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將口針皮膚注射含有抗凝化合物的唾液,有時唾液含有病原並可能感染寄主。 因此,蚊患不但會影響平日的生活作息,更有機會危害身體健康,大人或小朋友都不能掉以輕心。 現時香港政府食環署在本港各區都有設置誘蚊產卵器,會定期監察白紋伊蚊的指數,並因應不同的程度而採取防控措施。 六月份,在六十四個監察地區中,十九個地區的分區誘蚊器指數高於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 蚊患2025 有關的誘蚊器大多位於公共及私人住宅區、學校、康樂設施及公衆地方,食環署已聯同相關政府部門立即採取行動,在上述地區加強防蚊及滅蚊工作。 此外,食環署亦已於個別監察地區通知自願參與誘蚊器指數快速通報系統的機構在處所的公用地方張貼特別設計的警示通告,提醒住戶和員工立即採取防治蚊患措施。

口器為刺吸式,特化成細長的喙,大部分種類雌蚊的口器都適合刺吸血液。 蚊體表覆蓋形狀及顏色不同的鱗片,使蚊體呈不同的顏色。 使用消滅蚊子幼蟲劑和成蟲滅蟲劑是兩個滅蚊的主要方法。 消滅蚊子幼蟲劑是最快捷而有效去防止孑孓發育為蚊子成蟲的方法。 滅蟲劑是用以有效地消滅蚊子的成蟲,但使用滅蟲劑時,需要以有限度及適當的方式進行。 而成蟲蚊子會受人類或動物發出的二氧化碳、熱力及體味吸引。

蚊患: 蚊患處處有甚麼後果?

第一星期監察期完結後,本署會收回所有誘蚊器,並在相同地點放置另一批誘蚊器以進行第二星期監察。 蚊患 蚊患2025 本署會立刻檢視收回的誘蚊器內的黏膠板上是否有伊蚊成蚊,以計算誘蚊器指數(第一階段)和密度指數(第一階段)。 第二星期的監察期完結後,本署會收回所有誘蚊器,並即時檢視黏膠板上是否有伊蚊成蚊。

今年4月有6個分區誘蚊器指數已達警戒水平,明顯較以往的4月多,其中2022年4月並沒有任何達到警戒水平,2021年亦只有兩區達三級水平。 食環署亦會於第一期及第二期滅蚊運動後,在3月28日至4月14日及6月27日至7月15日舉行全港推行主題性的防治蚊患特別行動,強化滅蚊運動的成效。 食環署正試用配合人工智能分析技術的熱能探測攝錄機,偵測老鼠的活動情況和活躍程度。 一方面可偵測老鼠經常出沒的地方,協助部署針對性的滅鼠工作;另一方面亦可協助評估滅鼠的工作成效。 孕婦及6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以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如兒童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

蚊患: 蚊蟲及吸血蠓防治:

目前除南極洲外,各大洲皆有蚊子的廣泛分佈。 蚊患 清除靜止或∕及流速慢的水,是防治蚊患的最有效方法。 使用包括殺蟲劑等化學物品殺滅蚊子幼蟲,只是最後選擇及短期的解決辦法。 至於空間噴灑法,即以殺蟲劑噴灑消滅成蚊,也只應在有迫切需要減少成蚊數目,例如防止由蚊子傳播的疾病散播時才使用。 蚊患 市民在選擇防治蚊患的方法時,必須顧及對生態的影響。

而噴射距離亦較現有的背負式噴灑器遠,可更有效在樹木茂盛的地點進行霧化處理,殺滅成蚊。 食環署去年收集的死鼠和捕獲的活鼠總數為67 182隻,較2020年的60 860隻為高。 執法方面,食環署去年亦針對衞生環境欠佳、在後巷處理食物和清洗器具、堆放雜物及違法棄置廢物等情況,共發出約46 000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及作出逾4 000宗檢控。

蚊患: 蚊子的預防

二零二三年六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維持在百分之十六點四,屬於二級水平,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的分佈情況頗為廣泛。 在六十四個監察地區中,十九個地區的分區誘蚊器指數高於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 蚊患2025 另外,六月份白紋伊蚊密度指數為一點三,表示在發現有白紋伊蚊的誘蚊器中,白紋伊蚊成蚊的平均數量為一點三隻,顯示整體監察地區內的白紋伊蚊成蚊數量並不多。 分區誘蚊器指數和分區密度指數分別顯示指定監察地區內伊蚊分佈的廣泛程度和密度,而每月誘蚊器指數和每月密度指數分別以該月內所有分區誘蚊器指數和分區密度指數的總和來計算,反映白紋伊蚊在本港滋生的整體情況。

