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亞藝博2022的教育夥伴水墨會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同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將舉辦由香港藝術專家主講的學術講座和研討會,加強學者、藝廊和收藏家之間的學術討論及互動。 (香港文匯報 張美婷)典亞藝博2022 (Fine Art 典亞藝博 Asia) 今日(4日)起至10月8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C展覽廳舉行。 是次共有66間畫廊參與藝博會,包括:研木得益、藝倡畫廊、白石畫廊、Rossi & Rossi等,展出的藝術作品跨越5000多年的文化歷史。 而於明年 7 月開幕的香港故宮博物館亦有在博覽會中設立展廳,訪客能率先欣賞到香港故宮建築的風采、參加多項創意文化活動,更能提前一睹將於明年開幕展中亮相的藝術珍寶。 博覽期間舉辦講座及對談,由博物館館長及其他參與本館籌建的重要人員,如研究員、策展人、設計師與藝術家等,分享他們最新的研究與創作成果,以及博物館籌備工作幕後的精彩故事。
港鐵 香港的鐵路系統-港鐵是全世界最方便及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之一。 典亞藝博 港鐵服務時間從早上6點到翌日零晨一時,平均每2-3分鐘開出一班。 乘坐港鐵往會議展覽中心需在灣仔站出A5出口,跟隨指示步行約10-15分鐘;或可乘東鐵線到會展站,從B3出口步行約4分鐘。 從香港機場出發
典亞藝博: 展覽好去處
作者簡介:MediaOutReach是一家全球新聞通訊社,是亞太地區新聞稿發佈服務專家,也是唯一一家在亞太地區22個國家擁有自己發佈網絡的新聞通訊社。 Media OutReach直接向目標記者發佈多媒體及多種語言的新聞稿,旨在優化新聞報導,為公司的新聞稿建立網上曝光度,方便大眾分享新聞稿至社交媒體,並提供精闢的報告,檢視成效。 這次除了邀請藝人馮盈盈跨界參與NFT創作外,典亞藝博亦邀請了漫畫家曹志豪和動畫師張小踏 「跨界」參與線上NFT創作,還給予一面青銅三龍鏡和一個紫檀流雲手枕供他們選擇用哪件古董創作。 Fine Art Asia 2023 (典亞藝博) 將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多元的水墨手法繪上代表天地宇宙的色調,以細緻線條描繪的羽毛則代表人類渴望自由的空靈境界。 問到策展人黑國強的心水推介,這位業餘高達收藏家推薦一款名為「Yorou-katachi(裝甲人形)1號」的模型,由土岐謙次所創,共有144個部件,每部件均塗上3至5層漆,工序繁複細緻。 與此同時,臺灣工匠大師朱銘的青銅雕塑「太極系列」,亦值得注意,由首度參展的新加坡藝廊iPreciation呈獻,其大小跟人體相若,靈感源自古代武術「太極拳」,帶有一股流動的能量,體現太極概念上的陰與陽。 至於第3年設立的「攝影專區」,可找到f22 foto 典亞藝博2025 space為Elliot Erwitt舉辦的個展,這位美國攝影師曾為瑪麗蓮. 夢露等名人拍攝肖像,以真實中帶點幽默的風格見稱,觀眾將可見識到一幅以鹽銀沖印的作品《加利福尼亞之吻》。 另一參展單位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則展示出法國攝影師Raymond Cauchetier拍攝於60年代的彩色藝術作品,他曾為多部法國新浪潮電影擔任佈景攝影師,作品中帶有濃厚的文藝電影色彩。
典亞藝博: 典亞藝博2014: 王無邪及派瑞芬聯展
白石畫廊(香港/臺北/東京)呈獻當代中國和日本藝術家的作品;夢工房(京都/香港)專注於日本當代畫作,並將舉辦藝術家藤井勘介的個展。 典亞藝博 作為備受矚目的當代水墨藝術家,董慧是次進駐「典亞藝博」,入場觀眾將可近距離觀賞以不同媒材創作的作品,藝術愛好者及收藏家不容錯過。 可留意「印象派、現代藝術及當代藝術」類別的展品,像西班牙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í)於1973年創作的彩繪玻璃作品《聖母和犀牛》正是焦點之一,藝術家藉此表達個人對貞潔及禁慾的想法,極具象徵意義。
