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開始, 她亦為香港電腦學會策劃一個前所未有的IT專業認證項目。 自2010年,她聚焦於無障礙交通、無障礙設計、資訊科技系統及其他社會服務, 主力於香港復康會、政府部門及非謀利機構。 他現時除了擔任香港復康學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也是國際與中國項目委員會暨世界衛生復康協作中心顧問委員會委員。 他積極參與教育活動,是AOSpine的活躍成員,AOSpine是國際組織,致力於改善病人脊柱護理。

現時,每名年滿65歲的合資格長者每年的醫療券金額是2,000元。 由政府主導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是以病人為本的全港性電子互通平臺,在此瞭解更多有關這個系統和登記方法。 她屢獲殊榮, 於2010年獲得香港電腦學會院士、2011年獲選為女商專「傑出專業女性」、2014年得到香港特區政府榮譽勳章、2015年被選為「傑出理工校友」等等。 COMEDI推出的「視像診症」讓病人或照顧者在家都能獲專科醫生細心診治,並承諾4小時內送藥上門,足不出戶都能獲配藥物,方便之餘,又更省時。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醫院及診所

在亞太地區以外,劉教授曾任Outcomes in Rheumatology成員,現為歐洲風濕病學協會聯盟(EULAR)大會委員會和科學委員會的顧問成員。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黃先生是香港復康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數碼轉型委員會副主席、無障礙運輸及旅遊委員會副主席、財務委員會委員、管治及企業事務委員會委員、藍田綜閤中心重建計劃督導委員會員和頤康院擴建計劃督導委員會委員。 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曾參與紅十字會在北川之緊急醫療救援。 之後五年多在德陽市及汶川縣協助創立假肢康服中心,擔任德陽市假肢康復中心醫療總監及汶川縣人民醫院榮譽院長,並每兩週一次在該地為地震傷者提供外科手術,門診服務及人員培訓工作。 李大拔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臨牀教授及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中心創始 總監。

岑教授由1993年至2015年及由2019年至今擔任香港復康會義務祕書。 他也是骨科脊柱外科醫生,致力幫助長幼克服脊柱問題,改善日常生活。 他是一名學術臨牀醫生,一直關注醫學的尖端技術以改善病人服務。 何女士是香港康復護理會的始創成員,並於1998至2006年當選為會長。 她曾擔任醫院管理局護理深造學院的客座講師,導師和臨牀導師,並舉辦註冊後復康護理證書課程。 除了積極參與病人的護理,我們亦促進員工的持續教育和專業培訓,專業質量保證,以及定時進行臨牀改善方案。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屯門醫院常見問題

1988年,在方心讓教授的帶領下,開始了內地的康復培訓項目,繼而續漸擴大培訓層面,於中國推動社區復康及復康發展。 他致力於全球健康促進並開發了廣泛使用的工具包和框架,以便在從學校層面到社區層面再到醫療 系統有效地促進和灌輸健康。 自 2003 年以來,他曾經擔任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臨時顧問和健康城市聯盟 督導委員會的創始成員。 他於2012年他獲選為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外籍院士,此行殊榮被認為是醫療及公共衛生界別最高榮譽,他是第一位香港人獲頒授院士。

鄭博士現為香港專業議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香港復康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籌募及社會企業委員會主席。 鄭博士於2018年5月獲香港屋宇及設備工程師學會委任為名譽會務顧問。 他曾擔任中港澳環衛總商會會長 (2013 – 2016)及大中華物業管理學會副會長(2010 – 2016)。 在2010年8月,鄭博士榮獲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頒授「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 之榮譽,亦於2014年10月獲金鑰匙國際聯盟委任為顧問。 她現任多個病人互助組織的執行委員會委員或顧問,包括:病人組織聯盟、香港癌症基金會、再生會、香港柏金遜症基金會和香港協癇會等。 除此之外,她亦致力推行社區復康服務予長期病患者及殘疾人士,發展以「能力為本」的促進健康模式。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服務時間

本中心設有電話留言服務,如閣下致電時未能即時聯絡上本中心職員,可於留言系統中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職員將會盡快回覆。 與他行醫的使命一致,劉教授不僅醫治,更傳授身心健康的藝術,每一天也身體力行,活出健康。 自願醫保計劃是醫務衞生局推行的政策措施,以規範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而保險公司和消費者的參與均屬自願性質。 他是劍擊精英,於1995年至1998年連續四年取得義大利輪椅劍擊世界賽的個人花劍冠軍,於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殘疾人士奧運會取得輪椅劍擊的四面金牌。

