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詞運用平常,文句一般,時見沙石,如「耳邊彷彿又傳來那響耳的雪糕車鈴聲」、「本來懷舊的心情一下子急躁起來」、「寫的字也難見老師了」。 句式較為多變,如運用一連串的疑問句,呈現內心的疑惑。 惟句子也有沙石,如「在一堆剛從車站的人羣中」、「那司機竟然一手把錢收下袋入袋中」。 描寫鐵門一段,着力寫其殘舊孤寂,回想昔日這扇門人來人往,自己更是每天都通過它回家,可是而今門已老,因而感慨萬千。
- 由於「舊地」為不止一次到訪的地方,所以在描寫「所見」的時候,往往需要描寫過往與眼前景物相關的回憶,描寫今昔異同——或無變化,或有變化。
- 轉瞬間,六年過去了,我重返故地,參加重要的約會——與小學同學一同探訪母校。
- 又稱為側面描寫,不直接描繪要描寫的對象,而是通過刻畫對象周圍的人、事物、環境、氣氛等等,來表現描寫對象的特點。
- 中段記述妹妹約自己到尖沙咀看海,遂展開重遊舊地之旅,當中只提及自己想起與父母曾經來過此地的情景及心情,卻未有描述昔日景貌。
- 情感及景象的比例需要相若,不能失衡,纔可正中題目要求。
- 「重遊舊地所見有感」是dse2018中文卷二作文題目,字數要求650字。
- 眼前馬路旁的快餐店、精品店、文具店依然如故,想當年我們每天放學後都會流連在這些地方, 留下了不少足印。
「咦,同學,好久沒見啊,回母校探老師?買幾件蛋撻送給老師吧,姨姨給你們打個折!」麵包店的老闆娘從店裡探頭出來向我們一行人喊道。 既 然老闆娘如此熱情,我們也不猶疑,付了蛋撻錢,歡歡喜喜地朝母校的方向進發。 文章記述自己難得有一天的假期,在朋友的邀請下重遊舊校。 先描寫了舊校的桌椅、地面、樹木,今昔之間作了新舊對比,因校舍殘破而感苦澀,尚能回應寫作要求,惟描寫甚為粗疏,內容十分單薄。 這條題目最重要的要求便是要有眼前「所見」景物或人物的今昔對比,通過對比回憶與眼前所見,才能引發情思,帶出思考。 「重遊舊地所見有感」,「重遊」是再次遊覽,到訪不止一次;「舊地」即是指對該地會有一定的認識,並不陌生;「所見」應要描寫眼前看到的景象;「有感」即必須有感受和體會。
重遊舊地: 取材例子✍️
「重遊舊地」是記描抒題目最為經典的題型,歷屆 DSE 中文卷二作文題目如「足印」、「熱鬧過後,我卻感到失落」、「我在______之中找到快樂」等皆可應用「舊地重遊」的部分素材或技巧。 ❗️另外,考評局教師會議簡報亦強調,文章亦需要注意詳略,故描寫景物的部分若是情感由生的主因,便需要描寫得具體細緻;但若只是觸發感悟的助因,則需較為扼要精煉。 「舊地重遊」為文章的記敘部分,即所述地方並非第一次到訪,可以是第二次到訪的景點,亦可以是非常熟悉地點,小至公園,大至國家亦可,而過往的經歷可影響到重遊的感受。
- 若細心觀察,近年公開試寫作卷敘事抒情的文章,大多要做到「對比」或「變化」。
- 再往高處走,我隱約聽到從母校方向傳來的充滿稚氣的喧鬧聲,剛好中和了剛才的失落。
- 我們一行人沿著樓梯走上地面,一出地鐵站出口,映入眼簾的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街道。
- 我還沒能接受自己從學生的身分變成了訪客,這個身分讓我感到很陌生,明明這是自己長大的地方,為何現在回來好像一個 外人一般。
- 繼而寫眼前男生惡意破壞儲物櫃的情景,意圖帶出「珍惜」這主題,此刻卻遇見老師,想起昔日老師訓勉同學珍惜上課時間的情景,從而感歎自己昔日不會珍惜。
情感及景象的比例需要相若,不能失衡,纔可正中題目要求。 考生作答時可先鎖定地方,再將景象與情感及經歷一一敘述,有起承轉合,則會較理想。 「重遊舊地所見有感」是dse2018中文卷二作文題目,字數要求650字。 本文介紹重遊舊地所見有感dse範文、dse例子,【解讀】重遊舊地所見有感dse寫作技巧和範文評價。 「所見」的景物正是令同學心生感悟的契機,即觸景生情。 因此寫作時需要特別注意景和情的關聯🤝 再結合過往經歷,以景起筆敘事抒情。
重遊舊地: 1 母校
