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輕鐵是一條輕軌鐵路,全長31.75公里,自1988年起服務元朗及屯門兩區。 12條路線中有8條途徑元朗區,其中705、706服務天水圍新市鎮,761P行走元朗至天水圍新市鎮,610、614及615行走元朗新市鎮至屯門區,751行走天水圍新市鎮至屯門區。 1條只在部分時間服務的短途路線(751P)則在天水圍新市鎮服務。 元朗區共有25個輕鐵站,其中天水圍站及元朗站可讓乘客轉乘港鐵。 宋明時期新界五大氏族原籍江西的鄧氏及文氏先後遷入元朗的錦田、屏山、廈村及新田等地。

  • 直至2007年於施政報告再被提起,但實際能供應土地發展的時間已推遲到2024年之後,預期提供約6萬個單位,並增設屯馬綫洪水橋站服務當區。
  • 五間廟的主神及左右隨神安放神棚供奉,大會首長隨即為金龍點睛,龍騰飛舞,街坊善信拖男帶女爭相拍照。
  • 樓盤目前由738萬地下連花園單位,至1250萬下複式單位。
  • 存於廟內,刻於1856年(清代鹹豐六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中亦清楚紀錄:「清康熙八年(即1669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即元朗舊墟)」,元朗舊墟之擁有者(稱爲「墟主」)是錦田泰康村鄧氏家族。
  • 該樓盤為入車下復式單位,售價為868萬元,平均呎價為6,200元,面積達到1400呎,內設4間臥室和3間浴室。
  • 在我的舊文章「昔日圓蓢 – 元朗市」轉載過一幅相片,下圖右上角河旁的小村相信是山貝湧口村,當時該處還未開發橫洲工業區,四週都是漁塘,鄰近較為熱鬧的,是大橋村和對岸的橫洲六鄉東頭圍等。

再加上只需步行數分鐘便可到達朗屏站、朗屏商場,無論是想往來各區,還是進行購物都非常輕鬆。 山貝(英文:Shan Pui),原名山背,係香港新界元朗區十八鄉一條村,即係山貝村。 元朗山貝村2025 嗰度位置同元朗舊墟隔咗座山,所以叫「山背」,之後雅稱做「山貝」。 古時疍家(水上人)在元朗山貝河上游,大旗嶺一棵大樹旁邊建一小廟,以祭祀天后;這就是今天十八鄉大旗嶺大樹下天后廟的起源。 由於該廟居於一棵方圓數百尺、濃蔭蔽日的大樹之下,故得此名,古時疍家漁船從橫洲一帶沿河直入,經過蜿蜒的山貝河,小艇可以達到今大樹下的位置。

元朗山貝村: 樓盤屋苑

交通方面,從傲凱峯前往天水圍西鐵站只需5-10分鐘,亦毗鄰天瑞總站,交通十分便捷,方便住戶隨時出行。 此外,由於鄰近天水圍市中心,區內有眾多學校林立,例如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明愛樂勤學校、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嗇色園主辦可銘學校等,為家長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選擇。 元朗山貝村 除了元朗市中心外,另外也有一些次區域中心,例如天水圍新市鎮、洪水橋、屏山、流浮山、廈村、大棠、元朗工業邨和錦田市等。 在2000年代的十年之內,元朗交通大大改善,進出九龍市區車程大幅縮短至半個小時。 區內的服務主要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接駁巴士提供,連接區外的巴士線則由九龍巴士、城巴和新大嶼山巴士營運。

警員到場調查,相信該名40歲姓王女子,與41歲姓駱丈夫因金錢問題在屋內爭執,其間王婦疑以腳襲擊在場的67歲「奶奶」,駱疑手持約29釐米長的菜刀,用手襲擊並出語恐嚇妻子,二人追逐出屋外驚動途人。 火勢直至晚上近11時始受控,但現場仍冒出大量黑煙,消防需不斷向火場射水降溫。 約50多名青年綠洲的租客在現場等候上樓,惟11時許有職員引述消防稱青年綠洲最快明早才解封,呼籲在現場的租客另覓地方留宿一晚。 元朗山貝村 部分租客對做法感嘩然,其中一名租客趙先生稱不滿太遲公佈,指自己賴以上班的物品都在樓上,會在現場繼續等候,「再夜一點都沒所謂」,冀能提早解封。

