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是於港鐵天水圍站對出的福路頂興建造價昂貴的架空天橋,在天橋設街市;方案二是減少天福路兩條行車線,在港鐵站旁邊地面設街市。 天福路選址缺點突出,必須在嚴重影響交通或成本高、施工時間長的方案中作取捨。 [34]而且附近的天盛苑及屏欣苑已有街市,在天福路再設一座街市造成該帶街市過於密集但其他地區卻欠缺街市的不均局面。 天水圍墟市2025 天水圍不少人口屬於新移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尋找低收入工作,但到區外打工的交通費高昂(從該區到市區的車費每日平均至少30元),令不少家庭長期倚賴失業綜援。 香港扶貧委員會2006年9月公佈,全港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有103萬人,當中以天水圍所屬的行政區域元朗區的人數最多。 據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2004年元朗區領取綜援個案近30,000宗,天水圍約佔一半。

鐵路方面,早期只有輕鐵服務,前往屯門、元朗以外的鐵路交通要待九廣西鐵通車方能實現。 天水圍墟市2025 然而天水圍站位置靠近屏山,遠離天水圍大多數屋苑,居民往往須通過輕鐵轉乘。 換言之,居民不論使用路面交通或鐵路交通,無可避免要花費大量時間於交通上。 按照香港樓房規定,居屋單位對每戶人數限制較為寬鬆,但相反公屋必須容納更多住戶人數。 結果天水圍北人口急增至10萬人,公屋居民比例達85%,其中天水圍北的屋邨在2001年起入夥後,不少家庭屬新移民家庭,其妻兒本在內地、隨後獲準家庭團聚來港,也有不少是老夫少妻,男方收入也屬低下層,結果衍生出不少社會問題。

天水圍墟市: 社區

「我們只能依賴熟客光顧,有些人認同我們的理念,又知道我們的產品是天然的,便經常特地過來買。如果只靠天秀墟本身的人流,我們根本支持不下去。」芬姐說。 記者秋冬時節到天秀墟,早上10時已有婦人前來問價,當時正是農夫送新鮮菜的時間。 「今日菜心好靚!」街坊一斤菜心、一斤小棠菜的買,直接跟農夫對話。 2006年天水圍天恩邨河邊小販羅光清「走鬼」跳河溺斃,「天姿作圍」的前身「關注草根生活聯盟」,早於慘劇之前已開始爭取墟市政策。 2004年4月11日,天恆邨一名無業漢斬死妻子及兩名年幼女兒後,用刀自殺身亡[17],這宗滅門慘案震驚全港,區內問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事件其後改編成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於2009年上映。

但是,隨著2019年元朗區議會變天、民主派大勝,天水圍全取17個議席,迎來一眾年輕新面孔,這條「墟市之路」本來漸見曙光。 天水圍墟市2025 假日的銅鑼灣東角道人頭湧湧,「撐基地墟市聯盟」結合來自九個地區、合共三十多個團體,在10月底舉行「香港墟市節」。 東角道的街頭更是擠滿了大大小小的攤檔,有些售賣標榜健康的有機製品,有些則是精緻的手工藝製品,更有近乎絕跡的吹糖技藝等,民間消失的民藝都在此,吸引不少途人駐足觀看。 天水圍墟市2025 以上三個規劃構思不但能提高社區自給自足比 率,同時也可建構一個良好的社區網絡。 天水圍墟市2025 2003年年初,香港爆發沙士疫症期間,天恩邨其中4座樓宇被香港政府用作為醫護人員的臨時宿舍;2004年由中轉房屋改為公屋出租。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新市鎮

