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脂肪飲食和定期運動也可以減少患上血管性癡呆症的風險。 何時聯絡你的醫生 如果你有以下症狀,請聯絡你的醫生: • 患上癡呆症或精神狀態突然發生變化; 老退化 • 癡呆症惡化; • 你無法在家裡照顧癡呆症患者。 隨着腦退化問題愈來愈普遍,針對衰老的保健品亦大行其道。 因晚期患者已經需要人長期照顧,所以家人或需安排院舍服務。 在這個階段,家人可透過安排音樂或按摩等影響感官的活動,令患者與外界保持聯繫。
【長者身體檢查2023】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會逐漸衰退,同時亦會出現膝頭痛、心口痛、無記性等健康小問題;但這些小問題往往是誘發嚴重疾病的警號。 如果未有及時發現及處理,恐怕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本文將列出長者常見的疾病,並提供多個體驗計劃的詳情,各位可因應家中長者的生活習慣及健康需要,選擇適合他們的身體檢查。 醫生可以透過患者的身體檢查結果、家族病史等去判斷當事人是否患有腦退化症。
老退化: 治療方法
老化是不可變的生物規律,你無法改變:頭髮變白、地心引力會帶來影響、開始可以用優待票價看電影。 無論你的生活多活躍,你的最大心率都會隨著時間而穩定下降,這對你是很重大的影響。 但是,你的行為跟感受不用顯老,這纔是最重要的。
- 自那以後,全球的研究資金和人力投入大大增加,藥物試驗數量增長至少一倍,但數年以後,這些勢頭似乎只在個別國家持續存在、整體後勁不足。
- 其次,要吸收足夠的維他命B12、 C及E,前者是防止患上老人癡呆的關鍵,後兩者則可保護神經細胞及血管,預防認知障礙症。
- 【長者身體檢查2023】隨年紀增長,眼球內原本清澈的晶狀體會變得混濁,導致視力模糊。
- 每個人都總會有喜有悲,但腦退化症患者的情緒卻會無故大起大落,由心情平靜而突然變成焦慮、憂傷或憤怒,有些患者反而會變得沒有這麼情緒化。
- 若然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亦不用太悲觀,只要透過藥物及合適訓練,均可延緩病情惡化、機能衰退的情況,同時改善患者情緒及行為問題。
- 例如忘記了怎樣前往經常光顧的街市、無法列出每日待辦事項、出門去圖書館,總是會忘記攜帶圖書證、玩遊戲時,忘記了遊戲規則,例如忘記了打麻雀的規則。
我們偶然會把鑰匙或錢包放錯位置,但腦退化症患者則會將東西放在不適當的地方,例如:把身份證放在廚櫃,牙刷放在書房,再指控他人偷竊其物品。 老退化2025 腦退化症患者對處理有關工作感到非常困難,不知怎樣交水電費,應付日常開支及購物,去買東西也不懂得找贖。 「阿爾茨海默症」影響記憶力,並多數在上了年紀才發病,所以之前被稱為「老年癡呆症」,而現在才正命為「認知障礙症」。 經常把物品放錯位置,像把拖鞋放進書櫃、水果放到垃圾桶等,過後更想不起自己把這些物品放到哪裡。
老退化: 家人的耐心和陪伴
從現在開始,請你記住,老化與退化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 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生物學上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很多我們所謂的老化,以及大多數我們最害怕的變老,實際上都是退化。
- 現在,我們可能不滿意這種安排,但是我們也無法改變它。
- 白內障初期,病人未必會意識到,但白內障會隨時間而惡化,視力會逐漸變得朦朧及黯淡,影響閱讀、駕駛等的日常生活。
- 在缺乏生長訊號的情況下,你的身體和大腦會退化,而你將「老化」。
- 及早檢查有助瞭解家中長者的身體狀況,並盡早開始預防糖尿病;如果家族有糖尿病史,就更應儘快進行體檢。
- 註冊營養師李天慧指出,經常進食含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的食物,例如燒肉、煎炸食物、麵包及椰子油等,都會增加腦退化風險,建議盡量少喫。
- 說到健康,很多人會問是不是有藥物可以預防腦袋或身體的退化?