- 今年值得注意的展品是源於明朝初期,約14世紀/15世紀初的 夾紵乾漆樟木守門天首像。
- 這次除了邀請藝人馮盈盈跨界參與NFT創作外,典亞藝博亦邀請了漫畫家曹志豪和動畫師張小踏 「跨界」參與線上NFT創作,還給予一面青銅三龍鏡和一個紫檀流雲手枕供他們選擇用哪件古董創作。
- 《超越》是董慧受2022年冬季奧運啟發,並首次以羽毛作樹林及人物化的作品。
- 從香港機場出發
- 典亞藝博作為大型藝術平臺,已具經驗建立客戶羣,今後希望透過NFT拓展這個羣體,亦讓創作者只要有創作意念,便可透過他們團隊建議,讓夢想成真變為可落實推出的作品。
- 在《芭蕾舞曲》系列中,董慧將輕柔的白色羽毛繪畫在皮革上,形成強大對比及張力。
- 多媒介藝術家馬興文(Simon Ma)亦有在博覽會中展示以馬為主題的書法、水墨畫、雕塑等作品。
- 剪裁過程象徵疫情下人們被逼隔離分開的無奈,而重組成嶄新藝術品的過程,則承載著終將重聚的期盼。
多媒介藝術家馬興文(Simon Ma)亦有在博覽會中展示以馬為主題的書法、水墨畫、雕塑等作品。 他所創造的小龍馬 典亞藝博 Drago Cavallo,造型獨特,兼具東西方文化。 博覽首天更迎來朋友郭富城、方力申,樂易玲,張玉珊,廖碧兒,羅霖等人到場支持。
典亞藝博: 典亞藝博 2015: 肥趣喜劇──許鴻飛雕塑展
典亞藝博的創辦人黑國強先生表示雖然面對疫情來襲,但基於香港已建立了穩定的內循環市場,而且有些畫廊亦得到香港機構贊助,因此可以一同參與博覽盛事。 由Bertozzi及Casoni共同創作的陶瓷雕塑同樣吸睛,富有象徵性和嘲諷意味,讓觀者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脆弱。 今年典亞藝博NFT展區吸引了不少人關注,項目策劃公關經理Jeff表示,相關報道出街後多了很多人聯絡他們想認識NFT是怎麼?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贊助人及捐助者 鄭維揚先生是香港的第三代古董世家,專精於高古藝術。 匯寶閣所涉及的藝術範圍廣泛,包括陶瓷、銅器、石雕,以至文房擺件。
典亞藝博: 風球|主題樂園/博物館惡劣天氣票務安排一覽 故宮/M+/迪士尼/海洋公園/康文署
Fine Art Asia 2023 (典亞藝博) 將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是香港最重要及最具代表性的展覽場地,展場位於港島灣仔的維多利亞港旁,對望尖沙咀沿岸。
典亞藝博: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學術講座 典亞藝博2022的教育夥伴水墨會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同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將舉辦由香港藝術專家主講的學術講座和研討會,加強學者、藝廊和收藏家之間的學術討論及互動。 除了來自中國、印度、尼泊爾和西藏的非凡石雕、青銅器和畫作外,還包括來自Karen 典亞藝博2025 Beagle收藏系列的精選喜馬拉雅青銅器。
典亞藝博: 典亞藝博2022開幕 率先遊走會場看焦點展品【文化者・現場】
典亞藝博2022很高興歡迎松心閣參展,並舉辦名為「樂樂」的專題展覽,主要探討音樂和舞蹈在中國古代文化和美學中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唐代( 年)的音樂家彩陶作品和優雅的三彩樂伎作品,均反映了音樂和舞蹈於當時發展得最為蓬勃。 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圖書館也將於藝博會展示其獨特的收藏,亦即由清朝至 1949 年的中國地圖。
典亞藝博: 珠寶
香港的鐵路系統-港鐵是全世界最方便及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之一。 港鐵服務時間從早上6點到翌日零晨一時,平均每2-3分鐘開出一班。 乘坐港鐵往會議展覽中心需在灣仔站出A5出口,跟隨指示步行約10-15分鐘;或可乘東鐵線到會展站,從B3出口步行約4分鐘。
典亞藝博: 典亞藝博即日舉行 展出作品跨越5000年歷史