元朗山貝村: 元朗區

五間廟的主神及左右隨神安放神棚供奉,大會首長隨即為金龍點睛,龍騰飛舞,街坊善信拖男帶女爭相拍照。 這天亦開始公演木偶戲至改建醮棚完成,合共九天,之後上演粵劇。 此外,首辦獅王大賽,增添熱鬧氣氛,亦印刷多些特刊、推出首日封及小禮物(筆、毛巾、年曆卡等),讓元朗街坊及出席醮會者留念。 例醮的時間長達兩個多星期,自12月2日啟壇建醮起,至12月20日神功戲公演完結。 不過宗教儀式實為七天,由圓玄學院道侶經生主持的經懺法事至12月8日,醮期內有迎神、龍獅市區巡遊、啟金榜、貢諸天祭禮等多項儀式和活動,之後日子進行獅王大賽,改建醮棚成戲棚,由鳴芝聲劇團公演多齣粵劇。

而在山貝村後山東冀,有一條較陌生的村落叫「山邊村」,那一次跑遊山邊村就更嚇人,當時誤闖私人農園,給四頭黑色巨犬低聲吼叫並徐徐走近,結果要駛出聰明笨伯般的摩打腿離開村落。 屋苑有光纖同圍牆等基礎設施,方便且保安有保障附近更有士多餐廳。 有紅van、巴士、村巴、K66港鐵接駁巴等可以出到市中心嘅商場同西鐵站。 晚上約8時39分,警方接獲多名市民報案,指大樹下西路18號保良局李兆基青年綠洲附近有村屋起火。 消防到場開兩條喉及派兩隊煙帽隊灌救,又出動雲梯協助撲救,至晚上11時24分左右大致救熄。

元朗山貝村: 元朗 地利黃金閣●下複式

元朗區體育會成立初期,得到熱心的地區人士支持,建成元朗大球場,並於1973年籌建體育館大廈。 此外,元朗區設有的體育設施,還包括游泳池、體育館、壁球場及各類田徑設施。 元朗山貝村 元朗區的工業區主要位於元朗新市鎮的北面,橫洲的元朗創新園是全港第二個工業園,另外還有舊墟西面的東頭工業區。

至於原先規劃為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屋苑俊宏軒,以及多個位於天水圍北的居屋屋苑,因八萬五建屋計劃失衡後停售居屋而變成公屋,以致現時元朗區內只有9個居屋屋苑,並沒有私人參建居屋屋苑。 元朗區最早興建的公共屋邨為元朗邨,位於大橋街市附近,但已經拆卸。 由於元朗北部與深圳只是相隔著深圳河,因此在深圳河下游至河口一帶的元朗區東北邊緣(主要包括米埔和落馬洲)是屬於香港邊境禁區,需要向香港警務處申請禁區紙纔可以進入。 元朗山貝村 在禁區內的落馬洲更是香港連接深圳的一個口岸——福田口岸的所在地。

元朗山貝村: 元朗本月暫30宗成交 按月同期升2成 Park YOHO 2房530萬元沽 5年貶值3成

另外古時疍家在稱為「大樹」的地方建成一小廟,以祭祀天后,後來演變成今天十八鄉大旗嶺的大樹下天后廟。 由於在該廟居於一棵方圓數百尺、濃蔭蔽日的大樹之下,因而得名。 大樹下天后廟曾在清朝鹹豐、光緒年間和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後各大修一次。 康熙八年,朝廷放寬遷海令,原居民遷回之餘,錦田進士鄧文蔚獲封地設墟;遂將原來的大橋墩墟,遷到西邊圍與南邊圍之間的地方,今稱元朗舊墟。 存於廟內,刻於1856年(清代鹹豐六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中亦清楚紀錄:「清康熙八年(即1669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即元朗舊墟)」,元朗舊墟之擁有者(稱爲「墟主」)是錦田泰康村鄧氏家族。 根據香港考古學會的資料,元朗區內的七星崗在3500年前(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商代)已經有居民,此外在石崗機場曾出土過唐代骨灰鐔。

