出收購。 市建局估計該項目提供約12,000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可興建約260個中小型住宅單位,並預計可在2022或2023年完成。 元州街唐樓大火 元州街唐樓大火 本廈3號、4號電梯之拆卸工程將於十一月一日(星期五)起展開,在拆卸電梯過程中,會有黑煙冒出並有異味散發,各業戶請勿驚慌,工程期間造成滋擾及不便,敬希見諒。

元州街唐樓大火: 鰂魚湧城巴車尾着火焚燒 消防到場救熄無人傷

其後在消防員協助下,兩名工人安全返回地下位置,並無受傷,更向在場記者指「無事啦,無事啦」。 元州街唐樓大火 超過200名消防員、40部消防車、50部救護車參與救援行動。 此外,醫療輔助隊應急特遣隊、民眾安全服務隊、聖約翰救傷隊、消防處流動傷者治療車、伊利沙伯醫院醫護人員等先後奉召到場增援。 1996年11月20日下午4時47分,在11樓電梯槽的燒焊及焊切金屬作業造成的火屑和裁切掉落的高熱金屬片,最先點燃2樓電梯槽及電梯大堂內的木板雜物及建築材料。 由於大廈管理處的上述告示,火警初期產生的煙並未引起樓上租戶注意。

元州街唐樓大火: 唐樓通道狹窄 雜物囤積 阻礙逃生

進入90年代,隨着木屋區清拆、工業北移;五級火宗數較六、七十年代顯著下降,惟1996年的嘉利大廈大火則創下自火警分級制設立後最多人喪生的五級火。 踏入21世紀,政府進行大量防火宣傳教育、巡查和執行大廈消防條例以及大眾普遍具有基本防火與逃生意識,使整個2000年代僅發生一宗五級大火,而2010年代更是首個沒有五級火的年代。 以下是自從1964年有記錄[69]至今在香港發生的五級大火。 香港在19世紀中葉開埠初期,人口只有數萬,大火在香港並不常見。 不過於1851年12月28日,在上環下街市(現今蘇杭街一帶)發生一場沖天大火災,除燒死30人外,火場面積還達19萬平方呎,損壞房屋逾400間,火勢更險些蔓延至政治經濟核心區中環。

據記者現場視察,唐樓的樓梯通道狹窄,最多隻能讓一名成年人通過,天台後樓梯被大量雜物阻塞。 有住客透露,今晨發生火警時,因出現煙囪效應,主樓梯濃煙滿佈,他向上逃生至天台,欲轉後樓梯離開,始發現後樓梯被大量雜物阻塞不能行走,因此被困於天台上,只能等候消防員救援。 一場火警,最終有26人不適送院,「原兇」有可能是煙囪效應,加上後梯雜物阻塞,令居民不能及時逃生。 記者今日夜間再到訪唐樓現場,發現起火樓層已十室九空,居住於較高樓層的住戶則忙於清理被燻黑的地方,務求盡快回復正常生活。 現場曾傳出爆炸聲,有窗框燒至變形,導致冷氣機鬆脫飛墮落街。

元州街唐樓大火: 香港電臺

據民建聯社區幹事陳龍傑表示,在下午1時半,相關單位發生火警,並冒出濃煙,亦有玻璃爆破,更有冷氣機飛脫。 他續指,由於機電署及相關部門的人員正在涉事單位視察,檢查樓宇結構及電力安全等,需確保現場安全才可允許居民返回住所。 元州街唐樓大火 他續指,已聯絡民政事務局,希望可開放地方予無法回家的住戶稍作休息,並引述局方指將會開放社區中心。 他又指,涉事唐樓約爲40年樓齡,樓高9層,涉及數十個單位,但部分單位爲劏房,相信有過百名居民受影響。 一家四口居住在天台屋的簡太在受訪時表示,他們在事發時正在玩遊戲機,當時已聞到有異味,同時亦聽到有人在樓下大叫「火警」,並提醒住戶離開,亦有人上門拍門。

元州街唐樓大火: 基隆龍騰大地社區6樓竄火舌 消防出動21車灌救

第一及二級較輕微,亦是大多數火警接報後最先給予的評級,三級或以上通常被媒體稱為大火。 當火勢進一步升為五級時,電視臺會以特別新聞報道形式隨時跟進。 元州街唐樓大火 19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香港經常發生五級大火,每年平均有數次,其中以1971年最嚴重,創下一年內達7宗的最高記錄,72年亦有5次,70年代後期稍為減至每3年二或三宗。 此段時期正值香港工業興起,大火通常在防火設備不足,儲存過多易燃品之工廠大廈發生。 70年代末期,大量新移民從中國大陸湧入,在山邊搭建大量木屋。 80年代再度陷入火災高發期,1981年的五級火警中,過半數發生在木屋區。

火勢沿著竹棚向1樓及3樓蔓延,波及另一電梯槽、電梯大堂及中藝國貨的貨倉。 火勢產生的濃煙和高熱氣體在電梯槽內持續向上升,在電梯槽的頂部積聚。 元州街唐樓大火 元州街唐樓大火2025 而電梯槽內亦因高熱氣體在高層的散逸而產生低壓,形成煙囪效應,將戶外空氣經窗戶抽入低層火場,令火勢非常猛烈。 今晨發生的火警中,共有26名住客吸入濃煙不適送院,消防接獲12個來自住客的求助報告,共有19名市民利用雲梯車送至安全地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