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杯高鈣脫脂奶的熱量少於100千卡,而且零脂肪,有利控制體重;高鈣配方再額外補充維他命D,有助鈣質吸收。 簡單來說,高鈣脫脂適合希望減少熱量攝取,保持健康體態的人士。 孩子大得快,需要有均衡營養,牛奶可以為小朋友補充鈣質,支持骨骼生長。
- 但亦有民族哺乳期過後不再接觸奶製品,因此停止分泌乳糖酶,對他們來說,牛奶不能消化,會引起腹瀉,甚至導致疾病,如非洲有些民族。
- 2.多喝溫開水:喝溫水可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C,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12%,燃燒脂肪效率更佳;另外,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有助消水腫、排廢物和促排便。
- 測試中有13款樣本真正屬於高鈣牛奶,每100毫升含121毫克至239毫克不等。
- 日本牛奶部分產品的包裝上會標示為「特選3.6」、「特選3.7」等,這些標示代表牛奶中的脂肪比例,即「乳脂肪分」。
- 首先,喝鮮乳的重點在於「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B2」。
不同的鈣劑和用量也會影響奶的穩定性,添加過量也會發生沉澱等情況。 6‐部分紙包飲品包裝上印有一個樹木圖案標籤,代表製造包裝所使用的紙張來自被認可為受到良好管理的森林,以支持森林可持續發展。 巴士德消毒法處理的牛奶及牛奶飲品應儲存在4度或以下,而經消毒法處理的則可儲存在室溫陰涼的地方,避免被陽光直接照射。 Vivian指雖然高鈣低脂奶的全脂奶總脂肪及飽和脂肪相對較少,但有兩類人不建議以高鈣低脂奶取代全脂奶。 6.多開窗通風:室內空氣與室外空氣產生對流,能帶走多餘的水分和熱量,降低室內濕度和溫度,減少濕氣在室內積聚。 4.保持睡眠充足:睡眠可改善心情和情緒,減少濕氣對精神和神經的影響;也能調節體溫和水分平衡,防止濕氣造成的水腫和發炎。
高鈣低脂奶: 消委會牛奶測試|#35 維記 脫脂高鈣牛奶飲品0.3%
量等,亦檢視了各樣本的標籤資料。 如想選擇較「新鮮」的牛奶或牛奶飲品,應留意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及食用日期,亦可以留意殺菌處理的標示,一般來說「巴士德消毒 Pasteurized」的產品的保質期較「超高溫處理 UHT Processed」的產品為短,較大機會屬較近期的產品。 牛奶飲品則指,將流質奶脂與奶粉、奶固體等合成的飲品,容許產品含有食物添加劑或其他物質,所含奶脂不得少於0.1%。 沒錯,根據消委會檢視市面上多款牛奶產品,鮮奶及全脂奶的成分是100%鮮奶,而其他如高鈣低脂、朱古力味等,成分則明顯不同,通常有水、奶固體、穩定劑、乳化劑、調味劑等添加成分。 高鈣低脂奶2025 高鈣低脂奶似似乎一直是減肥人士的首選,筆者我更是好幾年都沒有買過全脂奶來飲! 但到底高鈣低脂奶是不是真的比全脂奶更適合減肥呢?
