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是漸進式地調整道細菌叢生態,並不會取代自身體內原有的菌叢。 停止食用益生菌後出現便祕問題,有機會是受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壓力等因素影響。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 因此補充益生菌的同時,都要配合規律的飲食、生活習慣,雙管齊下才能事半功倍。

益生菌本身喫起來不含甜味,許多優酪乳、粉包或益生菌飲為了適口性,會添加大量糖和香料,雖然好入口,卻也無形中攝取了許多不必要的成分,對身體造成負擔,建議選購時盡量挑成分單純的產品較佳。 一家人益生菌採取YMB520+6種複方菌種,但YMB520在官網介紹上並未標明屬於哪一種菌種,也沒有相關功效證據和菌數標示,因此建議一般輕微腸胃不適的人可以嘗試。 在這篇介紹的4家過敏益生菌品牌裡,大研生醫益生菌有經過人體實驗,證實其改善效果,並且以每月訂閱價換算下來,價錢也最經濟實惠。 此段,我將從腸胃益生菌、過敏益生菌、私密處益生菌、嬰幼兒益生菌四個面向來介紹推薦的益生菌品牌,評比各自優缺點。 這裡先簡單跟大家介紹會出現哪些益生菌品牌,往下滑則會就各項產品提供更詳細資訊。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 益生菌

活菌產品能更長時間於腸道內維持保健效益,即使停止補充,效果仍可保持約一至兩週。 相反,死菌產品本身效能已經非常低,停止補充後效果很快會消散。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2025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2025 某些益生菌產品稱能直達腸道,但要留意其是否採用具耐酸性的晶球技術保護益生菌,否則到達腸道的益生菌或會成死菌,保健效益低之餘,亦未能發揮作用。

一文全面解晰挑選益生菌的原則、解答益生菌的迷思:例如有沒有副作用、益生菌功效及推薦iHerb 10款超人氣好評的益生菌。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2025 消委會建議大家在揀選乳酪前,應先細閱營養標籤資料,選購脂肪和糖含量較低、鈣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產品,並選用配料表中牛奶成分排在較前,及糖成分排在較後的產品。 由於益生菌在強酸環境下有機會死亡,未必能全數成功經過胃部到達腸道。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 益生菌好處2:改善過敏症狀、降低濕疹機率

BHK’s 機能益生菌粉採用了四大菌羣,共15珠的機能活菌,在抗胃酸、抗膽鹽以及繁殖力穩定性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以下10款益生菌產品是根據上面提到的7個條件進行比較。 有專利研究的益生菌才會有編號,例如LP-28,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 LP-33。 百病由腸起,腸是人體的最大免疫器官,70%的免疫細胞都在腸中。 錠劑/ 軟糖:加熱後會壓成藥丸狀或軟糖,大部分益生菌會於製作過程中不耐高溫而死亡,令其效用大大降低,配方往往未能使用活性益生菌。

消委會提醒,有些人在服用益生菌後有機會出現輕微副作用,如腹脹、腹部絞痛、腹瀉或腸胃不適等,部分人士更可能會出現嚴重副作用,如菌血症、真菌血症或因感染而導致嚴重疾病。 根據世衞(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定義,益生菌是一種在攝入適當數量後會對人體產生益處的微生物,因為人體的腸道裡住滿大量微生物,包括細菌,而當中有部份是有害菌。 益生菌種類非常多,想要喫了有感改善,建議選擇有人體實驗的益生菌菌株,證據力最強,最貼近實際補充效果,接著就可以依照個人需求來選。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 益生菌迷思1︰乳酸菌等於益生菌?

另外,比菲德氏菌屬「厭氧菌」,無法存活於已接觸空氣的環境,所以不能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得到。 如果要有效補充比菲德氏菌,益生菌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將其與氧氣隔絕,纔能有效地保存活性。 我們經常看到香港一些益生菌推薦宣傳會格外強調益生菌的菌量有成百上千億,往往容易以為數量愈多愈比其他條件重要。 益生菌數量固然重要,消委會亦指出益生菌產品要發揮效用,菌數含量需多於100億,確保經過消化後有足夠益生菌到達腸道並發揮效用。 資深營養學家Arlene指出益生菌有數以萬計不同的菌株,單一菌種只能針對一種腸胃問題,反而多菌株可以共生共存、相輔相成,配合益生元產生『益生菌優勢原理(synbiotics) 』增加益菌數量,才能達至最完善保護腸道的效果。

  • 錠劑/ 軟糖:加熱後會壓成藥丸狀或軟糖,大部分益生菌會於製作過程中不耐高溫而死亡,令其效用大大降低,配方往往未能使用活性益生菌。
  • 服用益生菌除了改善腸道健康,日本研究所指出,每天補充含有特選比菲德氏菌的益生菌產品,能幫助宿便及毒素輕易排走,令BMI值 (Body Mass Index) 下降,減少內臟脂肪及收細肚腩,達到瘦身效果,同時提高皮膚質素。
  • 其實乳酸菌只是腸道益生菌(Probiotic)的其中一種,原則上像是乳酸菌、酵母菌之類有益腸道的也可叫作益生菌。
  • 下文將整合由香港註冊藥劑師Chris及消委會的建議,讓大家更瞭解挑選益生菌的重點。
  • 世界過敏組織(WAO)曾於2015年建議,孕婦在懷孕及哺乳期間服用益生菌,有助降低寶寶過敏或濕疹機率。
  • 在這篇介紹的4家過敏益生菌品牌裡,大研生醫益生菌有經過人體實驗,證實其改善效果,並且以每月訂閱價換算下來,價錢也最經濟實惠。

