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越低的樓宇,通常牆身會較厚,令內攏面積更少。 香港現時有不少新樓盤都設有工作平臺或露臺﹐其面積更計算在實用面積之內。 在未有較統一的實用面積標準前,住宅單位只提供建築面積,但其後規定要以實用面積標示,本來沒有實用面積的單位,便索性以一個實用率約數來計算大約的實用面積,亦即建築面積乘以實用率,等於實用面積。 但問題是,建築面積本身沒有統一標準,實用率又只是約數,所以計出來也不算準確。 現時新樓及二手樓都以實用面積標示樓面面積,但你知不知道有多少是可使用空間 ?

購買二手樓前可預先到網站作參考,留意網站上的服務並不包括村屋在內。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2025 因此,穩陣起見,在訂造傢俬前,在單位平面圖標示的尺寸要額外預留一定空間。 最理想的做法,是到無改動的示範單位中量度實際距離,以免裝修時失預算。 曾經有谷友跟我們反映,在購入新盤樓花後,他根據樓書平面圖標示的空間面積訂造傢俬,由於房間空間狹小,所以傢俬的擺位也只能用盡整個房間的闊度。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分不清?實際可用面積有幾多?

物業資訊網是差餉物業估價署 (差估署) 提供的網上服務,可找到住宅物業的實用面積、樓齡及許可用途(不包括村屋)。 第一種情況是墻身是與其他單位共用 (相鄰單位共有),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那麼實用面積是取分隔牆的中間綫為計算方式。 第二種情況是單位是單邊位,墻身沒有與其他單位相連,這類型的單位的實用面積計算是要連牆身厚度一起計算在內。

事實上,「建築面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2025 積」並無統一定義,較常見的是把一些公用設施的面積,例如停車場、公共走廊、會 所等,計算入「建築面積」內。 至於露臺、工作平臺或陽臺的樓面面積,除條例另有規定外,須從圍封該露臺、工作平臺或陽臺的圍封牆的外部開始量度。 面積計算要包括該露臺、工作平臺或陽臺內部的間隔及柱的面積。 計算住宅物業的樓面面積時,除條例另有規定外,須從圍封該物業的圍封牆的外部開始量度。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二手樓

一手樓的計算方法就如我地以上討論是以單位以內的面積,不包括窗臺,和墻身的作用來度量整個單位。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2025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2025 建議準業主在購入物業之前,先仔細參考一下單位的平面圖,看一看和對比不同戶型的單位。 這裏也提醒準業主,平面圖尺寸不一定百分百是實際量度出來的,因為未反映到裝修及批盪物料。

實用面積除了標示單位可住空間及比較不同單位面積外,亦與管理費有關。 管理費根據大廈公契規定計算,大廈公契會為不同單位訂立管理份數及不可分割份數,根據單位與樓宇樓面面積的比例計算。 「建築面積」其實並無統一標準,每個樓盤都有各自不同計算「建築面積」的方法,並沒有條例規管「建築面積」的計算。 因此,以往發展商都會把公共走廊、停車場、垃圾房、電梯大堂等公用面積也計算在「建築面積」內,於是出現實用率極低的單位,建築面積逾千呎,但是實際上的空間可能只有一半。 於2008年,香港政府規管住宅實用面積定義為是單位的面積,以及露臺及工作平臺面積的總和;物業的其他地方,如窗臺、空調機房面積,不包括在實用面積內,並須逐項列出。 公用空間包括公共走廊、電梯大堂、垃圾房等,以往發展商都會把公用面積納入建築面積內,令單位實用率偏低。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實用率是否可靠

2013年之前,在建築面積上是沒有一個統一定義進而導致以前有不少發展商會連停車場、公共走廊都一併納入建築面積內。 一直到《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裏明確指出除了露臺、工作平臺及陽臺可以計算為實用面積,其他一概不計。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條例有列明「實用面積」定義,是包括樓面面積,包括露臺、工作平臺及陽臺。 但不包括空調機房、窗臺、閣樓、平臺、花園、停車位、天台、梯屋、前庭或庭院的面積,即使這些項目構成構成物業一部份的範圍。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實用面積是指可供單位獨立使用的樓面面積,包括露臺、工作平臺及陽臺。