消委會最近一期月刊測試市面40款牛奶及牛奶飲品,當中13款樣本的鈣含量達「高鈣」水平,即100毫升中含不少於120毫克鈣。 至於其餘27款樣本,鈣含量由每100毫升含99.4毫克至119毫克。 高鈣牛奶飲品類別的平均鈣含量,較其他類別樣本的平均鈣含量高逾50%。 參考健康飲食金字塔,建議每日一至兩份,一份等如一杯奶、一杯乳酪或一片芝士,乳酪應選擇無添加糖的原味產品,自行加入新鮮水果粒伴食。
高鈣低脂奶: 「較低脂」牛奶總脂肪含量高「低脂」約一倍
如每日飲用一杯牛奶僅佔男性/女性成人每日蛋白質參考攝入量的12.3%及14.5%。 高鈣低脂奶2025 因此要攝取足夠營養素市民就應保持健康均衡及多元化的飲食。 在部分日本牛奶及牛奶飲品的包裝上會標示為「特選3.6」、「特選3.7」等。 消委會解釋,這些標示代表牛奶中的脂肪比例,即「乳脂肪分」。
但牛奶產品如此多,有鮮奶、高鈣低脂、不同口味、不同產地,你會怎樣選擇? 原來牛奶和牛奶產品的成分完全不同,TOPick根據消委會檢視市面上多款牛奶產品結果,綜合出以下4條Q&A,讓大家看清楚牛奶產品的真相。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人每日攝800毫克鈣,想預防患上骨質疏鬆,吸收足夠的鈣質非常重要。 鈣離子用以調節肌肉收縮活動、調節細胞多種激素和神經遞質的釋放。 如果長期攝入鈣質不足,血鈣過低,可引起肌肉抽搐及可引致骨質疏鬆症。 18-49歲的成人每日參考鈣攝入量是800毫克。
高鈣低脂奶: 飲食及烹調增鈣攝取4方式
COSMO邀請了Nutri Wealthy 高鈣低脂奶 Consultancy註冊營養師Vivian,以專業角度為大家拆解高鈣低脂奶的營養成分,以及評比了市面上3款常見高鈣低脂奶產品。 高鈣低脂牛奶飲品:補充運動所需 高鈣質除了能增加骨質密度,減少日後患骨骼疏鬆及骨折的機會之外,還可維持神經的傳導、血液凝固功能、肌肉的收縮,放鬆作用及控制心肌的正常跳動,這些功效特別對高運動量人士有裨益。 高蛋白質含量亦助支持肌肉生長及修復,因此適合一般成年男女及高運動量的人士。
當中「明治CP-meji」未達「蛋白質來源」食物的要求,含量更較其包裝標示值少30%。 其餘38款樣本的蛋白質含量,由3克至4.5克,屬於「蛋白質來源」食物(每100毫升液體食物含不少於3克蛋白質)。 而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樣本為「雀巢」,每100毫升含4.5克蛋白質。 大部份含有添加營養素的牛奶飲品及產品,都會添加一些穩定劑以改善產品的穩定性,消費者或會擔心這些添加劑對人體會帶來壞影響。 是次測試的2款(#12及#13)日本牛奶亦標示了乳脂肪分,分別為3.7%或以上(「特選3.7」)及3.6%或以上(「特選3.6」),而測試結果顯示該2款樣本的總脂肪為每100毫升4.2克及4.0克(即4.2%及4%),兩者皆達到乳脂肪分標示的水平。
高鈣低脂奶: 消委會牛奶測試|#20 德運 脫脂奶
巿面上買到的奶,除了脂肪含量有差異,基本上營養一樣,當然要留意有沒有額外的糖分,如不同味道的奶,朱古力、士多啤梨味,這些是額外添加的糖分,有體重問題要避免選擇。 消委會最新測試了40款牛奶及牛奶飲品,當中26款樣本經超高溫處理,14款經巴士德消毒,售價約由6.9元至67.9元。 測試項目涵蓋獸藥、防腐劑、微生物、營養素含
高鈣低脂奶: 健康網》飲食+運動逆轉糖尿病! 學者教5招
