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練習慈愛冥想時,你先要向自己發送慈愛善良的想法。 當那快樂的感覺升起,你微笑時,那是一種溫暖的發光感覺在你的胸口中央,那種輻射的感覺開始在你體內閃耀。 從你的心、你的嘴脣、你的眼睛、你的頭腦中微笑。 你觀想,從你的心胸有白色的光發出。 白色的光就是代表慈心,發射給他,應該越來越自然,然後越來越真實。 在這個時候,你的慈心就很有力量了。

45分鐘 一部分,在練習中您會向您的靈性朋友傳遞友善又快樂的願望。 盡可能在整個步行 友, 向 他 過程中堅持練習。 就像您坐著時那樣,唯一的不同是您是在走路而不是坐著。

慈心禪: 慈心禪簡介

依據經論,修習慈心最高可以達到三禪的定境。 守護眼、耳等六根,這也是一項好特質。 守護眼根是指必須照顧自己的眼根而不染上惡法,不管什麼時候,看到所緣時,必須訓練自己不染上惡法。 這部經並沒有像一般經典以「如是我聞」開始,因為它是被記載在《小部經》中一部非常簡短的經,但它的內容卻是豐富且多樣的。 得知整個三個月的雨季,比丘們都將要待在這裡,它們的悲傷使它們愈來愈感到憤怒。 後背挺直,脊椎骨一節堆在另一節上。

  • 現在有一些病其實就是免疫力的病,比如艾滋病,它就是免疫力的整體崩潰。
  • 比丘不應該說:「這是我的護持者,他就像我的兄弟,而她就像我的姐妹。」佛陀說:「出家人必須如月亮一般,每天都是新的。」每天的月亮不正都是新的樣貌嗎?
  • 這部經並沒有像一般經典以「如是我聞」開始,因為它是被記載在《小部經》中一部非常簡短的經。
  • 可是,你在行為上簡單粗暴地對待別人。
  • 守護根門 ──守護眼、耳等六根,這也是一項好特質。
  • 經典上說,比丘必須像隻飛鳥,鳥兒的翅膀就是牠唯一的所有,牠們只帶著翅膀遠行,比丘就必須像鳥兒一般。

最慈悲的柔軟語,輕安自在的智慧 一行禪師寫給每一個不想擔心害怕的人 人們的擔心害怕,就像父母對子女的擔憂一般,連綿不絕。 擔心他喫不飽、穿不暖,擔心他跟不上別人又怕他壓力太大,捧在手心怕他依賴長不大,放了手又時時憂心他被帶壞或傷害。 一輩子憂心忡忡,你累了嗎?

慈心禪: 生活行為

慈心另一個重點是原諒自己和他人。 我所指的心靈創傷是由你對別人或別人對你所做過的事情所帶來的。 慈心禪2025 我想在座每一位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有這種經歷。 假若你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不去治癒它們的話,那麼就如我剛才所說,這不單為自己製造苦惱,也替別人製造苦惱,而且不知道這些苦惱原來和自己所製造的創傷有關。

【明報專訊】幾個月前第一次接觸慈心禪。 慈心禪2025 「慈心」包括慈、悲、喜、捨四方面,比起一般意義上的「愛心」,多了一份捨離。 愛而不渴愛,關懷而不執著。

慈心禪: 慈心禪修的目的

因此,你看不到與一羣人玩笑嬉戲的比丘。 有一則關於少欲及多欲比丘的故事。 在錫蘭的Anuradhapura古城,有一位名望很高,為眾人所知的比丘。

轉化心中的恐懼種子 在佛教裡,我們說心識就像一塊田地,埋著各式各樣的種子,有慈、悲、喜、捨的種子;也有憤怒、恐懼、焦慮的種子;還有正念種子。 把平安、喜悅和慈愛的種子帶到你的意識裡,讓它們形成能量,轉化你心中的恐懼種子。 慈心禪 本書提供具體方法:釋放身心恐懼的八項正念修習、呼吸練習、放鬆禪、慈心禪。 每刻都是一個機會,讓你與內在和好,重建平安和諧。 多一點平安,少一點害怕 每當恐懼、憤怒或妒忌這樣的強烈情緒生起時,我們要去照顧這些負面能量,否則它們就會將我們摧毀。