莊柏醫療 — 28項關節健康檢查,檢查項目包括骨骼組合、貧血組合、關節發炎組合等,有助及早找出痛症根源,對症下藥。 【長者身體檢查2023】骨質會在35歲後逐漸流失,故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會隨年齡一同增長;當患者的骨質密度減少,骨骼結構就會變得脆弱,繼而引致疼痛、骨折及其他併發症,患者可能會喪失自我照顧能力。 尚醫健康 — 骨質密度超聲波檢查,透過超聲波技術檢測腳部骨質情況,從而評估及對比身體年齡應有的骨質水平。
老退化: 健康的腸道對心理和精神健康也有好處
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可以持久的方法,但是老化可以是一個緩慢、最小化且非常優雅的過程。 甚至在外表上,一個好看、健康的老人,與一個放任一切的老人,兩者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其實,早期腦退化症是很難界定的,因為它通常只是使病患變得健忘,或找不到適當詞匯表達自己,這都是腦退化症初期的常見問題。 在發病初期,病患伴侶及家人可能會察覺對方性格的變化,舉例來說,一個向來樂觀的人或變得容易發怒、情緒容易激動,有的病患也不再像從前能應付繁忙的生活步調。
當然,醫學研究上的發展絕非一朝一夕便可取得,事實上,近些年醫學界已經在風險因素的瞭解、藥物實驗有所深化和數量上的增長。 這都得益於近些年來全球關注度的增加,2013年,英國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領導召開的以腦退化症為主題的八國工業集團峯會,成為推動全球行動的重要動力和里程碑。 自那以後,全球的研究資金和人力投入大大增加,藥物試驗數量增長至少一倍,但數年以後,這些勢頭似乎只在個別國家持續存在、整體後勁不足。
老退化: 預防大腦退化,堅持這4個生活習慣,遠離失智
因應他們的記憶力日漸衰退,且較難處理複雜的溝通內容。 老退化 所以在日常的家居生活中,照顧者宜在特定位置,貼上明顯而又大的指示標語或字句。 不少人或會問:「點先確診有無患上認知障礙症呢?」,以目前來說,醫生的檢查測試方法有5種,分別為進行驗血、智力評估、行為測試、腦部磁力共振造影檢查(MRI)及正電子掃瞄(PET)。 家人可以多抽時間陪伴,並安排他們與朋友見面、交談,保持良好的心情。
老退化: 藥物治療
如果要一邊兼顧家庭和事業,一邊照顧失智長者,難免造成沉重負擔。 若照顧者想減輕壓力,不妨尋求長者護理服務協助。 加入成為認知友善好友,廣泛地傳播正確和正面的認知障礙症知識,鼓勵以行動關心和支持患者與家人,建設一個認知無障礙的香港。 包括更高的教育水準、從小多語言的學習、即使退休仍堅持社交互動與終身學習、玩數獨(數學邏輯遊戲)、猜謎、桌遊或其他腦力活動,過程中樂趣也很重要,所以喜歡跳舞的可以學新的舞步、喜歡編織的可以織新的圖案。
老退化: 檢查、 測試及診斷
從更個人的角度來看,腦退化症絕非尚且健康的我們可以置身事外的疾病——世衛數據顯示,全球60歲以上老年人患上腦退化的比例在5-8%。 目前全球約5000萬人患病,預計到2030年會升至8200萬。 隨着全球人口步入老齡化,老齡化被聯合國稱為「可能是21世紀最重要的社會趨勢之一」,人口增長更猛、老化速度更快的發展中國家將尤其受到「腦退化症」問題的影響。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稱,全球患腦退化症的人口在2050年將上升至如今的三倍,達到1.52億,患病率更在節節上升。 老退化 要避免陷入腦退化危機,大家都希望從飲食管理上入手。 註冊營養師李天慧指出,經常進食含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的食物,例如燒肉、煎炸食物、麵包及椰子油等,都會增加腦退化風險,建議盡量少喫。
老退化: 疾病百科
不過,現時大眾對腦退化症的認識僅限於長者記憶減退的症狀,對腦化症的種類、發病階段、徵兆、判斷方式等認識較少,有人甚至以為腦退化症和自然老化沒有分別。 因此,Toby 為大家簡介腦退化症,讓大眾可以及早預防或應對病情。 中期患者的「認知」、「判斷力」和「理解能力」出現嚴重障礙,失去自理能力及進行大部分日常活動的能力。 無法想起詞彙及經常用錯字詞,漸漸亦失去讀寫能力。
老退化: 健康的困惑:鮮果汁是否等同水果
心理治療或團體治療通常沒有幫助,因為可能會導致更多混亂的感覺。 多奈派齊(英語:donepezil)等乙酰膽鹼酯酶抑制劑(英語: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類藥物經常用於治療輕至中度腦退化症[7][17][18],但這些治療的幫助終歸有限[7][8]。 對於腦退化症患者與照護者而言,有些方法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4],例如認知行為療法可能有所助益[4];另外,對於照護者的衛教與情感支持亦相當重要[4]。 運動對於病患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有幫助,並可能改善預後[19]。 腦退化症引起的行為問題或精神分裂症狀,目前的醫生經驗上經常以抗精神病藥治療,但也有一派的專業醫師不建議這麼做,因為這樣的藥物治療其實幫助有限,卻可能增加病人因為藥物副作用的死亡風險。
