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先到訪戲曲中心,聽取西管理局行政總裁柏志高先生介紹西九文化區計劃的最新發展,並參觀戲曲中心大劇院和茶館劇場,以瞭解戲曲中心自去年1月正式開幕後的營運情況。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2025 議員亦藉此機會在茶館劇場觀賞簡短表演,親身體驗戲曲中心表演項目的特色。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座落於M+側海傍的舞蹈及戲劇表演藝術場地,為西九文化區區內提供最多座席的表演場地,提供可容納1,450個座位的大劇場、600座位的中型劇場、250座位的小劇場、駐區藝團中心及排練場地。 現時興建方案將單一的演藝劇場吸納原來位於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旁的一個中型劇場及當代表演中心內的一個黑盒劇場,為西九文化區區內提供最多座席的表演場地,上述兩項設施因而提前兩年落成[21]。 位於西九文化區西北面原作大型表演場地/展覽中心的用地,有smartbike 共享單車設有草坪及表演場地並培植各類型植物。

至於會否提供租金資助,他指現階段不會,但在適當的時候,特別當一些商業設施啟用後帶來收入時,始會研究提供資助。 該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認為,「大盒」是新落成場地,價錢已非常實惠。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動用1.5億港元委託3間顧問公司研究概念設計方案,於2010年8月20日起在香港多處地點舉行展覽,公眾諮詢為期3個月,收集公眾意見後再歸納各方意見,從而挑選出主體方案。 繼1月的戲曲中心後,西九文化區第二個表演藝術場地「自由空間」將於下月中啟用,有全港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設有450個座位或900個企位,劇場有靈活的設計,可作戲劇、音樂甚至空中飛人等表演。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博物館地圖 Museum Map

自由空間內的重要設施大盒將成爲香港最大的黑盒劇場之一,可容納450個座位或900個站位。 最後一次「自由野2014」於2014年11月22至23日舉行,逾200位香港和國際演出者為觀眾帶來涵蓋舞蹈、音樂、形體劇場、文本藝術及街頭表演的實驗性表演藝術節目。 原定於今年首次收取入場費,經過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考慮後,決定再次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與,錄得破紀錄的逾43,000人進場[52]。

  • 香港政府接納了諮詢委員會的建議,於2008年2月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以成立法定機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負責推動及發展計劃;同年7月2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由立法會二讀通過[7]。
  • 議員亦參觀位於藝術公園內的海濱長廊,以及”自由空間”的表演藝術設施,包括香港其中一個面積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以瞭解各項設施的營運和使用情況。
  • 屆時除了香港歌手外,當局亦會邀請外地表演者〈包括舞蹈家及音樂家〉參與演出,共逾25個單位將會參與表演[41],街頭表演者亦有機會於大舞臺上演出為配合未來位於西九公園內的自由空間表演場地的使用。
  • 坐落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正中央的自由空間擁有室內和室外表演場地,包括香港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以及多用途藝文空間「留白Livehouse」,帶來各類精采演出。
  • 2007年9月中至同年12月中,香港政府舉行了為期3個月的公眾活動,就公眾解釋諮詢委員會的建議,蒐集了公眾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的意見。
  • 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佈興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構思,希望將香港發展成為亞洲文化藝術中心[6]。

2007年5月14日,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諮詢委員會就發展模式提出建議,決定採納立法會早前的提議,將項目內的商業及住宅用地先進行拍賣,再成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發展項目中的文娛藝術設施。 香港政府注資逾200億港元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負責建造及營運相關設施;建議中所需要的經費少於過去入圍發展商提出的300億港元。 目前已開放予公衆的設施包括香港故宮博物館、戲曲中心、自由空間和藝術公園,正在興建的主要項目則有計劃於2024年開放的演藝綜合劇場。 西九文化區第二個表演藝術場地「自由空間」下月中啟用,內有本港其中一個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以及兩個多用途空間。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自由空間音樂節

為團體、藝術家、設計師及其他舉辦小型獨立展覽及活動的單位提供展覽場地,於2016年7月22日開幕。 展亭在M+大樓啟用前為M+提供展覽空間,於2016年9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首個展覽為香港藝術家曾建華個展「無」[20]。 Foster+Partners《城市中的公園》方案特色之一是為西九用地興建綜合地庫釋放地面空間作文化藝術用途。 唯受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工程延誤及西九管理局資金不足影響,西九管理局及政府當局於2014年決定將地庫分階段推展並由政府出資,政府變相額外承擔約為 70 億元的西九相關開支。 同時西九管理局將用地西端包括M+、演藝綜合劇場及部分酒店、辦公室及住宅用地給予提早發展並稱為「藝術廣場發展區」。 該區域將發展成為一個土地用途及組合均衡的專區,以有利於建立西九文化區發展早期的「重點區域」,並且為M+毗鄰範圍增添活力[15]。

