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太電被發現有新臺幣三百億元虧損,引起債權銀行關注。 仝清筠 同年9月24日,首度遭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朱應翔搜索調查 仝清筠 [7]。 在孫道存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富邦集團蔡萬才家族透過法律途徑,取得臺灣大哥大、臺灣固網與泛亞電信等公司的經營權,並由富邦集團蔡明忠接任臺灣大哥大董事長,宏碁集團黃少華代理臺灣固網董事長[8]。
- 至於太電簽證會計師周齊平、李嘉惠因擔任污點證人,獲不起訴處分。
- 2001年,仝玉潔退休,孫道存轉任董事長,仝玉潔的兒子仝清筠任總經理。
- 1986年,孫法民退休,其長子孫道存接任總經理,仝玉潔接任董事長。
- 胡洪九遭檢方聲押獲準,仝清筠則獲2000萬元交保,仝玉潔、孫道存皆以500萬元交保。
- 當年孫道存、李超羣、鄭超羣、苑竣唐、仝玉潔等五大家族第二代成員浮上檯面,他們代表創始的五大家族,主導太電董事會。
- 失去了臺灣大與臺固的版圖,孫道存背後的錢坑,恐怕一時之間還是無法填補。
- 但副董事長孫道存結合其他家族董事,向經濟部提出變更公司登記,改由李超羣出任董事長,此舉引起原來董事長仝清筠不滿,不但拒絕交接,還告孫道存背信,太電董事長鬧雙胞,到12月30日公司才發布,新任董事長為李超羣、總經理是孫道亨。
1950年4月14日,太平洋電線製造廠建廠於臺北市,爲臺灣首家電線電纜廠;1957年12月30日擴充改組爲太平洋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爲臺灣地區最大之電線電纜製造廠之一;1963年成爲臺灣第一家股票上市之電線電纜公司。 五大創始股東當中孫家、仝家因涉嫌太電集團不同的掏空案,先後被檢察官起訴。 當時太電的董事、大股東,仝清筠、鄭超羣、苑竣唐、孫道存、孫道亨、李超羣等其時都是太電創業大股東的第二代,但爆發掏空案後五大家族對太電經營權之爭也正式浮上檯面。
仝清筠: 臺灣國際電子展 貿協:商機拼超越疫前
這起案外案發生在八十九年4月至九十年4月間,起訴書指出,當時任太平洋光電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的繆竹怡,明知光電公司本身資本額有限,且自有資金不足,若直接掏取光電公司之資本額,實益有限,遂計劃以光電公司向銀行貸款方式,圖謀一己之私。 仝清筠 第一代的革命感情,在第二代卻因利益分配不均出現質變,感情少了,內訌開始出現。 三年前,當孫道存接續仝玉潔出任董事長後,仝清筠接任總經理,理論上若仔細追究太電這些年嚴重虧損、公司被掏空的責任,孫家和仝家恐怕都脫不了幹係。 1995年,李超羣開始準備投入咖啡市場,頂好企業與太平洋電線電纜合資成立太平洋頂好咖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頂好企業在土城工業區建立咖啡烘焙工廠,以「伊是咖啡」(IS COFFEE)作為品牌名稱。
太電表示,重新上市一直都是公司的規劃,只是條件尚未達到,還有許多挑戰需要一一克服。 仝清筠 知情人士認為,太電淨值、資產均已回復,因此銀行願意聯貸,代表太電終於「走出加護病房」[5]。 2016年,太電與彰化銀行等八家銀行簽署新臺幣80億元聯貸合約,用於償還全體協商機制內債權金融機構借款;並在10月解除債權債務協商及支應購料週轉金,透過「借新還舊」取得更便宜的利率,以期改善公司財務狀況。
仝清筠: IMD世界數位競爭力排名 臺灣躍居全球第9
同年12月4日,孫道存聯合太電其他四大家族董事逼退仝清筠,由頂好企業董事長李超羣接任太電董事長,其弟孫道亨接任總經理 [9]。 2003年,太電被發現有新臺幣三百億元虧損,引起債權銀行關注。 仝清筠 仝清筠2025 同年9月24日,首度遭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朱應翔搜索調查 [7]。 在孫道存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富邦集團蔡萬才家族透過法律途徑,取得臺灣大哥大、臺灣固網與泛亞電信等公司的經營權,並由富邦集團蔡明忠接任臺灣大哥大董事長,宏碁集團黃少華代理臺灣固網董事長[8]。 同年12月4日,孫道存聯合太電其他四大家族董事逼退仝清筠,由頂好企業董事長李超羣接任太電董事長,其弟孫道亨接任總經理 [9]。
