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77年10月,臺灣省政府環境保護處訂頒「臺灣省一縣市一河川污染整治案」,責由各縣市政府選擇一條具代表性之污染河川,全力治理。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2025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2025 於是宜蘭縣即配合冬山河風景區之開發計畫,規劃流域性污染整治方案,改善冬山河之水污染,以提昇冬山河水質,並確保觀光事業之發展(註16)。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是項成果,在民國81年考評時獲得了甲等第二名(註17),足以肯定宜蘭縣政府對環境保護及河流水質維護的努力。
- 除了在園區裡頭散步、騎自行車,也非常推薦購票搭乘小船漫遊冬山河,船上司機沿著河畔,一邊行駛一邊導覽河岸風光景緻,一路開往宜蘭傳藝中心。
- 3.宜蘭國際童玩節:每年暑假所舉辦的宜蘭國際童玩節,讓整個冬山河搖身一變,成為充滿熱鬧喧囂氣息的水上樂園。
- 親水公園主要的硬體設施工程大致上可分為四期:雙龍岸為民國77年最早完工的設施,第一期是親水公園全區景觀工程,第二期是艇庫,第三期為旅客服務中心,第四期為戲水區(註38)。
- 親水公園為水態博物園中最先建設的據點,也是整個水態博物園的門廳,此區需提供全區的旅遊交通資訊,以及縣內其他旅遊景點的連繫,並兼顧全園區的行政管理中心(註37)。
- 親水公園是冬山河最重要的遊憩據點,以重建人與水的自然倫理為訴求,模仿大自然造景並融入蘭陽本土色彩,如水上舞臺、五座圓錐形卵石丘及海面上的龜山島,不經意的將蘭陽地標引入園中。
治標工程以現有排水系統浚渫拓寬為主,冬山河幹線為配合將來的治本計畫將河道拓寬浚渫,並一部份加以截彎取直,工程於民國64年2月開工至64年8月底完工,工程費為76,233,000元。 1.冬山河畔:不論是要坐在草地上還是沿著河畔騎腳踏車,寬廣平靜的河面與綠草所形成的美麗風景,都是冬山河親水公園最值得一看的美麗風景。 穿過大門沿著進入公園,不是國際童玩節舉辦期間的的冬山河親水公園,雖然就像一般開放的公園不用特別買門票,不過少了國際童玩節的公園,也少了一股屬於童玩節纔有的熱鬧與喧囂。 經過數次颱風及洪水的考驗,區域內浸水3天以上之面積減至300公頃左右,浸水深度及時間較之治理前均有顯著的減少(註10)。 累計治標工程費76,233,000元,治本工程費364,947,000元,總工程費共441,180,000,其經費來源因治標工程屬災害修復,全由中央及省府補助,而治本工程是由中央及省補助80%,地方負擔20%,其中地方負擔部份由縣府分擔六成,宜蘭農田水利會分擔四成(註8)。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冬山河親水公園怎麼去
在這裡其實處處可見「親近水、大自然」的理念和巧思,陸地與河水交接處,多半設計為階狀平臺並層層沒入水中,或將陸地以斜坡延伸至水中;從劇場中臺向海遠眺,水上舞臺、五座櫛比鱗次的圓錐形卵石丘,正對著龜山島的頸部,不經意的將蘭陽自然地標引入園中。 而冬山河自古相傳有青龍及黃龍護岸,因此河畔用卵石築起高低起伏、彎曲有致的龍坡,分別鑲上青、藍和黃、橘的陶片,在龍坡的階梯上,一方方有趣的嵌鑲畫則是宜蘭小朋友拼貼的傑作。 冬山河名稱的出現,大約是25年前的事,之前是叫羅東溪,民國56年,宜蘭縣大水災,當時行政院長蔣經國下令整治,才改名為冬山河(註6)。 民國63年因颱風侵襲,引發嚴重水災,再度引起政府單位的注意,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將冬山河徹底改造,以解決水患的問題。
親水公園的開發和冬山河的整治有密切的關係,民國64年至71年冬山河的治標、治本工程完成後,解決了水患,因而改善住民的生活環境。 繼任的主事者——宜蘭縣長陳定南以「觀光立縣」為施政的重點,對於觀光資源的規劃十分重視,首先委託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室著手進行宜蘭縣的觀光發展整體規劃及六個風景區的細部計劃,冬山河即為其中之一。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2025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2025 民國72年,縣府第一次在冬山河捷徑橋舉辦龍舟賽時,發覺這個地方潛力十足,很適合開發為休閒遊憩的場所,於是預備將之規劃為區域型的觀光景點,以提供宜蘭縣民及臺灣北部地區民眾一個正當的休閒場所。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服務設施:
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行程規劃,購買單程票緊接著到傳藝中心,或是購買來回票,短暫停留傳藝中心,原路返回親水公園。 冬山河未開發時,我小時候在武淵種作,到「晚冬天」(第二季水稻收割)一下雨就積水。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當地有句俗話說「有應公仔做戲寒死鬼,三堵做戲做大水」當時若遇積水,常超過一公尺,割稻時的機器桶(割稻 用的機械)都放在鴨母船上。 東區地下街為捷運忠孝復興站至忠孝敦化站之間的地下商圈,全長725公尺,有17處出口,連接著SOGO及明曜百貨。
一進到園區裡頭,放眼望去滿是一片翠綠植被,站在堤防,冬山河景緻映入眼簾,鮮紅色的橋樑橫跨兩岸,點綴著一艘艘透著白色帆布的小舟,美不勝收。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冬山河親水公園步道
親水公園是冬山河最重要的遊憩據點,以重建人與水的自然倫理為訴求,模仿大自然造景並融入蘭陽本土色彩,如水上舞臺、五座圓錐形卵石丘及海面上的龜山島,不經意的將蘭陽地標引入園中。 冬山河自古相傳有青龍及黃龍護岸,因此河畔用卵石築起高低起伏、彎曲有致的龍坡,分別鑲上青、藍和黃、橘的陶片,龍坡的階梯上,一方方有趣的嵌鑲畫,是宜蘭小朋友拼貼的傑作。 民國63年,遭受「範迪」及「瓊絲」颱風的影響,豪雨傾盆、山洪暴發,又正逢水稻出穗開花期,使得災害更加嚴重(註7) 。 當時的行政院蔣經國院長訪問災區及勘查災情,指示對水患問題應速謀解決之道並特撥重建專款一億多元,其中分配在冬山河治標工程約8仟萬元。
- 一年一度的「宜蘭童玩節」遠近馳名,每年吸引不少國內外旅客爭相造訪,甚至已經成為不少外國旅客朝聖的觀光節日之一,而冬山河親水公園在平時除了是當地居民閒暇休憩的場域,更是不少遊客連接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搭船遊河規劃一日小旅行。
- 冬山河位於蘭陽平原東南部,是宜蘭縣境內第五大河,發源於標高1,040公尺的新寮山,在丸山、太和附近進入平原,流經冬山市區西緣,穿過宜蘭線鐵路流向東北,至清水附近由五結防潮閘出口,再折北匯流蘭陽溪河注入太平洋。
- 冬山河未開發時,我小時候在武淵種作,到「晚冬天」(第二季水稻收割)一下雨就積水。
- 從可以遠眺公園主軸的野外劇場順著一旁的涉水區前進,非活動期間沒有放水的水池,天藍色途裝的底部,讓秋老虎仍舊肆虐的十月天,就算沒有清涼的池水仍舊帶在視覺上帶有一絲涼意。
- 整治後的冬山河,雖然解決了長期以來的淹水問題,但卻受到工業廢水、畜牧廢水、家庭污水、農業廢水等長年性污染以及遊客缺德行為的間歇性污染,雖未到奄奄一息的境況,但已是百病叢生。
- 上游計有舊寮坑、新寮坑、十三份坑、安平坑及照安坑等五條山區支流(註1),這五大支流匯合使冬山河流域面積達約85平方公里(註2),中下游有太員、砂仔港、十六份、林和源溪、武淵、打那岸、五股、清水、大眾、錦眾等九條主要排水流入,最後與蘭陽溪、宜蘭河匯流入海(註3)。
- 划船區可用來練習龍舟及西式劃舟,也可以乘坐小船盡享水天相映、扁舟遠影的浪漫景色;涉水區高低錯落,水深僅蓋足踝,可見許多大手拉小手涉水消暑。
陳定南縣長於民國71年5月3日第一次至宜蘭縣議會進行首次縣長施政總報告時,特別強調宜蘭縣得天獨厚,優越的觀光資源(註18),確立觀光建設藍圖,於是開始尋求專業的研究團隊,對宜蘭縣的觀光資源做有系統的開發。 座落於宜蘭縣冬山河旁的「冬山河親水公園」,民國76年開始建設,民國83年6月13日正式落成。 園區內以「親近水、擁有綠」為主軸,善用鄰近冬山河的優勢,將親水公園建設成一座兼具運動休閒與遊憩的河濱遊憩區。 划船區可用來練習龍舟及西式劃舟,也可以乘坐小船盡享水天相映、扁舟遠影的浪漫景色;涉水區高低錯落,水深僅蓋足踝,可見許多大手拉小手涉水消暑。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水池中的大白石及彎月形的小石牆更有著其象徵意涵,小石牆是代表養鴨的竹籬,大白石則是代表鴨子悠遊於水中,是傳統宜蘭養鴨人家的寫照;還有小朋友最愛的戲水區,分為游泳池、體能運動池及河川之旅,夏天可備著泳衣前來玩個痛快!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2025 此外,這裡的泳池更以蘭陽溪河的彎曲身姿打造,在冬山河親水公園中可說是處處有驚奇。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宜蘭.2014童玩節~一起去玩水消暑吧!
