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工廈帶來的資產價值增長,亦遠高於一般工廈交投所錄得的增幅。 「活化工廈政策2.0」重點放在鼓勵工廈重建包括容許重建可獲得額外2成樓面。 推出接近3年,截至去年8月底,城規會共收到58宗工廈重建的申請,並批准 了其中52宗申請,與2010年至2016年、上一輪活化工廈政策在6年間共批准和推展14個重建項目,今次短短3年時間,已經多出2.7倍。 獲批准的52宗申請,合共提供約1167萬平方呎樓面,即平均每個項目涉及20多萬平方呎樓面,反映參與重建的項目規模不算太大,當中一半或596萬平方呎將重建成工業樓面,其餘約570萬平方呎屬於商業樓面。

  • 在「商業」地帶內,以及在「其他指定用途(商貿)」地帶已整幢改裝作非工業用途的工廈內,「康體文娛場所」則屬經常準許的用途。
  • 據悉,現時部分獲「一年/二年資助」計劃支援的藝團,正是工廈的使用者。
  • 隨着5G年代來臨,整個大氣候逐漸轉變,市場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大大增加,計入上述最新申請,單計葵涌區已錄至少7宗的相關重建或改建申請,涉約179萬平方呎樓面。
  • 事實證明大贏家多是富豪業主,活化申請已於上年初截龍,工廈小業主已望塵莫及。
  • 無論是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邊,或是法國巴黎的塞納河畔,歐洲許多地方歷史建築物都是以一個個羣組存在。
  • 同時,民政事務局亦計劃加強撥款,每年大約預留3,000萬元,資助藝發局提出或推薦的項目,以推動中小型藝團發展、培育新進藝術家,以及促進社會人士欣賞及參與文化藝術活動。
  • 在努力覓地建屋的同時,我們亦想方設法,靈活運用現有資源,提供更多適切住房予有需要的市民,將工廠大廈改建為過渡性房屋項目,正是其中一個方法。

目前最大宗重建申請,是位於九龍灣啟祥道20號的大昌行集團大廈,去年初要求放寬兩成發展密度,以14.4倍地積比率,重建兩幢32層高商業大樓,總樓面約147.75萬方呎,估計較放寬前額外增加約24.6萬方呎面積,該方案亦已獲城規會通過。 其次,雖然工廈的租金有上升的壓力,但相比其他的商業大廈和地舖的租金仍算便宜,因此工廈單位對各行業仍有極大的吸引力,所以某些行業對工廈的需求是有增無減。 現時看來,雖然這個政策可以於最短時間內提供最大房屋效益,但是吸引力不足,以致業主對活化都有「不了」這個想法,香港人要等到明日大嶼定或興建資助房屋? 我衷心希望更多有心業主參與活化工廈計劃,協助提供更多過渡性房屋,為有需要市民提供一個溫暖的安樂窩;亦祝願全港市民在新一年,喜悅祥和,身心安康。 另外,金朝陽(00878)早前亦就位於華星街13至17號的南華冷房大廈,向城規會申請發展1幢20層高的數據中心,涉及總樓面約21.8萬平方呎。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改建過渡性房屋

筆者同意在安全及消防的大前提下,有關措施不能妥協,但政府也不能見死不救。 成本相宜的經營空間對扶助新興行業及崛起中的創意工業尤為重要,例如可透過津貼、減稅或增加地積比率等鼓勵業主改善消防設施及室內間隔設施,以符合新的工業用途,事實上,對文創工業的扶助政府要有一定的角色。 18年施政報告提出活化工廈措施,容許業主改裝樓齡15年或以上的整幢工廈、重建於87年前落成的工廈、或在改裝後將整幢或部分樓層用作過渡性房屋用途。 唯至20年4月改裝工廈的申請不足10宗,而由民間機構主導,把改裝工廈用作過渡房屋更是沒有任何申請。 市場對於有關措施應否需延續有不同意見,他指出,部分地區有潛力繼續進行活化,建議可考慮作定點式活化,包括柴灣及屯門等地區,亦可考慮擴闊用途範疇,除了寫字樓及酒店外,亦可作迷你倉、紅酒窖、以至文化娛樂等用途。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巿政局曾發出大量牌照,如流動小販牌、固定攤位牌、報攤牌、熟食檔牌,讓基層巿民自力更生。 及至七八十年代,政府以小販「有礙巿容」、「阻塞街道」為由,停止發牌;1993年開始推行特惠金計劃,誘使牌照持有人交回牌照。 此外,設立打擊小販活動的小販管理隊,並在巿政大樓興建街巿和熟食中心予小販租用,進一步將街頭小販從城巿的「合法」景觀中剔除。 至於大多數活化作寫字樓用途,張翹楚認為,這反映市場較看好供應短缺的商廈市場,反觀改裝酒店及商場等其他用途的比例較少,亦正反映旅遊及零售市道向下的趨勢。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與租金價格影響