此外,民事部分,法院判決孫道存等人應賠償太電新臺幣140億元,孫道存宣告個人破產。 太電向來扮演配合國家工業建設之要角,多年來除於本業持續穩定發展並朝多角化、國際化等面向經營,其他轉投資亦跨足遍及交通建設、電纜工程、光電及創投等領域。 2016年3月29日,二審判決出爐,胡洪九遭判14年半,孫道存則是3年徒刑。 孫道存雖然在掏空案服刑期滿,但另涉侵佔基金會一億兩千萬遭羈押,時而交保、時而坐監,進進出出監獄。 而太電這幾年經營平平,獲利略為起伏,仍然掌控在四大家族底下,就看這次改選是否帶給股東新的期待了。 其實今年一月底,前太電董事長孫道存突然認罪公益侵佔罪將發監執行,而使這場太電董監全面改選引起外界注意。
仝清筠: 臺灣之光
此外,先後投資成立太平洋汽車貨運、太平洋建設及華新麗華等公司,進行多角化經營,形成太電集團。 太平洋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臺證所:1602),簡稱太電、PEWC,臺灣電線電纜製造公司,前身為太平洋電線製造廠,由孫法民等人於1950年4月14日創立,總部位於臺北市,是臺灣第一間電線電纜製造公司。 以太電公司為核心,經由轉投資與多角化經營後,形成太平洋電線電纜集團(簡稱太電集團)。 太電集團轉投資的事業,包括臺灣固網、太平洋世代直播(太平洋衛視)、臺灣高速鐵路公司、臺灣大哥大等。 2003年12月4日,太平洋電線電纜董事長仝清筠遭孫道存聯合其他四大家族董事逼退,李超羣接任太平洋電線電纜董事長[1]。 2004年2月24日,由於太平洋電線電纜掏空案,李超羣轉任太平洋電線電纜總裁,太平洋電線電纜董事會選出苑竣唐接任董事長[2]。
- 章民強家族的太平洋建設集團和焦廷標家族的華新麗華集團則與太電集團分離。
- 同年9月24日,首度遭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朱應翔搜索調查 [7]。
- 2001年,仝玉潔退休,孫道存轉任董事長,仝玉潔的兒子仝清筠任總經理。
- 1986年,孫法民退休,其長子孫道存接任總經理,仝玉潔接任董事長。
- 但這家目前已下市的公司,竟還能掀起一場董事長保衛戰,究其原因,其實非為得利,而是兩派人馬為了要推卸責任。
- 1950年4月14日,太平洋電線製造廠建廠於臺北市,爲臺灣首家電線電纜廠;1957年12月30日擴充改組爲太平洋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爲臺灣地區最大之電線電纜製造廠之一;1963年成爲臺灣第一家股票上市之電線電纜公司。
太電2004年下市後距今18年,18年來一般人逐漸淡忘了太電這家公司,不過太電前董事長孫道存與眾多女友的花邊新聞,以及孫道存美麗的女兒孫瑩瑩、孫芸芸仍三不五時搶佔媒體版面,成為人們茶餘飯後閒聊的話題。 太電向來扮演配合國家工業建設之要角,多年來除於本業持續穩定發展並朝多角化、國際化等面向經營,其他轉投資亦跨足遍及交通建設、電纜工程、光電及創投等領域。 仝清筠 之後,最高法院通知最高檢察署啟動防逃機制,北檢請檢察事務官聯繫被告,並監控胡、孫等人行蹤,但繆行蹤成謎,直至調閱出入境紀錄,才知他早在法院審理期間就搭機出國,潛逃香港及中國。 合議庭認爲,當天董事會已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董事出席,縱然當天董事會沒有通知仝清筠,但不影響決議結果,判決董事會決議有效。
仝清筠: 臺灣今年出口料突破4千億美元 爲史上第三高