元朗山貝村: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

他們各自在聚居地大興土木,並留下不少祠堂、寺廟及書院等遺跡。 林達榮於 1950 年代創辦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魚會),並擔任第一屆理事長,推動了當時漁業發展,山貝村於 30 年代開始建設魚塘,利用天然雨水沖淡在海邊築基壆圍成的「基圍」,用以養殖基圍蝦、烏頭、生魚及其他淡水魚的地方。 山貝村是林氏第十三世祖林兆元於 1800年或之前定居,祖藉福建莆田,先後定居在廣東新會及深圳赤尾,由大圍村遷移至南生圍開基立村,大圍主要是黃氏和蔡氏族人居住,別的姓氏遷出另行立村,在元朗區有不少類似的例子,例如牛徑李氏等。

元朗山貝村: 天水圍婦人遭夫掌摑兼恐嚇 報警被阻「起飛腳」踢奶奶 雙雙被捕

火警中約20人需疏散,其中一人腳部受傷,另有一名青年綠洲的保安感呼吸困難及胃痛不適,均送博愛醫院治理。 山貝湧口村裡頭有十多幢七間開平房屋,其中一幢是「康樂中心」(Google Maps),亦是山貝湧口村村民的大會堂,它兼職傳統村落中的神廟工作,裡頭供奉天后娘娘保祐村民。 第三次跑遊元朗隱世小村「山貝湧口村」(Google Maps),它於在山貝河下游,由政府改造成人工感潮河道,漲潮時會從后海灣流入海水。 跑遊山貝湧口村,穿過橫洲工業區跑至山貝湧口村,由於位置隱蔽,感到它有一份自成一角的景緻,目的地是山貝河東路盡頭的休憩處,它位於山貝河口分叉處,在這裡晀望隔岸的南生圍及山貝漁民新村,是元朗其中一個最美麗的角落。

元朗山貝村: 山貝村 位置地圖

生活配套方面,譽林軒附近有很多村屋屋苑,可以共享社區設施及配套。 鄰近亦有水圍車仔丼、MKee、超記快餐車等食肆,可滿足住戶日常所需;而住戶前往元朗市中心的購物商場如Yoho 元朗山貝村2025 Mall、元朗廣場、Kolour等亦只需十分鐘車程,為居民提供豐富的購物和娛樂選擇。 現時元朗的區域中心位於青山公路-元朗段(慣稱「元朗大馬路」)兩側的已發展區,通稱元朗市中心或元朗市。 該處是元朗最繁盛的地方,商業活動頻繁,是元朗新市鎮的核心部分,亦是區內的交通樞紐。

元朗山貝村: 元朗村屋屋苑推介:元朗(譽林軒)下複式連2車位

交通亦非常方便,2分鐘腳程就有小巴及巴士,唔揸車都無問題。 元朗山貝村2025 錦安花園係樓齡較舊嘅名牌屋苑,但贏在交通方便同24小時管理。 5分鐘即可步行至錦上路西鐵,出入有專線小巴、紅色小巴、巴士及西鐵,住戶亦可步行錦上路西鐵及錦田市中心。

元朗山貝村: 「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 住宅友善設計

大樹下天后廟曾多次重修:清朝鹹豐、光緒時和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後各大修一次。 大樹西面是蛋家灣,本是一片廣闊的沙灘;而東面是蛋家埔。 後來由於人口和商業活動增多,元朗舊墟的前身大橋墩墟在下游成立。 《新安縣志》中清楚紀錄「大橋墩墟:附峯[來源請求]n 圓蓢」。 首個元朗區的居屋屋苑是位於天水圍新市鎮的天祐苑,於1993年入夥;而首個及唯一一個位於元朗新市鎮的居屋屋苑,是拆卸元朗工廠大廈後及原址重建為住宅的鳳庭苑。