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表示,牛乳中額外添加的鈣大多是碳酸鈣,人體較不容易吸收。 牛奶的含鈣量已很高了,額外添加鈣意義不大,何況人體每次所吸收的鈣含量最多為500毫克,補鈣通常建議少量多次,而非多多益善。 米奶:純植物飲品,用大米加工而成,不含牛奶成分,適合素食者或乳糖不耐症人士,但蛋白質和鈣質含量遠比牛奶低,應選飲加鈣類或果仁奶。 出現「反常」結果,最大可能是全脂奶能提供飽肚感,所以限量飲,食量亦相對減少,但低脂牛奶飲品味淡如水,缺飽肚感,於是令人容易放肆飲用,如每日喝三杯低脂奶共360kcal,或三杯脫脂奶共270kcal,並且進食更多碳水化合物填肚,磅數有機會增加。
高鈣低脂奶: 高鈣低脂奶比較3. 牛奶公司高鈣低脂奶
消委會測試市面40款牛奶及牛奶飲品,各樣本的衛生程度令人滿意,營養含量聲稱亦符合相關要求。 不過,消委會提醒,13款「高鈣」樣本當中,鈣質含量可相差近1倍,呼籲消費者小心比較營養標籤。 所謂「假牛奶」,其實同樣含有天然奶脂、奶固體的牛奶,只是含量較低,並且加入奶粉、調味劑、乳固劑、穩定劑或額外添加鈣質,重新調合成為奶類飲品,低脂、脫脂、高鈣奶等均屬此類,部分低脂奶並不含添加劑,是較佳選擇。
高鈣低脂奶: 健康網》不只愛喫炸物! 5習慣害高血脂:愛喝珍奶也中
本身奶是一個很高鈣的食物,不需特別添加鈣質。 加鈣或高鈣的奶與一般牛奶,鈣質的差異不大,可以按自己需要選擇。 消委會又提醒,市民不應單憑包裝的顏色來分辨全脂、低脂或脫脂牛奶,因牛奶及牛奶飲品並沒有色碼,不要誤解紅色包裝即為全脂牛奶、綠色包裝為低脂牛奶或粉紅色為脫脂牛奶。 將營養專業、食物及客人的生活習慣瞭解作完美結合,並以個人化的食療計畫改善健康狀態,令繁忙的上班一族至孕媽媽都能輕鬆實飲食計畫、調理身體。 Vivian亦一直熱衷於煮食,空閒時喜愛周圍「覓食」及研發不同菜單,嘗試透過各種美食宣揚 “ EAT BETTER NOT LESS” 並積極教育推動客人作出健康飲食選擇。 香港市面上有不少高鈣低脂奶產品可以選擇,COSMO抽取了當中3款高鈣低脂奶請Vivian簡單評價,分別是維他高鈣低脂奶、維記高鈣低脂奶和牛奶公司高鈣低脂奶,大家也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高鈣低脂奶: 消委會牛奶測試|#31 綠田源 低脂奶類飲品
如同上一段所提,國外有許多低脂乳製品會添加糖與其他原料,因此也可能是「額外攝取了太多糖、其他成分」的緣故,這篇研究並未將低脂乳製品作詳細分類,所以不得而知。 沒有釐清研究中低脂乳製品的成分,就斷定「喝低脂乳製品會提高帕金森氏症風險」,有點太過武斷。 低脂鮮乳只會透過離心與標準化去除部分乳脂肪,成份與澱粉無關,翻看食品包裝上的成分標示就知道囉! 因為是許多醫師名人的說法,一度在網路上盛傳,也被媒體引用,但鮮少有人去查證真偽。 高鈣低脂奶2025 豆奶:牛奶之外的最佳蛋白質來源,不過鈣質含量偏低,只及牛奶的十分一,想補鈣,應選加鈣低糖類別,1杯約含300毫克鈣。 根據香港《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奶類泛指100%純牛奶和忌廉,當中奶脂含量必須高於3.25%,奶固體含量必須高於8.5%。
高鈣低脂奶: 最高瀏覽
當中維他命A及D有助維持正常的免疫力,維他命E有助抗氧化。 高鈣低脂奶2025 高鈣低脂奶2025 高鈣牛奶飲品:幫助骨骼成長 高鈣低脂奶2025 奶味香濃,配合兒童口味之餘,含有適量的脂肪及蛋白質,配合豐富鈣質及維他命D,可以幫助骨骼及牙齒成長,特別適合1至2歲幼兒飲用。
高鈣低脂奶: 健康網》看診10大NG事項一次看 醫:別再敲診間門了!
