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平瀾街及鴨脷洲大街一帶林立不少舊樓,近年吸引發展商或財團進駐區內收購重建。 當中鄰近東寶閣的平瀾街6至8號、以及鴨脷洲大街26至32號4幢舊樓近期獲財團收購,該地盤現時為1幢3層高和3幢6層高建築物,提供約25個住宅物業和3個地舖,地盤面積共約3,980平方呎。 鄰近舊樓多 或擴大地盤發展 該列舊樓地盤位處兩面單邊,樓齡約55至63年,附近有鴨脷洲公園及海濱長廊,環境舒適,具有一定重建價值。 舊樓收購個案2025 熟悉區內收購的領航集團主席高兆霆指,該舊樓地盤距離利東港鐵站出口約5至8分鐘,交通便捷,北面景觀較為開揚,預計日後重建後,不少單位可外望開揚香港仔避風塘海景。 恆地石硤尾舊樓 申請強拍

大家都不知收購的進度如何,擔心成為強制拍賣的苦主,所以很容易相信收購商的勸導,賣樓了事。 舊樓收購只是地產發展上游的小部份,大地產商很少花時間和人力在收購,像新界農地購入,他們喜歡找代理人,例如恆地旗下的天匯,就是委託本港「收樓大王」楊世杭收集樂基山邨業權而重建。 收樓亦會引起不少爭議,早前,地產代理監管局就針定舊樓收購,發放新的執業通告,限制在舊樓上懸掛橫額,和用意向書代替買賣合同等不良手法。 另外,上述收購當中,部分單位以一籃子形式沽出,其中,3樓至6樓合共5夥單位,作價3001.1萬沽出,平均每夥成交價為600.2萬。

舊樓收購個案: 財團7950萬 購銅鑼灣榮安大樓地舖

舉例來說,假設一個住宅單位的市值交吉價為八十萬元,而類似地區面積相若、樓齡約七年的單位市值為二百萬元,全數自置居所津貼即為一百二十萬元。 根據有關守則的闡釋,一個單位的「實用面積」是指單獨分配給該單位的樓面面積,其中包括露臺和其他類似設施的面積,但不包括公用地方的面積,例如樓梯、升降機槽、大堂和公共廁所等。 這「實用面積」是單位圍牆內所包含的面積,按實際情況量度至外牆的外表面或與相鄰單位共有的分隔牆的中線。 該單位與光井、升降機槽或任何類似直槽、或公用地方的分隔牆,應視作外牆處理,它的整個厚度應包括在內。 市建局在落實重建計劃時,會發信予業主查詢其物業是否空置、自用或出租,並進行實地調查。 按物業當時的使用狀況,市建局會正式發出收購建議予業主考慮,並商討收購事宜。

另一方面,英皇國際 (00163) 亦收購般鹹道24至30號的般含臺和崇華大廈,投資額約25億元,可建樓面約11萬平方呎,提供約300夥。 發展商早在2018年已經陸續就濱海街舊樓申請強拍,早前發展商則曾就濱海街16至94號及英皇道983至987A號,以地積比率15倍重建商廈,可建約65萬平方呎。 舊樓收購個案2025 舊樓收購個案2025 最後一宗,則為西半山西摩臺4號及羅便臣道62E號,現時估值約1.42億元,料為恆地 (00012) 舊樓收購個案 或相關人士,該財團在羅便臣道一帶成功併購多幢舊樓項目。 本報訊】多個市傳與新世界 (00017) 相關的舊樓收購項目申請強拍,當中九龍塘玫瑰苑收購至逾8成業權,市值約10億元。 財團加快收購核心區舊樓,據仲量聯行指出,中環結志街16及18號全幢物業,於7月14日(星期二)進行強拍,有關物業底價為3.32億元,相當於每平方呎12,456元。

舊樓收購個案: 財團4.5億 購香港仔4舊樓業權

近年,新樓質素屢被詬病,香港地動輒千萬元買「磚頭」,當然不想「一波三折」。 《香港01》特意訪問多位專家,由開始驗樓,到處理執修,最後索償,與你一起檢閱收樓3部曲。 如地產商和落釘炒家談判久持不下,互相角力,一眾小業主基本上是「肉隨砧板上」,難以憑一人之力,開出其心目中所想的收購價,最終還是要視乎兩邊財團最終的洽商結果,單位的價值才得以定奪,可謂是任人魚肉。 現時政府及港鐵推出的招標項目多為大型地盤,中小型發展商難以負擔,若政府可以覆蓋率,可增加中小型發展商的發展空間,令樓市發展更平衡。 資料顯示,近年恆地積極擴展西半山王國,其中羅便臣道94至100號、羅便臣道27E及27F號已完成收購,去年9月亦申請強拍羅便臣道88號崇樓;據瞭解,羅便臣道101號夏蕙苑、羅便臣道99及99A號舊樓等,目前亦在併購中。 市場人士透露,新買家為內房遠洋集團 (03377) 舊樓收購個案 或有關人士,而該集團近期亦有推售旺角住宅項目千望。