老退化: 在英語中翻譯”退化”
驗血能夠驗出和判斷當事人是否身體缺乏特定維他命(B12)或是否患有甲狀腺疾病、腎病、肝病等而出現與腦退化症的類似的症狀。 醫學界提倡攝取高蛋白質、抗氧化元素、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B等,能減慢認知障礙退化。 老退化2025 若想攝取上述營養,可適量進食海鮮、牛油果、堅果、莓類水果、蔬菜等。 由於腦退化症患者的腦細胞死亡速度會平常人的快,導致腦功能衰退,所以病情只會持續惡化。 腦退化症生產3個階段,分別為早期、中期和晚期。 除了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癡呆症之外,腦退化症種類還包括:利維體認知障礙症、路易體腦退化症、額顳葉腦退化症、亨丁頓舞蹈症等。
老退化: 身體機能(運動技能、失禁、視覺空間變化)
【長者身體檢查2023】不少男士都愛食精緻澱粉、酒精及高熱量的食物,又缺乏運動習慣,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長遠會影響肝臟健康,增加患有肝硬化、肝炎及脂肪肝的風險。 即使肝臟發生病變,身體亦不會出現明顯症狀或疼痛,故往往要待病重時才能得知自己患病。 因此,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才能掌握肝臟健康,避免延誤求醫。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全球超過80%國家仍然沒有就該問題制定全國性的應對計劃,即便在OECD成員國之間,大部分國家仍有過半患者得不到有效確診,莫論後續照顧與治療,而這一問題在2013年後更是鮮有改善。
老退化: 留個 Email 比 Bowtie 瞭解更多!
高血壓及糖尿病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往往令患者延誤求醫;不少患者更在出現併發症後才發現,最終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莊柏醫療 老退化2025 — 42項進階高血壓及糖尿病檢查,檢查項目包括血脂分析組合、空腹尿糖、腎功能、尿酸及小便常規等。 及早檢查有助瞭解家中長者的身體狀況,並盡早開始預防糖尿病;如果家族有糖尿病史,就更應儘快進行體檢。 【長者身體檢查2023】血管的彈性會隨年齡而減少,繼而出現血管硬化、增厚的現象,容易出現高血壓及心臟問題。 除了需要注意日常飲食,亦要定期檢查心血管健康,並適當調節生活作息,以減低患上心臟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 尚醫健康推出的綜合超聲波頸動脈、心血管、 癌指數檢查,檢查項目包括超聲波頸動脈壁厚度掃描 (IMT)、靜態心電圖共72項,助你保障父親的心臟健康。
但以上方法都需要到醫院找專業醫生去診斷,眾所週知公立醫院排期相當漫長,有可能要等到幾年後才能看醫生,而私家醫生的費用也相當昂貴,不是所有市民都能夠負擔。 因此,如果欲瞭解究竟是普通老化,還是患上腦退化症的徵兆,不妨完成網上問卷作初步判斷。 阿茲海默症在發病早期雖然會出現健忘和人格退化症狀,但由於阿茲海默症發病緩慢,加上患者缺乏病識感——即未能感受到自己健康變化,結果身邊人意識到患者明顯變化時,病情有可能已到較嚴重階段。 有研究顯示,65歲或以上人士之中,有10%會患上不同種類的腦退化症,年紀愈大,患病風險愈高。
老退化: 生活訊息
醫生會跟隨《精神疾病診斷標準則手冊第五版》中的6個指標判斷:社交認知、語言、注意力、記憶及學習、動作、執行能力。 腦退化症的病程通常分為4個階段,顯示出進行性認知和功能障礙的模式。 這些量表包括用於評估原發性退行性腦退化症的全球惡化量表(GDS 或 Reisberg 量表)、功能評估分期測試 (FAST) 、和臨牀腦退化症評級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或 CDR)。
老退化: 健康網》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6注意事項 醫:「這招」避免脫臼