  • 張靄蓮女士是專業會計師並擁有近三十年銀行業的財務及會計工作經驗。
  • 農年新年期間,正是市民與家人團聚,共享美食的好時節,但過量飲汽水等高果糖食物,則很可能會引發急性痛風,嚴重者更會因高尿酸而形成結晶,演變為末期痛風。
  • 現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及安石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主要業務為農業和房地產。
  • 再之前他也曾於著名企業例如香港機管局,EMC, Sun Microsystems, Scotiabank, 陶氏化工等擔任高層技術及管理工作。
  • 尚至骨科創傷中心設有X光、磁力共振掃描器和雙能量X光測量儀,以提供準確及快捷的造影檢查。

林楚賢醫生是香港大學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牀副教授。 他在加入香港復康會執行委員會之前,曾任本會國際及中國項目委員會暨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諮詢委員會委員。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2025 方敏生女士為資深專業社工,曾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服務大綱

醫院大樓樓高10層,地下主要係急症室以及日間寧養中心,1樓有社區服務中心及圖書館,2樓有餐廳、病房及手術室。 為擴展服務,醫院成立咗創傷科小組及提供先進嘅心導管化驗室裝備,並籌組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深切治療部及冠心病護理部。 本區民衆遇有創傷,骨折,燒傷及骨骼毛病患者而需要醫療診治時,均享有本部醫護人員提供的先進而頂尖的醫療護理服務。 經過一個多世紀,我們由規模不大的書院發展成香港大學最大的學院,擁有超過1,500位負責研究及支援工作的人員。 我們的研究領先全球,30位港大醫學院學者在2023年獲科睿唯安選為「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創歷年新高。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屯門醫院醫療服務及收費

我們的教學,由6大學院450位高資歷全職教職員,連同3,000位多數是公立醫院及私人執業的醫護人員的名譽教師負責。 在1997年患嚴重出血性中風,經歷數年艱苦康復,憑著努力不懈的精神,她完成工商管理學博士及社會科學碩士課程。 李立業稱,兩名染疫護士在康復大樓11B病房工作,兩人無接觸或一起喫飯,CT值低於20。 該病房已暫停接收新症及進行消毒,並已通知預約了未來數天探訪的家屬需改期。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當局正為該病房的病人和員工進行檢測,並將採集環境樣本進行化驗。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義肢及矯形

司徒永富博士於1999年起出任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 屯門醫院臨牀腫瘤科乃醫院管理局轄下新界西聯網的癌症綜合醫療護理服務中心,為居住在新界西地區的成年病人提供放射治療、藥物治療、紓緩治療和善終關懷等服務。 本部門由多個專業團隊所組成,包括腫瘤科醫生、護士、放射治療師、醫學物理學家、醫務社工及臨牀心理學家等。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專科門診服務

屯門醫院是一所位於新界西的公立醫院,成立已有33年,本文整合了屯門醫院聯絡方法、到診須知、預約方法及常見問題等。 正值農曆新年期間,蔡啟堯強調,急性痛風往往是由飲食引發,高嘌呤食物如紅肉、內臟、貝類、豆類,高果糖食物如汽水,以及過量酒精皆有可能引發痛風。 截至2005年3月31號,屯門醫院有1536張病牀,員工接近3000人。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屯門醫院輪候時間要多久?

尚至骨科創傷中心設有X光、磁力共振掃描器和雙能量X光測量儀,以提供準確及快捷的造影檢查。 創傷中心專注研究及治療不同身體部位的問題,如手腕、手肘、肩膊、膝關節和足踝等。 中心有骨科醫生、放射科醫生、放射科技師、物理治療師,以治療骨科痛症、脊椎疾病、運動創傷及術後復康。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部門架構

於1997獲香港青年商會推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於1998年獲國際青年商會推選為世界傑出青年。 聯合醫院是一所位於九龍東的公立醫院,成立已有50年,本文整合了聯合醫院聯絡方法、到診須知、預約方法及常見問題等。 廣華醫院是一所位於九龍中的公立醫院,成立已有112年,本文整合了廣華醫院聯絡方法、到診須知、預約方法及常見問題等。 聖保祿醫院是一所位於銅鑼灣的私立醫院,以呼吸系統科、耳鼻喉科、內分泌及糖尿科等專科尤其聞名,本文整合了聖保祿醫院到診須知、預約方法及常見問題等。 蔡先生指,在接受新技術治療前,他手背出現腫塊、手指關節突出、疼痛,「張開手掌都唔得」,而接受治療後,不但手背腫塊及疼痛消失,手指關節亦恢復正常,療效顯著。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臨牀腫瘤科