同月,東華三院獲得元朗地政處批准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用上述地址5年,土地平整、基本設施及交通配套改善等工程隨即展開,預計於2013年1月竣事[9]。 遴選於同年12月14日開始,標準會照顧天水圍居民及有經濟困難的人士[10],又以擁有營運經驗者為優先考慮[11],結果將會於2013年1月公佈[12]。 天水圍墟市2025 此外,東華三院正在考慮增設假日墟市,讓更多人士有機會在特定日子於該處進行短期擺賣[13][14]。 遴選於同年12月14日開始,標準會照顧天水圍居民及有經濟困難的人士[10],又以擁有營運經驗者為優先考慮[11],結果將會於2013年1月公佈[12]。 1995年起天水圍北部開發時,北部地區成為供應大量樓房的重要地段。 按照當時規劃,現時的數個公共屋邨包括俊宏軒、天逸邨及天恆邨共約13,000個單位,本來都規劃作居屋出售,但隨着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擴大,政府取消居屋第二十三期乙,原訂該期發售的所有居屋單位均改作公屋單位出租。

  • 九廣西鐵(現為港鐵屯馬綫)把九龍市區和天水圍新市鎮連接起來,2009年8月16日其南面總站由南昌伸延至紅磡,由天水圍前往尖沙咀只需要約29分鐘的時間,而來往中環則只需42分鐘,大大縮短了市區和新界西北之間的距離。
  • 北部初期為預留發展區(今通稱天水圍北),直至1994年才正式開始規劃,1997年後為配合時任特首董建華的「八萬五建屋計劃」而規劃興建大量高密度房屋,而且以公共房屋為主(下詳),2000年開始發展。
  • 他形容,過去推動發展地區墟市的過程舉步維艱:一連串繁複的申辦程序、欠缺區議會的支持、政府官員「離地」的政策,加上有區議員和市民對墟市抱持守舊的想法——骯髒、混亂、嘈吵。
  • 到了2004年5月,天水圍北唯一私人屋苑慧景軒正式入夥。
  • 我知道東華很樂意亦願意與天水圍區其他正在做服務或支援這裏基層居民的非政府機構合作。
  • 劉華強至今仍要花十幾分鐘的路程,到隔離屋邨的頌富街市買餸。

項目於2013年1月18日起招收意向書,1月24日下午2時截止。 港鐵發言人表示,項目不設限呎及限量條款,目前正與政府商討補地價事宜。 在1980年代尾至1990年代初,由於天水圍配套不足,故此區內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即天耀邨及天瑞邨)一直無人願意申請。 縱使政府已經將部分無法原區安置的慈樂邨及秀茂坪下邨居民遷入有關屋邨,但仍有大批單位空置,直至政府安排一些居港僅3至6年、不合資格入住公屋的新移民遷入,加上週邊設施陸續落成,才解決了相關問題。 另外在2012年,設在港鐵天水圍站附近的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啟用,大樓內設室內游泳池、體育館、會議室和休憩處。

天水圍墟市: 06-05 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及公聽會

到2014年10月23日,天業路公園啟用,佔地逾25,000平方米。 園內設供首個大型人造草地球場、人造沙灘球場,同時設有緩跑徑及階梯式園景休憩處。 1980年代發展之前,天水圍新市鎮原址為一大片紅樹林池塘,其後於1987年至2000年池塘分階段被填去。

  • 天水圍新市鎮南部設有一所政府健康院——天水圍健康中心,位於天瑞路三號地下(嘉湖山莊賞湖居旁)。
  •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天水圍新市鎮為範圍(即屏廈路、天福路、天慈路、濕地公園路、天影路所包圍的地區)。
  • 東華三院發言人回應表示,會與天光墟的小販繼續溝通,亦會到不同的屋苑舉辦諮詢大會,並且研究租金問題,例如考慮推出合租攤位模式[7]。
  • 早期只能依靠屯門公路或新界環迴公路,甚至輔助道路如青山公路、荃錦公路等前往市區,直至3號幹線通車後纔有更直接通道,然而道路里程仍然偏長。
  • 然而天水圍站位置靠近屏山,遠離天水圍大多數屋苑,居民往往須通過輕鐵轉乘。

