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曾經多年大力推動發展職業教育,效果並不明顯;究其根源,需要企業的認可全社會的接受。 儘管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型是漫長的,2022年教育股仍然會被按在地面摩擦。 之前是十年房地產是把市場做大,未來10年會把服務做精。

美團本地生活收入品類結構均衡,到綜收入不斷提高,預估GTV到餐、到綜和酒旅的比例為3:5:2。 大快活以往在品牌策略上,並沒有鎖定固定客羣,令品牌欠缺鮮明形象,被指與大家樂非常相近,而小丑圖案亦被指十分「老土」。 大快活大家樂2025 [21]陳幼堅指出舊標誌由3個顏色構成,1972年至2003年使用。 首間大快活於1972年12月在荃灣眾安街開幕[15][16][17];其後於1981年成立了中央食品加工中心,以確保食品質素及提高效率。 以上週五收市價計算,大家樂和大快活的收益率分別是4.7%和6.1%。 不過,在大家樂1.16元股息當中,0.35元是50週年特別股息,撇除後收益率其實低於大快活只有4.3%。

大快活大家樂: 收入純利和毛利一覽

通過收購東陽精密,公司有望受益於其在更高毛利率的A客戶非手機金屬結構件的良好客戶基礎,提升結構件整體收入和盈利能力。 另外,大家樂還有經營午膳飯盒的業務,包括泛亞飲食和活力午餐,其業務性質亦即是學校的飯商。 而大快活除了本身的138間店外,則只有10間特色餐廳,而且分散為2間ASAP、2間一碗肉燥、4間一葉小廚、1間友天地及1間墾丁茶房等不同品牌。 同為香港快餐店業的主要企業,大快活旗下品牌的規模和知名度均遜於大家樂,在競爭力上明顯仍然有待改善。

這樣的二代局面,又出現羅氏家族的新企業,看似均在攻打香港大眾的飲食市場,但又有不同的定位,讓羅氏家族全面攻下香港的大眾飲食市場,建立其飲食王國。 所提供的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擬提供作為個人投資或理財建議。 香港萬裏富文章作者Tim Phillips並無持有上述任何公司的股份。

大快活大家樂: 公司資料

不過,事實上,兩家公司的長期借貸水平相當低,以上比率反映的長期債項主要是源於新會計準則「租賃」的影響,因新準則下集團要將租約的長期租金承諾折現成非流動負債項目。 在今年7月推出的“雙減”政策中,教培行業被認為是推高教育成本、造成社會內卷而被打壓,許多教育股例如美股的新東方(EDU.US)或港股新東方線上(1797.HK)腳踝斬。 文化教育遭到滅頂之災,對於職業教育卻是利好,教育企業轉型之後,將是一片新的藍海。

  • 因此, 對股價的總結論是, 抖音的入局距離真正影響美團的時間尚遠, 而2023年美團的外賣和酒旅的毛利率也應有所改善, 如加上新業務虧損受窄, 則其股價不宜看至太淡.
  • 其中,加速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是REPowerEU的主要支柱之一。
  • 大家樂(法語:Café de Coral,港交所:0341、OTCBB:CFCGY)是香港一個經營連鎖式速食餐飲業務的集團,於1968年10月5日成立[3]。
  • 大家樂於2014年8月5日於日本Gourmet Kineya簽訂基礎協議,大家樂將有優先權在香港、澳門及廣東省開設Gourmet Kineya旗下各式日式美食專門店,標誌集團打入香港的日本餐飲市場。
  • 但在90年代初,大快活在經營上出現困難,無法掌握顧客的口味,食物的質素也變差,導致負面的品牌形象,令公司持續5年虧損,接近破產。

大家樂及大快活累計派息對成本價比率分別為35%及65%,大快活在收息層面又勝一仗。 大家樂於2014年8月5日於日本Gourmet Kineya簽訂基礎協議,大家樂將有優先權在香港、澳門及廣東省開設Gourmet 大快活大家樂 Kineya旗下各式日式美食專門店,標誌集團打入香港的日本餐飲市場。 2017年10月,大家樂於微信公眾號公佈華東地區現存兩間分店將於10月底結業。 集團表示暫時結束該區僅餘的兩間大家樂門市是集團的短期策略調整,未來將更專注於華南市場並集中資源拓展業務[36][37]。 羅騰祥於1915年於廣東梅縣一個客家貧戶出生,後來香港投靠兄長羅桂祥,入讀英皇書院。 日軍侵華時響應抗日團體號召加入中華民國空軍,曾往美國受訓,回港後於遠東航空學校任教。

