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後在涼亭右走林蔭山徑至大埔公路,完成麥理浩徑第五段。 麥理浩徑第七段先後跨越針山及草山,路線的上落幅度大。 前者的路段以水泥及泥徑為主,斜度及難度較高;後者則是馬路,坡度較低及較易走。 由城門道的燒烤場起行,走過水塘主壩,先欣賞城門水塘之風光。 麥理浩徑8段 及後在主壩盡頭的梯級上走數步,橫過馬路,便開始漫長的上坡路段。 這段路徑由梯級轉為山徑,帶點上落,隨後斜度漸增,景觀亦漸變開揚,而首個目標針山亦已聳立在前。
沿著麥理浩徑的指示牌行走,會遇上多條支線,可分別通往白石橋、蓮花山、柴灣角、河背及青龍頭等地。 潤楠的果梗鮮紅,醬果紫黑,在這較單調的路段上甚是搶眼。 其後也多見白揪、山棯、地稔及毛稔等郊野常見植物。 麥理浩徑第一至二段高低起伏不斷,帶你上山下海。 浪濤聲令人抖擻精神,再邁步向下一個山峯進發,海浪聲漸行漸遠,然後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音,迴蕩於山野間。 比起麥徑一段,麥理浩徑第二段雖然較為艱辛,但個賣點就係可以觀賞唔同海景!
麥理浩徑8段: 途經伯公坳「城門」
如果是秋季,相信遊人絡繹不絕,因為這裏是賞紅葉的勝地。 大欖湧水塘建於1950年代,面積達1.7平方公里,儲水量為45億加侖(約2049萬立方米)用以解決二次大戰後香港人口急劇增長所帶來的用水需要。 麥理浩徑8段 大欖湧水塘建於大欖湧河谷,由一條主壩和三條副壩組成,建造時淹沒了大欖谷數條鄉村,包括大欖村、大圍村、簡屋地和胡屋村。
- 從港鐵沙田站出發,前往沙田新城市廣場下層的巴士總站,搭乘299X或289R 號(只限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巴士並於水浪窩巴士站下車。
- 由金山路開步,不久走過堤壩,右望便是景觀不俗的九龍水塘。
- 路線遊經九龍水塘、九龍副水塘及城門水塘,除可欣賞水塘風光外,亦可細味部分具歷史價值的水塘建築及軍事遺跡。
- 食物稀少,香港政府又不准我們餵飼牠們,那些飢餓的猴羣,就連蕉皮、橙皮也不放過來喫。
-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郊野樂行」網站提供郊外景點及路徑資訊,並提供索引功能,你可因應興趣、體能及經驗,選擇合適的遠足路線。
沿著大欖林道繼續前行,山徑漸轉向上,我們正在向伯公坳前進,中間會經過每逢深秋都吸引大量旅人專程前來觀賞紅葉的楓香林。 其實除了深秋,這片楓香林在春夏呈現著一片清翠的嫩綠,也另有一番風味呢。 麥理浩徑8段2025 由田夫仔露營場繼續下降,不久右方便是田夫仔村。 麥理浩徑8段2025 田夫仔村面積頗大,以往的農地今天已變得野戰場,而那村屋羣則依然屹立在野戰場空地後方。
麥理浩徑8段: 上山前必看有用文章:
乘搭72、81或86B巴士,於石梨貝水塘站下車,即為麥徑第六段的起點。 事實上,該地區過往多次山火,隔火帶都能夠發揮作用。 從大水井村出發往北港路方向走 ,沿路進入西貢公路。
草原上亦樹立了大欖湧水塘的落成紀念碑,為免石碑被破壞,當局以鐵網將落成紀念碑欄上,卻阻礙了旅人觀看碑文,甚為諷刺。 下行期間,旅人能在短時間內感受著植物種類的變化:山頂部份的植物以短草為主,然後隨著我們徐徐下山,便依次見到灌木、大樹等等。 因為海拔每高1000米便低6度,加上大帽山地勢愈高風勢愈大,所以愈到高處,大樹愈難生長,形成了一座大帽山出現多種山野氣候和植物分佈的情形。 除了隔火帶外,四方山的另一個特點,是山上滿佈著嶙峋的大石。
麥理浩徑8段: 前往萬宜水庫東壩:
歡迎以 Payme 麥理浩徑8段2025 AlipayHK 贊助 Tim 麥理浩徑8段 Sir 的努力! 繼續上山,由於這裡高海拔七百多米,所以在較潮濕的春夏兩季,雲霧濃厚,能見度很低。 這天為秋冬時節,雖然煙霞比較大,遠景比較糢糊,但天朗氣清,景觀大致上普通。
同時間,「麥理浩徑第九段」全段亦係越野單車徑,行山人士要小心單車往來。 衛奕信徑的路線由南往北,與連接東西的麥理浩徑恰似一個十字劃分港九。 惟路徑被維多利亞港分隔,只能以交通工具配合,缺乏完整性。 此外,部分路線的方向以塗漆標示,指示欠清晰,但近年已有所改善。 麥理浩徑第二段可說是麥理浩中最精華的一段,皆因沿途所經的浪茄、大浪西灣及鹹田灣是香港首屈一指最美麗的沙灘,不但水清沙幼,而且遠離城市未受污染,是香港最受歡迎的行山路線之一。
麥理浩徑8段: Friday 21 December 2018 : 馬鞍山村 – 昂平營地 – 西沙路水浪窩