答覆:主席:  行政長官於去年十月的施政報告宣佈一籃子新措施,透過鼓勵重建及整幢改裝,釋放舊工業大廈的潛力。 地政總署並已在總部設立專責小組集中處理在新政策措施下改裝整幢工廈的特別豁免書申請,以及重建工廈的契約修訂申請。 活化工廈2025 新措施宣佈後,發展局向多個工商專業團體、地區行政組織和其他持分者介紹新措施,並聽取他們的意見,當中包括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團體和人士。 為了回應文化創意產業對活化工廈新措施的關注,發展局亦與相關政策局及部門進一步研究可如何協助在推行新措施後的一段過渡期內,可能受影響的文化創意團體和人士,以支持本地文化及創意產業。 我現就問題的五個部分答覆如下:(一)規劃署於二○○八至○九年進行了最新一次「全港工業用地研究」,就全港「工業」和「其他指定用途(商貿)」(商貿)地帶內工廈的用途分別進行了全面及抽樣調查。

林鄭月娥近日指出香港的數據中心總樓面面積,已由2015 年的46 萬平方米增加到2019 年的74萬平方米,估計到2025年會增加到超過110萬平方米,足夠滿足未來業界的需求。 近年活化工廈計劃申請約64宗,樓面面積合共近1500萬平方呎,暫時至少有7 宗申請開設數據中心(提供208萬平方呎樓面面積),其中有3個項目已在施工,將於2022 年至2024 年落成。 去年中,房委會擬清拆轄下4座工廈作公營房屋發展,包括九龍灣業安工廠大廈、火炭穗輝工廠大廈、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以及葵涌葵安工廠大廈,首3幅用地料可於2031年提供約4,200夥,而葵安工廠大廈則可提供約600個單位,惟尚未有時間表。 自房委會重建工廈的消息一出,各區工廈已立即封盤,租金亦「幾何級數上升」。 活化工廈計劃的條件,是15年樓齡以上的工廈,申請須由大廈百分百業主提出,才能豁免補地價。

活化工廈: 申請226宗 5個被拒

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2013年動工,2019年1月正式開幕,其成立的首要目標在於推動粵劇及其他戲種在香港發展。 活化工廈 香港政府在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完成後,發現很多主持非遺項目的人年事已高,後繼無人,如漁民的嘆歌和鹹水歌、客歌人的竹枝詞、山歌、哭喪歌、哭嫁歌等承傳人都已是最後一代。 港式奶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但餐廳水吧工作單調,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懂得調製港式奶茶的師傅年紀愈來愈大,飲食業界一直為這方面的人手短缺而惆悵。 在高地價政策之下,小販除了是基層巿民謀求自主生計的出路外,也保障了香港大羣弱勢社羣有低消費的可能,一定意義下維護了這羣基層消費羣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修補了社會福利制度的缺憾之處。 在2010年第一期活化工廈計劃的個案中,有集團在2010年斥資4.18億元購入全棟傳統工廈,其後以逾五億元活化改裝成甲級商廈,於2015年4月落成。 工廈本來每呎呎租約7.5元,活化為商廈後平均升至近30元,租值翻超過4倍,整幢物業的估值保守升值至30億元。

這兩個行動區的規劃研究預期分別於二○一六和二○一七年完成。 另外,商經局表示,該局會繼續透過「創意智優計劃」、「電影發展基金」及其他資源,為有利創意產業發展的項目(例如市場推廣和培育人才等項目)提供財政支援。 註二:不包括34宗申請人在獲批後撤回申請/終止已簽立文件的個案。 註三:當中6宗申請人在獲批後撤回申請,另有18宗已簽立特別豁免書,其餘4宗待簽立特別豁免書。 有報道指出,現時有工廈單位業主有意在申請將工廈活化改作商業用途後,預留部分單位租予藝術工作者作文化創意產業用途。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我們相信工廈業主會因應市場需求、工廈地點、租戶情況等因素決定重建或整幢改裝後工廈的最佳用途。 基於相同考慮,政府亦無意推出額外的政策措施,吸引業主分配改裝後單位作任何特定用途。 (四)民政事務局建議向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注資30億元,作為種子基金,利用每年投資的回報,提供可持續的額外資源以資助文化藝術和體育的長遠發展。

