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6月11日地區專營權生效後由中巴接辦,並正名為6號線,改為往來中環皇家碼頭至淺水灣,1937年5月1日起延長至赤柱,為港島南區一條老牌路線。 本線途經香港仔隧道及告士打道,被標榜為「香港仔隧道特快」路線。 然而,根據城巴網站的資料,本線的全程行車時間為60分鐘,比與本線起訖點完全相同的城巴6號線及城巴6X線的全程行車時間還要長5分鐘,本線是否特快見仁見智。 本館開放時間為逢星期二至日早上十時至下午五時,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館,免費入場。
乘搭本路線於赤柱監獄(往赤柱方向車站編號 31)下車前往。 除了是香港著名高尚住宅區以外,更是香港最近代表性的泳灘,海灘綿長,水清沙幼,為遊人必到的著名風景區。 景點包括中國古典色彩的鎮海樓公園,內有十多米高的天后娘娘及大慈大悲觀音神像,並有長壽橋等名勝。 乘搭本路線於淺水灣道影灣園對出 (往赤柱方向車站編號 14) 下車前往。 由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本路線,或由本路線轉乘上述路線往新界方向,第二程可獲 $3.00 金鐘去赤柱2025 的折扣優惠。 由本路線往赤柱方向於上車後90分鐘內轉乘上述路線往赤柱炮臺方向,第二程免費;由上述路線往嘉亨灣方向轉乘本路線往中環方向,第二程可獲 $4.30 的車費優惠。
金鐘去赤柱: 收費
除了有美利樓等歷史古蹟、市集和沙灘,近年還有很多新開的打卡Cafe和餐廳,聖誕更會有大型聖誕市集。 金鐘去赤柱 赤柱離市中心並不遠,要前來一日遊,交通安排也相對簡單,由中環、金鐘、銅鑼灣前往,有好幾條巴士或小巴路線選擇,今次我們會跟大家介紹各種交通方法。 直至1988年8月,中巴開始在此路線試行單層空調巴士,當時測試用車為都城嘉慕威曼都城騎士(CM),但試驗結果未如人意。
- 赤柱離市中心並不遠,要前來一日遊,交通安排也相對簡單,由中環、金鐘、銅鑼灣前往,有好幾條巴士或小巴路線選擇,今次我們會跟大家介紹各種交通方法。
- 由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本路線,或由本路線轉乘上述路線往皇后山,第二程可獲 $3.00 的折扣優惠。
- 260線主要取道告士打道,但收費貴,主要服務遊客。
- 不過,當城巴為赤柱區的路線實施雙向八達通分段後,便全面改為上車付款,中環往淺水灣的乘客需使用八達通才可享用雙向分段收費。
- 原本位於中銀大廈,也就是現在金鐘站附近,1982年因為中銀大廈建築工程,將美利樓拆卸成4000多個花崗巖塊,於2000年於赤柱重建完成,目前做為觀光及餐廳使用。
由赤柱監獄及聖士提反書院登上本路線、6及260線之乘客,可在赤柱村巴士總站用同一張八達通卡/電子支付系統登上本路線、6或260線往中環(交易廣場)方向即將開出之班次,首程所付車資可獲全數回贈。 自新巴262線因赤柱區路線重組,於2004年11月8日起停止服務後,本路線便成為港島區唯一以2字起首百位數編號的常規巴士路線。 本路線原為「特快豪華巴士路線」,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改隸「旅遊路線」類別,在2019年一度被改為「市區路線」類別,但在翌年再被還原為「旅遊路線」。
金鐘去赤柱: 中環坐巴士(較慢)
是項優惠不適用於以現金繳費之乘客,有關乘客需繳付兩程之全程車費。 於東頭灣道登車之乘客可在赤柱村巴士總站用同一張八達通卡或同一電子支付工具的賬戶登上此路線、6或260線往中環方向之班次,首程所付車資可獲全數回贈。 雖然6、6A、6X和260線總站相約,但是行走路線有部分分別。
中環(交易廣場)開經:幹諾道中-、夏慤道、紅棉路支路、金鐘道、軍器廠街、天橋、告士打道、堅拿道天橋、黃泥涌峽天橋、香港仔隧道、黃竹坑道、香島道、淺水灣道、赤柱峽道、赤柱村道、東頭灣道及赤柱村道。 星期一至五0650, 0741, 2000班次、星期六0650, 0753, 2000班次及假日0730, 2000班次,延長由赤柱監獄開出,經東頭灣道、赤柱村道、赤柱村巴士總站後返回原有路線。 衛奕信徑第一段(鴻燊段)由赤柱峽道 (往赤柱方向車站編號15) 起點,越過孖崗山及紫羅蘭山,直至大潭水塘道(近陽明山莊)止,全長4.8公里,需時二小時行畢全程,為極為費力之路程,中途可遠眺淺水灣、深水灣、鶴咀半島、螺洲和蒲臺島。 受司徒拔道路面狹窄影響,此路線只可使用11.3米或以下的雙層巴士及11.7米或以下的單層巴士行走,惟礙於車隊有限而甚少會使用11.3米巴士行走。 城巴於2009年向富豪車廠引入一輛富豪B9TL兩軸雙層空調巴士(7500)作測試,於翌年7月到港,並於12月20日首航此路線及一度長期駐守。