元朗山貝村: 元朗村屋屋苑推介:山貝河畔下覆式入車大花園 鄰近YOHO MALL / 元朗西鐵站

以前一篇介紹元朗舊墟的文章,逐一介紹了元朗舊墟中的歷史性建築,當中部份是屬於山貝村林氏擁有,包括長盛街44號和利益街 12, 32, 36 號。 223 至 226 號排屋是由林氏第七房人林鴻茂的兒子林善祥(十八世祖)於 1930 年代興建。 新排屋建成後,林善祥由 163 號搬至新排屋,當時林善祥在元朗舊墟中擁有米舖,後來搬至元朗新墟,以舖號「永祥號米機」於合發街 17 號經營縠米買賣及磨穀,當時元朗墟市有不少米機店,收買乾榖及磨米,把榖粒磨成白米並收取「磨工費」。 元朗合益街市成立後,設有榖亭,吸引了各鄉鄉民將榖米運至榖亭出售,現「谷亭街」的名字亦是因源自於此。 後來林善祥搬至山貝洪田(採葉庭對面),自 1970 年代起,223 號至 226 號這排村屋便荒廢了。 山貝村於清嘉慶年間跟在鄰的黃屋村、大圍、英龍圍、蔡屋村、東頭村、楊屋村、下攸田村、港頭村、大旗嶺仁慶裏、舊墟等鄉賢組織成「東頭約」,為團結鄉眾,抗衡南邊國和西邊圍的勢力。

元朗山貝村: 主要私人屋苑

樓盤目前由738萬地下連花園單位,至1250萬下複式單位。 元朗山貝湧口村屬於香港現存漁民村之一,村中氣紛比較冷清欠缺人氣,與村民閒談間,他們告訴我這條山貝湧口村有四十多年歷史,由山貝那邊搬過來,當年因為山貝河水浸破壞家園,經由教會協助,村民成功搬到山貝湧口村這個地方。 村民所指的教會,正是美國基督教世界信義會,這條村落由教會捐助,於 元朗山貝村 1967年建成,內有103個單位,每戶約 220 平方呎,住宅空間談不上闊落。 山貝湧口村這個名字,古時稱水道為「湧」,適逢特別是山腳匯集出海處,當兩旁有村落民居,通常以「湧」為村名,例如梅窩石壁沙螺灣都有「湧口」、西貢大涌口、還有「東西涌」即是現時東湧,是源自大東山的一條沿的水道。 元朗還有一個地方叫西漁湧,不過隨著市區發展而消失,不過在馬田村中還看到它的名字。 元朗山貝村 元朗山貝村 翌日(12月3日)的龍獅市區遊行為醮會掀起高潮,亦與元朗街坊的距離最近。

與往屆(2013年)比較,遊行路線較短,不經舊墟路、大馬路、安寧路等,亦不直接巡遊返醮場。 元朗山貝村2025 元朗山貝村 不過遊行隊伍多姿多彩,除原有的金龍、醒獅,新增英歌舞隊(潮汕流行的地方藝術)、福建五虎將隊、銀樂隊、京鼓隊,參與人數超過六百人。 龍獅巡遊總領隊陳嘉輝師傅表示,今次巡遊只有一支隊伍,龍隊也是醮會的,原因是為了不造成交通影響,沒有邀請友好團體參與。 而邀請福建五虎將隊,是希望融入內地文化,讓港人看看,在元朗而言是首次,大將寓意保佑地區,國泰民安。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下稱本會)獲得政府的撥款支持,於聖公會聖匠堂大樓5至6樓改建「匠心園」紅磡過渡性房屋,提供18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為領取綜援之單身人士(低收入⻘年、獨居⻑者及人士)及基層家庭,提供過渡性住房和支援服務。

