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市區重建局為瞭解決十三街逾200家車房成為重建最大阻力的問題,擬定於鄰近地區物色一幢工廠大廈,及將整幢大廈改裝成為汽車維修中心,及將全數受到影響的車房遷入經營,以避免車房結業而影響近千人的生計。 此外,市區重建局又聯絡香港房屋協會及房屋委員會等協助安置十三街的天台住戶,希望促成十三街重建[16]。 其中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項目」,香港政府提議撥出10億港元協助[11],惟只資助區內已經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樓宇,故此引發其餘業主不滿意[11]。 土瓜灣唐樓 港島西收購價曾高達每呎23,568元 另一個可關注地區為港島西區,事關市建局兩年前以高達23,568元的實呎,收購西營盤崇慶裏/桂香街發展項目的80個單位,打破市建局當時的收購紀錄,更被市場質疑為抬高樓價。 香港各區散落不少舊式樓宇,但部分大廈日久失修,石屎下塌、招牌倒冧的事件時有發生,反映市區重建的必要性。
- 早前屋宇署飭令大業主清拆地舖後面的僭健物,黃氏夫婦剛好租約期滿,立即搬走。
- 該住宅樓宇疑受地舖裝修影響主力牆結構,由地面層開始坍塌,繼而將樓上4層逐一扯下,事發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通往天台的梯間斷裂,與45J並排相連的45H座亦損毀嚴重[2],牆身出現2個大洞,磚頭、鋼筋外露。
- 事發單位由兩名租客承租至今有九個月,當時兩人正在屋內,事發時其中一人在塌天花最嚴重的客廳位置,情況相當驚險。
- 另一段短片拍攝於昨(28日)日凌晨2時29分,先後拍到光頭漢及短髮男行過一個住戶門口,二人一前一後,光頭漢輕聲緩緩而行,不時張望環境,短髮男則步行輕快,在鏡頭前一閃而過。
張伯終日寢食難安,情緒轉差,他原訂要入院,但稱只有尋回奶奶才能放心住院。 土瓜灣唐樓 張太只好報警求助,同時願意提供報酬,懇請有心人如拾獲奶奶,早日讓人雀團聚。 第一條片拍攝於本月11日凌晨4時45分,二人潛登一幢唐樓,短髮男在試探門鎖,另一光頭漢則在「睇水」,四處張望,他們逗留半分鐘後離去。
土瓜灣唐樓: 車站類型
現場消息指出,肇事唐樓地下的空置店舖,前身為成衣出口店,事發前有數名工人在舖內進行拆牆工程,不排除影響到原本已脆弱的樓宇結構。 由於鄰近的唐樓亦有倒塌危險,當局即時將庇利街至鶴園街一段馬頭圍道封閉,其中現場唐樓G及H座要即時封樓及加固,百多名居民要緊急疏散,由當局登記及安置,不少市民趕至現場尋找親人,慶幸逃生者均相擁而泣。 2012年8月,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臺就市區重建的初步方案諮詢公眾後,所聘請的顧問公司在參考所收集得來的意見及社會影響評估的結果,以及與相關香港政府部門或者機構商量及討論後,調整了地區重建的初步方案。 麟祥街(英語:Lun Cheu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4條,為一北行街道。
不過到1984年土瓜灣街市落成後,政府其後將橫街規劃成死衚衕,人流開始大減。 因應新鐵路效應,區內樓價亦有明顯漲幅,近期常見破頂成交。 以傲雲峯為例,上月錄得破頂成交,面積664方呎單位以1,418萬元成交,呎價21,355元,單位為7座中層B室。 而土瓜灣半新盤喜築更錄「雙破頂」成交,高層H室單位,面積377方呎,以838萬元成交,創屋苑同類型單位歷史新高,摺合呎價22,228元,創屋苑歷史新高。
土瓜灣唐樓: 當時情況
不過近年不停重建下,不少老街坊被迫搬走,老店亦難敵昂貴租而結業。 隨著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湧、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土瓜灣唐樓2025 晚上7時5分,消防人員在瓦礫中尋獲一名41歲男子,為早前的4名失蹤者之一,當場確認死亡;一小時後現場疑似再度發現失蹤者,消防人員亦再次改為人手挖掘。
鶴齡街(英語:Hok L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最後一條,為一南行街道。 駿發街(英語:Tsun Fat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10條,為一南行街道。 燕安街(英語:Yin O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9條,為一北行街道。 蟬聯街(英語:Shim Lue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8條,為一北行街道。 鴻運街(英語:Hung Wa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7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鵬程街和蟬聯街,多見車房,街尾可望翔龍灣。
土瓜灣唐樓: 車站票務