  • 香港舊區樓宇老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立法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樓齡6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逾3,500幢,當中以九龍西、九龍中、港島西和港島東數量最多。
  • 昨日開標的土瓜灣榮光街/崇安街地盤,面積約3萬方呎,可建樓面約27.9萬方呎,規定單位實用面積300方呎起,當中半數單位須不大於480方呎;而項目設約4.6萬方呎商場,首5年由發展商和市建局持有,發展商佔七成、市建局佔三成,5年後可出售。
  • 最新一宗為昨天舉行強拍的羅便臣道105號翡翠園,底價25.05億元,由萊坊負責拍賣,結果由手持「1號牌」的恆地執行董事黃浩明,在無競爭對手下以底價投得;資料顯示,該項目由2019年7月申請強拍至完成拍賣,耗時近兩年。

資本策略集齊威靈頓街業權 將重建 該財團早年已持有威靈頓街92號1樓,如今已集齊該廈業權。 另外,由前太古(00019)大班簡基富等收購的中環歐士大廈舊樓,與萬泰集團合作以3.35億元增購餘下地舖連商用部分,收購接近尾聲,估計將重建小型商廈。 資料顯示,中環荷李活道15至19號歐士大廈,兩地舖、閣樓及儲存室的商用部分以3.35億元易手。 項目鄰近中環半山自助扶手電梯,現為一幢5層高住宅和地舖樓面,地盤面積約2,419平方呎,若以最高15倍重建商廈發展,預計可建成樓面逾3.6萬平方呎小型商廈。

舊樓收購個案: 嘉裏申強拍山道閣 估值3億

當中羅盛宗為商人,現為澳門超然國際集團主席,該公司從事地產發展及國際貿易等業務。 按照申請文件,測量師對3個地盤的估值由12.22億至20.52億元,總估值高達45.05億元,成歷年來最高估值的單一強拍申請項目。 今年涉及非住宅樓宇的強拍申請明顯增加,首5個月已經錄得4宗涉及工廈或商業樓宇的強拍申請,業界料成新趨勢。 今日舉行公開拍賣,最終以底價5.25億元成交,以項目可建樓面約4.47萬平方呎計算,每呎樓面地價約1.17萬元。 由於在毗鄰的高街124及126號紹德樓,在今年9月由同一財團以底價2.1億元投得統一業權,預計兩高街地盤將會合併發展,總地盤面積增至約7,766平方呎。

  • 他們亦會高調在新年或其他節日,到大廈的樓下派揮春,不單讓業主知道他們是最有實力的收購商,也可藉機拿取各業主的資料,方便逐個擊破。
  • 新買家為富士置業有限公司,公司董事包括楊建文,料是次購入兩個車位,或作「落釘」之用。
  • 編按:相片由Wong Yiu Nam Keiwawa拍攝,取自其facebook album,王君走訪各區拍下被田生收購的舊樓,「目標是走訪全香港所有給田生插旗的景點」。
  •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九龍城嘉林邊道42號嘉皇花園的地下、3樓及6樓單位,連1個車位共以8,620萬元沽出,每夥成交價介乎2,770萬至2,950萬元,3夥單位面積同約1,128平方呎,實用呎價約2.4萬至2.6萬元不等。
  • 凡屬於此類天台的居民,需待本局購入整幢大廈的業權或政府收地後,本局纔有正式法律地位加以處理。
  • 資料顯示,新買家公司董事包括鄭惠儀及鄭美盈,前者為新世界相關人士,現時也為發展商收購北角皇都戲院大廈的業權。

市建局亦規定,賣樓收益達到12.5億元後,便須與當局分紅,首3,000萬元分紅比例為20%,及後每增加3,000萬元,分紅比例將遞增10%,最高為50%。 舊樓收購個案2025 綜合市場資訊,地皮估值約6.6億至9億元,每呎樓面地價介乎1.1萬至1.5萬元。 市場消息指出,赤柱新街3至5號全幢,為一幢6層高舊樓,樓齡約55年,總建築面積約7063方呎,以約1.8億元成交,呎價約2.55萬元。 物業地下由連鎖個人護理店屈臣氏租用,連同5層住宅,每月租金約17萬元,以成交價計,回報約1.1釐。 領展(00823)持有的赤柱大型商場赤柱廣場有意放售,帶動同區商住項目獲投資者追捧,位於赤柱新街一幢樓齡約55年的舊樓,以約1.8億元售出。

舊樓收購個案: 去年強拍申請較過去3年平均數低24% 今年首季僅兩宗

倘若發現申請方提供的評估或賠償方案不合理,買賣雙方可進行調解,早日達成共識。 舊樓收購個案2025 筆者有幸領導上述的工作小組,與其他資深測量師以及在教育界和發展商任職的專業測量師成員,進行為期6個月的研究,整個過程包括展開一系列的諮詢工作。 我們積極聽取不同持份者及其他測量師的意見,亦與香港建設商會成員以及為小業主提供外展服務的非牟利組織溝通,從中收到不少反饋。 地盤面積愈大,發展空間更大,方便重建成大型住宅或商廈等更賺錢的項目。 如果大廈本身地盤面積大,或相鄰皆為同類型舊樓,合併地盤面積可觀,對發展商而言皆較吸引。 舊樓收購個案 參考過去的市區重建項目,獲收購的物業一般屬於樓齡逾 50 載、日久失修的唐樓大廈。