  • 實用面積是指可供單位獨立使用的樓面面積,訂立實用面積是為了以統一量度標準,讓置業人士更清楚實際可用面積。
  • 因此,以往發展商都會把公共走廊、停車場、垃圾房、電梯大堂等公用面積也計算在「建築面積」內,於是出現實用率極低的單位,建築面積逾千呎,但是實際上的空間可能只有一半。
  • 以影片的單位為例,由於單位設於走廊盡頭,屬於屋苑的大單邊,所以睡房一幅牆身並沒有毗鄰單位連接一起,變相這幅牆身厚度需要全數計入實用面積,而由該單位的業主一力承擔。
  • Re香港寸土皆是黃金, 各位業主在看樓或是買樓時,一定很常聽到實用面積和建築面積。
  • 空調機房、閣樓、平臺、花園、停車位、天台、梯屋、前庭或庭院的面積不包括在內。

成和已落成的一手住宅物業的售樓說明書、價單和廣告中,只可採用實用面積表達該 等物業的面積及每平方呎或平方米的售價。 因此,大家不難發現新盤或半新盤項目均 只標示實用面積,而未見建築面積。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面積未計算牆身飾面部份

然而,並非所有住宅物業能提供實用面積,例如村屋是以建築面積標示,該建築面積可從測量師報告查證。 事實上,樓書中「樓面平面圖」顯示的尺寸,未必等同在單位內量度所得的尺寸。 因為「樓面平面圖」內所標示的尺寸,不會把批盪和裝修物料包括在內。 以影片單位為例,現場量度睡房牆身大約有2.957米長,但根據樓書量度,這裡卻有3米。 至於闊度,現場量度有2.333米,但樓書量度則只有2.35米,背後就因為有些地方在平面圖中未必反映出來。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 VS 建築面積|露臺、工作平臺、公用空間要點計?6個超實用屋苑曝光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住宅單位的實用面積需要由物業的「圍封牆」外部開始量度,包括物業內部的間隔以及柱的面積,任何將住宅單位及公用部分分隔的圍封牆,牆的厚度同樣會計算在內。 實用面積是指個別單位獨立使用的樓面面積,包括工作平臺、陽臺、露臺,而量度實用面積的方法是由單位外圍開始。 有部份住宅或會有所不同,如設有私人電梯大堂及車房等的住宅屋住戶﹐若有法律文件證明以上設施只屬於私人用途﹐則有機會將以上設施計算在實用面積之內。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由來

自二○○八年十月十日起,「預售樓花同意方案」和商會指引的其中一項規定為:賣方必須在未建成住宅物業的售樓說明書和價單內,提供有關物業的實用面積,以及以實用面積表達每平方呎售價的資料。 我們的記錄顯示,幾乎所有商會會員在預售非「預售樓花同意方案」的發展項目時,都遵循商會指引提供有關實用面積的資料。 地產代理監管局(下稱「地監局」)於二○一一年五月發出的執業通告,要求地產代理從業員根據發展商所提供的價目表內的資料,向一手住宅物業準買家提供住宅物業的實用面積及以實用面積計算的每平方呎或平方米的售價資料。 其後,根據地監局另一份於二○一二年五月再發出的執業通告,由二○一三年一月一日起,地產代理從業員必須向二手住宅物業的客戶提供物業的實用面積以及以實用面積計算的售價資料。 換言之,無論是一手或二手住宅物業,買家多年來已可獲得以實用面積表達的單位面積以及每平方呎/平方米售價的資料。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計算方法

然而,當入夥後要組裝傢俬,卻發現實際闊度較樓書標示的少一至兩吋,最終要委託裝修師傅將傢俬木板削平。 在沒有興建「露臺」及「工作平臺」下,發展商在該10%發水框架下也獲取了超過30,000呎的寬免,當中佔比最多同樣是「住宅康樂設施」的15,409呎、其次為「非結構預製外牆」12,503呎。 測量師表示,雖然露臺與工作平臺能獲豁免樓面面積,但按照地契條款,發展商有可能需要補地價,變相發展商需要衡量是否值得興建露臺,反而將相關寬免樓面放到項目其他地方。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定義

條例訂明的「實用面積」定義與當局在二零零八年十月十日統一了的一手住宅物業「實用面積」的定義大致相同。 不過,條例下「實用面積」的定義釐清了一些細節上的地方,例如住宅物業牆壁的裝修物料的厚度不能算作牆壁的一部份等。 從2013年1月1日起,地產代理在處理二手住宅買賣或租賃時,須向客戶提供該等物業的實用面積,而且須按實用面積計算呎價。 在參觀新盤示範單位時,除列明瞭單位的實用面積外 ,亦會列出露臺 、工作平臺及陽臺所佔單位的面積,還會列出指明項目的面積,例如窗臺 (但不計入實用面積) 。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樓市資訊 香港置業