中醫藥學院透過結閤中醫學與最新生物醫學知識,致力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教育、研究和臨牀服務。 學院旨在提供優質教學,培育具備國際視野和中醫藥現代專業知識的畢業生。 黃女士曾於國際律師事務所負責管理有關大中華知識產權的法律事務,於2018年自行創業,提供商業法律管問服務。 她的經驗還包括為行政人員提供專業指導、風險管理培訓、業務及領導發展策劃、業務及人力資源發展、持份者參與及培訓等。 她經常向各行業的領袖進行諮詢及合作,並為香港律師會的律師提供風險管理培訓。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現在,貝維斯在國內、香港、亞太區不同機構擔任顧問工作,同時也擔任香港復康會國際及中國部的名譽顧問,也是國際及中國項目委員會暨世界衛生組織復康協作中心顧員委員會聯席主席。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屯門醫院概覽

現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及安石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主要業務為農業和房地產。 他於1998年當選為香港城市規劃師學會主席,並多次獲委任擔任顧問和法定機構的職務,尤其是從事環境、文化遺產保育和文化相關的機構。 馮先生於2009年已開始參與本會之資訊及通信技術副委員會的工作,曾對本會資訊科技之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現為數碼轉型委員會主席。 陳教授現為香港復康會主席、僱員再培訓局委員、僱員再培訓局質素保證及覆核委員會召集人以及教育局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委員。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2025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隨着科技發展,即使疫情已有放緩跡象,但醫學界仍一直積極推行遙距醫療,讓病人可以在足不出戶、無須親身前往醫院或診所的情況下,透過電子通訊產品如手提電話、電腦等,以視像形式接受各種醫療服務。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蔡先生患痛風15載,後期病情更發展到末期痛風,需以手術清除尿酸結晶,惟皆未能根治。

護理學院於1995年成立,隨即以教學、研究和臨牀實踐的卓越表現取得美譽。 學院的使命是為社區培育護理領袖,目標是提供多樣化和全面的護理教育,使畢業生成為護理專業的領袖。 你可在此查閱各專科診所及中心的地址、電話號碼及服務時間,包括母嬰健康院、婦女健康中心、長者健康中心及胸肺科診所等。 馮家聰先生是資深的資訊科技專家,擁有超過三十五年於不同行業應用資訊科技的經驗,專長包括系統架構,數碼創新與轉型, 退休前曾任HPE 香港及澳門區的技術總顧問,負責技術有關之市場策略。 再之前他也曾於著名企業例如香港機管局,EMC, Sun Microsystems, Scotiabank, 陶氏化工等擔任高層技術及管理工作。

在進入社聯工作以前,她是香港紅十字會祕書長,透過在前線服務、學院工作以及擔任國際救援組織及政策倡議團體的領導工作,她在本地及國際社會福利界已累積豐富經驗。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2025 在港大醫學院,劉教授先後於2001年擔任助理院長(資訊科技與規劃),2005年擔任助理院長(學生事務)。 在2010年,劉教授擔任鮑氏醫學及衞生教育硏究所所長,於2013年擔任副院長(教學),並改革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加入為期一年的增潤學年,豐富醫科學生的學習體驗。

家下由醫院管理局管理,隸屬新界西聯網,為屯門新市鎮及新界西北區居民提供服務。 本區民眾遇有創傷,骨折,燒傷及骨骼毛病而需要醫療診治時,均享有本部醫護人員提供的先進而頂尖的醫療護理服務。 公共衞生學院致力透過先進科研的綜合應用和公共衞生科學的應用,以知識傳遞和教育培訓、保護及改善人民的健康。 生物醫學學院從分子和細胞層面,瞭解生物系統如何運作,並以跨學科方式把這些見解應用在生物醫學上。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痛風 手術後95%尿酸石清除

鄭振輝博士擁有比立勤國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香港公開大學中國商業法律碩士學位、澳大利亞國立南澳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北京大學中國國情研習證書。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2025 屯門醫院並非免費,醫管局收費按照列於政府憲報之收費表收費,符合及非符合資格人士收費會有所不同。 有經濟困難而未能負擔公營費用的人士,可申請醫療費用減免,如要申請,請聯絡屯門醫院的醫務社工服務。 舊症病人於下一次覆診日期前,如須更改覆診日期,敬請先致電、傳真或電郵有關專科門診診所與中心職員瞭解詳情。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服務預約及查詢時間

而屯門醫院於2015年引入「尿酸溶解術×DECT」治療,結合新科技治療末期痛風病人。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蔡先生在接受新技術治療後,謹遵醫囑,痛風症狀已大大改善,一年內清除九成結晶。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2025 屯門醫院麻醉科於醫院啟用(1990年3月)後不久開始投入服務。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社區醫療服務

