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九龍界限街以北及二百多個島嶼租予英國管治99年。 1899年英國接管新界時,鄉民以為自己的土地會被奪去,因此起來反抗,與英軍交戰,由林村打到八鄉,後來終告平息。 元朗位於香港西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中間地勢平坦,面積廣闊,是香港境內一片罕見平原。 元朗古時稱為「圓塱」,「圓」是代表完整、豐滿的意思,而「塱」便是指江邊或湖邊低窪地區。 亦即是說,元朗在很久以前,已經是一片被羣山所環抱,並且水源充沛的低窪地方。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康文署轄下各公眾泳池每週進行一次大清潔行動,時間為上午10時至第二節開放時段完結為止,而泳池會於同日第三節重開。

此外,還有健身室、乒乓球室、兒童遊戲室及兩間多用途活動室。 在2005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公佈會優先推行該項目。 元朗體育館位於元朗馬田路52號元朗文化康樂大樓3樓及4樓,於2017年6月 6 日啟用。 此外,體育館每月均舉辦不同類型的康樂體育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新開的元朗文化康樂大樓共分為兩部分,除三及四樓的體育館已於昨天開幕,底層為圖書館,將於19/6投入服務。 有別於政府一貫的康樂大樓設計,大樓內體育館及圖書館各有獨立入口,將動和靜的空間分隔開;又採用落地大玻璃引入天然光,空間通透感大增,置身其中舒適暢快。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元朗體育館

4樓設多用途主場,可以作為兩座籃球場、兩座排球場或者8座羽毛球場,樓上設置看臺。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2025 清朝順治年間(1661年),清政府頒佈了海禁條例,下令東南沿海居民遷入內陸五十里,以斷絶抗清勢力的支援,此禁令一直到康熙年間(1669年)才被撤回。 清政府便鼓勵內地鄉民到新界落戶,復興產業,於是,大批客家人紛紛從各地南下,散居於元朗各處,組成村落。 位於大樓3樓至4樓,設有多用途主場、多用途活動室、健身室、乒乓球室、兒童遊戲室等,是該署在區內第七個室內體育館[7]。 青山公路是元朗歷史最悠久的主要幹道,區內路段包括洪水橋段、屏山段、元朗段、潭尾段、米埔段、新田段和洲頭段,當中元朗市一段又稱「元朗大馬路」。 元朗安寧路、元朗安樂路、教育路、馬棠路和十八鄉路均是主要的地區幹路,而朗天路和朗屏路連接到元朗新市鎮周邊地帶。

項目前身爲公園,設兩個五人足球場、一個滾軸溜冰場、緩跑徑和休憩處。 根據2008年12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文件顯示,原預計建造工程於2009年6月底展開,於2012年5月竣工[3]。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2025 元朗公共圖書館位於大樓地下和一樓,面積約2,900平方米,設有成人、兒童和多媒體資料圖書館、報刊閱覽室、學生自修室、互聯網數碼站等,館藏約14萬項,包括逾150種本地和海外出版的報刊、雜誌。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香港巴士大典

值得一提的是,元朗公園有一道 13 米高的瀑布,瀑布後更有小徑,讓各位可以在人工的水簾洞中,觀賞瀑布、小橋流水與湖心亭。 此外,元朗公園設一座 30 米高的百鳥塔,各位可在其中近距離欣賞雀鳥,又或到高層的眺望臺,眺望元朗或天水圍,也是一樁賞心樂事。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2025 位於大樓地下至1樓,設有兒童圖書館、學生自修室、多媒體資料圖書館、活動室及成人圖書館。

張建宗致辭時表示,元朗區人口不斷增長,新大樓落成正好切合居民所需,顯示政府決心爲居民締造更優質生活環境。 多條接通市區的快速公路——元朗公路、新田公路和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先後於1992年、1993年和1998年通車,提供較便捷的行車方法。 當中九號幹線包括元朗公路和新田公路,以博愛交匯處、十八鄉交匯處、唐人新村交匯處和天水圍西交匯處接連元朗市及天水圍新市鎮。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元朗與天水圍新市鎮

大樓於2017年11月20日正式開幕,由時任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及元朗區議會主席沈豪傑等主持[6]。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英語:),是香港的大型多用途文化康樂綜合建築,也是繼2013年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啓用後,第二座以“文化康樂大樓”爲名的公共設施。 大樓耗資七億港元興建,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馬田路52號,樓高4層,佔地約6800平方米,於2017年初落成,2017年6月6日對外開放體育館部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2025 該建築物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1]及建築署擔任項目管理,總承建商爲聯力建築有限公司[2]。 項目佔地約7,600平方米,於2017年6月6日啟用[2]。

  • 於元朗劇院旁新落成的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當中的三樓及四樓為元朗體育館,連部分屬於體育館的大堂及閣樓部分,共佔地逾8萬呎。
  • 元朗公園位於元朗市中心西南的水牛嶺,於 1991 年落成,佔地 7.5公頃。
  • 大樓耗資七億港元興建,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馬田路52號,樓高4層,佔地約6800平方米,於2017年初落成,2017年6月6日對外開放體育館部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 位於大樓3樓至4樓,設有多用途主場、多用途活動室、健身室、乒乓球室、兒童遊戲室等,是該署在區內第七個室內體育館[7]。
  • 此外,還有健身室、乒乓球室、兒童遊戲室及兩間多用途活動室。
  • 位於大樓3樓至4樓,設有多用途主場、多用途活動室、健身室、乒乓球室、兒童遊戲室等,是該署在區內第七個室內體育館[7]。