舊樓收購個案: 黃大仙舊樓 財團3.2億收購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自由道1B號最近錄得3宗收購,包括兩個單位和車位部分,收購價介乎2,000萬至2,750萬元。 新買家為輝宇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註冊董事為王輝宇(WANG, HUIYU),持有香港身份證。 現時該財團已斥逾2.1億元收購項目約8成業權,住宅收購呎價約1.6萬至2.2萬元,尚餘1夥未能成功收購。 共斥逾25億 併購港島5項目 私人土地供應減少,使發展商也積極透過舊樓收購增加土地儲備,當中英皇近兩年至少斥資逾25億元併購港島區5個重建項目,均已收集逾8成業權。 除上述西營盤項目外,本月初亦就筲箕灣仲齊大廈申請強拍,而西半山般鹹道、鴨脷洲香港仔舊大街兩項目則已完成收購。

舊樓收購個案: 財團1.56億 購深水埗醫局街舊樓

除此之外,市建局會再提供津貼,以助業主支付搬遷及重置物業等有關開支。 換句話說,投資舊樓等市建局收購,回報比起賣樓售價多出兩筆津貼賠償,非常吸引。 物業成交價之高低,由自由市場根據供求來定奪;那麼「收購價」又是如何決定? 他續稱,近期強拍個案湧現,一方面反映財團趁市況回落提出申請,另方面也反映他們對樓市前景不太悲觀,相信今年餘下時間,發展商仍會伺機加快併購舊樓,以爭取集合業權份數達到最低門檻,估計強拍申請將持續增加,全年有望超越40宗水平。 本港之房屋問題,涉及之既得利益者實在太多,實用率一般較高,要不被拖延經年,個別更只有四十年,進一步提醒 業界代表客戶收購舊樓時應注意的事項。

舊樓收購個案: 財團2.1億 收購灣仔舊樓24夥

新世界1.88億購北角皇都戲院地舖 至於新世界(00017)近年積極收購北角皇都戲院大廈,已進入尾聲,早前購入皇都戲院大廈地下15、16及17號舖,涉1.88億元成交。 原業主於1986年,以300萬元購入,持貨33年轉手,舖位升值62倍。 北角皇都戲院大廈樓齡約67年,該項目規劃用途為「住宅或商業」地帶,若作商廈發展,地積比可提高至15倍,以佔地面積3.5萬平方呎計算,可建總樓面達52.5萬平方呎。 分析指,由於受外圍市況影響,加上本地政治事件尚未平息,財團投資物業仍有戒心,暫抱觀望態度,故8月份大手買賣明顯減少。 同時間,財團長綫仍看好核心區,特別港島區商業前景,故集中火力收購物業,正值目前市況轉弱,業主或作出讓步,願以市價沽貨,令財團得以加快收購。

舊樓收購個案: 舊樓收購注意: 單位有否建築令或命令(俗稱order)

作為發展商收購該物業可大幅提高地積比,收購一夥可以多建2至3夥,利潤高。 反之,如果本身物業已有10多層,地樍比率已差不多用盡,收購一夥建一夥,利潤自然低。 他說,發展商由買地到賣樓花需要一段時間,故做生意的策略好講前瞻性,炒家預計個市稍後有風險便即撤退,反應較用家快,發展商則因其行業特性,市場觸覺會較炒家更快,預計一年至兩年後市況回軟,便已殺車。 近期歐美經濟環境惡化,中央和港府又加大打擊樓價力度,都讓發展商們對後有看不通或看淡之感。 我明白為數不少的舊區居民現時均面對居住環境欠佳的情況,希望市建局盡快重建。 「呢層差唔多60年,有機會被收購」,相信在市區睇樓時,如果樓宇有成50年歷史,都有機會被加上「收購概念」,增加其價值。

舊樓收購個案: 測量師估全年數字超去年

這階段時期最長,約三年至八年,也是成功收購的關鍵。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鰂魚湧海光街太豐樓於去年10月錄10宗成交個案,其中,6樓34室,作價約617.7萬易主。 界的曾昭灝大廈展開收購,並於去年9月申請強拍,當時已累積購入物業的98%業權,連同上述單位收購,兩年多累斥約4.5億元集齊項目全數業權。 上述項目現為兩幢5層高樓宇,樓齡約62年,對面一街之隔為新盤柏蔚山,大業主自2至3年前展開收購,目前累積購入約93%業權,僅餘一夥低層單位未能買入,該戶估值約1,391萬元。 而發展商在今年初先後斥近2億元,購入比鄰73至77號的3幢舊樓物業,估計統一業權後將會合併重建。 荃灣眾安街地標之一的前戲院龍華戲院,連周邊物業獲大業主申請強拍,估值近4.35億元,料統一後將重建商住項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