  • 苗圃公園於2015年7月落成啟用,不時舉辦樹木導賞團及工作坊亦為「自由約」之舉辦場地,供文化及藝術的自由工作者使用[17]。
  • 栢志高透露,今年「大盒」檔期已將近全部租出,亦已開始接受明年和後年的租用申請。
  • 西九文化區第二個表演藝術場地「自由空間」下月中啟用,內有本港其中一個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以及兩個多用途空間。
  • 位於西九文化區東面入口、廣東道與柯士甸道的交界,為戲曲而設的世界級表演場地,譚秉榮+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於2013年9月24日舉行了動土儀式,於2018年落成,2019年1月20日正式開幕。
  • 該區域將發展成為一個土地用途及組合均衡的專區,以有利於建立西九文化區發展早期的「重點區域」,並且為M+毗鄰範圍增添活力[15]。

展廳內的展品標籤上會列明相應的語音號碼或二維碼,訪客可以免費收聽以廣東話、英語和普通話錄製的錄音訪談和藏品的口述影像。 2016年12月, 身兼西九管理局主席的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未經諮詢下突然宣佈,將引入故宮文化博物館。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2004年,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為計劃口號,規定計劃必須建造一塊巨形天薘。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藝術廣場行人天橋

除此之外,今年秋天,自由空間及藝術公園的特定區域還將舉辦自由爵士音樂節,屆時將邀請世界各地的爵士音樂名人及本地爵士樂手錶演、主持工作坊和參加即興演奏。 2012年,西九文化區舉辦由香港旅遊發展局舉行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及Clockenflap音樂及藝術節。 2012年3月,城市規劃委員會公佈發展圖則草圖;2013年1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西九文化區的發展大綱圖則,計劃啟動。 西九管理局於2014年3月21日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增加西九用地發展密度的申請,將整體總樓面面積按土地用途各增加 15%[14]。 M+停車場設有收費停車位,你可以從博物館道38號的博物館上落客區沿車道來到這裏。 立法會監察西九文化區計劃推行情況聯合小組委員會今天(1月13日)到訪西九文化區,並在戲曲中心大劇院聽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的代表介紹劇院的營運情況。

苗圃公園於2015年7月落成啟用,不時舉辦樹木導賞團及工作坊亦為「自由約」之舉辦場地,供文化及藝術的自由工作者使用[17]。 早期為了配合西九龍填海區發展項目的需求,香港政府將西九龍一幅填海土地列入為《西九龍填海計劃》土地,以配合西九龍未來發展項目的需求。 1996年,香港旅遊協會進行了一次訪問香港旅客調查,於1998年向立法會建議興建一個全新文化表演場地。 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佈興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構思,希望將香港發展成為亞洲文化藝術中心[6]。 議員亦參觀位於藝術公園內的海濱長廊,以及”自由空間”的表演藝術設施,包括香港其中一個面積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以瞭解各項設施的營運和使用情況。 由彭耀輝建築師事務所(VPANG),JET建築事務所及張勵繡設計[19]。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設計方案

西九文化區是香港極具重要意義的新文化地帶,也將成長爲世界級文化藝術樞紐。 中外藝術在此匯聚,本地藝術蓬勃發展,以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爲定位的香港文化旅遊體驗,同樣正在釋放出無限機遇與魅力。 除了風靡社交平臺的網紅M+博物館大樓之外,在自由空間“留白Livehouse”旁的外牆處,有一幅長達35米的巨幅壁畫作品《Ensemble II》。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西九文化區 藝術公園 自由空間 大盒

西九文化區的前身為由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佈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2004年,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為計劃口號,[2]規定計劃必須建造一塊巨形天篷。 2006年2月,在香港社會不同的意見及爭議下,香港政府宣佈放棄原有的發展框架,不再堅持天篷設計,計劃被推倒重來,重新發展為西九文化區。 位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正中央的自由空間,則給予藝術家與遊客更多創作與沉浸自由:這裏不僅擁有室內和室外表演場地,還有香港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以及多用途空間“留白Livehouse”。 藝術愛好者們在帶來精彩表演的同時,亦會進行跨界交流,締造嶄新藝術體驗。 自由空間坐落於藝術公園正中央,總樓面面積約4424平方米,主要設施包括大盒、Livehouse(現場展演空間)、可作創意交流和藝術合作的兩個多用途空間細盒和盒仔、外牆屏幕及藝術公園。 當中,大盒樓高10米,總樓面面積約678平方米,是香港其中一個最大的黑盒劇場,設有約450個座位或900個站位,可作多類型演出,包括戲劇、媒體表演、空中飛人等。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自由空間