回憶,總是有喜有悲的,當你偶然想起的時候,你會以怎樣的心情去面對它? 重遊舊地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很多童年的回憶隨著年齡的增長…… 文中提及今日重遊時看見忙碌工作的人、海上的波浪、手印,並聯想到昔日家境貧困,父母日夜奔波,以及父母雖已離開,但確實存在過,凡此雖然帶有往日回憶,惟並非昔日遊覽尖沙咀之景,純粹借眼前景抒述當下的感受,取材不當。
我內心泛起一絲失落,雖然便利店的 貨品遠比士多的有品質保證,種類也遠勝士多,但我始終覺得便利店感覺冷冰冰的。 店員只是例 行地說聲歡迎光臨和謝謝惠顧,相比多年來向學生噓寒問暖的士多老夫婦,欠缺了那份人情味。 相隔數年重遊舊地,本以為此行能重拾小學的美好回憶,怎料還沒有到達學校,就得知士多結業 的消息,我們的興致也就減了幾分。 與舊同學們相約在鄰近母校的地鐵站會面,大家甫見面便孜孜不倦地談自己的近況,場面好不熱 鬧。
重遊舊地: 【重遊舊地所見有感】2018 DSE 作文題目:題解、範文及技巧分享
拿著打開院子門的鎖匙,嘗試用顫抖著的手解鎖,要面對的事情總會來的。 踏進院子,我想起了追逐奔跑的情景,我想起了製作塑料玩具的情景,我想起了在草地上打滾的情景。 描寫景物在變動狀態下的樣子,例如描繪活動的人們、流動的水等。 另一種則是對靜止的景物作動態描寫,例如把靜止的樹木比擬為人,想像它們互相較勁、爭高的模樣。
考生需要分析重遊舊地時的心境有何不同,故需有情感及地方上的對比;考生亦應在文中加插過去的感受及今昔轉變,比如社區變遷等,將令文章生色不少。 文章描繪了舊地今日的景貌,亦記述了昔日的回憶,惟只見往昔日常生活的情景,並非舊地昔日的景貌,取材不當。 開首交代自己以準大學生及舊居民的身分重遊童年成長的地方──大理。 文章先寫眼前自然風光,點出今日景貌與往昔無異,呼應「物是」的主題。 及後記述兩個「人非」的場景,描述較為具體明確,今昔景貌之連繫大致合理。
重遊舊地: 【重遊舊地所見有感】2018 DSE 中文作文題解、取材及例子分享
我們一行人沿著樓梯走上地面,一出地鐵站出口,映入眼簾的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街道。 重遊舊地2025 眼前馬路旁的快餐店、精品店、文具店依然如故,想當年我們每天放學後都會流連在這些地方, 留下了不少足印。 再往前走,一陣熟悉的麵包香味撲鼻而至,位於街角的麵包店是我上小學的必 經之路,它的麵包是我每個早上的能量來源呢。
重遊舊地: 訂閱免費 DSE 資源
父親對我說的最後的一句話,也就是「再也不要回來了」。 又稱為側面描寫,不直接描繪要描寫的對象,而是通過刻畫對象周圍的人、事物、環境、氣氛等等,來表現描寫對象的特點。 轉瞬間,六年過去了,我重返故地,參加重要的約會——與小學同學一同探訪母校。
重遊舊地: 重遊舊地
再往高處走,我隱約聽到從母校方向傳來的充滿稚氣的喧鬧聲,剛好中和了剛才的失落。 眼前的 校園建築物跟我印象中的沒有什麼分別,我彷彿又回到上小學的日子,每天早上懷著興奮期待的 心情,與同學結伴踏入校園。 「同學,你們是回來探望老師嗎?麻煩你們填一下訪客表喔!」保 安叔叔說,他的說話把我從回憶中抽出來,我才驀然發現自己的身分不再是學生而是訪客。 當我和同伴穿過滿是人的操場時,發現四周的孩子都 投來奇異的目光,起初我不太明白為何會這樣,身旁的同伴輕聲提醒我我們比他們大出好幾年, 他們該是被我們龐大的身軀嚇倒了,我這才驚覺到我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
重遊舊地: 重遊舊地所見有感 dse 範文
指作者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等角度描寫景物,能讓描寫對象更具體,使讀者猶如置身其境,令文章更有感染力。 句子沙石甚多,時見冗贅,如「但是這些手印還在給更多人認識」、「最美的地方也會經歷一些艱苦的事情來造就那些美麗的地方」。 重遊舊地2025 感悟雖然連繫至「珍惜」的主題,粗具立意,惟由校園情景聯想到不珍惜科技產物,當中的轉折甚為生硬,體會頗為浮泛。 文首交代自己重遊的舊地是城中村,先總寫城中村的特點。 時隔十二年,經過了煎熬的八小時車程,我再次踏在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曾經的家,現在也只是座空樓。
