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預計於二○一六年落成,為新界西聯網額外供應260張病牀,提供急症科、復康、療養及護理等住院服務。 天水圍醫院落成啟用後,會配合新界西聯網內的博愛醫院及屯門醫院,為區內居民提供適切的醫院服務。 在基層醫療方面,全港第一間根據基層醫療發展策略及服務模式設計,位於天水圍天業路的社區健康中心將於二○一二年上半年啟用,提供綜合和全面的基層醫療服務。 屆時,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亦會遷往天水圍社區健康中心。 預計新的天水圍社區健康中心聯同現有的天水圍健康中心每年將為區內提供合共超過20萬人次的普通科門診服務,並會配合區內需要提供護士及專職醫療護理,以及其他基層醫療支援服務。 天水圍醫院(英語:,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TSWH)是一所位於香港新界天水圍天壇街11號(第32區)的小型公立醫院,於2017年1月9日起分階段投入服務[1],急症室首階段於2017年3月15日啟用,但不是24小時服務,只於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4時提供服務,於2018年3月21日急症室服務時間延長為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8時。

然而,由於醫院的選址可能含有大理石溶洞,故此需要比較一般施展工程時期為長,用以進行地基工程,因此落成日期將會延至2016年年中[11],當時預計於2017年初啟用[12],未能夠符合於2014年至2015年啟用的承諾。 天水圍醫院的建築工程於2013年第一季開展,並在2016年9月竣工,樓面面積約為59,000平方米,現時共提供約300張病牀,包括緊急護理、康復、療養、紓緩治療及日間病牀。 天水圍醫院外圍設有玻璃幕牆,設計可加強採納天然光;而醫院在部份樓層設有綠化花園,既增加環保元素,也可美化景觀。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2025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2018年2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出席天水圍醫院植樹典禮致辭時宣佈,天水圍醫院急症室開放時間將由現時的8小時,延長至12小時,3月21日起提供「朝八晚八」服務,若人手許可,到2018年11月將可提升至24小時運作,並相應開展急症住院服務[16]。 請於左列選單選擇所須資料,包括前往天水圍醫院之途徑、門診及住院病人須知、探病時間、設施簡介和有關發放病人資料的訊息。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醫療服務及收費

當局現階段並無計劃開設深夜或通宵時段的公營普通科門診服務。 醫管局各聯網根據區內的人口結構、居民使用服務的模式,以及聯網內各醫院的服務範疇等因素,為當區居民規劃及提供適切的服務。 因應新界西醫院聯網內包括天水圍區人口增長所帶來的服務需求,當局正籌劃興建天水圍醫院作為一所社區醫院。

2016年9月30日,建築署把天水圍醫院移交給醫院管理局,此時,新界西聯網隨即進行測試及安裝醫療儀器等準備工作[2]。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如果本身領取綜援,只需於每次登記求診時通知職員可以豁免醫療費用,並出示身份證明文件,經職員確認後,即可獲豁免公營醫療服務收費。 如果沒有領取綜援,亦可以在確認符合特定資格同通過經濟審查後,申請公立醫院及診所費用減免、撒瑪利亞基金及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服務範圍

2018年2月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出席天水圍醫院植樹典禮致辭時宣佈,天水圍醫院急症室開放時間將由現時的8小時,延長至12小時,3月21日起提供“朝八晚八”服務,若人手許可,到2018年11月將可提升至24小時運作,並相應開展急症住院服務[16]。 隨住各項服務陸續啟用,天水圍醫院將會成為天水圍區嘅主要醫療服務機構,屆時可以減少居民跨區到聯網其他醫院求診。 天水圍醫院(Tin Shui Wai Hospital)係香港新界元朗區一間公立醫院,喺2017年創辦,而家由醫院管理局管理,係新界西聯網其中一間醫院,地址係新界天水圍天壇街11號。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2020年,由於香港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為應付從歐洲疫區回港人潮,此醫院自3月20日起承擔兩個指定分流中心的化驗工作;其後,此醫院亦負責營運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設立的臨時疫症醫院;然而,後期由中央委託深圳市建築工務署代建的擴展部分,則由北大嶼山醫院營運。

  • 除了積極參與病人的護理,我們亦促進員工的持續教育和專業培訓,專業質量保證,以及定時進行臨牀改善方案。
  • 2018年11月21日起醫院設立24小時急症室服務,並開設住院服務[3][4]。
  • 天水圍醫院於2017年1月起分階段投入運作,提供24小時急症、專科門診、腎臟透析、專職醫療、放射診斷、藥劑及社康護理等服務。
  • 由於急症需要醫院分科服務及其他配套的支援,確實有嚴重緊急需要的急症病人應到醫院急症室求診,以作分流及視乎需要由醫院提供適切的治療和支援。
  • 《2017/18週年工作計劃》服務時間由8小時延長至12小時[14]。
  • 天水圍醫院落成啟用後,會配合新界西聯網內的博愛醫院及屯門醫院,為區內居民提供適切的醫院服務。