西九大戲棚是於興建戲曲中心的選址所舉辦的臨時文化節目,也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的首個文化節目。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2012年年初,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西九大戲棚時旨在推廣粵劇文化;及後鑑於反應熱烈,於2013年起再每年舉辦,於該年起,除了粵劇表演,戲棚內亦加入現代音樂及中國舞蹈演出,並且增加年宵市集,讓無法購票入場的公眾亦可以參與活動[35]。 自由空間的黑盒劇場「大盒」總樓面面積約678平方米,設有約450個座位或900個企位,可供戲劇、媒體表演、空中飛人等多類型演出。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2025 「大盒」和兩個多用途空間「細盒」和「盒仔」都可供租用,舉例「大盒」,租給藝術界的價錢分別是9小時共6000元,以及14小時共9000元,非藝術界的價錢則較貴,費用為2萬元。 管理局行政總裁栢志高稱,自由空間是爲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而建,期望他們可在這一獨具創造性的空間內找尋自我且享受藝術氣氛。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自由野

此外,西九文化區包含長兩公里的海濱長廊,並且將會設有佔地23公頃的公園。 坐落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正中央的自由空間擁有室內和室外表演場地,包括香港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以及多用途藝文空間“留白Livehouse”,帶來各類精彩演出。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2025 自由空間與本地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合作,促進跨界別交流、締造嶄新藝術體驗。 坐落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正中央的自由空間擁有室內和室外表演場地,包括香港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以及多用途藝文空間「留白Livehouse」,帶來各類精采演出。 自由空間與本地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合作,促進跨界別交流、締造嶄新藝術體驗。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參觀提示 Tips for Visiting

西九文化區設有時租停車場,你也可以向的士司機展示博物館的地址:香港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38號M+。 成爲M+會員和贊助人即可免費入場參觀標準門票指定展覽,以折扣價購買特別展覽門票並享有獨家禮遇,詳情請參閱以下“M+會員及贊助人”。 出席是次參觀活動的議員包括聯合小組委員會主席林健鋒議員、委員馬逢國議員、黃碧雲議員和何君堯議員,以及非委員涂謹申議員、姚思榮議員、梁繼昌議員、盧偉國議員和鄭松泰議員。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西九文化區 藝術公園 自由空間 大盒

2019年7月25日,綜合劇場的建築工地被揭發出現大型地陷和約1.5米至2米深的水浸,有貨櫃傾側及有挖土機被水淹沒。 行政總裁栢志高指地陷面積直徑達20米,且並非首次發生,但強調工作結構仍然安全。 原定計劃於2012年12月月中開始在西九文化區一連兩個月舉辦環球嘉年華[35],預計設置逾70項機動遊戲設施及攤位遊戲[48],可惜但最終未能成事。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展覽

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場地「自由空間」於6月中啟用,設有全港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繼戲曲中心後,西九文化區內第二個落成的表演藝術場地。 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和抱負深遠的文化藝術項目之一,其願景是爲香港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化地帶。 西九文化區位於維多利亞港畔,延伸40公頃的填海土地,區內設有多個劇院、表演空間和博物館,爲公衆提供和主辦世界級的展覽、表演節目和文化活動。 所有工程竣工後,西九文化區將提供23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自由空間

顧名思義,自由空間意指一個兼具自由和創意的空間,涵蓋電影、音樂、劇場、舞蹈及工作坊五大元素。 管理局表演藝術總監方美昂對“free”作進一步闡釋,即“自由的表達、自由的表演”。 在她看來,自由空間“破格重生”的理念體現在突破藝術的界限、拓寬觀衆的眼界、重新定義藝術種類三個方面。

2010年代,西九文化區用地舉辦過多項暫時大型活動,包括香港美酒佳餚巡禮、西九大戲棚及自由野音樂節等,吸引到大量公眾到訪參與,惟公眾只能夠遁向陸路前往西九龍海濱長廊一帶,於人潮太多時造成不便。 海濱事務委員會轄下的水域與陸地連接專責小組於3月19日討論有關建議,有關部門最早於2013年年底檢視[34]。 香港政府接納了諮詢委員會的建議,於2008年2月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以成立法定機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負責推動及發展計劃;同年7月2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由立法會二讀通過[7]。