1957年12月30日,太平洋電線製造廠改組為「太平洋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臺灣最大的電線電纜公司[3]。 1950年4月14日,太平洋電線製造廠建廠於臺北市,為臺灣首家電線電纜廠;1957年12月30日擴充改組為太平洋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地區最大之電線電纜製造廠之一;1963年成為臺灣第一家股票上市之電線電纜公司。 仝清筠 〔記者蘇恩民╱臺北報導〕檢調偵辦太電掏空案,意外查知太電關係企業太平洋光電公司前實際負責人繆竹怡,涉嫌利用其實際掌控的私人企業,與光電公司進行虛僞交易,大幅虛灌營收,再由太電擔任連帶保證人,透過光電公司向銀行大舉借貸,最後將債務轉移太電,從而掏空太電十五億五千多萬元資產。
仝清筠: 「仝清筠」相關新聞
這些資金流向不明,亦有部份資金以海外投資公司的名義購入臺灣茂矽電子與茂德科技的股票。 【大紀元10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長順臺北十八日電)前太平洋電線電纜公司董事長仝清筠,不滿二00三年第二十屆第六次董事會,被孫道存、李超羣及苑竣唐等股東解除董事長職務,向法院提出董事會決議不存在訴訟。 臺灣高等法院認定,當天出席董事已經過半,董事會決議有效,再度駁回仝清筠的訴訟。 1990年開始,太電接連標下新加坡、泰國與香港的固網標案。
仝清筠: 投資業
2017年8月31日,纏訟十三年的掏空案由最高法院判決定讞,孫道存遭判刑3年,胡洪九遭判刑14年6個月。 尤其在2004年因掏空案爆發財務危機,導致太電下市,孫道存涉嫌掏空太電達171億元,他為規避求償而聲請破產,留下34萬名股東求償無門,整個太電王國搖搖欲墜。 太電是孫道存的父親孫法民創立,不過1950年成立時資金主要來自孫法民、焦廷標、李玉田、李鴻文、鄭乙丑、仝迓東、苑景堯等,其中孫法民在當年被尊稱為中國線纜之父,太電也堪稱臺灣歷史最悠久的線纜廠。 仝清筠 2017年8月31日,纏訟十三年的掏空案由最高法院判決定讞,孫道存遭判刑3年,胡洪九遭判刑14年6個月。 2010年,臺北地院一審,胡洪九依業務侵佔罪判刑18年、併科罰金10億元,孫道存偽造文書罪判刑4年。 此外,民事部份,法院判決孫道存等人應賠償太電新臺幣140億元,孫道存宣告個人破產。
仝清筠: 太平洋電線電纜
2019年6月起,李潔瑩代替心悅主持有線18臺賽馬節目。 惟自2020年馬季起,李潔瑩已經沒有再在有擔任賽馬日節目主持。 仝清筠 李潔瑩 仝清筠 (英語:Kit Li,1983年10月1日—)是前香港賽馬會節目《賽馬直擊》主持之一,專業評馬人。 因其樣貌與藝人李施嬅極為相似,而且兩人皆姓李,故曾被人誤以為李施嬅是她的姐姐。 檢察官認定繆竹怡預謀掏空太電資產,且犯後毫無悔意,惡性十分重大,昨天依背信等多項罪名,將其起訴、求刑,併科罰金五億元。 此案包括孫道存在內共5名被告,分別被最高法院判刑1年6月至14年6月不等,除了被判刑4年4月確定的繆竹怡,在法院審理期間即出境未到外,其餘4人均已如期報到,仝清筠、黃靜琳,都可以易科罰金,前年9月29日,兩人已到北檢執行科繳交罰金。
仝清筠: 太平洋電線電纜
意外的插曲是,孫道存竟然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臺灣大哥大、臺灣固網與泛亞電信等公司的經營權都移轉給富邦集團蔡萬才家族,從此一個集團倒下,另一個集團崛起。 2001年仝玉潔退休,孫道存轉任董事長,仝玉潔的兒子仝清筠任總經理。 仝清筠 仝清筠2025 當時太電手上還有臺灣高鐵與臺灣大哥大,兵強馬壯,孫道存還曾要競選工總理事長。
仝清筠: 臺北安全對話聚焦臺海 國際專家提應對中共對策
2012年太電股東結構發生重大改變,仝家退出太電董事會,剩孫家、鄭家、李家、苑家四大家族操盤。 副董事長一職也由親孫道存的羣鴻投資公司的法人代表擔任,太電董事會成員七席,沒有任何一家族有能力掌握三分之二、也就是五席的董事決策,各家族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 判決指出,真相傳播公司在87年間經營不善,資本額幾已虧空殆盡,當時擔任友吉公司實際負責人的仝清筠,未經公司董事會決議,分別在89年起投資真相2億餘元,取得真相公司半數股權,並再連續貸款給真相公司。 〔記者劉志原/臺北報導〕前太電公司董事長仝清筠,89年間涉嫌未依公司規定,以公司資金5億元投資已經營不善、由前立委周荃主持的真相公司,臺北地院審理認為,仝是「抱薪救火」,造成公司損失,依背信罪判處仝清筠6年徒刑;仍可上訴。 仝清筠另於八十九年間涉嫌未依公司規定,以公司資金五億元,投資由前立委周荃主持但已經營不善的真相電視公司,北院審理認為,仝是「抱薪救火」,造成公司損失,日前依背信罪判處仝六年徒刑,仍可上訴;太電掏空案部分,目前在臺北地院審理中。