醫管局自二○○六年起在天華邨博愛醫院中醫診所,設立只有一間臨時診症室的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作為過渡性措施應付區內服務需要。 兩間診所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每年合共提供約 人次的普通科門診診症服務。 為進一步加強天水圍區的公立基層醫療服務,醫管局自二○○八年六月起推出「天水圍基層醫療合作試驗計劃」,由區內私家醫生為需要在天水圍普通科門診診所跟進特定慢性疾病而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提供門診服務。 計劃推出至今,已擴展至整個天水圍區,有十名區內執業私家醫生及超過1 600名病人參加計劃。 根據醫管局的數字,公營普通科門診優先服務的對象,包括長者、綜援受助人士和獲豁免公營醫療收費人士等,透過電話預約系統成功獲發籌往上述兩間診所求診的比率接近九成。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香港43間公立醫院及政府醫療機構名單(附聯網資訊+連結)

除公營普通科門診外,天水圍有大約30多名私家醫生執業,為區內市民提供便捷的門診服務。 (二)醫管局普通科門診照顧的病人,主要為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病人等),以及症狀相對較輕的偶發疾病病人(如感冒、傷風、發燒、腸胃炎)。 醫管局亦透過一系列加強慢性疾病治理的計劃加強對長期病患者的支援。 偶發疾病病人,可透過醫管局電話預約系統,預約未來二十四小時的診症時段。 由於急症需要醫院分科服務及其他配套的支援,確實有嚴重緊急需要的急症病人應到醫院急症室求診,以作分流及視乎需要由醫院提供適切的治療和支援。 普通科門診並非為提供緊急服務而設,基於有效運用普通科門診資源的考慮,加設深夜或通宵時段門診服務,並非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

  • 醫院的急症室設有14間診症室和3間急救房,護士站設於急症室中央,方便監察急症室運作及調配醫護,亦設兩間專門接收精神紊亂病人的獨立病房,另有一間病房設「負氣壓隔離設備」,專門治療懷疑感染傳染病患者[6]。
  • 因應新界西醫院聯網內包括天水圍區人口增長所帶來的服務需求,當局正籌劃興建天水圍醫院作為一所社區醫院。
  • 除公營普通科門診外,天水圍有大約30多名私家醫生執業,為區內市民提供便捷的門診服務。
  • 答覆:主席:(一)規劃署資料顯示,現時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新界西醫院聯網覆蓋的人口約為106萬,其中元朗區約有56萬,屯門區則接近50萬。
  • 天水圍醫院(Tin Shui Wai Hospital)係香港新界元朗區一間公立醫院,喺2017年創辦,而家由醫院管理局管理,係新界西聯網其中一間醫院,地址係新界天水圍天壇街11號。
  • 醫院原定選址位於天水圍第121區,然而當局稱該處需要將兩條去水渠改道,故此可能使到工程需要待至2018年至2019年才落成,未能夠符合於2014年至2015年啓用的承諾,故此當局最終落實以第32區、原訂興建保良局西區婦女福利會馮李佩瑤小學的空地作爲醫院的選址地點。

2018年2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出席天水圍醫院植樹典禮致辭時宣佈,天水圍醫院急症室開放時間將由現時的8小時,延長至12小時,3月21日起提供「朝八晚八」服務,若人手許可,到2018年11月將可提升至24小時運作,並相應開展急症住院服務[16]。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2025 天水圍醫院透過引入各項嶄新科技、系統及設備,以優化病人流程,提升服務質素。 具體項目包括急症室電子系統、病房無紙化、遙距診症,以及安排機械人處理部份後勤工作等。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工程圖像

急症室首階段於2017年3月15日啓用,但不是24小時服務[13],只於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4時提供服務,其餘時間仍要依賴博愛醫院及屯門醫院的急症室。 《2017/18週年工作計劃》服務時間由8小時延長至12小時[14]。 2009年,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週一嶽表示,原來訂定於2019年落成的天水圍醫院預計可以提早4年完成工程,於2015年落成,並且投入服務[10]。 然而,由於醫院的選址可能含有大理石溶洞,故此需要比較一般施展工程時期爲長,用以進行地基工程,因此落成日期將會延至2016年年中[11],當時預計於2017年初啓用[12],未能夠符合於2014年至2015年啓用的承諾。 醫院原定選址位於天水圍第121區,然而當局稱該處需要將兩條去水渠改道,故此可能使到工程需要待至2018年至2019年才落成,未能夠符合於2014年至2015年啓用的承諾,故此當局最終落實以第32區、原訂興建保良局西區婦女福利會馮李佩瑤小學的空地作爲醫院的選址地點。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服務收費

首階段提供之服務包括專科門診、腎臟透析、專職醫療、放射診斷、藥劑及社康護理等日間服務[2]。 2018年11月21日起醫院設立24小時急症室服務,並開設住院服務[3][4]。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首階段提供之服務包括專科門診、腎臟透析、專職醫療、放射診斷、藥劑及社康護理等日間服務[2]。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工程圖像