大快活大家樂: 盈利

2021年集團聲學業務實現收入為人民幣85.8億元,同比增長13.5%,毛利率為29.7%,同比增加1.8個百分點。 兩間公司在過去10年之中受益於智能手機的普及與高速增長,進入2020年以來智能手機增長放緩,而新能源車的銷售方興未艾。 未來車載產品將成為兩間公司的新增長點,與龍頭車廠合作成為其供應商是重要的發展步驟。 從餐飲業態的角度,由於抖音折扣力度較高,毛利高、決策成本低、有供給彈性的商家纔有盈利空間,茶飲、速食、小喫等可以在抖音上持續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數據顯示,在當前抖音團購全國直播熱度TOP20中大約2/3為茶飲、甜品、速食、小喫。

  • 按照2015財年上半年的11.28億港元計算,五年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6.4%。
  • 大家樂開創使用自助形式取餐的先河,也中西合璧,採用半中半西的餐飲模式,更是香港首間上市的飲食集圑。
  • 房地產行業分為地產股和物管股,這兩類公司2022年的前景不同。

大快活在過去一年仍錄得2%營業額增長,而大家樂則跌了6%。 這主要可歸因於大快活旗下品牌以核心大眾餐飲「大快活」為主,而大家樂經營「大家樂」「一粥麵」等快餐品牌外亦有不少休閒餐飲品牌,如「意粉屋」,這些定位相對中高端的品牌在疫市受打擊更大。 內地實施反壟斷以來,互聯網行業的估值邏輯發生改變;港股市場的外資對互聯網企業的前景爭議較大。 因此未來頭部互聯網企業的盈利能力與成長性都會遭到削弱。

大快活大家樂: 業務

另外,集團因開設新餐廳,令到營運開支按年增加21.1%或3,520萬元,佔集團收益約11.3%。 大家樂(0341)、大快活(0052)、翠華(1314)的業績已悉數出爐,業績公佈後股價榮辱互見。 相反,大快活績後股價單日插近7%,週五收報26.9元,幾乎抵銷連日升幅,翠華績後就繼續維持上月底發盈警後的低迷。 以現價計算,大快活股息率達4.4釐,是3間餐飲股之最,看似是吸納作收息的良機。 但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提醒,派息是視乎公司賺錢能力,且要留意業務發展前景,其首選為營運效率改善的大家樂。

大快活大家樂: 員工嚴重流失

手機是公司業務最大的應用領域,2021年佔據近79%的比例。 與車載鏡頭、模組相關的車載產品是公司另一個重要的應用支撐,2021年佔比達到7.9%。 AR/VR作為新興的應用領域,近兩年增長勢頭迅猛,2021年已達到3.6%的收入佔比。 近年來,TWS耳機的發展貢獻了MEMS麥克風的主要增量,隨著MEMS麥克風技術門檻變低,行業競爭加劇,價格下行格局分散。 大快活大家樂2025 瑞聲目前A客戶這邊Airpods的MEMS麥克風主要由歌爾和瑞聲供應,安卓端由於白牌耳機出貨量大供應商比較分散。 安卓這邊品牌商份額提升將提高對MEMS麥克風品質和成本的要求,部分中小代工廠被擠出後將利好上游龍頭MEMS企業。

大快活大家樂: 集團其他副線品牌

隨著最新業績出爐,盈利和派息等財務數據曝光,大家可以重新計算各股的估值。 大快活大家樂2025 如果從派息去看,3間公司的派息比率都較高,但全年派息都較前一年度下降,現價股息全部不足5釐。 大快活大家樂2025 然而,筆者認為其增長基礎遠遠落後於大家樂,故此是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大家樂的收入為42.6億港元(5.495億美元)。

大快活大家樂: 香港大家樂和大快活的區別,兩個的價錢怎麼樣?

