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大王東街與莊士敦道交界即大押所在;克街等都仍然有典型的戰前舊樓。 利東街的印刷街;軒尼詩道的循道衛理教堂;星街的聖母聖衣堂;被稱為夏巴油站的德士古大廈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建築和社區。 「誠品生活時光淡水英專店」設置餐飲空間「TEA ROOM」,並於座位區旁的藝文策展牆介紹插畫家 灣仔家品店 灣仔家品店2025 Dabibi 最新繪本作品《白月夢王國》,童趣的線條色彩搭配如夢一般柔軟卻有力量的文字,療癒讀者心靈。

  • 灣仔之名本是「小海灣」的意思,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持續的移山填海,昔日的「小海灣」早已不復見。
  • 至於在春園以西的日、月、星三街附近是香港首家發電廠的舊址。
  • 早期灣仔最繁盛地區是在皇后大道東一帶,而海岸線歷年不停的隨著填海外移。
  • 2005年有組織擬將修頓球場重建,構思頗為大膽,例如改為雙層球場,若然落實,修頓球場則可能再次成為灣仔的主要地標之一。

今日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街和大王西街「洪聖廟」附近一帶,就是原來名爲「灣仔」的小海灣所在地。 惟經過多年的填海,海岸線早已北移數百米,現時皇后大道東一帶已被商業大廈及住宅大廈包圍。 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是整個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的最後一期工程。

灣仔家品店: 香港仔家品店

不少熟客會選擇外賣豬扒飯,因為外賣的價錢便宜很多,堂食價錢為$88,外賣價錢為$48,差一大截。 還有以日本牛乳和靜岡抹茶製作的雪糕,亦是底層Food 灣仔家品店2025 Bar 的主打產品,質感濃稠,證明牛乳落得足,好Creamy,抹茶味也很甘甜。 灣仔Maison Meiji主打溫馨日式家庭料理。 上一段小樓梯,第二層則主打自家入貨、日本產地直送的食品,包括零食、冷凍食品、飲料,甚至一些日本酒都有得賣。

提提大家,如果來到灣仔食lunch想試試貓之眼的話,餐廳從中午12點左右開始現人龍,所以記得預早到達。 先講Maison Meiji主餐廳The Bistro,由行政總廚春田達雄帶領,主打溫馨日式家庭料理。 早午時段,供應一系列蛋包飯、漢堡扒以及鱈魚西京燒等簡餐。 晚上主攻和洋套餐,重點推介包括入口即化的廣島燒蠔和牛卷、鮮味豐盈的伊勢龍蝦湯、酒香撲鼻的清酒蒸鮑魚等。 主菜有明治風威靈頓牛扒及嫩滑多汁的香烤北海道石斑魚,保證喫得滿足。 灣仔利東街,綽號「喜帖街」,以製作訂製喜帖的印刷店著名,除供應本地市場外,曾有一店舖更接獲一張遠至中東的訂單。

灣仔家品店: 灣仔

早期灣仔最繁盛地區是在皇后大道東一帶,而海岸線歷年不停的隨著填海外移。 灣仔家品店2025 1841年建築皇后大道前,海岸約在大道東附近。 建造大道東時倒進海中的沙土成了新的土地,新的海岸稱為海旁東,即今日的莊士敦道。

  • 這家貓之眼是日式蛋包飯專門店,店面不大,座位大概只有十多個,總共供應約10多款招牌蛋包飯。
  • 餐廳連侍應員工都是泰國人,他不是超級人龍食店,又不是可以打卡的那種餐廳,主打正宗、地道的泰國菜,讓人一試難忘。
  • 上一段小樓梯,第二層則主打自家入貨、日本產地直送的食品,包括零食、冷凍食品、飲料,甚至一些日本酒都有得賣。
  • 灣仔之名來源於現今灣仔洪聖廟一帶原來的小海灣地貌,故當地村民稱呼該海灣爲「灣仔」[註 7][1]。
  • 1841年建築皇后大道前,海岸約在大道東附近。
  • 區內亦有很多港式和美式快餐店,謝斐道和駱克道亦有很多酒吧。

日本佔領香港的時候學校曾經停辦,戰後學校繼續為較富有家庭的小童提供中式教育。 而為回應附近區域的學位緊張,學校也為較貧困的學生提供學費減免。 而因為沒有完整校舍,學校經常在灣仔各處戰前唐樓的個別單位上課。 戰後初期灣仔的居民生活一般並不算富裕,因此該區的大部份食肆都提供價廉物美的食物。 區內有很多茶餐廳,一種典型的香港式快餐餐廳,售賣奶茶、菠蘿包及蛋撻等地道美食。 有些店鋪更售賣廉價中式健康食品,例如售賣涼茶和廿四味等有藥用療效的飲品的涼茶鋪,使居民能節省看醫生的金錢。

灣仔家品店: 灣仔「綠屋」活化為動漫基地

但仍有部分政府和司法機構位於灣仔,例如香港警察總部、香港區域法院。 想找灣仔平民餐廳,小編私心推薦老爹 Daddy’s Kitchen。 這家西餐廳,賣點是性價比高,平日在灣仔午飯想喫個意粉至少百元以上,在老爹喫呢,百元有找。 由於價錢吸引,午餐時段非常旺場,是不少灣仔上班族聚餐之選,幸好地方夠大,不至於要等很久。

[7]從前修頓球場早上是等候工作的地點,不少待業者都會等待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 灣仔家品店2025 傍晚時份修頓球場搖身一變成為「大笪地」式的「平民夜總會」,售賣食物以及有很多表演,成為當時居民的主要娛樂。 今時今日修頓球場依然熱鬧,老人會下象棋和乘涼,青少年則踢足球和打籃球。