金鐘去赤柱: 香港旅遊路線系列
日軍投降後,由於車輛嚴重不足,6號線於1946年4月19日才恢復服務,恢復服務初期曾縮短至淺水灣。 6A線也於1948年5月5日起重投服務,並改為只於泳季服務。 金鐘去赤柱2025 1951年10月22日又增設6B線,前往赤柱炮臺,但只有固定班次3班(於早上、中午和下午各開1班車),方便軍人出入市區。
該等巴士車廂配置高背座椅,不設企位,跟當年一般巴士不同,因而被標榜為「豪華巴士」。 乘客於180分鐘內,以同一張成人八達通或「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九巴/九巴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長久以來,此路線是赤柱往來中環的主要路線,即使後期多條路線開辦[註 4],但此路線收費便宜,兼且服務時間較長,[註 5] 故客量相當不俗,尤以假日及泳季為甚。
金鐘去赤柱: 留言.互動.交流
博物館外尚有面積達200平方米的觀景平臺,遊人可在此飽覽大潭灣的海光山色。 位於赤柱東頭灣道45號,懲教署職員訓練院操場側(聖士提反書院對面),面積480平方米,樓高兩層,共設有三個場館主館、副館、社區教育中心。 主館和副館合有九間展覽室:歷史室及刑具室等,公眾與旅遊人士可以深入瞭解「懲教署」與時並進的演變,由過往監禁懲罰邁向實踐管教、關懷與貫徹輔導等理念,協助在囚人士改過自新,重新融入社會。
金鐘去赤柱: 香港巴士大典
二次大戰期間,日軍提供的巴士服務,仍提供往赤柱的服務。 初時稱作4號線,每2小時一班,後來改稱3號線,縮短至灣仔莊士敦道,班次也不斷削減至每天只有固定班次3班。 赤柱市集開經:赤柱灘道、赤柱村道、赤柱峽道、淺水灣道、香島道、黃竹坑道、香港仔隧道、黃泥涌峽天橋、堅拿道天橋、告士打道、夏慤道、紅棉路支路、琳寶徑、遮打道、昃臣道、幹諾道中、康樂廣場及港景街。 以香港殖民地第27任港督衛奕信 (David Wilson) 命名的衛奕信徑,於1996年正式啟用,全長78公里,共分十段,由赤柱峽道起點,途經多過郊野公園及市區,以新界鹿頸的南涌作終點,中途更需在太古站乘搭港鐵前往藍田站,才能繼續行程。 金鐘去赤柱2025 尖沙咀有973巴士直達赤柱,並會駛經西隧轉車站,唯一缺點是車程較長。
金鐘去赤柱: 路線資訊
港島巴士路線網絡經歷多年擴展,同類豪華路線早已相繼停辦,原為「特快豪華巴士路線」[1] 的260線亦已在九十年代末改隸「旅遊路線」類別,在2019年一度被改為「市區路線」類別,但在2020年再被還原為「旅遊路線」。 美利樓建於1844年,原為英軍的軍營 金鐘去赤柱 ,爾後做為香港的辦公廳,1978年列為香港古蹟。 原本位於中銀大廈,也就是現在金鐘站附近,1982年因為中銀大廈建築工程,將美利樓拆卸成4000多個花崗巖塊,於2000年於赤柱重建完成,目前做為觀光及餐廳使用。 赤柱廣場是香港赤柱的一座商場,購物中心樓高5層,商場採用全天候式開放設計,裡面除有一些文創商品,大型品牌的店家如McDonald、Starbucks等也有進駐。 此外在週末及節日更會舉辦各項活動,如露天市集等…,在廣場上非常熱鬧。 2004年11月8日,新巴及城巴重組赤柱區路線,6A線再度改為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6X線則繞經馬坑邨,並提升為每日早上至傍晚服務,以取代新巴的路線服務。
金鐘去赤柱: 班次
這次在安排香港行程時,因為不想都走逛街的行程,上網搜尋了一下,因為被這邊擁有不同於香港高樓林立,與濃濃的異國風情小鎮所吸引,所以決定安排一天前往香港近郊的「赤柱」。 博物館有藏品(歷史文物及圖片)達600件,介紹香港懲教制度超過160年的歷史。 期間本港的經濟、政治、司法和社會狀況在不同階段皆有變遷,懲教制度亦隨之經歷多番改革才發展至今面貌。 金鐘去赤柱 金鐘去赤柱2025 館內並有一座模擬絞刑臺和兩間模擬囚室,博物館頂建有模擬的監獄瞭望塔以凸顯博物館的主題。
金鐘去赤柱: 途經
副館用作陳設在囚人士的工藝製品,展品包括手工藝品、音樂創作及各類工業產品,旨在使參觀者對更生人士有新的認識。 金鐘去赤柱 社區教育中心提供主題講座及展覽予社會團體,藉此加強與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溝通。