醫院的急症室設有14間診症室和3間急救房,護士站設於急症室中央,方便監察急症室運作及調配醫護,亦設兩間專門接收精神紊亂病人的獨立病房,另有一間病房設“負氣壓隔離設備”,專門治療懷疑感染傳染病患者[6]。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2025 如需更改覆診日期或有任何查詢,可先致電專科門診登記處與職員聯絡,並提供個人資料協助查詢有關詳情,並以作安排。 病人須自備攜個人日常用品,如漱口盅、牙刷、毛巾、紙巾、濕紙巾、肥皂、拖鞋等。 另外,病人亦須帶備香港身份證或護照及入院紙辦理入院登記手續。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天水圍區公營醫療夜診服務

喺啟用初期,天水圍醫院設有日間急症服務、專科門診、腎科透析、專職醫療同社康護理等主要日間服務。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天水圍醫院於2017年1月起分階段投入運作,提供24小時急症、專科門診、腎臟透析、專職醫療、放射診斷、藥劑及社康護理等服務。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醫院原定選址位於天水圍第121區,然而當局稱該處需要將兩條去水渠改道,故此可能使到工程需要待至2018年至2019年才落成,未能夠符合於2014年至2015年啟用的承諾,故此當局最終落實以第32區、原訂興建保良局西區婦女福利會馮李佩瑤小學的空地作為醫院的選址地點。 有區議員批評,受到面積所限,新的選址只能夠興建規模比較小的醫院[8];亦指該地段鄰近天瑞邨,擔心影響居民健康[9]。 2009年,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週一嶽表示,原來訂定於2019年落成的天水圍醫院預計可以提早4年完成工程,於2015年落成,並且投入服務[10]。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

2018年11月21日起醫院設立24小時急症室服務,並開設住院服務[3][4]。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急症室首階段於2017年3月15日啟用,但不是24小時服務[13],只於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4時提供服務,其餘時間仍要依賴博愛醫院及屯門醫院的急症室。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2025 《2017/18週年工作計劃》服務時間由8小時延長至12小時[14]。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服務時間

如非成年本港居民,或屬公務員及領取公共援助者,可按此瀏覽。 除了積極參與病人的護理,我們亦促進員工的持續教育和專業培訓,專業質量保證,以及定時進行臨牀改善方案。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病人與訪客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國麟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週一嶽的書面答覆:問題:  現時新界西人口約有200萬,區內天水圍的發展尤其迅速,天水圍居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 答覆:主席:(一)規劃署資料顯示,現時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新界西醫院聯網覆蓋的人口約為106萬,其中元朗區約有56萬,屯門區則接近50萬。 醫管局在聯網內設有包括屯門醫院和博愛醫院在內的四間公營醫院、八間普通科門診、四間家庭醫學專科門診,以及四間專科門診診所。 公立普通科門診服務以低收入及弱勢社羣,包括長期病患、貧困老弱或殘疾長者,以及低收入家庭等,為主要服務對象。 現時天水圍的公立普通科門診服務主要由位於天瑞路的天水圍健康中心提供。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專科門診服務

有區議員批評,受到面積所限,新的選址只能夠興建規模比較小的醫院[8];亦指該地段鄰近天瑞邨,擔心影響居民健康[9]。 2018年11月21日起,天水圍醫院落實24小時急症室服務,並開設住院服務,初期設32張急症綜合專科病牀,將來會陸續增加住院牀位[3][4]。 2018年11月21日起,天水圍醫院落實24小時急症室服務,並開設住院服務,初期設32張急症綜合專科病牀,將來會陸續增加住院牀位[3][4]。

天水圍醫院有咩科: 天水圍醫院

根據 2020 年 6 月 21 日下午 1 點 45 分的資料,天水圍醫院的參考等候時間超過 1 小時,可按此查閱最新輪候時間。 醫院的急症室設有14間診症室和3間急救房,護士站設於急症室中央,方便監察急症室運作及調配醫護,亦設兩間專門接收精神紊亂病人的獨立病房,另有一間病房設「負氣壓隔離設備」,專門治療懷疑感染傳染病患者[6]。 專職醫療服務包括營養、言語治療、醫務社會服務、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足病診療、義肢及矯形、藥劑、臨牀心理學和病人資源中心。 為了實現部門在各個領域都有卓越服務,我們將繼續有效地利用時間和資源,為病人提供優質和可靠的醫療服務。 2016年9月30日,建築署把天水圍醫院移交給醫院管理局,此時,新界西聯網隨即進行測試及安裝醫療儀器等準備工作[2]。 2020年,由於香港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爲應付從歐洲疫區回港人潮,此醫院自3月20日起承擔兩個指定分流中心的化驗工作;其後,此醫院亦負責營運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設立的臨時疫症醫院;然而,後期由中央委託深圳市建築工務署代建的擴展部分,則由北大嶼山醫院營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