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認以一個新入行的同事來說,Coco很勤力,工作時會聆聽同事上司指示、並會自行寫筆記、記下每一個工作程序,並會不斷向同事發問,對工作十分重視,在她中Coco是一個很可愛的同事。 度假區的業務包括了樂園和酒店,計劃提供不同種類職位,樂園會根據申請者的能力進行配對,希望他們能在不同崗位發揮所長。 部份學員於完成計劃後,亦繼續於香港迪士尼擔任兼職或全職演藝人員。 每位演藝人員入職前,樂園都會安排相關的培訓,瞭解迪士尼文化和待客之道。

  • 簡單來說,醫療模式將人分作「正常」和「不正常」兩類,「正常」的人就是所謂的大多數人,於是屬於少數的人便被標籤成「不正常」了。
  • 另外,種族關係組資助非政府機構為少數族裔人士包括青少年提供共融計劃,例如語文課程、青少年文化交流與融合學習計劃和課後功課輔導班,以協助他們融入社會。
  • 曾經觀察一班幼稚園學生上德育課的情況,我們給學生很多張世界各地不同人士的照片,讓他們將照片分類。
  • 政府提倡傷健共融多年,由無障礙概念發展到通用設計,一直鼓勵殘疾人士融入社區。
  • QC另一位朋友,殘疾人奧運會硬地滾球金牌得主樑育榮 (「肥榮」) 馳騁競技場,但回到日常生活,有時亦無從入手。
  • 而且推廣無障礙的生活環境,可不是單單為傷殘人士設想;除傷殘人士以外,長者、兒童、孕婦、使用嬰兒車人士、長期病患者等均需要無障礙環境設施。

若果你態度正確,並積極與傷殘人士溝通和提出協助,但你忽略了他們的身體狀況和意願,有時,會弄巧反拙,出現「幫倒忙」的情況。 再假若,你對傷殘人士有一的認識,但抱持懷疑或負面的態度,你的行動反而會容易傷害到他們的心靈,導致「得不償失」。 經過了一段時間工作之後,上司認為Coco的表現穩定,她更有機會參與全新城堡夜間匯演的「迪士尼星夢光影之旅」,她認為這個多媒體表演很有意義,她印象最深刻是Moana和Coco一幕,讓她聯想起即使人生會面對不同困難,仍需努力堅持,最終都會成功。 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多元、公平、共融經理吳俊佳透露,今年計劃提供合共36個職位空缺,學員已於6月底開始上班。 今次的職位由前臺延伸至更多後勤團隊的職位,包括娛樂事務技術員、以及髮型化妝師,這兩個職位都是今次首次引入「迪士尼伴你同行計劃」,也需要比較專業的技術和相關能力。 其他職位也包括樂園營運、保安、餐飲、商品部、娛樂事務、維修中心等等。

傷健共融: 協會動態

曾經做過一個心理學實驗,邀請一些訪問員四出訪問一些商品用家的意見;實際上,我們想看這些訪問員本身的行為,當他們訪問一些有傷殘和一些沒有傷殘的人的時候,他們的行為會否有別? 結果發現,當受訪者有傷殘的時候,訪問員很容易會接受他們一些不完整的答案,甚至當對方的話還沒說完之前就已經認為訪問完成,想以最快的速度結束那次接觸;但當受訪者沒有傷殘的時候則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比較沒有傷殘與有傷殘的受訪者,後者需要多倍訪問時間。 傷健共融2025 要體現到「傷健共融」的基本價值,實體環境的協調固然需要繼續,心靈上的工作亦應全力啓動。 惟有改變態度,減少偏見,才能建構真正「傷健共融」的社會。

  • 試分享一次您的體驗,想想自己對「傷健共融」的態度在哪一個層次。
  • 在過去數十年,醫療模式在社會大行其道,在電視上或廣告裡都常常可以覺察到這種模式對普羅大眾的影響。
  • 在診斷後,「醫療模式」做的是標籤,說你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說的都是「你失去了甚麼能力」;「社會模式」也重視傷殘對一個人造成的障礙,但同時著重提出一個解決方法。
  • 第二個S是「烙印效應」(Stigmatizing)。
  • 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娛樂事務及服務部技術經理何沛倫是Coco的上司,他認為Coco的表達和吸收能力都不俗,也願意與團隊其他同事溝通和問問題,是一個很積極主動學習的員工。