自從《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條例)於2013年4月29日起實施後,一手物業買賣,都會以實用面積標示呎價。 發展商在售樓廣告、說明書、價單中所提供的面積和每平方呎/每平方米售價,都是以實用面積表示﹐買家於選擇前要先留意清楚。 由於建築面積被加入了不計算進地契中可發展的最高總樓面面積中的公用面積,所有單位的建築面積相加減去所有露臺及工作平臺面積,與政府許可的最大總樓面面積略同。 這裏為大家補充一點,只有用來當住宅的物業必須要用實用面積來計算平方尺出售,其他物業如商鋪、寫字樓、工廠大廈都不需要強制性跟著實用面積計算。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發展商是否只可以以「實用面積」標示一手住宅物業每平方呎售價?

而近年開賣的新盤跟據新例,都會將標準22呎露臺及16呎工作平臺合併置於客廳,空間比拆開工作平臺放於房間的間格靈活,同時將分體機放在平臺,令冷氣維修無需搭棚。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2025 雖然這些屋苑樓齡很高,但若果想買實用率達九成的單位,其實不易搵,因這類單位放盤量普遍不多。 論售價不算便宜,放盤價約1,000萬至2,000多萬元,甚至如碧瑤灣,有單位放盤價高達近4,000萬元。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裝修案例

Re香港寸土皆是黃金, 各位業主在看樓或是買樓時,一定很常聽到實用面積和建築面積。 還有一種情況,不知恁是否有過這樣的疑惑,明明單位標示300多呎,可是真正去看的時候,視覺效果上來説又不像300多呎的樣子。 今天28 Mortgage來和大家聊一聊關於實用面積必須要知道的知識。 此份文件可透過土地查冊取得,從中找出物業的實用面積,可使用土地註冊處的「綜合註冊資訊系統」或由代理代為提供,但一定要是首份轉讓的買賣協議。 實用面積是從圍封該物業的圍封牆外部計起,包括圍封牆的厚度面積,但不包括牆面裝修物料。

在95宗違規個案中,90宗在二○一三年上半年(即通告生效後初期)發生。 至於其餘5宗在二○一三年上半年之後發生的違規個案,有1宗指稱成立,被處以譴責及罰款港幣1,000元;另外2宗指稱不成立。 此外,上述的11宗投訴也是在二○一三年上半年發生,監管局已完成調查工作;經監管局勸諭後,有關地產代理店鋪已作出糾正。 (二)、(三)及(四)一直以來,二手住宅物業的業主習慣了同時以建築面積和實用面積來表述其住宅物業的面積,因此,要令二手住宅物業市場只採用實用面積表達物業的面積及售價,還需要多點時間去推動。 事實上,在《條例》實施後出售的一手住宅物業,只會有實用面積,不會有建築面積;當這些物業其後在二手市場轉售時,亦不會有建築面積。 所以,今後二手住宅物業市場上只有實用面積而沒有建築面積的住宅物業的數量及比例,相信會日漸增加。

置業新手必需要分清楚,不要被混淆,最後失了預算,入手了看似面積寬裕、但實際原來沒多少可用面積的單位。 今日,千居就為你打破這個迷思,帶你探討不同面積的定義,與實際空間的差距。 有部分獨立屋, 如其中設有私人的車房及電梯大堂, 會否被計算入實用面積,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就會視乎是否有法律文件列明這些設施只提供予該物業的業主使用,如果法律文件證明這些設施只供業主私人使用, 就有可能會計算入實用面積。 若果購買一手樓,都要從售樓書中的樓面平面圖瞭解單位面積大小,但坊間有意見指,平面圖顯示的尺寸,未必跟單位內實際量度的面積尺寸相同。

根據條例,一手住宅物業的售樓說明書、價單和廣告,只可以實用面積表達物業面積和物業的每平方呎/每平方米售價。 實用面積與可用面積並不相同﹐除了單位的內攏大小,還包括牆身厚度。 當出現以牆身分隔的兩個單位,牆身厚度便會由兩個單位攤分。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 VS 建築面積】怎樣計算平面圖面積?露臺、工作平臺點計?(附影片)

