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鯉魚軍事要塞史蹟徑」亦設了24個史蹟點,其中包括:建在岸邊巖洞的魚雷發射站、屹立山嶺的鯉魚門堡壘、多座炮臺及堡等。 海防博物館交通 市民可以透過「史蹟徑」感受到鯉魚門海峽的歷史與軍事氛圍,更能欣賞人工建置與自然景緻交織的獨特之美,對歷史古蹟有興趣的人,一定不能錯過。 海防博物館翻新後,將以全新面貌登場,博物館分為3大區域,包括接待大樓、堡壘及史蹟徑。 而常設展覽及史蹟徑則加入了更多多媒體的元素,以新穎的演繹手法和主題形式,向市民介紹香港的海防故事。 香港海事博物館於2005年9月8日於赤柱赤柱廣場美利樓開放,於2013年2月26日遷移至中環8號碼頭的工程完成後,再度開放。 自2016年8月1日起無須購票,免費開放予所有公眾人士參觀[7],此前成人票價10元,長者、學生、小童及殘疾人士可以用優惠價5元購買入場[8]。

地下展覽館會介紹大坑舞火龍的歷史、儀式、製作過程、行走路線等;1樓設有客家菜餐廳,但暫時未開放;2樓是多用途空間,可以提供予相關單位舉辦工作坊、講座、展覽等活動。 大坑火龍文化館將於6月底開放,市民可以免費入場,不過暫時只接受團體預約。 香港故宮博物館除了展示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其他世界著名博物館的文物藝術珍藏,以三大元素體現,包括傳統中國視藝文化、傳統中國空間文化及當代香港都市文化。 博物館佔地約一萬平方米,樓高7層,包括7個展覽廳及1個400座位的演講廳。 同時提供大量公共空間予市民休息,除此之外更有教育活動室、演講廳、紀念品店、餐廳等。 海防博物館交通2025 香港極少打仗,最大的戰役唯有 1941 年的日本抗戰(或稱香港保衛戰),但香港的軍事戰略設施卻一點不落後於世界。

海防博物館交通: 入場費

2022年11月24日,博物館完成大型更新工程並重新開放,予公眾免費入場參觀。 海防博物館交通2025 康文署宣佈,擁有悠久歷史的香港海防博物館將於週四(24日)起重新開放,市民不但可以免費入場,更能欣賞到11個全新的「香港海防故事」展覽,當中會介紹海港設施、抗日戰爭歷史等,以及「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增設的24個史蹟點。 另外,博物館亦於「海防探索日」特設多個活動,讓大人、小朋友一同探索遊玩,即睇5大必玩推介。

可惜 (該說幸運吧!),鯉魚門砲臺建成後的長時間內,並無用武之地;直至日本揮軍而至,始有機會發揮實力,多次將日軍擊退。 1993 年,當時的市政局斥資 3 億港元修建鯉魚門砲臺,活化成現今的香港海防博物館。 博物館除有著本身砲臺的光輝歷史,內裡亦有不少素材介紹自明朝至今約六百年間,香港海防上的變遷。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推介|3. 大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位於香港筲箕灣,前身是建成於 1887 年、扼守維多利亞港東面出口海道的鯉魚門炮臺,現在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分館之一,保存和展示香港六百年的海防歷史。 香港鐵路博物館位於大埔墟市中心,面積6,500平方米,是在舊大埔墟火車站原址上改建而成的戶外博物館。 舊火車站大樓建於1913年,是一座風格獨特的金字頂中國傳統建築。 火車站於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經修復及重新佈置後,博物館於1985年開放予市民參觀。

  • 海防博物館的堡壘即「鯉魚門炮臺」於1887年建成,當時主要防備法國及俄羅斯進襲。
  • 成項計劃耗資約3億港元,由建築署設計同興建,佢嘅建築設計曾經喺2000年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週年大獎 – 銀等獎,同埋綠化都市顯才華銀等獎 – 綠化效果。
  • 英軍其後在山腳,位處鯉魚門岸邊的岬角修築渡口炮臺,防範小型船艦及快艇對炮臺展開突擊,或者突破炮臺對鯉魚門的封鎖。
  • 香港海防博物館展出的藏品多達400餘件,全部均與香港的防衛歷史有關,包括不同年代的槍械、大炮、炮彈、坦克、魚雷、手提武器、軍服、紡織品及勳章等。
  • 在1941年12月8日,日軍從深圳越過邊界入侵香港,九龍於12月12日被日軍攻佔後,在香港島的守軍立即加強鯉魚門的防禦,防止集結在九龍半島的日軍在維多利亞港最窄處的鯉魚門渡海登陸香港島。
  • 設於堡壘的全新常設展覽「香港海防故事」,一共有11個展覽廳,當中會介紹抗日戰爭歷史、軍事佈局、海港設施、代防務建置、多元族裔軍人在港服役的故事、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等。

1890年,英軍更喺岬角海邊起咗布倫南魚雷發射站,係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水下武器嘅要塞。 常設展介紹從明代、清代、鴉片戰爭時期、英治時期、抗戰和日佔時期以至回歸後香港的海岸防衛歷史,展出武器、鎧甲、火炮、戰船模型、相片、文獻、軍服和獎章等,未看過的值得一看,不過參觀了幾次便漸覺乏味。 感覺上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專題展覽規模都比較小,亦缺乏甚麼重量級的展品。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推介|13. 香港海防博物館