對美團來說,依靠長期評價沉澱,短期內依然是成為使用者快速、精準找店的首選,長尾中小商家的基本盤比較穩固。 但隨著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的快速發展,也要警惕消費者是否會選擇多平臺“種草”,從而在長期動搖美團的評價體系的護城河。 大快活除了希望維持傳統快餐店的效率,更給予顧客咖啡店的格調。 在食品方面,引入即磨咖啡、彈牙意粉及祕製香料咖喱牛腩等。 羅開揚掌舵後,透過品牌改造、引入現代化資源管理系統(德國的SAP電腦系統)改善流程提升食物品質、更新標誌和裝修年輕化品牌形像、大幅減少大陸市場分店等舉措,成功扭虧為盈[20]。

大快活大家樂: 旗下品牌

截至聖誕假期前收盤價統計,與對應A股相比折價率在20%以內,僅有招商銀行、藥明康得、中國平安、交通銀行以及紫金礦業五檔股票。 目前恒生指數動態市盈率(PE)僅為10.63倍,處於35.93%分位點。 三季度“雙控”政策風險引發快速調整,之後週期行情出現分化,未來分化將維持。 只有供給側和需求側更為牢固且估值偏低的品種,並且精選具備低碳能力的製造業龍頭,受“雙控”影響小,盈利穩定性更強。 5月18日,歐盟委員會披露新的能源計畫,表示從現在到2027年,REPowerEU需要額外投資2100億歐元。 其中,加速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是REPowerEU的主要支柱之一。

大快活大家樂: 盈利能力

主營業務分為動圈器件、光學、電磁傳動和精密結構件、MEMS四大板塊,其中動圈器件、電磁傳動與精密結構件貢獻主要營收和毛利。 抖音的本地生活業務,從大型連鎖、網紅店、茶飲小喫等品類入手,短期內流量和商家數量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同時,抖音憑藉著龐大的流量池優勢不斷變現,在「殺時間」到「殺金錢」的過程中,擠佔美團本地生活的市場份額(主要是到餐)已是定局,但到底能夠擠佔美團多少份額還有待觀察。 在網絡發展方面,大快活仍相對落後,原因在於大家樂有積極在外賣方面下功夫,令到銷量增加。 大家樂旗下的品牌一粥麵、米線陣等都有參與Deliveroo和Foodpanda等外賣點餐公司,令到其產品可在網上銷售。 要分析大快活,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大家樂(341)。

大快活大家樂: 香港85度C

他在1996年開始經營學校午餐,1998年更投資6000萬元在將軍澳設立新廠房,顯示其生意愈做愈旺。 到了2002年,公司取得為全港140間學校提供午餐的合約。 雖然大快活的發展大方向跟足大家樂,但打造馬裏奧品牌,及進軍內地市場的大舉投資,兩者在同步推進時波折重重,使大快活一度出現財政危機。

大快活大家樂: 大媽不滿餐點售罄大鬧大快活:「執咗佢啦!」 經理出聲反擊對方獲網民大讚

手機聲學組件可分為動圈器件和麥克風,其中動圈器件包括揚聲器(Speaker)和受話器(Receiver)。 經過多年發展,動圈器件技術進入平穩期,行業格局也逐步穩定。 大快活大家樂 2015年前行業成長主要由手機出貨量增長驅動,2016年iPhone7使用雙揚聲器和雙受話器,並增加防水功能,量價齊升驅動行業成長。

在眼前的不明朗環境中,哪間企業較適合投資,需要視乎投資者的策略取向。 假如您是避險型的保守投資者,大家樂將會較符合您的要求。 踏入新一個財政年度,大家樂及大快活如何應付通脹上升的影響才見真章。 不過,以過去接近十年的數據而言,大快活股東較大家樂股東更快樂。 2003年,集團收購了利華超級三文治,並於2007年3月以9,786萬港元策略性收購稻香集團11.65%的權益。 根據國信證券草根調研,即使是不缺線下流量的品牌店也會在美團進行投放,注重團購券的售賣,以維持榜單排名(美團和大眾點評的評分包括是否有促銷,以及驗券量和訪購率)。

同時,食品質素下降,無法掌握客人口味等因素,使大快活在1990年代錄得連續5年虧損。 他由改變食品質量到餐廳裝橫、品牌LOGO設計全面改革,將品牌全面年輕化。 在2020財年上半年,大家樂的中國分店佔總收入約14%,為公司帶來6.119億港元收入。 以不復權的基礎計算,2002年8月底大家樂收市價為5.95元港元,十年後收市價為21.65元港元,期間股價累升264%。 不過,同期大快活表現更佳,同樣以不復權為基準,2002年8月底大快活收市價僅0.1元港元,同年9月大快活完成十合一,所以8月份的收市價應該是1元港元。 大快活大家樂2025 顯然易見,大家樂是好公司,卻不是股價表現更佳的好股票。