慈心禪: 美國研究:修習「慈心禪」有助創傷後壓力症(PTSD)患者減輕症狀,在面對罪疚、自責等情緒時學習自我關懷⋯⋯

受到這些壓迫的比丘們,無法安住精進禪定。 在比丘們努力忍受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無法在這樣繼續下去,於是他們回到佛陀的住所,向佛陀報告這樣的狀況,並請佛陀允許,送他們到其它的地方禪修。 幾年前,學校裡面曾經發生過同學之間傷害的案件,你們有聽說嗎? (眾答:有)當然,我相信這種事情並不多。

慈心禪: 慈心禪初步修習指導

記得約於十多年前筆者剛學禪修不久,有幾次在大嶼山參加禪營,對於蕭式球老師及其他同修所帶領的慈心練習毫無反應,心裏還嘀咕著:難道這個練習對我沒有甚麼幫助? 當時,筆者在繁忙的工作間很容易受到「刺激」,易起瞋心,胸口處似被火燃燒般,下班回到家中有時心中依然會想起那些令自己不快的人和事,內心難以平靜。 後來,偶然嘗試向他們發放慈心,轉化自己心中的念頭,調較自己對他人的期望,經過多次的嘗試後,身體熾燃的感覺逐漸消減。 之後再過一至兩年,修習慈心時能感受到內心微妙的變化,而且很容易感動落淚,因為終於明白不是別人令自己不快樂,而是自己的「瞋恨」令自己受「折磨」。 其實快樂並非掌控於別人手中,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期待別人關愛自己,不如自己多關愛自己,因為唯有自己是終生的良師益友。

慈心禪: 這樣懺悔三次,因緣就會改變

修習慈心禪不是自我暗示而是要全然投入,深入觀察自己的身體、感受、知覺、心行、意識。 只要覺察地修習數星期,慈愛將進入我們的思想、言語和行為,我們將變得祥和、快樂、輕鬆,一切「憤怒、苦惱、恐懼和憂慮」皆會遠離。 就是對自己和他人生起慈悲之心。

慈心禪: 修習慈經培養美好的特質,慈經禪修祈禱文PDF下載

首先你自己能體驗到這種慈心,同時內心也會有一種愉悅。 你的慈心越強,你的愉悅感越深,而且會越來越深。 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如果你有安全感,你不會帶任何武器。

慈心禪: 生活訊息

比丘不應該輕犯極小的錯誤,以免被他人及智者所譴責。 慈心禪2025 如果所做的這一件事將帶來責難,就應該避免。 這是比丘為了修習慈心觀所必須培養的特質。

慈心禪: 修習慈心禪由認識自己開始

除了按步就班外,也可以「自由聯想」的方式修習,就是有時在心裡會忽然想起某位朋友,那時就可以隨即將慈心向這個人散發。 過去幾年,筆者都有好幾次有趣巧合的經驗,就是當我將慈心向這些朋友散發後不久,就會收到那位朋友的電郵或電話的問候。 從佛家的角度,可以用因緣來解釋,即是說,每一個念頭都是一個因緣,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不要小看每一個心中生起的念頭。 因此,不要小看每一個心中生起的念頭。 修習慈心帶來喜悅快樂,令心靈得以平靜專注。 長時間的修習令臨終時依然保持平靜安詳,無有恐懼,易於提起正念,心境清晰,平日的慈心修習所培育的定和善業能令未來得以投生人天界別。

慈心禪: 慈心禪

你們在生活中、在學校裏,也可以這樣做。 比丘必須謙虛而不自滿,也不應自傲。 人們,尤其是尚未證得阿羅漢的人,總是容易自傲。

慈心禪: 我們怎麼練習慈心觀?