而天水圍的自殺求助個案也冠絕全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05至06年的資料指該區個案多達70多宗[15]。 各團體亦表示設立墟市能夠善用公共屋邨的閒置空間,若能獲得政府在行政工作上的配合,便能夠為區內帶來多樣性的選擇,惠及基層市民。 現時,房署對團體申請舉辦墟市一事持開放態度,惟申請涉及不同限制,例如墟市場地是否適合、交易方式、所售賣貨品,更需要與不同部門及業主交涉,申請程序較繁複。 因此,當日團體亦希望房署能就申請墟市一事列出流程及準則。 其後,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成員在公聽會上以天恩街市為例,指出街市商戶在房署外判街市後遇上不同的租務問題,且昂貴的租金連帶著物價的提升,令居民需要到其他地方買餸,質疑房署指外判制度是恆之有效的說法。 成員建議應由房署自行管理轄下街市,並開放空地去舉辦墟市,以便為區內居民提供一個鄰近且價錢較低廉的買餸選擇。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 天下「圍」公 ) 規劃想像

於 2007 年,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曾提出 112 及 115 區發展計劃,以鼓勵天水圍的經濟發展,擬 建的地區經濟撥地不但能吸引遊人,更能為天水 圍居民帶來就業機會,改善生計。 計劃預期該 處可開設三百個熟食檔攤,讓內地來港的新移民 發揮所長,為區內提供來自大江南北的美食。 此 外,立法會議員和不同人士更建議設立廉價紅酒 賣場、美食廣場和有機農莊等來吸引遊客。

天水圍墟市: 區議會議席分佈

記者:現時教協決定可能會有一些不合作行動,包括罷課、罷教…… 政務司司長:這些都是每一個團體自主的。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政府、家長和任何團體都應該尊重學校的自主權力,辦學團體的看法,以及每一間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在作育英才方面,他們自己的理念和看法。 記者:教學都是為學生,為甚麼反而是…教學團體而不是…學生? 政務司司長:因為教學團體作為一個辦學機構,以至政府的教育局,我們所做的教育工作都是為學生。 這個課程我都強調過,如果大家認真地去看看,我們是完全希望建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夠情理兼備地去面對目前或日後會發生的事而作出一個最公正、持平的看法。 記者:今晚要多少人出來…… 政務司司長:對不起,我希望大家可以……因為我這麼辛苦邀請了東華三院主席來到……。

天水圍墟市: 主要街道

亦有一些傳媒節目比較過天北這一區某一些物品,而且所說的是日常的食品、用品都可能較市區昂貴。 同時,由於地方比較偏遠,居民如果每一次要出外購物的話,交通費亦是一種負擔。 所以我們聽到一些聲音,就是如果政府能夠介入在天水圍區建設一個墟市,或許可以幫助基層市民的消費,亦可以為這區帶來一種經濟動力、創造一些就業機會,我們聽到這些意見,亦覺得應該要積極地去考慮。 在考慮的過程中,我大約在三個星期前一個週日,去了另一個墟市,就是位於西鐵錦上路站,它亦有一個假日墟市,但它主要是以遊客和假日消閒為主。

天水圍墟市: 香港文匯網

香港扶貧委員會2006年9月公佈,全港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有103萬人,當中以天水圍所屬的行政區域元朗區的人數最多。 政府發展天水圍北初期,原本規劃區內會有一所警署,但因特區政府當時面臨財赤危機,建立警署的計劃因此取消,區內亦長期缺乏公園等基本設施。 除了鐵路網外,區內也有多條巴士線來往香港各區,而三號幹線則大大拉近天水圍與港島、九龍、荃灣、葵涌及香港國際機場的距離,也大大舒緩大老山隧道及屯門公路在1994至96年間之交通壓力。 市鎮內最長的道路為天影路,位於新市鎮西面,剛好分隔開廈村及天水圍新市鎮,港鐵巴士K76線是駛經此路的唯一巴士路線。