仝清筠: 投資真相涉背信 仝清筠判6年
由孫道存、李超羣、鄭超羣、苑竣唐、仝玉潔等第二代成員,代表創始的五大家族,主導太電董事會。 章民強家族的太平洋建設集團和焦廷標家族的華新麗華集團則與太電集團分離。 1966年,太電開始往海外市場發展,投資新加坡新馬電纜公司。 此外,先後投資成立太平洋汽車貨運、太平洋建設及華新麗華等公司,進行多角化經營,形成太電集團。 太平洋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臺證所:1602),簡稱太電、PEWC,臺灣電線電纜製造公司,前身爲太平洋電線製造廠,由孫法民等人於1950年4月14日創立,總部位於臺北市,是臺灣第一間電線電纜製造公司。
太電錶示,重新上市一直都是公司的規劃,只是條件尚未達到,還有許多挑戰需要一一克服。 知情人士認爲,太電淨值、資產均已回覆,因此銀行願意聯貸,代表太電終於“走出加護病房”[5]。 2001年,仝玉潔退休,孫道存轉任董事長,仝玉潔的兒子仝清筠任總經理。
仝清筠: 五大家族自保 仝清筠、李超羣 搶董座 P.42
隨着戰事升溫,永光電線廠在中國大陸的員工及設備陸續來到臺灣。 1950年4月14日,孫法民、焦廷標、李玉田、李鴻文、鄭乙丑、仝迓東、苑景堯等人集資創立“太平洋電線製造廠”,於臺北市建廠[1][2]。 仝清筠 仝清筠2025 仝清筠2025 1957年12月30日,太平洋電線製造廠改組爲“太平洋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成爲臺灣最大的電線電纜公司[3]。
頂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英語:DING-HAO Acme Co., Ltd.),臺灣公司,總部位於新北市土城區。 成立於1968年,由李鴻文創立,由太平洋電線電纜集團與華新麗華集團共同投資。 主要業務為房地產開發、食品製造零售與餐飲服務,旗下品牌包括伊是咖啡(英語:IS COFFEE)等。 胡洪九主要透過三招掏空太電,第一,私設與太電子公司同名的海外空殼企業,吸收太電資金。
仝清筠: 投資業
2001年,仝玉潔退休,孫道存轉任董事長,仝玉潔的兒子仝清筠任總經理。 起訴書指出,八十九年間,太電與湯臣上海浦東高爾夫球場公司簽訂股權讓售契約,仝清筠趁機向湯臣追討先前借款,總計取得售股價款及還款近一百八十六萬美金,卻未依法存入太電公司賬戶,反而將這批資金轉匯至其私設且實際掌控的公司及黃靜琳名下,挪爲己用。 仝清筠2025 仝清筠 2016年,太電與彰化銀行等八家銀行簽署新臺幣80億元聯貸合約,用於償還全體協商機制內債權金融機構借款;並在10月解除債權債務協商及支應購料週轉金,透過“借新還舊”取得更便宜的利率,以期改善公司財務狀況。 2003年12月,雖然應有八席董事,但董事會剩七位董事及兩監察人,分別是仝家父子仝玉潔、仝清筠佔二董一監,孫家則有孫道存、孫道亨以及大鑫投資的二董一監,鄭家鄭超羣、李家李超羣、苑家苑峻唐各一席董事。
仝清筠: IMD世界數位競爭力排名 臺灣躍居全球第9
其實,翻開太電家族的司法檔案,孫道存、仝清筠這對「難兄難弟」,早已經是多家銀行催討債務的被告,許多與太電子公司往來的企業,更因為收不到貨款而告上法院。 失去了臺灣大與臺固的版圖,孫道存背後的錢坑,恐怕一時之間還是無法填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孫法民於1933年在天津創立“永光電線廠”。 1948年,因國共內戰,孫法民至臺灣,買下一間碳酸鈣廠作爲永光電線廠的工廠。
仝清筠: 太平洋電線電纜