大樓耗資七億港元興建,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馬田路52號,樓高4層,佔地約6800平方米,於2016年落成,2017年6月6日對外開放體育館部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2025 該建築物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及建築署擔任項目管理,總承建商為聯力建築有限公司。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英語:),是香港的大型多用途文化康樂綜合建築,也是繼2013年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啟用後,第二座以「文化康樂大樓」為名的公共設施。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開放時間

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帳委會)下週一(十二月十八日)就審計署署長第81號報告書有關「公共租住屋邨的升降機及自動梯保養和現代化工程」(第3章),下午三時在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室1舉行公開聆訊。 貫通元朗與屯門新市鎮的輕鐵於1988年通車,隨後不斷擴展,天水圍支線亦於1993年通車。 十年後,天水圍預留區支線與九廣西鐵在2003年底啟用,為區內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公共運輸服務。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在立法會地方選區選舉10個地方選區中,元朗屬於新界西北[1]及新界北選區[2]。 元朗體育館設於大樓三樓和四樓,面積約7,600平方米,設有一個可用作籃球場、排球場或羽毛球場的多用途主場、兩個多用途活動室、健身室、兒童遊戲室和乒乓球室,每月舉行康體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元朗體育館的地圖

大樓為區域市政局遺留下來的工程項目,原稱「元朗第3區公共圖書館及體育館」。 在2005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公佈會優先推行該項目。 項目前身為公園,設兩個五人足球場、一個滾軸溜冰場、緩跑徑和休憩處。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根據2008年12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文件顯示,原預計建造工程於2009年6月底展開,於2012年5月竣工[3]。 於元朗劇院旁新落成的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當中的三樓及四樓為元朗體育館,連部分屬於體育館的大堂及閣樓部分,共佔地逾8萬呎。 體育館包括一個多用途主場,可作兩個籃球場、兩個排球場或八個羽毛球場。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

大樓耗資七億港元興建,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馬田路52號,樓高4層,佔地約6800平方米,於2017年初落成,2017年6月6日對外開放體育館部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2025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2025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該建築物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1]及建築署擔任項目管理,總承建商為聯力建築有限公司[2]。 不過附近居民擔心受到工程影響,批評當局未有進行諮詢,政府最後被迫撤回撥款,到2010年2月才重新提交工程撥款及初步設計圖。 議員批評圖書館及體育館的設計浮誇,有如「天外飛船」,與周邊的屋苑格格不入[4]。 到2013年11月有地盤工人被拖欠薪金,至2014年1月欠薪已累積200萬港元,有工人更情緒激動登上平臺揚言自殺[5]。 大樓雖在2016年完工,但再次延後多時,2017年6月6日先對外開放體育館部份。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政府修訂私院服務契約以回應公眾醫療需要

發言人又指,同一間設計公司,過去亦曾設計過概念相似的建築物,包括香港單車館及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場館。 百鳥塔有橙腹葉鵯、黑短腳鵯、綠背金鳩、紅嘴相思、畫眉、爪哇禾雀、黑枕黃鸝、黑頭黃鵯和蠟嘴椋鳥。 遊元朗,欲坐在綠油油地草地上,談天說地的話,或可到元朗公園一遊。 元朗公園位於元朗市中心西南的水牛嶺,於 1991 年落成,佔地 7.5公頃。 公園除設有草坪、園景花園外,亦設卵石路步行徑、草地門球場、兒童遊樂場、足球場等康樂設施,可謂老少咸宜。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香港街馬2023」特別交通安排

※ 如清潔日適逢公眾假期,泳池會照常開放,而大清潔行動將安排在同一星期內另一天(在下列括號內所示日子)進行。 由於歷史源遠流長,元朗區文物古蹟豐富,居民仍遵奉很多傳統習俗禮儀,令元朗區發展成為一個城鄉、新舊共融的多元社區。 位於大樓地下至1樓,設有兒童圖書館、學生自修室、多媒體資料圖書館、活動室及成人圖書館。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設計

元朗亦隨之進入都市化的演變過程,天水圍於1982年獲選定拓展成新市鎮,以配合人口增長。 大型屋邨在元朗兩個新市鎮相繼落成,人口稠密,又設有東頭工業區和元朗工業邨,為區內居民提供就業機會。 位於大樓3樓至4樓,設有多用途主場、多用途活動室、健身室、桌球室、兒童遊戲室等,是該署在區內第七個室內體育館[7]。 位於大樓3樓至4樓,設有多用途主場、多用途活動室、健身室、乒乓球室、兒童遊戲室等,是該署在區內第七個室內體育館[7]。 根據建築署發言人回覆,設計師考慮到大樓與周邊環境的融合,特意設計成橢圓形的文化康樂大樓,讓公眾站在不同方向也能看到建築物的特色,同時戶外空間向外延續,連接原有的行人專區,將大樓融入社區並增加親和力。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元朗馬田壆村兩間鐵皮屋發生火警 兩人送院

至於大欖隧道是三號幹線一部分,為往返市區巴士路線的主要通道,九巴更提供大欖隧道巴士路線轉乘優惠。 元朗鄉郊街道以鄉村小路為主,屏廈路、流浮山道、錦上路、大棠路等街道仍大致保留農村風貌。 錦田公路、粉錦公路、林錦公路和荃錦公路以錦田和上村為軸心,接駁北區、大埔和荃灣鄉郊地帶。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2025 落馬洲(新田)公共運輸交匯處位處新田與落馬洲之間,皇巴士穿梭深圳皇崗口岸,提供24小時服務。

元朗文化康樂大樓相片: 元朗公園

他說,元朗公共圖書館和元朗體育館得以順利啓用,有賴元朗區議會和各地區團體與政府部門通力合作。 大樓爲區域市政局遺留下來的工程項目,原稱“元朗第3區公共圖書館及體育館”。 在2005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公佈會優先推行該項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