冬山河位於蘭陽平原東南部,是宜蘭縣境內第五大河,發源於標高1,040公尺的新寮山,在丸山、太和附近進入平原,流經冬山市區西緣,穿過宜蘭線鐵路流向東北,至清水附近由五結防潮閘出口,再折北匯流蘭陽溪河注入太平洋。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2025 上游計有舊寮坑、新寮坑、十三份坑、安平坑及照安坑等五條山區支流(註1),這五大支流匯合使冬山河流域面積達約85平方公里(註2),中下游有太員、砂仔港、十六份、林和源溪、武淵、打那岸、五股、清水、大眾、錦眾等九條主要排水流入,最後與蘭陽溪、宜蘭河匯流入海(註3)。 從可以遠眺公園主軸的野外劇場順著一旁的涉水區前進,非活動期間沒有放水的水池,天藍色途裝的底部,讓秋老虎仍舊肆虐的十月天,就算沒有清涼的池水仍舊帶在視覺上帶有一絲涼意。 而在涉水區之後,同樣沒有放水的親子戲水區,乾枯的水道露出了下方一圈圈的石頭,反而讓親子戲水區帶有一絲日本枯山水的氣氛。 從羅東火車站轉上前往冬山河方向的公車,一路隨著羅東地區悠閒緩慢的步調搖搖晃晃,約二十分鐘的車程,就可以來到冬山河親水公園。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景點介紹
以冬山河作為公園主要核心,並將冬山河水域特性結合水與綠的概念,依水域特性發規劃成涉水區、滑船區、親子戲水區等區塊,讓人可以在開放的空間中,享受冬山河所帶來水的各種不同面貌。 由於宜蘭的好山、好水,加上新鮮的空氣,此處常舉辦揚名國際的大型活動,舉凡童玩藝術節、龍舟賽、划船賽、水上遊樂園等,不但吸引了大批觀光人潮湧進,更進而宣傳了當地的文化藝術。 冬山河為宜蘭第五大河,流經羅東、冬山、五結等三鄉鎮,在全長24公里的冬山河流域中,經規劃為以運動、遊憩、休閒多元功能的河濱遊憩區,共分上、中、下三段水域,各自展現不同的遊憩風貌,期望能成為「戶外水態博物園」。 一年一度的「宜蘭童玩節」遠近馳名,每年吸引不少國內外旅客爭相造訪,甚至已經成為不少外國旅客朝聖的觀光節日之一,而冬山河親水公園在平時除了是當地居民閒暇休憩的場域,更是不少遊客連接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搭船遊河規劃一日小旅行。 以親近水、擁有綠為規劃方向的的冬山河親水公園,於民國76年(西元1987年)開始施工,並耗時近八年的時間才完工對外開放。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親水公園主要設計理念,為結合冬山河之特性,以「親近水、擁有綠」為題,並盡量運用宜蘭傳統建材,呈現既樸拙但又不失精緻的獨創風格。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冬山河親水公園入場門票
在黃龍護岸施工階段某些點綴部分,請小朋友們參與製作嵌陶片,使居民有自己動手參加、身體力行的記憶,民眾自然會用心來維護(註35)。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為了這個活動,縣府邀請了冬山河流域附近各國民小學及地方熱心人士偕同家中5至12歲學童共756人,分九階梯進行施作,除了能使親水公園增添一番景緻外,希望親水公園中的這塊P.C板,能成為這些人一生中值得回憶的留念(註36)。 透過這樣的互動,不僅讓縣民有參與感,覺得貢獻了一分力量,更能在潛移默化中達到珍愛這片土地的效果。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冬山河親水公園
親水公園充份利用冬山河水域的特性,將其開發成一個「水與綠」結合的開放空間,以「水」本身規劃成不同的利用方式,而達到觀光、休閒、遊憩與教育的不同目的,落成後被譽為全國最美麗、最具特色、品質最高的公共工程。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遊園人數及門票收入多年蟬聯全國公營風景區第一名,並於1994年底獲日本東京流行協會頒發1994年東京創作大獎「海外獎」[1]。 親水公園為水態博物園中最先建設的據點,也是整個水態博物園的門廳,此區需提供全區的旅遊交通資訊,以及縣內其他旅遊景點的連繫,並兼顧全園區的行政管理中心(註37)。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開放時間