從香港機場出發 從機場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乘搭港鐵的機場快線。 鄭先生擁有兩個碩士學位,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比較及公眾歷史系,和香港大學的佛學研究。 在此之前,他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經濟系,並曾於知名的波士頓諮詢公司任職。 《聚散離合——一杯子滿足》的靈感源自董慧學做陶瓷時,老師讓她打爛自己做好的杯子,由此觀察邊的厚度是否平均。 當董慧完成一幅在皮革上繪畫的陶瓷花樽畫後,她靈機一動將其分成九塊,而《一杯子滿足》則是採用了當中的一塊構成的新作品,表達人類必須打破原有狀態才能走出困局,迎接新世界。
典亞藝博: 典亞藝博2022: 從古典到當代 (2022年10月5-8日)
更有未層涉足此領域藝術家親赴展場向他們瞭解,更多了過往不會涉足古董藝術市場的「Crypto人」(加密錢包用戶)留意這次藝博會。 亞洲頂尖的藝術博覽會 —— 典亞藝博2022 (Fine Art Asia) 將於10月5日(星期三) 至10月8日(星期六) 盛大回歸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貴賓預展則將於10月4日(星期二) 舉行。 以作品《自由的樂趣(一)》為例,董慧透過不同手法在雪梨紙上營造獨特肌理。
典亞藝博: 典亞藝博資訊
參與的本地畫廊或藝術機構包括漢雅軒、明畫廊、方由美術館、Rossi & Rossi、水墨會、Soluna Fine Art、東風堂、巴黎華雅古董珠寶等,為觀眾帶來一系列精彩的藝術、古董、珠寶展品。 本地大型藝博Fine Art Asia(典亞藝博)這星期重臨會展,自10月4日起持續至今日(8日),一連五天展示多件古典與當代藝術品。 從開幕首天可見,人流與去年相比不減反增,今年參展畫廊逾60間,由於策展時尚受疫情影響,因此本年度典亞藝博繼續紮根本土,呈獻多位香港藝術家的作品。
典亞藝博: 典亞藝博 2023
儘管董慧近年作品皆以皮革為基礎,其早年亦運用不同紙材創作作品,她採用的紙材包括宣紙、雪梨紙及日本麻紙,其中以日常經常用於包裝盒中的雪梨紙最為標誌性。 由於雪梨紙紙質較薄,創作難度較高,所以以其為紙材的作品頗為罕見。 典亞藝博 在《芭蕾舞曲》系列中,董慧將輕柔的白色羽毛繪畫在皮革上,形成強大對比及張力。 創作靈感來自天鵝湖,董慧以羽毛展現舞者在舞臺上的風姿,並以羊毛作畫框,在用色、筆觸及質感上營造高貴優雅的氛圍。 另外,藝人馮盈盈亦首度踏進 NFT 界別,為此次博覽呈獻三款親自設計,以「晶.凝」為名的水晶手鏈,她表示整個系列的設計以生命旅程作作主題。
Maria Kiang 中國藝術 將為我們呈獻精美的文房珍品;恆藝館及研木得益則會展出中國古典傢俱和文房珍品。 吉慶堂展示中國宮廷御用瓷器;滙寶閣古美術展示中國古代藝術品,包括源於北齊 (550至577 年) 的佛頭像。 吳志華博士於 2019 年 8 月獲委任為首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領導這所新博物館的籌建工作。 他是一位資深的博物館專家、藝術行政人員與歷史學家,在藝術行政和博物館管理方面擁有超過三十三年的經驗。
典亞藝博: 典亞藝博|古玩也NFT 大型博覽創新傳統藝術
另外,大家亦可一睹稀有的莎草紙作品,由作風破格的Massimo Antonaci所創,背後涉及藝術家對歷史及宗教的迷思。 踏入第13屆的典亞藝博,旨在提供一個古董藝術品交易平臺,收藏家與藝術愛好者可直接跟參展單位聯繫,又可親睹不同範疇的藝術品,方便搜羅心頭好。 典亞藝博創辦人及總監黑國強表示,參觀不同藝術博覽會、拍賣展覽會、博物館及藝廊,除了可欣賞到具質素的藝術品,拓闊眼界,還可接觸策展人、參展商以至藝術家,作面對面的交流,藉此在藝術圈建立人脈關係,方便獲取藝術市場第一手資訊。 典亞藝博2025 嘉圖現代藝術專注於香港藝術家,包括洪輝(1988年生)和沈君怡(1995年生)。
布朗畫廊(香港/倫敦/棕櫚灘) 將展出波多黎各藝術家 Enoc Perez 和美國藝術家 Ena Swansea 的作品。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呈現香港藝術家黃詩慧和梁寶瀛的作品。 Soluna Fine Art專門展出以不同媒體創作的多位韓國藝術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