灣仔家品店: 最新產品

地理上,灣仔位處於香港島中西區與東區之間,因此島上很多主要道路都會經過此區。 灣仔家品店2025 加上該區通勤人流相當多,因此對高流動性的交通網絡有很大的需求。 現時,灣仔已有一個既複雜亦尚算有效率的交通網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多次填海造就了區內多條主要道路的建成。

灣仔家品店: 彰化市延平公園停車場預計9月完工 居民憂遮蔭休息區不足

這家餐廳走日式家庭料理路線,裝潢走「無印」風,每天的餐牌都不一樣,任你選當日不同的料理,例如燒鯖魚、日式咖喱、玉子燒、豚肉生薑煮、關東煮等多款你意想不到的小料理,趁現在不能到日本,來這裡過口癮吧。 日本水果人見人愛,不少朋友即使不到日本,都會到超市、果欄買來送禮自用。 OASIS底層的 salad & Juice bar 就售賣各式時令水果,也有每日鮮製的沙律輕食,甚至採用靜岡出產有機抹茶製作的軟雪糕。 在昭和時代的懷舊氣氛下品嚐單品咖啡豆製作的手沖咖啡,又或者冰滴咖啡,味道特別甘醇。 店子亦供應日本茶道手拂抹茶,嚴選兩款優質的京都宇治抹茶製作,濃厚的抹茶搭配傳統和菓子或糕點,味道一流。 如對日本茶道有興趣,也可在專人指導下親自嘗試手拂抹茶。

灣仔家品店: 最新文章

在貓之眼的正正對面,有另一家灣仔人氣美食餐廳推薦-Spring Field,站在門外你或許以為他是一家拉麵店,但其實主打越式牛肉湯粉。 顧名思義,湯底用上和牛烹調,還帶有少量藥材香,湯底滋味十足。 和牛大家喫得多,不妨試試他們的特製牛筋丸,彈牙帶嚼勁。 不過跟貓之眼一樣,一到午飯時間就開始現人龍,若你是特地來到灣仔食lunch就要預早到達。 汕頭街可說是灣仔美食推介必到的地點,皆因幾乎整條汕頭街都是餐廳,食lunch、食晚餐都有很多選擇。 這家貓之眼是日式蛋包飯專門店,店面不大,座位大概只有十多個,總共供應約10多款招牌蛋包飯。

灣仔家品店: 社會企業

OASIS底層的 Salad & Juice Bar 就售賣各式時令水果,也有每日鮮製的沙律輕食,甚至採用靜岡出產有機抹茶製作的軟雪糕。 從20世紀初,灣仔成為主要的嶺南傳統民宅(唐樓)區域,但它也是英國的軍事設施所在地,如軍隊營房和海軍船塢。 海軍船塢亦是灣仔一個著名的路標,因為大多數灣仔的老一輩居民以船塢的英文名「dockyard」之譯音「鐸也」稱呼,現今金鐘及添馬艦一帶。 食飯是小編私人推介的灣仔美食,逢有朋友問我灣仔有咩好食,我都會推介這家餐廳。 餐廳連侍應員工都是泰國人,他不是超級人龍食店,又不是可以打卡的那種餐廳,主打正宗、地道的泰國菜,讓人一試難忘。 私人推薦餐廳的船麵,湯底極濃鬱、有層次,相信是落足心機製作。

灣仔家品店: 填海工程及灣仔北

儘管當地居民和環保專家努力保存街道的特色,但一系列的戰前唐樓仍如期清拆,使許多東主把他們的商店結業或搬遷。 灣仔亦曾一度擁有為數眾多的電影院,當中很多現已不復存在。 從香港開埠到20世紀中葉,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註 10]的官方分區可分爲東、中、西三區,根據維多利亞城界碑所示,維多利亞城東界在現今跑馬地黃泥涌道,故可肯定灣仔一帶屬於當時的「東區」。 1963年港英政府對香港島北岸及九龍半島重新分區,灣仔之地被確立爲「灣仔區」。 到了1982年香港建立區議會制度,原「灣仔區」與「銅鑼灣區」和「跑馬地區」合併成大「灣仔區」,並沿用至今。

灣仔家品店: 灣仔家品店新店開業

自1843年以來,灣仔一直是華人聚居的地方,英國人及其他外國人則多居於中環。 1874年桂文燦編纂的《廣東圖說》同治刊本,當中以羣帶路標誌為「上環」、「中環」和「下環」,而1866年的《新安縣全圖》,當時的羣帶路所標示的位置亦在灣仔現址相近。 灣仔家品店 走多兩條街,灣仔美食地圖帶你來到春園街的新景園咖喱小廚,咖喱炸豬扒飯是這裡的招牌,幾乎十個有九個客人都是衝著豬扒飯而來。 豬扒大大塊、炸得剛剛好,配上香濃的咖哩汁,送飯真的一流。

灣仔家品店: 雜貨

前香港總督彭定康更於返回英國之前品嚐過灣仔的涼茶。 另一種香港式的食肆,大牌檔(大排檔),則是昔日灣仔常見的食肆。 雖然用膳環境既炎熱又不衛生,但很多居民都享受那些既便宜又新鮮的中式食品,如腸粉、粥及炒麵等。 由於香港政府有意取締大牌檔,大牌檔已所剩無幾。 再向海的方向則有戰後195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紅燈區所在地的駱克道、謝斐道,至今仍然有不少酒吧及一些夜總會位於這兩條街道附近,曾經大為有名的杜老誌夜總會亦是位於這裏。 最後向北橫過告士打道,進入高速發展的1970年代至1990年代,是商業區及酒店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