重遊舊地: 舊地重遊 成語解釋
因為選取刻畫學校環境,所以所抒之情,也必須與此扣連。 例如可交代景物依舊,但人面全非,同學各散東西,難以聚首一堂,懷念逝去的友情,或表達懷念校園生活,美好的時間不復再,勸勉自己更加要珍惜光陰,把握現在。 重遊舊地2025 例如學生寫重遊母校,應刻畫學校的環境,例如學校大門、操場、禮堂、課室等地,甚至藉此記述昔日於這些地方與同學一起學習和相處的快樂片段。 其實不只是《映遊舊戲》讓大家回到拍攝電影的場地,早陣子的熱門電影《幻愛》唯美夢幻的拍攝令很多觀眾對屯門這個被稱「大西北」地方改觀,更紛紛到訪屯門尋找戲中的輕鐵站、碼頭等地方。
重遊舊地: 寫作啟蒙 跳入他者作品擷取無窮創意元素
繼而寫眼前男生惡意破壞儲物櫃的情景,意圖帶出「珍惜」這主題,此刻卻遇見老師,想起昔日老師訓勉同學珍惜上課時間的情景,從而感歎自己昔日不會珍惜。 這些景物經歷多年以後,並非全部有變化,而是不變之中又有點不同,似乎是本就如此,又似是記憶作祟,而其變化的原因,便在於外婆是否仍在——這樣便將景、人、情緊密聯繫,而情感亦更為細膩。 由第三段開始,作者寫檔販都視他為「誼子」,但之後卻都沒有了連絡,這不太合理,如果真是如此狀況,最好能詳細交代其中重大轉折的原因。 而接着一段寫自己揹婆婆上樓,又引朱自清的〈背影〉烘托,情感有欠真摯,似有堆砌之嫌,如果可以有第三段開始修改,加入更多細緻描寫,當可令文章更立體血肉。
重遊舊地: 重遊舊地所見有感dse範文
除了《賭俠》,當年很多港產片都有在尖沙嘴取景,譬如是半島酒店、尖沙咀碼頭和鐘樓都有出現在星爺和張學友主演的《咖哩辣椒》中。 雖然這些地方多年來都經過不同的翻新、重建,但我們還是可以透過電影來憑弔昔日的香港,也可以比較一下新舊變遷。 以「重遊南生圍」為例,下筆時可表面地寫出眼前的畫面,如描繪眼前的草地被火燒光的情景;考生亦可再深入探討背後的議題,如火災的原因為何、背後涉及的地產議題、經濟發展議題等等,筆鋒一轉便可由抒情變成具爭議性的文章。
文末總括體會,感歎物是人非,人們見利忘義,失卻人情味及真善美,因而感到失望。 「有感」與「所見」的關連大致合理,惟體會一般,當中提及的「人心」、「真善美」,較為籠統,闡述未及圓足。 如透過敍述自己童年時在烈日下吮吸冰棍,流露了對童年甜蜜回憶的懷念。 又如借用劉長卿詩句,概括了市民在鐵門下歸家的情景,更藉詩句中山居靜夜的荒寒之感,生出萬千感慨。 在回憶片段中,不論描繪昔日孩童嬉戲時的歡聲笑語,還是難離難捨的分別場景,人物形象皆活現傳神,如在目前。 對人物和環境的描寫細緻傳神,尤其擅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配合多重感官描寫,具體呈現了眼前水管羣及鐵門的面貌。
重遊舊地: 條目 舊地重遊(舊地重遊)
記述老師帶自己到昔日的課室,對眼前景並未加以描述,即轉而寫自己與老師交談,回想昔日老師嚴厲的教導與督促,雖然有感時光流逝,但放眼未來,彼此祝福。 記述自己因中六生涯剛完結,回想起離開小學的情景,從而興起重遊小學校園的念頭。 描寫水管羣一段,先概括描寫環境帶潮濕之氣,繼而進一步描述水管羣的縱橫斑駁,再由朦朧的水氣勾起回憶,緬懷童年與好友在水管羣遊玩的歡樂時光。 NoteSity 是全港最大網上教育書店,為你搜羅不同作者及出版社的高質 DSE 筆記、補充練習與參考書,一個平臺匯聚你需要的 DSE 資源,幫助你考好 HKDSE。 以事物的變化比喻人或事的變化,整篇文章層次便會更為豐富。
重遊舊地: Dse 作文「重遊舊地所見有感」題目要求
最近,幾位修讀電影的學生在Instagram開設名為《映遊舊戲》的帳戶,透過電影舊照帶我們尋找港產片的舊地,就如《忘不了》中主角與小巴進行告別儀式的小巴站。 重遊舊地 重遊舊地 這個計劃原本只是他們的功課,後來愈做愈覺有趣,便決定繼續尋覓下去,讓大家認識新舊港產片。 「重遊舊地所見有感」範文題目要求考生形容景象,但有考生或側重過程中遇到的人物,而非舊地,可偏離答題重點。