這些疾病包括: • 貧血; • 缺氧; • 憂鬱; • 心臟衰竭; • 感染; • 營養失調; • 甲狀腺疾病。 癡呆症患者可能需要藥物來控制一些因喪失判斷力、衝動和精神混亂所引起的行為問題。 這些藥物的效果往往很小,患者及其家人未必感覺到很大的變化。 • Donepezil,rivastigmine,galantamine • Memantine 上年紀的人都應該定期檢查眼睛和耳朵。 如有必要助聽器、眼鏡或白內障手術可改善視覺及聽覺,進而減少對癡呆症的影響。
認知障礙症的種類繁多,包括阿茲海默症,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散播性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額顳葉認知障礙症。 血管性失智症則是腦血管疾病所造成疾病,較常見於曾經中風、高血壓、慢性腦血管栓塞等病人,佔腦退化症病例1至2成,當中男性患者比例較高。 很多人會擔心這些生活習慣改變的成效是累積的,不禁疑惑「我都已經這麼老了,改變還來得及嗎?」 事實上從很多的研究甚至是腦部的影像顯示,只要開始改變,不論幾歲都是可以看到進步。 目前有幾種主流觀念,包括 2002 年由哈佛大學公衛專家提出的哈佛飲食金字塔(Harvard Food Pyramid),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
ADI數據顯示,全球「腦退化症」的年度支出已突破1萬億美元,與2015年相比增長2000億。 老退化 隨着患者數量的倍數增長,這一負擔顯然還會繼續增加。 認知障礙症一般會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初期、中期及後期。
老退化: 記憶診所
另外,更會分不清時間,常見的情況有不清楚現在是幾月幾日和星期幾、更因混淆了時間,而不清楚有沒有做過一些事情。 更重要的是,這也代表過去你曾經是誰,代表了你幾億年前的起源。 你的身體是來自數萬億祖先的禮物,而你存在的事實代表著牠們都存活下來了。 老退化2025 牠們每一個都做對了某件事情,每一個都將多一點的力量、速度和智慧傳遞給下一代。 在香港,2010年10月29日,有民間團體建議將老人癡呆症正名為腦退化症。 [26]全腦部退化並非引致老年腦退化症的唯一原因,亦不能夠完全反映老年腦退化症的徵狀,因此醫院管理局和衛生署並未計劃採用「腦退化症」為醫學上的官方名稱。
但是人類逃離這些壓力源才一百年左右,在人類的發展上,這是一個驚人的事件,但是從演化的時間來看,這不算什麼。 我們的身體結構根本無法適應現代的退休世界,它們在未來也不會適應。 是的,數百萬年來,人類身體系統的設計並沒有任何改變,我們的身體系統被設計成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運作,那時的食物永遠不夠喫飽,而且總是充滿危險。
老退化: 健康聚寶盆》雙極式半人工髖關節置換 預防二次手術風險
預後 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患者並不一定會發展為癡呆症。 但是,當發展為癡呆症時,通常會慢慢惡化,而且往往會降低生活品質和壽命。 原因 大多數的癡呆症是不可逆轉的退化現象,意味著大腦的退化導致癡呆症是無法停止或逆轉。
如要減低腦退化風險,可考慮含「抗炎」及「抗氧化」元素的地中海飲食法,多喫含奧米加-3脂肪酸食物,例如鯖魚、黃花魚、亞麻籽、核桃及奇亞籽等,有助大腦及視力發展,減低心血管病風險。 如果本身有輕微認知障礙症徵兆,她建議可多吸收奧米加-3脂肪酸、維他命B、維他命A、C、E等,有助調整神經系統,促進紅血球增長。 照顧員可以鼓勵腦退化患者多運動、多動腦筋;飲食上多攝取蔬菜、魚肉、橄欖油、堅果等地中海型飲食,以維持健康體重,並確保良好的營養吸收,特別是有助大腦運作的蛋白質和中鏈脂肪酸MCT。 在這個階段,患者會對辨認人物、時間、地點等更感困難,而且患者有可能會有異常舉動和反應,例如幻覺、叫喊、情緒波動、焦躁或明顯的人格改變。 除此之外,腦退化症成因也可能因其他身體病症而引起,例如內分泌異常(甲狀腺疾病或缺乏維生素B12)、失明或失聰(導致迴避或孤立)、腎衰竭、抑鬱症、糖尿病、唐氏綜合症、藥物副作用、中風、腫瘤、高血壓、腦外創傷等。
老退化: 症狀九:斷絕社交、不再工作
然而, 從目前各國的社會福利制度來看,腦退化症的開支不得不由辛苦工作了一輩子的老人或其子女承擔。 以英國為例,只要患者本人的資產高於23,250英鎊(約合25萬港元),便需要自資所有相關治療和服務,更糟糕的是,由於腦退化症患者的症狀及嚴重程度不盡相同,所需的照顧和服務往往因患者而異,需要護理機構度身定製,收費也因此比其他類型服務更高。 玩象棋、玩拼圖、認字卡、認音樂或人物,都是可以訓練腦退化病人腦力的日常小遊戲。 注意這些活動不可太難,要配合患者的能力,且能引起患者的興趣。 兩種方法都是主要利用先進儀器掃描腦部影像,去檢查腦部是否有萎縮或異物(血液凝塊、腫瘤等),再判斷當事人是否因萎縮或異物而出現腦退化症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