即使有Google map或手機APP在手,但除了大型購物商場,不少場所或地點仍缺少方便殘疾人士進出的設施。 例如想到地點較偏遠的小店品嘗地道小喫,經常遇到斜路數吋高的路壆,如果電動輪椅馬力不足,隨時因為「只差一點點」而無法到達目的地,變相令生活少了選擇。 QC時常見到殘疾人士上巴士或港鐵時,附近受阻的乘客面露不悅神色,又或者健全人士經常佔用殘疾人士設施,如無障礙斜路、傷殘人士洗手間等,全都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 如果要真正做到傷健共融,必須由個人出發,給殘疾人士多點同理心。 沒有人希望每次上落樓梯都要勞煩他人;沒有人想因為沒有可用的洗手間而要一邊強忍便意一邊用膳或看電影;沒有人喜歡沒有合適座位而要在走廊看錶演;更沒有人想成為別人的障礙。 其實,傷殘人士和所有人一樣,需要過正常生活、有工作、有社交,能夠盡展所長貢獻社會。

傷健共融: 傷健共融 – 邁向心靈無障礙

僱主聘請殘疾人士及提供在職培訓,可獲政府提供工資補助等多項補助。 傷健共融2025 傷健共融2025 另外,就業展才能計劃亦為殘疾求職者提供職前培訓和培訓津貼。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享有同等機會在普通公營學校接受教育,有較複雜需要的兒童,或有嚴重殘疾以致不能從主流教育中獲益的兒童,則可在公營特殊學校接受教育。 「社會模式」的中心思想是,「傷殘」就好像你的眼睛大我的眼睛小,你的鼻高或我的鼻扁,只是個人特徵。

談「共融」,必須由歷史講起——人們現在對於「傷殘人士」的看法是如何演變過來的? 總的來說,從歷史角度看,人們對於「傷殘人士」的態度有三種模式。 傷健共融2025 《社聯機構會員總覽暨資訊系統》所載的機構資料由相關機構自行提供及上載至資料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對該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程度及使用並不負有任何責任。

傷健共融: 推動「無障礙環境」的重要性

平常畫畫都是以紙張作為媒介,今次我們將畫作搬到不同媒介上,搞搞新意思! 「綜合素材畫班」由羅騰祥慈善基金贊助,並由社會企業藝全人創作有限公司旗下的聽障導師唐詠然Apple 傷健共融 任教,為共融藝術再增添一重意義。 傷健共融2025 所謂「無障礙環境」就是要將生活環境中的各種有形障礙移除,使無論長、幼、傷、健人士,每個人都能夠暢通無阻、隨心所欲地去到每一個公共空間、享用各種資源。

「傷健綜合藝術團」在短短一年間已為一眾傷健人士帶來愉快、成功的藝術體驗和表演機會。 近年,「無障礙設計」在香港已成為生活一部份,主要是透過改裝設備或重新規劃空間,以針對某種類別傷殘人士的需要,例如視障人士使用的凸字機。 傷健共融 而「通用設計」則以「無障礙」為基礎,考慮層面更廣泛,它強調設計應該多為其他少數或弱勢社羣著想,卻也要讓一般使用者接受。

傷健共融: 傷健共融

因為這樣的觀念,「傷殘」被看成是一個社會問題、一個醫療上的問題,需要用醫學的態度解決的。 因為從醫學的角度看待「傷殘」,所以社會會將一些人歸類為「可以醫治的」,另一些人則是「不能醫治的」適應社會的責任自然就放到傷殘人士身上,要麼自己找辦法適應、要麼就會被社會摒棄。 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娛樂事務及服務部技術經理何沛倫是Coco的上司,他認為Coco的表達和吸收能力都不俗,也願意與團隊其他同事溝通和問問題,是一個很積極主動學習的員工。 有了Coco加入,也協助團隊補充人手,大家都很高興有這位同事加入。 而且Coco工作時很集中,她本身不太熟悉電腦和程式操作,但她仍然勇於嘗試,比一般年輕人學得快和集中。