元朗山貝村: 元朗

此外,該單位的深俱升值潛力非常高,是一個理想的自住選擇。 2019年7月21日晚上約10時至翌日凌晨時份[1],在元朗的元朗站有大量具鄉事白衣男子,手持武器針對在車站一帶及鄰近購物中心的市民進行無差別的襲擊,最少有45人須入院治療[1]。 元朗山貝村 較有名的包括元朗南的大樹下天后廟、林錦公路旁的凌雲寺等。 同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港鐵屯馬綫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前稱九廣西鐵及在2007年12月2日前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其車廠八鄉維修中心設於八鄉。 元朗山貝村 港鐵在元朗區共有4個站,增設1站,分別為洪水橋站、天水圍站、朗屏站、元朗站和錦上路站。 元朗山貝村2025 1958年,一班熱愛體育運動的元朗區人士合力成立「元朗區體育會」,旨在推動地區體育活動。

元朗山貝村: 元朗 天空之城●步行西鐵連天台

在元朗區中有不少林氏村落,包括橫洲林屋村、西邊圍、十八鄉水蕉新村和屏山石埔村等。 山貝村、漁塘、南生圍這三個名字互相緊密關連,看過 RTHK 介紹,原來南生圍名字源自於昔日地主胡南先生(未知道是否屬實,是第一次聽到這個版本),事實上南生圍一帶泥土鹽份高,並不適合耕作,所以山貝村和東成裏,甚至新田一帶都是漁塘為主。 於七十年代,由於水源減少,元朗也有很多其他稻田都改作菜田或魚塘。 元朗區的元朗東南@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645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1,854人。 主要街道包括鳳翔路(元朗東南段)、元朗瓦窰頭、元朗東頭村、元朗大圍村。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尚悅,蝶翠峯,朗晴居,RESIDENCE 譽88,朗怡居。

元朗山貝村: 社區環境

住宅主要是公共屋邨、居屋屋苑及大型私人屋苑嘉湖山莊、慧景軒和柏慧豪園等由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發展項目,樓宇一般樓齡不高。 中央的天水圍公園及西面的河道為大部分住宅提供寧靜優美的環境。 元朗山貝村 元朗山貝村 元朗山貝村 路邊有多條專線小巴及巴士往返元朗市、大纜轉車站、西鐵站。

元朗區過去主要依靠青山公路、屯門公路、大欖隧道及環迴公路(即現在的9號幹線,元朗區內有元朗公路及新田公路)連接香港其他地區。 元朗山貝村2025 因此,一般其他地區發生交通事故,元朗區的對外交通亦同時受到影響。 不過,自從香港3號幹線於1998年上半年啟用後,元朗區對外交通已大為改善。

元朗山貝村: 元朗絲苗

元朗區內設有不少旅遊景點,其中南生圍的美景不僅吸引雀鳥,近年亦吸引不少市民,趁假日到來觀鳥拍照及野餐。 而大棠於10月中至11月期間紅葉茂盛,別有一番風味,成為港人熱門拍攝勝地。 郊區的大型屋苑除了1980年代落成的錦綉花園外,尚有1990年代初落成的加州花園及加州豪園,位於近米埔的和南生圍。 據2016年中期香港人口統計資料,元朗人口有614,178人[1];面積約138.56平方公里,是九龍的三倍,香港島的1.8倍,是香港第三大行政區,僅次於離島區及大埔。 191 至 197 號排屋於 1930 年代建成,由林元兆第七名兒子(林奇才)的後人林燦穏興建,供他的五名兒子居住。

山貝村的村廟位於黃屋村的二聖宮,又稱大王廟,是昔日東頭約各盟村的信用社,所以,山貝村村民亦會在大王廟舉行點燈及元朗街坊十年例醮勝會。 事件中王婦報稱頭痛,「奶奶」報稱胸痛,二人由救護車送往屯門醫院治理。 警方以涉嫌普通襲擊及刑事恐嚇拘捕駱男,王婦則涉嫌普通襲擊同告被捕,他們現正被扣留調查,案件由元朗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三隊接手跟進。 警方稱,昨日(14日)晚上約9時30分接獲途人報案,指一名女子在天水圍田廈路疑被一名男子襲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