活化工廈: 獨家A.I.按揭評估

再者,過渡性房屋於一般用家來說,都不是長遠的居所,本質就是不完美。 用家自然會按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情況,在「過渡」期間選擇住在「無王管」的劏房還是受規管的過渡性房屋。 (a)「在香港,城巿發展需要有所犧牲,包括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困難重重。」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 指定一幢建築物為特別史蹟或名勝時,建築物外圍環境也會被列入保護範圍。 日本政府與私人機關緊密合作資助古蹟保存,民間發展不同形式的文物保護工作資金,減輕政府負擔。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2009

但肯定的是,政府補地價收入和單一業權的工廈業主租金收益比以前多。 過渡性房屋改裝成本高(每夥約60至70萬),政府只給予5年營運期(當中1年為工程期),在過渡性房屋租金水平需要低於市值的前提下,大業主難以回本。 雖然小業主可以申請地契豁免書讓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於現時工廈的個別單位內運作,但並不能用作過渡性房屋用途。 「活化工廈」是指 活化工廈 2010年香港政府曾經提出『活化工廈計劃』,容許15年以上舊工業大廈(工廈)業主免補地價將整幢工廈改裝活化。 2018年政府亦提出加入改裝整幢工廈作過渡性房屋用途的新措施,試圖解決房屋短缺問題。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計劃

不過,基於消防安全的考慮,有關用途須不涉及直接向顧客提供服務或供應貨品。 倘若某種用途在規劃制度下為工業樓宇內的準許用途,但不符合工業地段的地契條款,有關處所的業權人可向地政總署申請修訂地契或短期豁免書,以免違反地契條款的使用。 若申請獲得批准,業權人須就獲批的申請繳付土地補價或豁免書費用。 除了上述有關規劃及地政制度方面的措施,在民政局的支持下,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在一幢位於黃竹坑的工業大廈內提供藝術空間,以優惠租金出租予藝術工作者使用。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蜂鳥資本葵涌傲晴開售27個工作室 入場費185萬起

希望提供更多過渡性房屋,協助更多正在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透過較相宜的租金,和改善的居住環境,以減少生活壓力。 第二是工廈活化的政策未到位:2010年實施活化工廈政策,讓業主以較優惠地價,甚至免補地價改變工業大廈用途,帶動工業區轉型,善用土地資源,並揚言要幫助創意文化產業發展。 7年過去了,工廈空置率跌回約5%,但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活化申請到最後是活化成美輪美奐的商廈、為自由行而設的酒店和商舖,文創年輕藝術家和初創公司根本負擔不起高昂的租金。

活化工廈: 活化舊式工廈 促進初創發展

據悉,現時部分獲「一年/二年資助」計劃支援的藝團,正是工廈的使用者。 因此,利用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加強對藝發局的撥款,將有助該局投放資源加大對本地藝團和藝術工作者的支援力度。 (五)把工廈改裝作其他用途,均須符合法定規劃圖則上相關地帶的規定。

活化工廈: 按揭專區

所以,買入工廈分層單位,博被收購重建以外,或整幢工廈被申請更改用途,工廈被活化後有助提升租值。 除了定時定候提供最新的樓市、按揭相關資訊之外,作為數碼港成員機構的ROOTS上會致力透過創新科技為香港每一位解決按揭煩惱。 金融科技平臺ROOTS上會打造香港首創網上按揭申請表,一次過免費幫客戶向多間銀行遞交申請,無須再踏入銀行分行用手填表。

活化工廈: 活化舊式工廈 促進初創發展

興勝創建(00896)旗下業成街22號太平洋貨運大廈,擬建成1幢樓高22層的數據中心。 要工廈真正「活化」起來,必須從宏觀角度解決痛點,一方面吸引更多小業主參與以開拓闊度,同時讓成品多元化使計劃變得更有深度。 工廈未必是房屋問題的解藥,但仍可為一眾期待蝸居的香港人解決眼前難題。 住屋與工業存在同一幢大廈內,無疑是有點嚇人,這可能讓人聯想到嘈音或保險等問題。 想深一層,其實工業的運作時間主要為日間,過渡性房屋的用戶大多在晚上纔回家,兩者在同一時間存在的機會不大。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改建過渡性房屋

據美聯工商舖(00459)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去年首11個月工廈買賣註冊共錄得3512宗,比去年同期升93.6%;註冊金額398.4億元,按年上升1.7倍。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2025 活化工廈 除了市場憧憬通關在即,工廈市場投資氣氛暢旺,不少用家對物流及貨倉的需求大增,作為自用及投資首選,而政府積極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 規劃署亦就沙田小瀝源及上水兩個工業地帶,向城規會建議改劃為住宅及商貿地帶,帶動了用家和投資者對該兩區工廈的查詢量上升。 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評審委員會,已向該項目批出上限6,150萬元。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計劃