金鐘去赤柱: 行車路線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軍入侵香港,盟軍被逼節節後退,至赤柱附近發生激烈戰鬥,最終不敵,港督楊慕琦於十二月廿五日(聖誕節)宣佈投降,至此香港進入三年八個月的黑暗日子,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才重光。 沿赤柱村道右轉黃麻角道,步行十五分鐘,便可到達赤柱軍人墳場,該處便是埋葬當年為保衛香港而壯烈犧牲的軍人和平民,並有當年日軍入侵香港的史實立成碑文,供遊人憑弔。 乘搭本路線往赤柱村巴士總站 (往赤柱方向車站編號 28) 下車,轉乘新巴 14 號線前往,同時設有八達通免費轉車優惠,或步行十五分鐘可達。 本路線提供中環、金鐘、灣仔(皇后大道東)往來深水灣、淺水灣、舂磡角、馬坑及赤柱的巴士服務,是6線的輔助線,於1994年11月10日起投入服務,初時袛於星期六及假日的早上至傍晚提供服務,班次每60分鐘一班,後期才增加平日服務。 本路線開辦初期,與6號線不同的是改經香港仔隧道、壽山村及深水灣,不經黃泥涌峽。 由於在週末及假期有大量往來深水灣、淺水灣及赤柱的市民及遊客,客量比平日為高,中環總站已告幾乎坐滿,城巴經常自行加密班次。
金鐘去赤柱: 行車時間
於東頭灣道登上此路線、6X或260線往赤柱方向之乘客可在赤柱村巴士總站同一張八達通卡或同一電子支付工具的賬戶登上此路線、6X或260線往中環方向之班次,首程所付車資可獲全數回贈。 是項優惠不適用於以現金繳費之乘客,有關乘客需繳付兩程之總車費。 1974年,政府為鼓勵高尚住宅區居民乘搭巴士,要求中巴提高服務水平。 同日中巴又開辦不設企位的60線,路線跟6號線大致相同,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採用小型豪華巴士(編號AM1、SM1)行走。 不過因收費過高(60號線收費為港幣$2.5,當時6號線收費是港幣8角,而6號線於1980年代才收取$2.5),以致客量稀少,60號線故只服務了12天便停駛。 1978年9月1日中巴開辦了豪華巴士線260,路線跟6號線也大致相同,於每日早上至傍晚服務,採用雙層豪華巴士(編號MC1-12)行走,這次的260線收費相對地比較合理($1 vs $1.5),所以有一定客量。
六七暴動期間,6A和6B線皆暫時停駛,暴動後6B線沒有重開,而6A線則要到1969年夏季才重新行走。 隨着客量上升,6號線於1970年8月18日開始派出雙層巴士行走。 幾條巴士路線在赤柱廣場、赤柱市集有落客站,另外 6、260、973 會經過衛奕信徑,打算到孖崗山遠足的朋友可乘坐。
本路線在中巴時代的收費結構同一般路線不同,往赤柱方向需在下車付款,往中環方向則需在上車付款。 金鐘去赤柱2025 由於假日會有大批遊客乘搭,為減少上下車時引起的混亂,因此逢星期六及假日往赤柱方向需上車付款,並暫停中環至淺水灣的分段收費,城巴接辦後該措施基本仍然不變。 不過,當城巴為赤柱區的路線實施雙向八達通分段後,便全面改為上車付款,中環往淺水灣的乘客需使用八達通才可享用雙向分段收費。 直至2018年6月10日起,所有往赤柱方向班次及大部份由赤柱開出之班次,正式改以赤柱村為總站,往赤柱村方向繞經赤柱監獄,惟部份清晨時段及尾車由赤柱開出之班次,仍由赤柱監獄開出。 本路線提供中環、金鐘、灣仔告士打道往來深水灣、淺水灣及赤柱的特快巴士服務,於1978年9月1日起投入服務,當時是為中巴僅有的兩條豪華巴士線之一(另一條是往來舂磡角的262線,於2004年11月8日起停止服務)。 本路線介乎中環與淺水灣之間一段,與同日開辦的262線提供10/15分鐘聯合班次,使用不設企位的都城嘉慕威曼都城雙層豪華巴士(MC)行走,以「促使駕車人士離家外出時將私家車留下,改乘巴士代步」。
本路線由於收費比其他赤柱至中環路線為高,因此主要客源為往赤柱觀光的遊客,以及往來灣仔至金鐘上班的赤柱、淺水灣居民。 初時路線除本路線繞經愛汀堡廣場外,與城巴6X線幾乎完全相同,另外星期一至五傍晚有兩班由中環開出的班次改經告士打道及堅拿道天橋(早於1994年6月1日起由中巴提供)。 前往赤柱的巴士大多在港島北出發,6、6X和260號巴士的總站設於中環交易廣場 (香港站D出口)。 這3條路線的班次相對較密,而且都會途經金鐘站,不想麻煩的話,可以直接在中環或金鐘上車。 於東頭灣道聖士提反書院登上此路線、6或6X線之乘客,可在赤柱村巴士總站用同一張八達通卡或同一電子支付工具的賬戶登上此路線、6或6X線往中環方向之班次,首程所付車資可獲全數回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