有些禪修者在行禪時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這可以很深入。 不要輕視這個指導,因為 需要 走路 它是練習的重要部分。 它還有助於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在世間表現得更活躍的情況下練習慈心。 慈心禪2025 我們在山裏遇到野生動物,比如說蛇、狼,它攻擊我們的時候,往往是它感覺到我們要攻擊它。 幾年前,學校裏面曾經發生過同學之間傷害的案件,你們有聽說嗎? 是以你討厭的人、跟你有仇的人、你不喜歡的人甚至你的敵人為對象,把他想到你的跟前,來向他發射慈心。

雖然你並不認識這位陌生人,但他/她/牠也跟你一樣,希望得到平安、健康和快樂。 這段時間,我們不但要面對武漢新型肺炎疫情所帶來的焦慮、不安;我們還可能因要搶購抗炎物品而感到驚恐、無奈;我們看到某些人囤積貨品,甚至搶劫會感到憤怒、驚訝。 電話內的無間斷抗疫訊息,短短10分鐘,已閲過百,直令我們體內腎上腺素飆升,壓力倍增。

但是,雖然不多,它也會改變在學校學習、居住的同學的心理環境,起碼在剛開始的時候會這樣。 而如果你經常修慈心,經常念《慈經》,你就會有安全感,你內心的那種防範就會鬆下來。 所以,讓你有安全感、讓你得到防護的,並不是警察或者武器,而是你自己發出來的這種氛圍、磁場。 是以你討厭的人、跟你有仇的人、你不喜歡的人甚至你的敵人為對像,把他想到你的跟前,來向他發射慈心。 但是,你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對他也像對親愛的人一樣,從你的心胸放出代表慈心的這種白色的光給他。 這樣,你慈心的能量就越來越強。

慈心禪: 慈心禪修的目的

如果以散亂的心受食,這樣的行為即是對在家人有所虧欠,將因此而必須償還所接受的一切,例如出生在在家人的家裡,作他的僕人等。 然後是三組(三類眾生互為一組)。 願所有一切長的、中的、短的眾生安好、快樂與安詳。 願所有一切肥厚或胖的,中型的,及瘦或小的眾生,願這些眾生,安好、快樂與安詳,或願他們身喜悅及心喜悅。 我們可以依據這部經的教導,如此修習。 比丘不應對在家人有所執著,這樣的特質是值得被鼓勵及讚歎的。

你也不能因為每天在修慈心,就跟人講:我每天對你修慈心,請你不要傷害我。 慈心禪2025 它是由你自然具備慈心以後,改變了人際關係而來的。 實際上,如果我們把慈心修出來,從我們身心會自然輻射出一種氛圍。

慈心禪: 這樣懺悔三次,因緣就會改變

在靜坐的時候,第一個對像是自己。 這個自己當然可以以我們的身體為對像,然後你從內心深處發出希望自己好的願望。 所以,「願我無危險」這個話,你們現在唸它的時候可以這麼想:外面的東西沒有傷害我。 可以簡單地這麼去想,但是它的內涵是很深的。 完全沒有恐懼的人,他的身體是舒展放鬆的。 而我們的身體,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一種緊繃。

有時會發生這種情形:很多人並沒有想很多,以為這部經只是用來誦念而已,只要誦念,就已經足夠。 但這部經並不只是拿來念誦而已,而是當你誦念時,同時也是在修習慈心觀了。 而且,並不是誦一次就足夠,是需要不斷培育的。 《慈經》不是拿來誦的,是要練習,要培養的,這也就是我告訴你們必須修習慈心觀的原因。

故事是關於一條眼鏡蛇修習慈心禪的。 有一次這條眼鏡蛇在森林裡修習慈心,牠跟自己說:「願一切眾生安好、願一切眾生快樂、願一切眾生脫離痛苦。」這時候一位拾柴枝老婦人來到。 她的眼睛不大好,看到眼鏡蛇還以為是一條繩,便拿起這條繩來捆紮拾到的柴枝。

在修習對怨敵散發慈心的當下,我發現怨敵和親人並無分別,俱是堪憐的受苦心靈,俱是值得祝福的有緣人。 數十年的人生洗禮,我深刻體會,以瞋報瞋,只會為彼此帶來更深沉的痛苦和敵意,這絕不是愛自己的好方法。 針鋒相對的那一刻,總要有人懂得先退一步。 修習慈心,就是要培養自己樂意退讓的柔軟及心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