  • 登革熱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在多個東南亞國家,已成爲風土病。
  • 雌蚊在吸血時,若叮咬的對象是病人,則病原可能藉由這個動作進入蚊子體內,並藉着蚊子的叮咬傳播。
  • 有85%的人會發出這訊號,蚊會集中找尋發出這訊號的O型血人士;剩下15%不會發出訊號的人,不論其血型,蚊都較不感興趣。
  • 另外,六月份白紋伊蚊密度指數爲一點三,表示在發現有白紋伊蚊的誘蚊器中,白紋伊蚊成蚊的平均數量爲一點三隻,顯示整體監察地區內的白紋伊蚊成蚊數量並不多。
  • 病媒是指如蚊子、蟎和蜱一類的生物,它們可以攜帶疾病,從一個受感染的人(或動物)傳播到另一個人。
  • 其宿主成千上萬,主要爲脊椎動物,如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等。

蚊子使用口針(stylets),六根針狀、類似抽血用針的構造來刺進人類的皮膚,吸取血液攝食。 蚊患 其唾液含有蟻酸、抗凝血化合物及目前成分不明的蛋白質(目前已知至少含15種),其中酸性物質是用來溶解皮膚表層的角質層;抗凝血化合物則是避免在蚊子吸食血液時,血液突然凝固。 但從第二次開始,人體免疫系統的肥大細胞會釋放出組織胺,以便對抗蚊子所帶來的外來物質,造成皮膚發癢和紅腫。

蚊患: 蚊蟲肆虐無處不在,不可不防

而且無論是電撃式滅蚊燈、粘捕式滅蚊燈,或氣流式吸蚊燈,都需要經常清理,以免滋生細菌。 由於電撃式滅蚊燈帶有電流,設置時盡量要放於遠離小朋友的地方,以免發生意外。 而粘捕式滅蚊燈和氣流吸蚊燈則較安全,可以放在與身體水平的位置。 滅蚊燈的原理是根據蚊子的趨光性以及對熱源的感應所設計,將蚊子吸引過去,讓其觸電死亡。 滅蚊燈沒有化學物質,使用上相對安全和環保。 現時市面上的滅蚊燈可以分為三種:電撃式滅蚊燈、粘捕式滅蚊燈和氣流式吸蚊燈。

蚊患: 指數級別

為保障市民健康及取得持續的防治蚊患成效,食環署計劃分三期舉行二零二二年滅蚊運動,以繼續加強防治蚊患工作。 第一期滅蚊運動在2022年2月21日至3月18日舉行,第二期在4月18日至6月17日舉行,而第三期在8月8日至10月28日舉行。 食環署指,上月誘蚊器指數達到二級水平,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的分佈情況頗為廣泛。 而翻查近10年紀錄,即使每年數字有一定波動,但以往4月指數從未高於6%。 管理樓宇的團體也須為滋生蚊患承擔法律責任。 食環署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截至2022年9月)引用《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向管理樓宇團體及處所佔用人或業主共提出37宗檢控。

蚊患: 地區特寫

在防治鼠患方面,食環署與各政府部門緊密協作,並提供技術支援,以便各部門在其管轄範圍採取有效的防治鼠患措施。 為加強跨部門協作,食環署及房屋署已成立由兩個部門副署長主持的工作小組,為公共屋邨制定及落實更具成效的防治鼠患措施和設施,以及具體行動計劃。 此外,房委會會持續加強公共屋邨的環境衞生(包括由房委會管理的街市和/或商場),找出並跟進鼠患熱點,以及妥善備存各類行動資料,以作鼠患分析和檢討相關的防控行動。 同時,房委會會透過不同渠道鼓勵公共屋邨居民和持份團體支持及配合滅鼠工作,加強防治鼠患的鄰裏支援。 為加強地區層面的跨部門協作,各部門會調派較資深代表參與食環署每月在各區舉行的工作會議,匯報防蚊及滅蚊工作,檢視具體執行情況,督導前線人員盡早採取跟進行動。 另外,各部門除了持續清理蚊子滋生地和進行霧化工作,並在各自管轄範圍內放置新型捕蚊器。