水利用的規劃區為河面及園區兩處,這樣的空間規劃,影響了休閒活動的型態,河面上可以發展水上的休閒活動,例:划船、獨木舟、龍舟賽、西式划船賽或藍色公路等等;而園區的規劃則以可讓人伸手即可觸及的水空間為主,在在都讓人感到水的親和力,拉近了人和水的距離,讓人體驗到水的美好。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2025 而有著多種親水相關設施的冬山河親水公園,除了平時作為教育休閒的公園外,也是舉辦端午龍舟競賽和國際名校划船賽的場地,同時亦作為每年舉辦的宜蘭國際童玩節場地,讓冬山河親水公園成為了聞名國際的重要觀光景點。 綜觀陳定南在歷次縣議會大會的縣長施政總報告,不難發現其多次重申「觀光」是宜蘭縣未來可以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持續而重複的政策宣示,一方面強調政策的持續性,一方面則有加強政策行銷,尋求認同及凝聚共識作用,使得觀光政策不只是政治口號(註19)。 總統府資政孫運璿先生在行政院長任內到宜蘭縣巡視的時候,曾經特別提到臺灣有三個地區最適合發展觀光,即屏東縣、南投縣和宜蘭縣(註20)。 陳定南則認為宜蘭縣有比屏東更優越的條件,也有比南投縣更特殊的觀光資源,屏東縣冬天看不到雪,南投沒有濱臨海洋,宜蘭縣有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線,太平山冬天有雪,同時也有溫泉、冷泉和地熱等特殊的自然景觀(註21)。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2025 這些得獎事蹟不僅是對縣府及工程人員辛苦付出的肯定,更是對於親水公園能提供給人們休閒生活空間的期許與讚譽,其中最特殊的莫過於獲得日本東京流行協會所頒的「東京創作大獎」海外獎,表揚理由是「賦予河川生命,給居民帶來喜悅的冬山河整治工程」。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景觀特色:
數年前小編來訪時並無太多的店家及設計,不過後來經過規劃後,這次來訪時已成為一個相當完整的購物商圈,這裏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來走一遭這條地下街吧。 繞過有著恐龍模型的草坪沿著擺放龍船的紅龍艇庫來到冬山河畔,平靜的河面伴著兩旁河岸上的大片綠草,充滿寧靜的氣氛,讓人放慢腳步享受都市裡難得一見的河岸悠閒。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2025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如果是想要遊玩羅東和冬山河的朋友,推薦一家實際住過的民宿,阿姨人很親切,若是多人住宿想包棟獨住的也非常歡迎。 當初設計想法並不是考量所有的人都會游泳,所以希望可以讓所有的人都有機會在安全的環境中接近水,因此特別設計了水深不及五十公分的涉水區。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冬山河生態綠舟
縣府本來就有意規劃冬山河,在聆聽了郭中端的初步構想後,乃委託她所主持的「日本環境造型研究所」來做進一步規劃。 陳定南縣長指派縣府相關人員前往韓國漢城考察亞奧運設施(包括划船競賽場地)時,兼程至日本由郭中端女士引薦參觀日本象設計集團之設計作品(註27)。 冬山河風景區的開發計劃在縣府多年的努力之下,終於在民國78年獲行政院覈定列入「政府重大經建投資計畫」,預定分三年完成開發建設,以9億3千多萬元經費進行整建工作(註22),這也是當年地方政府提報之唯一獲得通過的中央重要經建籌資計畫。