堡壘設11個常設展覽廳及兩個主題展覽館,當中香港義勇軍(香港皇家軍團)、多元族裔軍人、海港設施、軍事佈局、歷代防務建置都值得細看,從中瞭解香港歷史。 值得一提是8樓展廳上層設社企康姨咖啡室,有意粉、炸薯條、咖啡等,行得累可當中場休息。 海防博物館交通2025 在專題展覽廳離開室內,可沿史蹟徑落斜到訪24個景點,當中堡壘、炮臺、壕溝、軍營、高射炮、魚雷裝置、碼頭、渡口炮臺都值得留意,在香港不常見。

此外,香港歷史博物館將會借出由清朝海關建造的橫瀾燈塔予香港海事博物館展示[10]。 香港唯一一間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海防博物館,2018年9月受超級颱風山竹破壞需即時關閉,經過4年復修及更新後,於本週四(11月24日)重新開放。 重開後,博物館設有13個展覽廳、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當中注入多媒體元素,以全新演繹手法,訴說獨特的香港海防故事。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推介|5. 香港藝術館

博物館又計劃於新址前的空地裝置紀念海事從業員的海上巨人號船錨作為地標。 博物館其後向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改變土地用途申請,獲得批准,民政事務局向立法會成功申請撥款資助,博物館於2012年進行搬遷,預計於2013年1月月底開幕[4]。 搬遷完成後,博物館的面積由舊有的約800平方米大幅度增加至約4,400平方米,新增的設施包括了咖啡室及專題展覽廳等,後者可以租予其他團體舉行短期展覽或者其他活動,以拓闊其收入來源。 為到搬遷及擴建計劃,博物館於2009年至2011年總共籌得約9千萬港元,並且成立專項基金;香港政府亦向博物館撥款了約1億2千萬港元作為支援。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通行證

大家走到港島東區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ce)」親身見證吧! 由於海防博物館本身已是一個軍事遺蹟,除了室內展覽外,戶外的史蹟徑亦甚為可觀。 為此,博物館於2008年1月11日提交意向書予民政事務局,並且要求政府產業署將中環碼頭8號碼頭(天星小輪碼頭)一幅面積約2,400平方米(原來規劃作為食肆及茶座用途)的地方批予香港海事博物館作為新址。 由於香港海事博物館位於美利樓舊址的租約至2010年8月31日屆滿,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亦需要幾年時間以完成,因此博物館計劃在2010年8月前能夠遷往新址[2]。

海防博物館交通: 建築

M+博物館由六個專題展覽組成,體現了M+館藏的各個重點領域,展示博物館由2012年開始蒐羅的M+藏品系列內的視覺藝術作品、流動影像作品、設計品、建築項目、檔案藏品。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海防博物館交通 為增進聽障人士對香港軍事歷史的認識,我們特別提供手語導賞傳譯服務。 海防博物館交通2025 每團約兩小時,名額20人(最少10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之前除咗禮拜三免費之外,其他日子入場嘅話大人收10蚊,細路、老人家、學生同埋傷殘人士只係要畀5蚊[1]。 在1941年12月8日,日軍從深圳越過邊界入侵香港,九龍於12月12日被日軍攻佔後,在香港島的守軍立即加強鯉魚門的防禦,防止集結在九龍半島的日軍在維多利亞港最窄處的鯉魚門渡海登陸香港島。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推介|2. M+

為了讓大小朋友加深認識海防博物館及香港軍事歷史,「海防探索日」將以全天候活動帶你遊走館內不同區域,瞭解海防博物館的不同面向。 當日亮點首推特別製作的「香港海防故事」常設展覽,展覽以新穎的展示手法述説香港海防歷史。 無伴奏合唱組合姬聲雅士 (Gay Singers) 應邀參與演出,獻唱歌曲包括為海防博物館特別創作的主題曲。 此外,活動亦包括富趣味的工作坊及史蹟徑樹木生態速查,以及觀賞由香港電影資料館選映的抗戰電影。 喜歡動腦動力的朋友切勿錯過海防博物館首次推出的「『海防之森』虛擬 X 實境解謎之旅」,邀請各位組隊參加,邊玩邊探索海防博物館的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

海防博物館交通: 香港十八區景點

香港政府表示支持香港海事博物館繼續發展,認為該館與香港歷史博物館長期展覽的「香港故事」具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表示將會與博物館就遷館事宜作討論[3]。 香港海防博物館展出的藏品多達400餘件,全部均與香港的防衛歷史有關,包括不同年代的槍械、大炮、炮彈、坦克、魚雷、手提武器、軍服、紡織品及勳章等。 除了屬於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展品外,另有超過29件珍貴文物是從中國及香港文博單位借出展覽。

海防博物館交通: 海防博物館交通及前往方法

直至1987年,鑑於東區走廊第三期工程喺1986年8月開展,呢處嘅軍事設施正式停用。 2018年9月16日,堡壘展廳的帳蓬天幕在颱風山竹吹襲期間穿破,部分展覽設施也有損壞,而歷史文物則沒有損失,已移送到倉庫存放。 博物館須要閉館維修,並會一併進行原訂於2019上半年閉館進行的設施翻新工程[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