天水圍墟市: 社區貨幣 自給自足抗財團

嘉湖新北江商場位於樂湖居旁,天耀邨和天瑞邨之間,亦是區內的主要購物商場。 即使商場管理欠佳,但仍很受區內居民歡迎,週末及假日人流如鯽,商舗主要售賣廉價貨品,部分店舗針對年青人客源,常吸引很多年青人閒逛。 「那時候與房屋署高級主任見面,投訴樓下超市沒有魚、肉賣,會面個幾月後,便多了這些食材,方便夜收工的居民買餸。」可是,劉華強最終的願望是天晴邨能夠興建街市,避免被連鎖集團壟斷。 他向我遞上一疊文件及剪報,當中有一份長達近一頁紙的爭取街市歷程──居民大會、與副署長會面、與立法會申訴部見面。 他憶述,當時陣線邀請到仍在競選特首的梁振英到訪天晴邨,他當面要求興建市政街市;可是梁說「呢樣嘢唔敢講」。 故此研究希望透過活用公共屋邨的剩餘空間,例 如天耀邨的廣場門口及天慈邨的羅馬廣場,同 時設立「社區墟市園地」和「技藝工房」組合,組合以貨櫃為主體設計,貨櫃內部空間為「技藝工 房」,貨櫃上蓋的空間作綠化休憩園地,同時園 天水圍墟市2025 地可不定期作舉辦墟市用途(圖 3)。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擬建80,000呎空中街市設計圖曝光!3層高+平臺+戶外花園

天水圍(英語:Tin Shui Wai)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輞井圍、馮家圍、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上環市區大約25公里。 天水圍新市鎮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行政上屬元朗區[1]。 不過,由於地基工程大幅延長建築期,加上2008年至今工程標價大增,最後建築成本較原先估計增加超過1倍,令計劃在財務上不符合效益,決定中止計劃。

天水圍墟市: 發展

過程中,全靠一眾區議員推波助瀾,有的構思教學內容,有的協助撰寫計劃書,以更易獲得區議會支持通過。 阿濱苦笑形容,撥款「幸運地」趕及於去年7月區議員辭職潮前獲批。 十年多前開始,各區民間組織已經積極推動墟市政策落實,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幹事楊健濱(阿濱)是參與者之一。 他形容,過去推動發展地區墟市的過程舉步維艱:一連串繁複的申辦程序、欠缺區議會的支持、政府官員「離地」的政策,加上有區議員和市民對墟市抱持守舊的想法——骯髒、混亂、嘈吵。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天水圍新市鎮為範圍(即屏廈路、天福路、天慈路、濕地公園路、天影路所包圍的地區)。 而整個新市鎮分為南部及北部兩大部份,以天華路為分界。

在天逸邨旁,鄰近天秀路公園的土地於2013年2月起設天秀墟,由東華三院營運,但人流不多。 此外,在1980年代拓展署制定發展大綱圖時,曾打算將天水圍14區(現天柏路電話機樓旁)興建殯儀館,交由博愛醫院營運,惟遭區內居民反對,計劃最終取消。 2013年6月14日,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總主任姚子樑在立法會會議上上表示,天秀墟已經獲得食物環境衞生署發出臨時牌照,容許該處出售凍肉及冰鮮肉類,預計該處於同年7月中旬至下旬將會可以提供凍肉,希望可以藉此吸引更多人流。 此外,電力公司亦有協助改善天秀墟檔位內的電力供應,預計於同年下半年完成。 此外,東華三院已經在天秀墟加設30個排水孔,增加排水系統,第一期工程已經完成,餘下工程將會於同年7月前完成。 另外,東華三院亦正在與香港政府部門合作,研究為天秀墟增設出入口的可行性,於同月月底亦會購置大型戶外風扇及加設太陽傘,以解決日曬的問題[21]。

天水圍墟市: 私人屋苑

過去曾有電影、書籍及歌曲以天水圍為創作題材,描述許多天水圍居民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和甜酸苦辣。 九廣西鐵(現屬港鐵屯馬綫)及九廣輕鐵(現稱輕鐵)的第四期支線於2003年末通車,天水圍區內及對外交通都大為改善。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墟市 2006年位於天水圍新市鎮東北的香港濕地公園正式開幕,為區內增加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直到2018年,《施政報告》終於宣佈天水圍街市選址方案,佔地只有約8000至10,000平方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