蚊患: 蚊患管理

關於使用昆蟲驅避劑的詳情和須注意的要點,請參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 生機源™ 提供專業蚊患治理服務針對整個蚊子的生態週期,包括棲息地改善見議、施效昆蟲生態調節劑 (IGRs) 去控制孑孓生長和進行超低容量噴灑去控制成蟲。 如果家中有盆栽植物,就要記得每星期為植物換水一次,防止有積水讓蚊蟲滋生。 另外,亦要避免使用花盆底盤,容易造成積水。 如果有貯水器皿,或家有水池或水井,就要記得蓋上,不要讓蚊蟲進出。 蚊怕水和蚊貼都是平日外出時常用的防蚊物品。

蚊患: 蚊患調查瘧疾病媒

一項日本研究發現,在實驗環境下,相比A、B、AB型血的人,蚊子較喜歡O型血。 研究發現蚊停留在O型血的人身上次數,是A型血的2倍,B型血則是兩者之間。 吸血蠓體型細小,全身黑色,是屬 於蠓科的飛蟲。 它主要孳生在潮濕、鬆軟、富有腐殖質的土壤內,以及樹林、雜草、水邊等地方時常會出現。 當有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殺滅成蚊,食環署會在高風險地點進行霧化處理。 食環署最近引入了一款大型超低微量噴灑器,其主要優點是可安裝於手推車上,適合於大面積範圍進行超低微量空間噴灑處理。

蚊患: 防治蚊患忠告

食環署現正舉行二零二二年滅鼠運動,並以「防鼠工作做得好  鼠患問題自然冇」為主題。 此運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期在2022年1月3日至3月11日舉行,而第二期在2022年7月4日至9月9日舉行。 食環署會聯同各有關政府部門於地區展開連串滅鼠行動。

蚊患: 蚊患防治

在防治蚊患方面,食環署已在2017年起成立了四組防治蟲鼠視察小組,加強巡查建築地盤及容易有蚊子滋生的地方,針對蚊子滋生採取執法行動。 蚊患 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截至2022年9月),防治蟲鼠視察小組共巡查4 418個建築地盤;而連同食環署轄下分區防治蟲鼠辦事處共提出了504宗涉及建築地盤滋生蚊子的檢控。 蚊患2025 根據過往的經驗,部分公共及私人住宅區、康樂設施、學校及公共地方附近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蚊患或鼠患情況。

蚊患: 防治蚊患

本署會結合兩個星期的監察數據,從而計算分區誘蚊器指數和分區密度指數。 誘蚊器只監察伊蚊在監察地區內的活動情況,並不能監察其他品種的蚊子(例如庫蚊、按蚊)的活動。 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反映個別地區在兩星期的監察期內伊蚊分佈的廣泛程度,而白紋伊蚊密度指數則反映個別監察地區在兩星期的監察期內白紋伊蚊的密度。 負責策劃和進行防治蚊患工作的人士和機構除可參考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及密度指數外,亦應考慮其他因素(例如蚊患調查結果和蚊患報告)。 本署獲取有關數字後,會將各階段的誘蚊器指數和密度指數通報各區環境衛生辦事處及有關政府部門,以便即時採取針對性的防蚊滅蚊措施。

防治蟲鼠的工作,例如防治鼠患、蚊患及其他有礙公眾衞生的節肢動物,是清潔香港工作的重要一環。 食環署一向以綜合害蟲管理方法來進行防治蟲鼠工作,食環署並不斷檢討防治蟲鼠的方法,以確保消滅傳病媒介工作的成效。 雌蚊在吸血時,若叮咬的對象是病人,則病原可能藉由這個動作進入蚊子體內,並藉著蚊子的叮咬傳播。 只有特定種類的蚊子(稱為病媒蚊),可以傳播特定種類的病毒。 若病毒被非病媒蚊的蚊子吸取,則會在蚊子的消化系統中被酵素破壞,失去傳染力。 [8]由於只有雌蚊會吸血,所以只有雌蚊會傳染疾病。

蚊患: 防治蚊患方面

跟一般的昆蟲一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 只有一對翅膀(雙翅目的特徵),另一對退化為平衡桿。 飛行速度約為每小時1.5到2.5公里,單次飛行可持續4分半鐘,一般蚊子飛行時每秒翅膀振動594次左右;這樣的振動,使我們在蚊子飛行時會聽到「嗡嗡」的聲音。

吸食血液對宿主一般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在吸食過程中,蚊子的唾液會使宿主出現皮疹等症狀。 目前除南極洲外,各大洲皆有蚊子的廣泛分佈。 食環署在2020年4月起,使用新設計的誘蚊器取代沿用的誘蚊產卵器,作為白紋伊蚊監察之用。 誘蚊器可直接捕捉白紋伊蚊成蚊,計算誘蚊器指數和密度指數,以分別顯示監察地區內伊蚊分佈的廣泛程度和密度。