我們培育出來的卓越學生,持續服務本地、國家、甚至世界各地,成為各個範疇的領袖,改善人民健康,推動社會發展。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2025 醫院管理局管理的「撒瑪利亞基金」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治療過程中的指定「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在公立醫院及診所費用減免機制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的受助人,以及符合若干準則的弱勢社羣,可獲豁免公營醫療服務收費。 《基層醫療指南》是一個包括不同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個人及執業資料的網絡模式指南。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矯形及創傷科 (骨科)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牀服務)李立業今日(29日)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記者會表示,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一個病房有兩名護士染疫,正追查兩人感染源頭。 屯門醫院是醫院管理局轄下新界西醫院聯網的主要醫院,與聯網內的博愛醫院、天水圍醫院、青山醫院及小欖醫院一起為屯門新市鎮及新界西北區的居民提供服務。 長時間不當的坐姿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畸形問題,往往更會導致疼痛和壓瘡。 為響應需求日益增加的特殊坐姿服務,新界西醫院聯網坐姿診所於2008年1月正式成立。 此項基金為有需要的全癱病人提供經濟援助,包括資助購買醫療及康復用具、照顧者津貼及醫療消耗津貼。 郭鍵勳博士為註冊社工和博士,銅紫荊星章,太平紳士,曾任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

林先生曾是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資深會員、副會長、專業標準委員會聯席主席及數個委員會成員。 他積極義務參與社會工作,除了參與本會多個委員會,領導本會發展多元化的復康服務外,他曾擔任香港傷殘青年協會主席,現擔任香港復康聯會主席。 作為平等機會委員會及香港復康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她致力為殘疾人士服務,確保他們享有應有的權利並推動社會共融。 仁安醫院設立仁安微創中心,其骨科專科門診提供多元化診斷治療方法和骨科手術設備,為大眾提供骨科專科醫療服務。 服務包括一般創傷、脊柱外科、下肢畸形、膝及肩關節內窺鏡手術、運動創傷、改正畸形(如截骨術)、微創手術及截肢、傷口重建、切除腫塊等治療。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康復大樓

港大醫學院期望在醫學、護理學、公共衞生、藥劑學、中醫學,以及相關生物醫學和社會科學的專業領域中,成為教學、研究、臨牀服務和知識交流的全球領袖。 與此同時,我們培育出來的卓越學生,持續服務本地、國家、甚至世界各地,透過改善人民健康,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他現正擔任香港復康聯會的副主席、香港傷健策騎協會的遴選委員、扶康會董事局委員、及醫管局九龍中及九龍東聯網的倫理研究委員會成員。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服務收費

高瞻遠矚的他迎難而上,積極建立風濕病學專家的團隊,進駐醫院和社區,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組成廣泛的合作網絡,奠定港大及香港在風濕病學領域的國際地位。 約3,300位本科生在港大醫學院修讀7個本科課程,還有約1,700位研究生在此研習不同醫學和研究學科。 港大醫學院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亦是世界知名的醫學教育、培訓和研究先驅。 他是香港大學榮譽經濟學學士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在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管理學院完成高級行政人員研究課程。 此外,黃先生是香港耀能協會(前稱香港痙攣協會)的董事會委員,也是香港復康聯盟副主席及其企業發展管理委員會主席和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主席。 從2004年, 她兼職為工商管理及電子商貿碩士導師,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稍後更成為英國一所大學的三個國家MBA的質量管理。

劉教授於2001年成立香港風濕病基金會,是本港首個也是唯一透過籌款支援風濕病患者社會心理和治療需要的慈善組織。 他曾推動制定亞太區首份類風濕性關節炎及中軸脊椎關節炎的治療建議,並於2006至2008年間擔任亞太風濕病學協會聯盟(APLAR)的主席。 為表揚劉教授在風濕病學領域的傑出成就,其部門於2016年獲著名的亞太風濕病學協會聯盟(APLAR)評為「研究、培訓、教育及病人護理的卓越中心」。 林醫生於1993年於香港大學畢業後,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骨科專科培訓。 繼而進修職業同環境健康,於2007年獲得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 臨牀醫學學院

他專攻家庭醫學和 基層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促進以及醫療法律問題。 他在澳大利亞、香港、愛爾蘭、英國和美國的家庭醫學、公共衛生、法律醫學、教育和仲裁領域擁有專業學歷。 林亢威先生退休前有超過30年的廣泛人力資源管理經驗,曾服務於瑞安集團、國衞保險、香港電訊/CSL、大昌行、及中國海外/中國建築集團。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2025 他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現為浸會大學),並從東亞大學(現為澳門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