看完伯公廟後,回到馬路,繼續沿麥徑第10段前行,行至馬路盡頭,接上石級。 由於馬路不闊,要勞動多名消防員在旁提點,龐大的消防車才能調頭離開。 這段馬路較為沉悶,風景欠奉,不久行至一處,兩旁有小城牆,探頭往下一看,原來有座小城門,另一山路從下穿過。 經樓梯下去看一看,見到城頭上寫住「伯公坳」,旁邊有間伯公廟。 這裏是以前村民往返市集的山路,所以村民興建廟宇,以保平安。
麥理浩徑8段: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與起點不同,終點除了 M200標距柱和地圖外,不見其他鋪張的裝飾,保持著山野一貫的簡樸,為西貢至屯門長達100公里的羣山峻嶺路途畫上句號。 返回麥理浩徑第四段,繼續行走數百公尺,便會找到地圖與路標。 沿著馬鞍山郊遊徑走,便可到達大水井村,大水井古道(茅坪古道)正是由此開始,連接沙田及西貢兩地。 現時,多數人都視大水井村為登上昂平高原的起點。 續沿沙田坳道前走少許,在馬路的轉角處,踏上地圖資料牌旁的山徑,往獅子山方向上升。 路徑初段多是梯級,經過攀登獅子山頂的支路後轉為平緩。
麥理浩徑8段: 馬鞍山 Ma On Shan
原因是第九、十段的交匯點在田夫仔營地,既沒有交通工具,甚至要走出去也得大花時間。 兩段路加在一起,路途雖長達22公里,但大部份時間都是向下走或平走,無需消耗太多體力,甚至可以作緩步跑。 所以,如兩段一起走,由荃錦坳直到屯門,最為上算。
麥理浩徑8段: 難度:★★★★☆ 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小時
但如遇上天朗氣清的日子,則可遠眺西貢東的高峯蚺蛇尖,而右方的糧船灣的海外風景則被山勢所阻。 由此依著麥理浩徑的標誌杆行走,會先後經過北丫和白臘的路口,後段可窺見遠處的東海島嶼。 每年11月的第3個週末,樂施會均於麥理浩徑舉辦毅行者。 起點是大網仔路北潭湧閘口,終點原為於掃管軍營,自2009年起更改為元朗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 參賽者需於48小時內行完全長100公里的麥理浩徑,最快完成時間約11小時。
麥理浩徑8段: 千島湖詳細路線介紹:
漫長路途上的千篇一律的叢林景色固然有點沉悶,但能夠告別繁囂,靜心觀賞郊野的一草一木,細心聆聽在這片郊野自由之地叫鳴的雀烏,仍不失內心脫俗。 麥理浩徑第六段是麥理浩徑中距離最短及需時最少的路段。 路線遊經九龍水塘、九龍副水塘及城門水塘,除可欣賞水塘風光外,亦可細味部分具歷史價值的水塘建築及軍事遺跡。
麥理浩徑8段: Friday 7 December 2018 : 屯門藍地水塘 – 屯門郊遊徑
在踏步麥理浩徑的第八段路途上,大大小小的怪石一直在路途上與旅人為伴,甚至在燕巖及四方山頂的一段,旅人需要踏步通過石隙方能前進,也算是路途上的點綴。 部份大石隨著風化、侵蝕、而外露甚至突出,十分有趣。 麥理浩徑8段2025 麥理浩徑第八段除起步的一片密林外,全程均走在全無蔽擋的開揚地帶,由於位處海拔高,踏足山徑、遠眺遙遠的市區,就猶如在天際線上翱翔。 麥理浩徑8段2025 麥理浩徑8段2025 大埔市鎮、九龍坑谷地、錦田、元朗、天水圍、荃灣以至維多利亞港等等城鄉景觀,一直伴隨著每一個旅人踏著每一步的旅途。 如遇上晴空,旅人登上大帽山時,更如踏步往蔚藍的天空一樣,這片美麗的而天空,實在不得不教人留戀和珍惜。
麥理浩徑8段: 交通
沿金山道繼續前行,猴羣越來越多,或坐著乘涼,或到處嬉戲,又或到處找食物,仿似人類社會縮影。 路途一轉,垃圾桶旁滿地垃圾,那些猴羣仿似一個個壞孩子,在把那些凌亂不堪的廢物反轉再反轉,希望可以從中取得食物。 食物稀少,香港政府又不准我們餵飼牠們,那些飢餓的猴羣,就連蕉皮、橙皮也不放過來喫。 看著那些本來是我們的先祖,這樣的沒人照顧,心裡可惜,食環署的同事可多得牠們不少,在辛勞地幫猴羣「執手尾」。
這段極為陡斜的林道,教人難以想像車輪如何能跨過這高陡的路? 其實,這路興建時其實主要是供軍事車輛使用,故只需考慮軍事車輛的爬坡性能能夠應付便可。 由於香港背中國大陸面向大平洋,位處策略性地理位置,加上大帽山屬南海地帶最高的山峯之一,英軍遂在此興建雷達站和情報站,收集鄰近地區情報。 從大帽山腳石崗軍營出發,乘軍車到達大帽山軍事據點,也實在頗為方便。 旅人踏步陡直林路,在陡斜林道右方支路的廢棄建築物,正正是英軍昔日的情報室。
「麥理浩徑第十段」係麥理浩徑之中最長嘅一段,全長15.5公里,因此行完成段路程都需要一定體力。 沿途都可以近距離觀看大欖湧水塘嘅千島湖美景及尖削嘅青山。 而由於起點位於田夫仔露營場,附近冇交通工具,最快只可以徒步由清快塘行3公里山上起點,因此唔少人都會一次過行埋麥徑第九、第十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