2013年2月23日至24日,西九文化區舉辦廣西美食文化嘉年華暨創意花燈展,24日同時舉行該會品牌活動盆菜宴,筵開2,000席,參與人數達24,000人,被列為新的世界紀錄及錄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 2009年12月4日至2010年2月27日期間,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在此舉行。 西九管理局會優化現有位於廣東道與柯士甸道西交界的行人隧道,並設新樓梯和增設升降機以連接港鐵香港西九龍站、柯士甸站與戲曲中心[29]。 位於藝術展亭南面,包括可靈活設置450個座位或900個企位,全港最高和最大型的「黑盒劇場」及可容納超過10,000人站立的戶外舞臺。 由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每月第二個星期六、日將舉行「自由約」,以藝術、音樂、電影為題,亦設有創意市集[18]。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參觀指南 Plan Your Visit

M+展亭(現名為藝術展亭)為西九文化區首個落成的永久場地,於2016年9月啟用。 「自由空間」樓高兩層,合共三個表演場地,在舉辦戲劇或音樂活動時,分別可容納四百五十及九百人;俗稱「大盒」的黑盒劇場,,除了一般戲劇舞蹈表演,亦可進行空中飛人表演等。 立法會議員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工地聽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柏志高先生(左一)簡介博物館的最新發展。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2025 議員接著由柏志高先生、西九管理局、民政事務局和土木工程拓展署的代表陪同,分別視察演藝綜合劇場工地、M+博物館工地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工地,實地瞭解這些場館的興建進度。 除了殿堂級藝術體驗,西九文化區還擁有豐富的表演藝術,從傳統戲曲、音樂演出,到多元藝術研討會、工作坊等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不斷創作新作品,爲香港藝術打造新的文化語境。

西九管理局打算接管區內現有的兩組分別為於新油麻地避風塘及藝術廣場發展區南端的公眾登岸梯級,並進行美化以便日後提供水路運輸及水上觀光團服務[29]。 所有行車、服務設備和停車場均設於地底,加強行人安全之餘亦可減少污染和擠塞。 訪客可以使用自己的智能電話和耳機到audioguide.mplus.org.hk收聽內容,獲取最佳參觀體驗。 西九文化區不僅是文化藝術的殿堂,更是一個都市裏鬧中取靜的生活空間,它打破人文與自然、工作與休閒、創作者與受衆間的界限與壁壘,將藝術帶入生活,亦用生活反哺藝術。 而坐擁綠茵、遠眺維港的西九文化區,更雲集了衆多世界級文化藝術形態及重量級文化場館,靜待全球遊客前往欣賞品鑑。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自由空間

栢志高表示,今年「大盒」檔期已近全部租出,已接受明年和後年的租用申請。 至於會否提供資助,栢志高指現階段不會,但在適當的時候,特別當一些商業設施啟用後獲得收入,便會研究提供資助。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認為,「大盒」是新落成場地,而且能提供450個座位,價錢已非常實惠。 區內的藝術公園可以放鬆身心,遊客可沿海濱長廊欣賞維港景色,或參與現場表演、展覽及其他戶外藝文活動。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藝術廣場行人天橋

不論是獨具深蘊的殿堂級藝術,還是沉浸式體驗的表演藝術,亦或充滿樂趣的大衆生活藝術,西九文化區將這些不同的文藝色彩有機拼接,組成了喧囂城市中一片璀璨閃耀的綠色公共文化空間。 來自中外的旅客,可以在這個全新的香港文化區間內,隨心開展一站式藝文之旅。 當中由Paul McCarthy創作、貌似糞便的「複雜物堆」(Complex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2025 Pile)成為全場焦點。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築樓面面積約3萬平方米,展出有關故宮文化歷史及與宮廷生活有關的文物,亦有專門展出香港收藏家藏品的展覽。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會捐贈35億港元作資助博物館設計、建造和籌備展覽等費用。

栢志高相信,自由空間的作用在於文化雙向互動,將世界上最好的表演帶到香港的同時,也將本地最精彩的演出呈現給世界。 2010年3月24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宣佈委任英國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藝術總監謝卓飛出任行政總裁[53][54][55]。 2011年1月,上任僅5個月的謝卓飛以健康問題提出請辭,惟他於其後不足兩個月後獲得英國文化協會委任為藝術總監,於同年5月履新。 就謝卓飛於短時間內覓得新職,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成員及立法會議員懷疑對方可能在未辭職時已經在另覓工作,並且刻意於半年試用期滿前辭職,避免毀約需要賠償,故此要求當局徹查及跟進事件。 立法會於2007年批出216億港元用以發展西九文化區項目,惟因為建築成本持續上漲而會超支。 2012年12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成員單仲偕表示,他們正在研究以何方法融資[31],研究方法有三,除了向立法會申請額外撥款外,亦考慮是否以借貸或者公私營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