傷健共融: 「傷健共融」的推行

歐洲各國開會決議對於「身體殘障者方便使用的公共建築物設計及建設」加以考慮,於此同時,美國訂定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關無障礙環境設計基準的式樣書。 受到此舉影響,歐洲各國及加拿大相繼設立無障礙環境的相關法例。 1970年,日本也經由私人團體,向政府單位爭取到了諸多為殘障者所設計的設施,並受到施政單位的重視,於是日本繼歐洲和美國之後,正式加入了推行無障礙環境的活動之中。 另外,種族關係組資助非政府機構為少數族裔人士包括青少年提供共融計劃,例如語文課程、青少年文化交流與融合學習計劃和課後功課輔導班,以協助他們融入社會。

傷健共融: 活動

此外,Coco指她今次工作特別改變了自己待人接吻的相處方式,與同事相處也很融洽和自然,大家時刻都保持歡樂的氣氛。 而她自己很喜歡小熊維尼故事中的豬仔角色,因為性格與她很相似,雖然有時動作比較慢,但做事很有耐性和堅持。 傷殘人士應能夠根據其生活所需選擇居所,並按其特殊需要改善家中設施。

傷健共融: 【傷健共融】迪士尼伴你同行計劃 助身心障礙者投身職場支持平等就業 計劃至今超過230名人士受惠

我問學生為甚麼這三張照片會自成一組,學生說因為「他們有事」,但再追問學生照片上的這些孩子有甚麼「事」時,學生們卻說不清楚,只說「就是有點甚麼」。 傷健共融 傷健共融2025 從這個例子上可以看到,我們從小已經從父母、老師或身邊人學了以這些形式將人分類,到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們腦海裡已經有各式各樣的「定型」。 現於樂園任職娛樂事務技術員的何煥茵(Coco),屬此計劃的受惠人士之一。 今年,香港傷健共融網絡銳意發展傷健人士的藝術潛能,在多項活動中均加入藝術元素,豐富傷健人士的體驗。 同時,本會十分榮幸經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引薦,獲得「羅騰祥慈善基金」慷慨贊助,令本會得以創立一隊跨殘障類別以及跨年齡組別的「傷健綜合藝術團」! 團員包括視障人士、聽障人士、精神病康復者、殘障父母的健全子女以及健全義工,全面實踐共融藝術!

傷健共融: 香港傷健協會 – 推動傷健共融的理念

歐美各國近年採用「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原則建設全民可用的環境,進一步推動「傷健共融」的大同社會。 事實上,近至內地、臺灣等地亦已經開始普及「通用設計」的設計理念。 以上所指的「社會模式」,其根基來自正向心理學的「優勢為本模式strength-based model」。 當我們不聚焦於一個人有沒有傷殘或是不是正常,我們會發現一個人最少可以擁有六個優勢——第一是「智慧」,你是否一個有創意、好奇、有良好判斷能力、對人持開放態度、喜愛學習、對生命抱持多面觀的人? 大家都可以擁有這些優勢,而這些優勢跟你身體的狀況是無關的。

傷健共融: 支援

如對《總覽》列載的機構資料有任何查詢,請直接與有關機構聯繫。 當明白到對傷殘人士的態度、對他們的瞭解和實際行動的重要後,就會掌握到與傷殘人士溝通時的一些「應該」和「不應該」。 香港傷健協會賽馬會沙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前身為沙田青少年中心,自1990年開始於沙田第一城提供兒童及青少年服務。 在香港傷健協會情融坊家長資源中心裡,有不少特殊需要及傷殘子女的父母,每天… 《種族歧視條例》保障市民在僱傭範疇不會因為種族而受到歧視,平等機會委員會發出的《種族歧視條例僱傭實務守則》,有助僱主在工作間消除種族歧視,以及推動良好措施。 「假若沒有參與義工服務,我可能仍然會像啞巴一樣,不懂與人溝通。」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從來都是雙向的,所以義工服務不只是為幫助弱勢社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