由於屬早期發展的舊區,該區主要由上世紀中期的住宅及輕工業樓宇等所組成,又因為與九龍城一樣受舊機場高限影響,舊樓一般樓高10層或以下,最高亦不超過16層。 在掣肘之下,土瓜灣雖處九龍核心位置,但地區性質似一個「配角」。 直至舊機場1998年搬遷,該區才陸續出現更高層大廈,地區價值亦逐漸露出光芒。 土瓜灣唐樓 經確認已無人受困後,消防員改以重型機器進行清理,而有關個案則自消防處移交香港警務處西九龍重案組和死因裁判法庭審理[17]。 直至1月30日下午,並未找到5名清拆僭建物的裝修工人[9]。
從傳媒向災民播出中轉房屋住所的片段看,部分單位天花剝落,內部設備簡陋,不少災民登時情緒激動,並感到不滿。 土瓜灣唐樓2025 有災民表示看完片段後感到十分不滿,揚言拒絕遷入,留守社區中心[43]。 土瓜灣唐樓 民政事務總署透過華人慈善基金向每戶發放1,000元;樂善堂也向每個住戶發放5,000元現金支票。
土瓜灣唐樓: 單位數目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鹿鳴街和鷹揚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常見私家車聚集停泊於此。 鹿鳴街(英語:Luk Ming 土瓜灣唐樓2025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3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鳳儀街和麟祥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有街區內歷史最為悠久的車房[4],街尾可見牛棚藝術村一角。 鳳儀街(英語:Fung Yi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2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龍圖街和鹿鳴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街尾可見牛棚藝術村一角。
土瓜灣唐樓: 車站歷史
[10] 而實際上十三街位處馬頭角,因土瓜灣/馬頭角本有新山作天然分界線,但後來新山被削平而變得不明顯,造成地名擴散/縮細的爭議,尤其以沙中綫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命名爭議最盛。 下午3時18分,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到達馬頭圍道的唐樓倒塌現場視察救援工作,消防員隨即上前向曾蔭權講述情況。 記者到翟報住的何文田窩打老道單位瞭解,應門的女子沒有透露身份,只強調說:「冧樓事件的善後工作,我們正在處理中。」但拒絕評論有關樓宇的維修責任,以及死傷者和受影響住客的賠償問題。 根據土地註冊處及公司登記處資料,位於馬頭圍道四十五J的唐樓,九一年由喜事佳有限公司購入並持有至今,公司的唯一股東是翟愛聯女士,她兼任董事多年,卻巧合在冧樓發生前三日,突然辭去董事一職,轉聘「添財投資有限公司」出任董事。 事後警方立即展開刑事調查,除向目擊者及肇事唐樓住客蒐集資料,倒塌樓宇的大業主,以及被懷疑引發慘劇的判頭及工人,更是重點查問對象。
土瓜灣唐樓: 九龍城區
土瓜灣其實也有古廟,就是位於下鄉道與落山道交界的土瓜灣天后廟,廟中更供奉有香港較少見的龍母娘娘。 要拜龍母,香港人大都會去荃灣,但其實土瓜灣從前也有龍母廟,本來龍母供奉在九龍城海心廟,但在六十年代海心廟被清拆,龍母便遷移至土瓜灣天后廟繼續供奉,海心廟的牌匾「海心龍母」亦改為掛在天后廟。 這間天后廟歷史悠久,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已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土瓜灣唐樓: 車站象徵
街道規劃可分作兩部分:九龍城道以西為住宅區,以東則為工業區,座落著一些傳統工業大廈。 土瓜灣唐樓 土瓜灣唐樓 街上的建築與附近其他街區一樣,有過50至60年的樓齡,更出現大量因樓宇嚴重失修而導致的問題,包括:外牆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等,故區內居民要求重建的聲音愈加廣泛[9]。 在2009年沙中綫九龍城段諮詢方案中,港鐵公司建議走綫由啟德新發展區的啟德站開始,經馬頭湧道和馬頭圍道,在馬頭湧道以東及馬頭圍道以南,分別設置土瓜灣站和馬頭圍站。 建議修訂後的走綫,可以服務更多土瓜灣、九龍城及啟德新發展區的人口,讓區內大部分的住宅、學校和工商業區,都位處車站出入口附近500米的步行範圍之內。
土瓜灣唐樓: 結構及設施
主要街道包括浙江街(土瓜灣段)、馬頭角道(土瓜灣段)、馬頭圍道(土瓜灣段)、漆鹹道北(土瓜灣段)、高山道(土瓜灣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傲雲峯,偉恆昌新邨,翔龍灣,欣榮花園,安和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1,750,年齡中位數為 40.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