常見的益生菌有酪酸梭菌、乳桿菌、雙歧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等。 坊間多個不同品牌都有推出益生菌產品,部分配方更針對腸道健康或免疫力,當比較益生菌產品時,應尋找較高比例的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因為它們被認為是「更健康的」菌羣組合。 今次就挑選了針對腸道健康的益生菌膠囊作比較,同時瞭解哪些應注意的事項,以及又應如何挑選。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2025 不少益生菌用家會選擇於見效後停止服用益生菌,但其生活習慣未有改變,自然難以靠自己身體來調節腸道問題,所以才產生「服用益生菌有依賴性」的錯覺。 消委會亦提醒消費者不要於瀏覽腸道益生菌推薦宣傳或廣告時,衝動被「治療濕疹」、「預防疾病」等字眼吸引而購買。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 兒童益生菌和一般益生菌有甚麼差別嗎?

有針對兒童的研究發現,服食益生菌能減低急性肚瀉機會及輪狀病毒感染;另外如嬰兒食用的奶粉加入益生菌,可減低患尿疹機會。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2025 日本研究所就有表明,每天補充特選的比菲德氏菌益生菌,可以減少內臟脂肪及肚腩,減低BMI,達到瘦身效果。 另外,也有研究顯示,益生菌可以增強免疫力,更可減少花粉症發起。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 消委會教揀益生菌1.益生菌有過百種

如第一點所述,很多公司都會使用專利菌株來當作產品功效的保證,消費者也可以透過專利編號來查詢,證實此一菌株是「安全且有效」的。 另外如果有衛服部的食品標章(小綠人)或是 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話,消費者則可以得到更好的品質保障。 益生菌最建議飯前 30 分鐘或睡前空腹食用,可用少量水溶解益生菌給家中寶貝喝下,也可以增加平常喝水量,當然也可跟牛奶一同食用,但留意泡奶水溫不要超過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2025 40℃,以免影響益生菌的活性。 這些益生菌的食物稱為益生元,例如膳食纖維、木寡糖、菊苣纖維、果寡糖等等,它們增加益生菌的存活率,確保它們發揮功效。 因此若產品的益菌存活率於兩年內高於75%會較好,但存活率實驗成本較高,比較少品牌會在產品上提及。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 益生菌推薦6.Grown Alchemist 複合益生菌膠囊 250億 CFU HK$550/60 片

益生菌能酸化腸道的環境,不利壞菌生長並提供好菌喜歡的 pH值,促進腸道蠕動及營養素吸收,該怎麼知道消化狀況良好呢? 可觀察排便的形狀 (光滑長條狀) 為佳,且無惡臭,而且食慾也會變好喔。 研究發現,若想改善腸道消化問題,可以選擇嗜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和比菲德氏菌 (Bifidobacterium species) 。 雖然乳酪含有豐富益生菌,有助促進腸道健康,但消委會建議大家不要拼命地喫! 因為其實每日喫一杯乳酪已經攝取到足夠的益生菌,益生菌的數量在腸道內會飽和,過量攝取只會被排出體外。 另外,有胃酸倒流或胃部功能較弱的人士,要避免空肚進食乳酪,避免導致腸胃不適。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 食用益生菌時,應避免搭配那些食品食用?

LP33益生菌以LP33為主,嚴選複合菌種,每顆含有25億有效益生菌,經過健康食品小綠人認證,通過動物實驗證實有助於免疫調節和調整體質,推薦給受到過敏困擾的成人和兒童、青少年。 這款大研生醫嚴選AP66專利益生菌和11種複合活性益生菌,添加益生元、後生元協助益生菌更有效,添加蔬果酵素助消化,經消費者體驗24小時內排便順暢有感,推薦給腸胃困擾的人。 人體腸道裡住滿大量微生物,包括細菌,而當中有部份是有害菌,而有害菌長期過多,就會增加有害物質的產生,一旦腸道菌失衡,便會引致免疫系統失衡、腸胃發炎等問題,而益生菌正正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長,亦同時為身體提供維他命和短鏈脂肪酸等。 維持腸道健康的菌種非常多,建議產品含有 4 或 5 以上種菌種,也建議特別留意具專利或科學實證的菌種,透過專利編號就像益生菌的身分證,可以確保該菌種是透過科學實驗,佐證其安全性和功效。

益生菌推薦消委會: 益生菌醫好皮膚濕疹?

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在2017年發表的指引文件中指出,暫時未有足夠的科研證明哪些益生菌能改善濕疹或敏感狀況,所以最好還是先向醫護人士瞭解自己的狀況和需要,不要胡亂食用益生菌,以免影響治療。 另外,本身益生菌味道偏酸,製造商通常會在產品加入蔗糖、果汁粉來減低酸味,甚至添加其他化合物,例如香味劑、色素、調節劑等。 雖然這些食品添加劑一般來說都是安全的,但多喫添加物對身體無益,所以最好還是盡量選擇只添加了果糖或優格粉的產品。 大本山益生菌採用專利包埋技術,每包可以喫進100億株好菌,無添加人工香料和色素,只有淡淡奶香味,粉狀設計加在飲料、食品或湯匙直接喫都可以,口味除了原味還有香蕉和草莓,可依孩子喜好挑選。 善存益生菌僅標示菌種,使用菌株不明,選擇的7種菌種多為一般腸道保健適用,若症狀輕微或想保養腸道可以嘗試善存益生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