然後筆鋒一轉,記述父母因車禍離世,自己與妹妹關係疏離,取材頗為蕪雜。 中段記述妹妹約自己到尖沙咀看海,遂展開重遊舊地之旅,當中只提及自己想起與父母曾經來過此地的情景及心情,卻未有描述昔日景貌。 文章記述自己五年前與父母和妹妹遊尖沙咀,只交代了家境貧困及當日愉快的心情,並未描述昔日所見之景貌。
重遊舊地: 1 「舊地重遊」:記事📝
我一臉嫌棄地擺弄身上的灰塵喃喃自語:哎呀,新買的名牌裙子又弄髒了,再仰望著(着)被灰塵籠罩著的天空心想:再也不會來了,再也不會來了——畢竟我這次也不應該回來的。 立意要環繞親情、友情、家國情,或從哲理、文化、人生價值等層面思考,寫作時,千萬不要只停留在完成題目。 這條街道被四周新落成的商廈圍繞著,但它多年來屹立不倒,緣於居民都熱愛這個社區:街坊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當天的時事熱話、顧客與店主手舞足蹈的議價姿勢、攤販們不遺餘力的叫賣聲,每個人總心繫著自己的一個「家」。 我離開家鄉的時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今天就是我第一次回鄉重遊的日子,也正是適逢秋天這個充滿生機勃勃的季節。 文末聯想到自己平日對待事物的態度,藉此反思自己在富裕的物質生活中,頻密更換手機,不懂珍惜,從而提醒自己今後要更珍惜事物。
重遊舊地: 重遊舊地 (電視劇《王牌辯護人》片頭曲)
唯獨是,《映遊舊戲》有讓大家知道其實電影中有幾個場景並非在屯門拍攝,而是在沙田禾輋到拍的,女主角蔡思韻也有在IG分享他們的照片。 這些熟識的地方讓香港人有共鳴,也提醒我們要更珍惜當下,因為數幾年後可能又是另一個景象。 「所見」為文章的描寫部分,即需要刻畫眼前景象、描寫景物。 需要注意的是描寫之景物並非無的放矢為寫而寫,而是需要或多或少與個人感受、感悟反思等相關聯,即觸景生情。 若細心觀察,近年公開試寫作卷敘事抒情的文章,大多要做到「對比」或「變化」。 2018年三題寫作題目中,學生多選取第一題「重遊舊地所見有感」,或許題目較貼合學生年紀或日常生活經驗,而且敘事描寫抒情文向來也是學生最為熟悉的文類。
重遊舊地: 文章導覽
經過這次重遊母校的經歷後,我心中感慨萬千,既為有機會與舊同學和老師聚舊而高興,又為母校仍舊屹立、學生懂事而感恩,但同時卻被那種人事已非的愁思纏住。 我還沒能接受自己從學生的身分變成了訪客,這個身分讓我感到很陌生,明明這是自己長大的地方,為何現在回來好像一個 外人一般。 可能,我該放下這份執著,只把美好的回憶留在心中,閒時懷緬一下,或許這樣可以 讓自己好過一些吧。 😔 不少同學描寫景物或人物時,都只「交代」眼前所見的設施、物件,卻沒有細緻地將其特徵或變化加以描述;又或寫人物時千人一面,沒有刻畫人物的專屬個性,從而欠缺說服力與真實性,文章自然難以打動讀者。 由於「舊地」為不止一次到訪的地方,所以在描寫「所見」的時候,往往需要描寫過往與眼前景物相關的回憶,描寫今昔異同——或無變化,或有變化。
一下車,看見那熟悉的巴士站,依然沒有改變…… 重遊舊地2025 重遊舊地 文末寫自己學會珍惜,放下對父母的懷念,體會浮泛,最後數句「再美麗的景點也會消失」、「一切只能順應天命」,意思更見含糊不清,與前文所見未見關連。 文句尚通順,惟句子時欠完整,沙石頗多,如「到了物件的消逝,楬黃的時候才驚覺」。 尚能運用寫作手法和修辭技巧,惟較為生硬,如文中以大樹比喻老師,取其庇護之意,尚算恰當,惟寫到草木的氣息「就像老師一聲聲的話語,總教人難以拒絕」,則未算妥貼。
到長大後,自己開始感到自卑,在朋友同學面前也沒面子,大家都站在青年人的潮流頂端,我卻好像永遠屹立在過時老土的邊界上。 漸漸,我開始埋怨父親,但是就算和父親死纏爛打,他也不願意讓我屈服於物質享受的誘惑。 因此十八歲的我懷著追求自由的決心,離開了被繩索綁死著的監牢,再也不回來了,再也不回來了。 緊接著這句話,就只有「砰」一聲,我大力關門所發出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