〔記者劉志原/臺北報導〕前太電公司董事長仝清筠,因掏空太電案及違法投資真相電視案而官司纏身,臺北地院昨再宣告他破產,因他在九十年間擔任世代公司負責人,替世代等公司擔保借款七十八億餘元,尚有十三億餘元無力償還,由於名下財產只有三億餘元,負債大於資產,裁定破產。 被其他四大家族「晉升」為前任董事長的仝清筠對這個結果自然不認帳,不僅指控董事會決議無效,還直指孫道存是幕後藏鏡人。 仝清筠認為其他太電董事主導董座雙包案,實際上是想阻撓太電對國內外債權人及銀行團的和解及清償,擔心其五鬼搬運進行掏空情事,將在查帳過程中被掀上臺面,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因而主導逼宮事件。 日前太電五席董事自行召開董事會選出新任董座,現任董事長仝清筠則指稱孫道存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主導逼宮事件;雙方各說各話,看得旁人一頭霧水。 在李鴻文過世之後,其子李超羣由美國回到臺灣接任頂好企業董事長。
孫道亨、孫道存、鄭超羣、李超羣及苑竣唐等大股東反駁,他們並未收到取消會議的傳真,況且仝清筠是以董事長無法出席會議、人數不足爲由而取消會議,但他們都準時出席會議,可見仝清筠說法不實。 以現況來看,太電本業還有一百億元左右的營收,勉強還有些小盈餘,但相較於龐大的負債和一堆剪不斷、理還亂的虧損公司,家產又紛紛變賣、抵押,成為空殼子的太電早已沒有太多利益可供管理者去揮霍,不管誰接董事長都會很辛苦,甚至還要背負銀行的背書保證責任。 但這家目前已下市的公司,竟還能掀起一場董事長保衛戰,究其原因,其實非為得利,而是兩派人馬為了要推卸責任。 1968年,李鴻文創立頂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臺北市東區從事房地產開發,開發商業住宅大廈。 1971年1月16日,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香檳大廈」樓下,頂好超級市場開幕,隸屬頂好企業。 2010年,臺北地院一審,胡洪九依業務侵佔罪判刑18年、併科罰金10億元,孫道存僞造文書罪判刑4年。
此案包括孫道存在內共5名被告,分別被最高法院判刑1年6月至14年6月不等;除了被判刑4年4月確定的前副董事長繆竹怡,在法院審理期間即出境未到外,其餘4人今都已如期報到;仝清筠、黃靜琳,都可以易科罰金,中午過後,兩人已到北檢執行科繳交罰金;被問到是否覺得冤枉? 檢方2004年起訴太電遭掏空200億元案,歷審皆認定胡洪九未經董事會同意並違反政府禁令,在中、港等地成立太豐行等多家子公司,進行「假買賣、真掏空」;而孫道存配合隱瞞董事會、草率簽署文件,使胡順利掏空太電資產。 仝清筠 仝清筠主張,他雖於二00三年十二月三日通知召開董事會,因董事會祕書洽詢各董事後,發現多數董事無法出席,於是取消當天董事會,並請祕書發傳真通知延後開會,但李超羣等人卻違反公司法、太電公司章程及董事會議事規則,決議解除他董事長職務。 仝清筠指稱,他自今年六月接掌太電董座,清理公司帳冊及轉投資子、孫及曾孫公司的業務及帳冊,發現孫道存兄弟及鄭超羣、李超羣、苑峻唐等五位董事涉及以「真金流、假交易」方式,利益輸送給在外成立的投資公司,並將債務留給太電。
11月8日,臺北地檢署傳訊仝玉潔、仝清筠、孫道存及胡洪九四人。 仝清筠 胡洪九遭檢方聲押獲準,仝清筠則獲2000萬元交保,仝玉潔、孫道存皆以500萬元交保。 12月16日,北檢將胡洪九、孫道存、仝清筠、仝玉潔、祕書黃靜琳、太平洋光電副董事長繆竹怡等6人起訴。 胡洪九遭求刑20年[11],認定掏空太電資產高達新臺幣206億元[12]。
在2003年爆發掏空案前,孫道存擔任集團董事長,太電的大股東除了孫家等原五大創始股東以外,還有蔡萬才家族的富邦人壽(法人代表蔡明忠)、焦佑鈞和焦廷標也各佔一席董事,以及太平洋建設的章民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孫法民於1933年在天津創立「永光電線廠」。 1948年,因國共內戰,孫法民至臺灣,買下一間碳酸鈣廠作為永光電線廠的工廠。 隨著戰事升溫,永光電線廠在中國大陸的員工及設備陸續來到臺灣。 1950年4月14日,孫法民、焦廷標、李玉田、李鴻文、鄭乙丑、仝迓東、苑景堯等人集資創立「太平洋電線製造廠」,於臺北市建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