通常樓層越低的樓宇,牆身造得越厚,內攏面積自然越少。 每當去睇樓時,特別是睇新樓和舊樓,總覺得新樓空間不及舊樓。 不過,測量師指,若果大家實用面積是一樣,相信是單位內間隔分佈的不同,纔有這種感覺。 陳超國表示,如果新、舊樓實用面積同樣是1,000呎,最重要是單位內間隔如何分佈而已。

以影片的單位為例,由於單位設於走廊盡頭,屬於屋苑的大單邊,所以睡房一幅牆身並沒有毗鄰單位連接一起,變相這幅牆身厚度需要全數計入實用面積,而由該單位的業主一力承擔。 工作平臺外延伸的一幅牆身,這部份稱為「隔音鯺」,同樣需計入實用面積。 💡Junto貼士:差估署亦有提供各類型物業的統計資料,包括物業的售價及租金指數,物業的總存量、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2025 落成量、 使用量、入住量、 空置量、 未來兩年的預測落成量,按實用面積、地區或樓齡分類,入市前可作參考。

這是因為大部分舊樓都較少露臺、工作平臺等配備,所以看上去,室內空間便會更寬敞。 更多關於實用面積的詳情,可以參考以下文章—【買樓必讀】實用面積的7個必備知識。 雖然很多舊盤現在也用「實用面積」標示單位面積,但是它們通常都只以樓盤過往聲稱的實用率計算約數,所以新樓和舊樓標示的「實用面積」,與實際可用空間的出入也不一樣。 實用面積包括了用不到的牆身厚度面積,若牆身用作分間兩個單位,該牆身的厚度面積會由兩個單位平分。

反之﹐可用面積不會將其他額外的位置計算在內﹐只計算單位的內攏面積。 量度單位的準則是以「是否可以舖地毯」來作準,真正反映了室內的可用面積大小。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樓書中顯示的「樓面平面圖」尺寸,可否作為訂造傢俬的參考?

自從二○一二年五月發出有關二手樓銷售的執業通告後,地監局一直與業界人士緊密溝通,透過電話、短訊、電郵、傳真及教育性探訪等多個途徑接觸業界,解釋有關要求並鼓勵他們為新措施作出準備,並提醒前線從業員相關規定。 地監局亦舉辦了多場相關講座及與前線地產代理的聚焦小組會議。 此外,地監局在其網站上載了一套就常見問題的解答,並派發相關海報及貼紙供地產代理商鋪張貼。 地監局亦加強了對公眾的宣傳工作,例如傳媒訪問和報道、巡迴展覽,以及電視及電臺的公眾廣告等。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2025 現時,除了鄉郊式屋宇外,公眾可以透過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物業資訊網」獲得私人住宅物業的實用面積資料,每個物業記錄的查詢費用為9元正。 「物業資訊網」是按既定的「收回成本、用者自付」收費原則運作。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包括露臺等內部間隔及柱面積

換句話說,並不是所有實用面積空間,都是可用的空間 (即內攏面積或地毯面積)。 實用面積是指可供單位獨立使用的樓面面積,訂立實用面積是為了以統一量度標準,讓置業人士更清楚實際可用面積。 換言之,在查看新盤售樓說明書的平面圖,我們也能得悉甚麼面積是要付費購買,卻用不到的空間,當中包括現時新盤長見的厚柱與厚厚的主力牆。 如果單位的牆身是分間開毗鄰的單位,這牆身就能與毗鄰單位分擔;如果單位處於大單邊,這牆身就要一力承擔,變相準買家購買的額外面積,就在於用不上的牆身面積上。 另外,許多人都認為舊樓比新樓更實用,即使是相同的「實用面積」,舊樓看上去也比新樓更寬敞。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 管理費計算與實用面積有什麼關係?

實用面積包括「不實用」的以外牆起量度的牆壁厚度面積。 因此,內攏面積(可鋪地毯面積 Carpeted Area)才能真正反映室內的可用面積。 如果你正籌備資金做業主,可以用使用Junto新盤篩選,查找不同樓價、發展商、間隔、位置的可回贈心水新盤。 此文件可透過土地查冊取得,可使用土地註冊處的「綜合註冊資訊系統」或由代理代為提供,但一定要是首次轉讓的買賣協議,方為準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