一 般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在3.25% 或以上。 人體從鮮奶獲得的營養成分,像是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B2,在低脂、全脂鮮乳中的含量是相近的,低脂鮮乳的營養並沒有比較少。 乳糖不耐症患者,對乳糖敏感,會引起腹瀉,應選飲低乳糖或脫乳糖類別;對牛奶蛋白敏感人士,會引起皮膚濕疹、腹瀉、嘔吐及影響其他營養吸收,應戒飲;高尿酸及痛風患者不適宜過量吸收牛奶中的普林,應按醫護指示限量飲用。 但要留意一般都不鼓勵成長中、有發育需要的人羣選擇脫脂奶,包括小朋友、孕婦、長者。 因為脫脂奶沒有脂肪,脂溶性維他命(維他命A、D)會減少,令吸收率降低。 如沒有體重問題,他們可以選擇低脂奶,若可以身體承受到,甚至可以喝全脂奶。
高鈣低脂奶: 健康網》龍眼竟至少有50種! 農糧署:每次喫「這數量」為限
但只要按罐上的沖調指引,入面的營養含量與一杯直搾出來的鮮奶,基本上沒有差異。 三者分別在於脂肪的含量,全脂奶含3-3.2%脂肪、低脂奶含1-2%脂肪、 脫脂奶不含脂肪。 因此揀牛奶首要考慮因素是,看自己有沒有血脂和體重的問題。 此外,「低脂」牛奶飲品類別樣本的平均脂肪含量為1.1克,「較低脂」牛奶飲品類別樣本的平均總脂肪含量則為2.1克。 「較低脂」屬營養比較聲稱,被比較的牛奶飲品之間的總脂肪含量差距不得少於25%。 雖然「較低脂」只是比「低脂」多了一個「較」字,但其總脂肪含量與「低脂」牛奶飲品可以相差約1倍,消費者選購時亦要留意。
高鈣低脂奶: 全脂、低脂、脫脂奶哪一款較健康? 營養師拆解各牛奶類型營養分別及適合人士
消委會指出全脂奶、低脂奶和脫脂奶,分別主要在於脂肪,鈣質含量均大致相同。 此外,在全部測試樣本中,不論是經超高溫處理樣本,每100毫升含124毫克鈣,或經巴士德消毒樣本,每100毫升含129毫克鈣,兩者的鈣含量平均值相約。 測試結果顯示,「明治 CP-meiji」及「 子母 Dutch Lady 」,每100毫升的蛋白質含量分別只有2.1克及2.5克,未符合「蛋白質來源」聲稱的要求(每100毫升3克)。 而最高含量蛋白質是「雀巢牛奶公司 Nestle Dairy Farm」, 每 毫 升 含 4 .
高鈣低脂奶: 消委會測試 高鈣奶鈣含量差距大「較低脂」牛奶脂肪含量高「低脂」1 倍
低脂牛奶的脂肪約是新鮮普通牛奶的50%左右,熱量減少。 高鈣低脂奶 適合需控制飲食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士及消化能力較弱或腹瀉的嬰兒飲用。 06 乳品飲料:營養含量少旺旺牛奶,養樂多,營養快線等,是由奶、水及添加劑等製成的奶類飲品,營養含量不能與奶及奶製品相比,也不推薦食用。 舒化奶中添加的乳糖酶,將乳糖水解後,使得口感偏甜,但在營養上幾乎和普通牛奶沒啥差別。
看似理所當然,但瑞典一項歷時12年的研究卻發現,飲全脂奶的中年男性,癡肥比率竟然較飲低脂奶少,另一項歷時20年的研究更發現,吸收奶類脂肪能將糖尿病風險降低達五成。 消委會早前公佈牛奶調查報告後,令人心惶惶,以為慣飲的高鈣、低脂、香蕉奶等等只是空有其名的「假貨」。 有健康專家則安撫大家,牛奶飲品被冠名「假牛奶」,純屬無辜,細閱以下破解真.