在獲批的124宗個案中,有28宗整幢改裝舊工業大廈個案的擬議新用途包括「康體文娛場所」用途,作文化及創意產業之用。 過往政府對舊式工廈的違規改建及各種非工業用途,採取一個較寬鬆的態度,以改善工廈空置的問題,又可鼓勵創新工業的發展。 但隨着近年工廈不斷有事故發生及違法劏房出現,政府決定對上述的違反土地契約用途及消防條例業主及租客加強執法,並於今年底立法將以上的違規列為刑事罪行。 可預見當此法例落實執行時,不少工廈業主為避免觸犯法例而被檢控,必定與違規的租戶解除租約,令不少租戶可能面對被迫遷的情況。 特別是文化藝術團體或個別小型創新公司,在新法例下只得搬遷再搬遷,甚至消失。

有些工廈業主更看中土地供應緊絀的商機,在未獲屋宇署批准及滿足消防安全條例的要求下,擅自更改工廈作其他用途,例如把工廈改裝成分間單位出租,讓工廈的安全受到質疑。 香港人出名勤力工作,不少文化藝術界朋友幾乎是在工廈工作室內24小時工作(及住宿)。 相比劏房,工廈有電梯、消防通道及裝置;如果政策容許在工廈個別部份改裝成過渡性房屋,並延長營運期,便可以同時規管消防、結構及排水等方面的安全性問題。 高力國際亞洲區估價及諮詢服務行政董事張翹楚認為,整體而言活化工廈措施成效不錯,大部分改裝個案位於九龍東,反映該新商業區定位清晰,吸引業主申請活化旗下工廈,而市場亦不乏活化工廈的成功例子,如葵涌KC100等,有助改善該區面貌。 政府承諾在2020至21到2022至23年的三年內,提供15,000過渡性房屋單位。 為協助公眾瞭解各項過渡性房屋計劃的情況及最新數字,我們更新了運輸及房屋局網頁有關過渡性房屋的部分,希望相關資訊更透明,詳情可以瀏覽這裏。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人們喜歡到歐洲旅遊,大多是被當地的歷史建築吸引,究竟歐洲人或政府對保育和活化舊建築物的態度和做法是怎麼樣的? 無論是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邊,或是法國巴黎的塞納河畔,歐洲許多地方歷史建築物都是以一個個羣組存在。 以英國為例,只要列入受保護的建築,建築物結構與外殼均不可以改變,法例只容許建築物內部翻新,好像加上馬桶、水電設施。 即使是有安全問題也不能輕易拆掉,如有倒塌危險,也要把當街的外牆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2009

參與此計劃的私人機構均是本著企業社會責任自願參與,而在此計劃下簽訂的租約屬參與計劃的業主與申請租用改裝單位的文化創意經營者之間的私人租約。 發展局會負責發放參加本計劃工廈的資料,讓文化創意經營者可直接聯絡有關工廈業主,商討租賃事宜。 活化工廈2025 (三)活化工廈新措施旨在透過鼓勵重建和整幢改裝現有工廈,早日釋放舊工廈的潛力,提供合適土地和樓面空間,配合香港社會和知識型經濟發展需要,包括行政長官主持的經濟機遇委員會所選定,比較有優勢的六項產業(如文化及創意產業)。 城市規劃委員會在過去二十年間已引進了多項規劃措施,以便更好地利用舊工業用地和舊工廈,如擴大工業大廈內的準許用途,又把合適而過剩的工業用地改劃作其他非工業用途。 活化工廈新措施主要是在這個基礎上,在地政方面進一步配合,鼓勵業主重建和改裝整幢工廈。 我們只要求重建或整幢改裝後的工廈的新用途符合相關地帶的現有規劃用途,而不會就改裝工廈引入新的用途限制。

民政事務局計劃設立新的撥款機制,以資助藝術家或機構提出較具規摸的文化藝術建議,以及推行時間較長期但有時限的文化藝術活動。 同時,民政事務局亦計劃加強撥款,每年大約預留3,000萬元,資助藝發局提出或推薦的項目,以推動中小型藝團發展、培育新進藝術家,以及促進社會人士欣賞及參與文化藝術活動。 事實上,藝發局透過轄下不同的資助計劃,一直支援本地藝團和藝術工作者,以切合他們不同性質和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 當中,該局的「一年/二年資助」計劃,旨在透過具策略性的支持,培養本地中小型專業藝團,令他們可作較長期的規劃及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