蚊患: IN2CARE® 蚊子陷阱

這種刺激性感覺,乃是被叮咬者對蚊子唾液的一種過敏反應。 據信,在2.26億年前的三疊紀就已經演化出蚊子的始祖。 而最早的化石證據則發現於白堊紀晚期的巖層當中。 最初演化出蚊子的區域是在現今的南美洲,接著逐漸往北遷徙到勞亞古陸,接著再度往南遷徙到熱帶地區。 蚊子的祖先大約有現存種類的三倍大,與幽蚊科(Chaoboridae)有密切的關係。

本署不時檢討監察登革熱病媒的工具和方法,並在二零二零年四月起採用新的的誘蚊器取代誘蚊產卵器,以監察登革熱病媒伊蚊。 誘蚊器的設計簡單,是一個約六百毫升的黑色塑膠容器,其內放置一塊黏膠板,並設有具小孔及灰色傘頂的黑蓋。 大部分種類的蚊子都能夠傳染絲蟲病(由線蟲導致)。

這種疾病會導致橡皮腫(gumma)使外生殖器及大腿異常腫大。 [2] 大部分品種的蚊子會傳染病毒性的疾病,包括黃熱病、登革熱、日本腦炎、聖路易腦炎、多發性關節炎、裂谷熱(Rift Valley fever)、契昆根亞熱及西尼羅河熱。 雌蚊在吸血時,若叮咬的對象是病人,則病原可能藉由這個動作進入蚊子體內,並藉着蚊子的叮咬傳播。 蚊科均為完全變態,包括四個發育時期:卵、幼蟲、蛹及成蟲。 舉例來說,媒斑蚊(Culex tarsalis,常見於美國),在20℃下須14天來完成前三時期的發育。

蚊患: 蚊蟲肆虐無處不在,不可不防

大部分蚊科的雌蚊均有吸血習性,主要是為了交配後產卵(並非靠吸食血液維生),所以牠們的口器特化為細長的喙,以便刺穿動物的皮膚。 跟其他吸血昆蟲的針狀(像注射針筒)口器不同,雌蚊口器上佈滿了鋸齒狀的突出。 和注射針頭平滑的表面相比,鋸齒狀的口器和皮膚組織接觸的面積較小,這減少了對於神經的刺激,所以產生的疼痛感大大降低。 蚊子吸血時,會反覆的穿刺皮膚,藉這個動作來尋找最適合的穿刺位置(以微血管密度決定)。 接著,將口針刺入皮膚並注射含有抗凝血化合物的唾液,有時唾液含有病原體並可能感染寄主。 口針可直接刺入微血管,或利用口器的遊移劃破微血管,形成血池後再吸血。

蚊患: 防治蚊患方面

從改變或消滅蚊子的合適棲息環境,可以有效地減少蚊子的幼蟲(孑孓)可生長的環境數量。 在全港進行按蚊幼蟲及成蟲的調查,從而對按蚊在本港的孳生和分佈等資料有更準確的掌握。 雌蚊需要攝取蛋白質以獲得足夠的營養來產卵,而從一般雄蚊的正常飲食(花蜜、果汁)中無法獲得足量的蛋白質,因此雌蚊才會吸血。 而也有少數蚊科雌雄皆不吸血,如巨蚊屬的雌蚊口器構造並不適合吸血,成蟲以花蜜為主食,幼蟲則以其他蚊子(包含同類)的幼蟲為食。 電熱蚊香和蚊香含殺蟲劑成份-除蟲菊精,在燃點時會散發出來,可以快速直接地損害蚊蟲的神經系統,達到殺滅蚊子的效果。 滅蚊燈缺點:用電撃式滅蚊燈的話,蚊子的屍體碎片有機會跌落地面或附近的食品上。

2023年4月蚊患指數達三級或四級的分區包括:西貢牛寮及木棉山、西貢市中心、屯門西、掃管笏、荃灣西、荔景,即看蚊患地圖。 截至4月的指數顯示,八成分區(51個)的蚊患情況均較去年惡化,其中牛寮及木棉山最為誇張,該區去年4月誘蚊器指數為10%,今年同月升逾四倍至55.3%。 另外掃管笏、西貢市中心指數亦分別升超過30個百分點。 位於西貢的牛寮及木棉山分區,4月誘蚊器指數55.3%,是唯一一個達四級水平的分區;另有5個分區達到三級水平,包括西貢市中心、屯門西、掃管笏,以及位於市區的荃灣西、荔景,當區市民或要多加註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