大快活大家樂: 員工嚴重流失

大家樂中國業務收入增長有10%,同店增長更有12%,大快活分別是19.6%和13%,反映除了因加開新店令收入增加外(年內開設了1間),現有店舖表現勝過大家樂和市場平均。 本地兩大快餐集團相繼公佈去年度業績,無論是收入和純利增長,盈利能力如毛利率、溢利率和股本回報率,大快活(052)全部勝過大家樂(341)(見表)。 其實不單去年,若計最近5年收入和盈利的平均增長(見表),大快活也較大家樂高。 特別是盈利,大快活5年來是穩步上升,大家樂卻持續下跌。 如果股價表現代表好股票的指標,股息豐厚則代表業務營運理想,那麼大快活不但蛻變成好股票,亦晉身為好公司。

大家樂與大快活均是香港人常喫的連鎖快餐店,全港18區,總有一間在你的附近。 在外人眼中,這兩家快餐店的定位和經營方式相似,認定彼此屬「敵對」關係。 而且即使企業已經傳至第二代,仍然維持這個「敵對」關係。 相反,要是您追求高增長,並且看好大快活能在中國持續發展和提高香港市場佔有率,那麼大快活便是較好的長線投資。 舉例來說,大快活經營獨立的同名連鎖食店,而大家樂則掌管自家連鎖快餐店、意粉屋和利華超級三文治。

大快活大家樂: 收入增長

因此,具有較強的零售業務的龍頭金融機構,例如銀行和券商,具有長期增長空間。 全球能源轉型是未來的大勢所趨,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車的市場前景很大。 長期來看,光學與聲學器件都將隨汽車的“客艙智能化”趨勢而迎來廣闊的應用空間。 與龍頭車廠合作,成為其供應商,複刻他們成為蘋果供應鏈的過程,將成為舜宇和瑞聲的新故事。 AR/VR產品方面,2021年實現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122%,收入佔比達到3.6%。 公司深化 AIoT領域的佈局,未來在AR/VR、無人機、智能家居等泛 IoT領域或迎來高速成長。

12月初實施降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六穩”,而此前的國常會的政策表述中去掉了“控制貨幣數量總閘門”的說法。 2022年預計宏觀環境會偏向寬鬆,一方面是財政政策發力,圍繞新基建的行業迎來政策順豐期,另一方面是對於科技創新、“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的支持力度較大。 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持續提升,2021 年研發費用率達到7%。 公司現金流狀況穩健,2021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近70億元,貨幣資金56億元創歷史新高。

按照2015財年上半年的37億港元計算,五年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85%。 何況,由2012年8月至今,投資者不經不覺差不多經過另一個10年,大家樂股價竟然不升反跌。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 從內地A/H股價格來看,絕大多數H股與A股相比都出現了折價。

羅開揚(Dennis Lo Hoi Yeung)為大快活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 羅開揚為大快活創辦人羅芳祥的兒子,叔父羅騰祥為大家樂快餐創辦人,伯父羅桂祥則為維他奶創辦人。 大家樂和大快活的財政年度年結日同為3月31日,在2020財年上半年,兩間公司均錄得輕微收入增長。 如果以股息計,如投資者由2012年8月底分別持有大家樂及大快活各一手股票,每手成本價分別為41,560元港元及7,710元港元,分別累計收息14,700元港元及4,985元港元。

大快活大家樂: 大媽不滿餐點售罄大鬧大快活:「執咗佢啦!」 經理出聲反擊對方獲網民大讚

不少顧客表示香港的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現在喫一頓飯的花費已較7至8年前昂貴一倍,4元一盒飯的光景已成為絕唱。 當細閱各公司業績,發現大快活純利和毛利陷入「雙降」,毛利率更急插1.4個百分點。 相反,大家樂純利按年升28.9%,毛利率提升了1個百分點,集團指,由於原材料和包裝成本的收入佔比下降,加上人力開支控制得宜所致。

大快活大家樂: 業務

彼於1997年12月至2012年3月出任行政總裁,並於2012年4月至2016年3月擔任首席執行官。 大家樂由大家樂集團有限公司經營[4],公司主席為羅開光,首席執行官為羅德承。 董事局成員還包括羅碧靈、羅名承及陳裕光,五人同為羅桂祥家族成員。 雖然租金承諾確實會構成集團的財務負擔,這租賃承諾其實亦代表著集團於使用權資產的投資,但只要疫情緩和後餐廳周轉復原,這使用權將可成為集團生財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比率差異代表著大快活的門店網絡的使用權資產比例較高,這大概解釋了集團的增長速度更勝大家樂。 論財務穩定性,以上財務比率反映大快活對長期債項的依賴較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