很適合搭配宜蘭好玩卡搭乘臺灣好行,規劃親水公園、傳藝中心,搭船輕鬆規劃一日遊,抑或是在公園裡頭散步、騎自行車,非常適合帶小朋友、毛小孩奔跑、放電,度過愜意的假日時光。 3.宜蘭國際童玩節:每年暑假所舉辦的宜蘭國際童玩節,讓整個冬山河搖身一變,成為充滿熱鬧喧囂氣息的水上樂園。 來到冬山河親水公園,除了體會到冬山河的景緻外,在園區內還可在綠樹濃蔭下感受微風的吹拂,恣意的休閒;河邊的石階上還有八百位小朋友利用瓷片、陶片、貝殼、彈珠等,所鑲的童趣鑲畫,讓整體看起來更加生動、活潑。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羅東夜市
園區內的特色,除了建立「人水相親」的關係外,全區並加強綠化,包括堤岸及水邊設施,利用植物使其綠化,並與周圍自然環境配合,讓人置身其中,即能享受綠意盎然的感受,這點是和縣府的環保、綠美化政策是相呼應的。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2025 整治後的冬山河,雖然解決了長期以來的淹水問題,但卻受到工業廢水、畜牧廢水、家庭污水、農業廢水等長年性污染以及遊客缺德行為的間歇性污染,雖未到奄奄一息的境況,但已是百病叢生。 為建立冬山河水質及污染狀況資料,縣府自76年8月起即分別委託臺大環工所,定期、定點採取水樣化驗,亦推動沿岸國中、小學,進行教學性之水質監測計畫及自行進行監測(註11)。 實施目的是拓展學校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環境教育知識,陶融正確的環境價值觀,並使縣民瞭解冬山河水質污染情形,改變縣民對環境的態度,進而關懷生活環境(註12)。 如今,宜蘭一年一度的端午龍舟賽、國際童玩節都在親水公園舉行;農曆七夕情人節還搭起鵲橋,增添浪漫氣氛。 除了在園區裡頭散步、騎自行車,也非常推薦購票搭乘小船漫遊冬山河,船上司機沿著河畔,一邊行駛一邊導覽河岸風光景緻,一路開往宜蘭傳藝中心。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景點】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五結 : 沒有水的親水公園,也可是可以來走走運動的啦
今日親水公園面貌的呈現,引入日本環境造形研究所及象設計集團規劃設計冬山河風景區是一個關鍵點。 歷時近七年之久,親水公園的開發工程終於在民國83年落成啟用,完善的設施及地景的改造,使得親水公園不但聲名大噪,成為臺灣新的觀光景點。 因此本文將從冬山河的整治經過及宜蘭縣政府施政政策面向加以探討,期能對親水公園活動發展的源起,有一清楚的脈絡可循。 事實上,親水公園顯現出的設計極為講究,而且大量運用了宜蘭的傳統建材,成功的詮釋了冬山河的人文並展現了宜蘭的特色。 在親水公園尚未落成前,縣府在這個地方已舉辦過10次的縣龍舟賽、2次的臺灣省龍舟賽,1次中日西式划船友誼賽及1次臺灣區運動會,這對一個正在施工的風景區建設而言,在未完成前就已經歷這麼多的大型活動的考驗,也為日後發展的三大主題活動奠定基石。 而冬山河不只是宜蘭縣的新地標,更是提供了臺灣其他河川整治的試金石,因為她所賦予的意義,不只是帶給宜蘭人驕傲和信心,也給了全臺灣的子民一個希望,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
冬山河親水公園相片: (五結,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 旅遊景點評論 – Tripadvisor
親水公園主要的硬體設施工程大致上可分為四期:雙龍岸為民國77年最早完工的設施,第一期是親水公園全區景觀工程,第二期是艇庫,第三期為旅客服務中心,第四期為戲水區(註38)。 民國80年已具雛形,即引起國人的注目,成為臺灣新景點,整體空間的設計及建築特色,為親水公園增添了些許的美感,樹立了臺灣公共工程新的里程碑,尚末正式落成啟用前即獲得中時晚報舉辦「臺灣公共建築空間十大傑作」第一名,大眾媒體的報導使得親水公園的知名度大開。 規劃設計過程中,開放規劃與施作兩階段讓市民參加,規劃時定期辦理「福爾摩沙講談」,邀請地方耆老及各行各業的縣民,請他們訴說宜蘭的典故、冬山河的歷史故事,不僅讓民眾瞭解規劃的內容和計劃,也能瞭解縣民的需要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