雖然乳脂含量越高,味道越香濃,但也因此攝入較多脂 肪,長期攝取過多脂肪可能影響體 重。 鈣含量最高的樣本為「子母」(#26),每100毫升含239毫克鈣,飲用1份食用分量(225毫升)即攝入約538 毫 克鈣,佔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每日成人推薦攝入量(800毫克)的67%。 高鈣低脂奶 鈣含量最低的樣本為「明治 CP-meiji」(#31),每100毫升含99.4毫克鈣,飲用1份食用分量(236毫升),攝入約235毫克鈣,佔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每日成人推薦攝入量的29%。 營養師谷傳玲表示,通常高鈣牛乳的鈣含量100毫升超過120毫克,牛乳如果添加比這量更多的鈣,鈣質會和奶中的蛋白起交互作用,可能會產生沈澱影響觀感;而且高鈣牛奶高出的鈣,也未必比牛奶本身的鈣吸收利用率高,再者高鈣牛奶的價錢通常較高。 她認為一般牛奶就已經是很好的補鈣來源,100毫克的鈣含量也達到110毫克(如下圖)。 不過,「高鈣」樣本之間的鈣含量差距近1倍,由每100毫升含121毫克至239毫克。
高鈣低脂奶: 「明治CP-meji」未達「蛋白質來源」食物的要求
在這段時間內,有1,036人罹患了帕金森氏症,而學者統計分析後發現,攝取低脂乳製品的族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顯著較高。 學者認為,這與牛奶蛋白的攝取有關,但全脂與低脂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幾乎無差,且研究中喝「全脂乳製品」並未提高帕金森氏症的風險,若喝低脂牛奶提高帕金森氏症風險是來自於牛奶蛋白,便無從解釋。 現代人的每日攝取量,本就大多超過建議攝取量。 依據102~105年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成年人甚至可以達到建議攝取量的 %,根本不需要特別補充維生素A。 如產品包裝上註明「100%鮮奶」,即表示其奶脂、奶固體含量合乎標準,否則便需要細閱產品標籤上的奶脂、奶固體含量數字。
黃軒提醒,濕氣會影響健康,若濕度過高,身體會很黏膩難受,尤其是對人體來說,55-60%的濕度,也許是最舒適的狀態,適當的濕度,會為健康帶來好處,但一直是陰雨綿綿的天氣,除了造成生活不便,更會明顯感受到身體不適。 因此日常可考慮,在陰雨綿綿的天氣,該如何排解身體周邊的濕氣,這也是日常生活照顧自己很重要的健康習慣。 營養師高考榜首、臺大碩士、臺大博士候選人,經營粉絲專頁「林世航營養師的探索營養」,為「好食課」的專聘營養師,用最貼近於生活的方式,將艱深的營養、食品的相關知識傳遞給大家。 同理,死亡率的研究亦然,屬於「觀察性研究」,有太多的變因(飲食、生活、生理…),很難一一被排除,難以斷定因果關係,只是給予未來的研究者「線索」,必須進一步釐清才能下結論,我們不需要因為這些研究而過度擔憂。 近年來,網路盛傳關於低脂鮮乳的迷思,大多似是而非,或者過度解釋了文獻,像是「低脂鮮乳含有澱粉會導致肥胖」,或「低脂鮮乳流失了許多營養」等等。 就像我們知道的那樣,綠色蔬菜中的草酸、植酸、糅酸等可與鈣形成不溶性鹽,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而食物中的蛋白質被消化成多種氨基酸,與鈣形成可溶性鈣鹽,有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