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大家帶備一個垃圾袋,將食完或飲完的食物及飲品包裝放入袋中,到下山後才扔入垃圾桶,切勿在山上亂拋垃圾。 體能許可的話,鼓勵大家拾走其他垃圾,為環境出一分力。 若果人人在山上拋垃圾,未來大東山就會變成垃圾山。
對體能技術沒有信心的朋友,可以選擇沿鳳凰徑直去,都一樣去到爛頭營。 上跳板石的山路很斜,部分是碎石路,建議穿行山鞋去行,可能部分位置需要用手扶一扶。 當你發現山徑兩邊長滿芒草,便知快到了,上到一個小山坳位置。 那裏是著名拍卡點,回望上山路,可見芒草夾道而生,並遠眺鳳凰山。 轉個視野角度,則可以望到貝澳及芝麻灣半島的景色,那位置有分岔口,轉右行幾級樓級,就可以抵達漁護署新建的觀景臺。 「大東山一號觀景臺」約位於海拔680米高之處,盡覽南大嶼海岸美景。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芒草2023|最易登山路線教學+交通及景點難度一覽
早起身自然可以行多點地方,但晚了起牀的話,縮短路程,亦能一窺美景。 如果自問體能一般而且要下午出發的朋友,則可以選擇由伯公坳行到「大東山一號觀景臺」後回頭折返,別上山頂去。 由伯公坳上到第一個觀景臺約45分鐘步程,當行慢一點,相信1小時便可行到上去。 另一個選擇,若果想行經芒草靚位、爛頭營及漁護署觀景臺,則可全程沿鳳凰徑走,能夠避開上跳板石及大東山頂的崎嶇路段。 只計步行時間都要約3小時,如果加上拍照,最好預算4至5小時,早上起步為佳。
- 即使結婚後曾跟太太去新西蘭定居,最後還是捨不得,搬回香港定居在貝澳。
- 早起身自然可以行多點地方,但晚了起牀的話,縮短路程,亦能一窺美景。
- 轉右走去,一會兒見分岔路口,再行左邊的那一條路,路牌寫住往嶼南道。
- 由於棚舍迎海而建,而且由木材搭建,結構簡陋,最終敵不過強風的吹襲。
- 二戰時,美軍會在山上接見遊擊隊隊員,聽他們報告日軍位置與活動,會整天在山頭之間行來行去,大嶼山當年可以遠觀珠江,是觀察日軍動態好地方。
大東山英文名叫「Sunset Peak」,顧名思義是日落的magic moment在這裡尤其夢幻! 若能捕捉到一瞬即逝的日落,配合滿山遍野的金黃芒草,自然能夠拍出最「呃like」的打卡照。 在前往爛頭營的步道兩旁都是遍野的芒草,這自然是行山路線中最重要的打卡景點! 當年陳奕迅的唱片《Taste the Atmosphere》都在這裡拍攝的,自然有著某種吸引力。 山友可以先搭港鐵到東湧站,那裡有三條巴士路線可乘搭,分別是前往梅窩3M、前往大澳的11號,以及前往昂坪的23號。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芒草相關資料:
約40分鐘到大東山一號觀景臺,兩旁芒草最密,以鳳凰山作背景是常見的大東山拍照構圖,是大東山最靚及易到的景點,向海可見長沙、貝澳、芝麻灣半島、石鼓洲。 若體力不繼、糧水短缺,在此拍照後原路折返落山為上策。 芒草要在陽光充足下逆光拍攝到金黃色,是否影到靚相要問個天。
- 站在山頂,景色截然不同,望往北方東湧及赤鱲角機場,西面是跟大東山並肩的鳳凰山,東面則是爛頭營、蓮花山及三山臺一帶的山脈。
- 若山友希望在大東山拍攝黃昏照,請必須帶備行山杖和手電筒,要知道秋冬時節日照時間較短,抹黑下山亦較危險,因此必須帶備有足夠電池的手提照明裝備才上山,以免樂極生悲。
- 海拔高度869米的大東山,西靠鳳凰山,右連二東及蓮花山,是香港第三高山。
- 大東山是個看日落的好地方,但要留意,夕陽下的芒草雖美,但太陽一下山,天色便會很快全黑,下山的難度增加,易生意外。
- 上落梯級很大級,行山杖可以幫到你減輕雙腿的負擔,建議攜帶;上跳板石的路較難行,有可能要用雙手輔助,帶備手套可以防萬一。
- 巴士總站在東薈城下,大家要在商場內的超級市場買齊補給品,才上巴士,因為伯公坳及大東山是沒有任何補給的。
起初,屋內並無自來水,Fred得與朋友步行數百米覓水。 直至三個月前,他成功從鄰屋水井接駁水喉,屋內始成功有水。 不過,對於爛頭營加鐵閘一事,Fred並不知情。 大東山又名為大崠山或大峒山,「崠」及「峒」相通,意思是山脊或山峯不齊,正符合大東山及二東山一帶的山勢。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置身芒草花海,靜待落日晚霞
但攀上石塊拍照時,記得注意安全,以免發生危險。 但質素有極大差距,重量、手感、耐用度各有不同。 往大東山的路況不是平滑石屎路,不少石級很高需要小腿力量,新手或心肺功能較弱的朋友,行大東山會感到喫力。 解決方法是把步伐放慢,以時間換取距離,每到臨界點就停下來小休。 《香港01》記者今午登上大東山,發現山上散落約21間石屋,其中一所牆身漆有數字「15」的石屋外,被人加裝圍欄及鐵閘。 大東山爛頭營2025 圍欄由數條鐵纜組成,圍封的範圍約15米乘15米。
行山人士可以在東湧港鐵站旁的巴士總站,建議乘搭3M號的大嶼山巴士。 上車時可以跟司機說往伯公坳分段收費,他就會幫你調整八達通機的費用。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爛頭營2025 當在東湧上車後,約20分鐘車程,便會到伯公坳,請於伯公坳站下車。
大東山爛頭營: 芒草美景反致垃圾爲患
大東山滿山芒草,萬一你倒在其中一個草叢中,的確很難找到你;若果你吹響哨子,可以令其他山友及救援人員更容易找發現你。 大東山爛頭營2025 建議大家用背囊盛載補給,空出雙手,盡量別要拿住手袋或者膠袋行山。 大東山的路陡峭,如果失平衡跌倒時,有雙手保護自己,而且如有行山杖的話,可以用杖幫忙上落山。 行山杖會令你上落山時舒服一點,減輕腿部的壓力。 秋冬早日落,日落時間通常在下午5時多,到傍晚6時已經天色全黑,所以建議大家在下午5時前落到山。 計計數,建議大家最遲早上10時就到東湧,11時開始在伯公坳起步。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11月尾至12月頭的氣溫大約為?
登遊大東山,一般可由伯公坳逆走鳳凰徑第二段上攀,或由南山經第一段上爬。 大東山爛頭營 長線也可由東湧黃龍坑郊遊徑上攀、由白芒行走小徑繞經蓮花山,甚或經由禾寮墩等地前往。 接著,沿鳳凰徑往大東山上走,這段兩公里的山路,是整個行程中唯一的上坡路,挑戰你的耐力。
大東山爛頭營: 前往伯公坳
喫點東西後,走落爛頭營,時間大約下午2時,太陽開始西斜,便是拍攝芒草的好時機。 從爛頭營回望大東山,正是西方日落的方向,大東山漫山遍野的芒草染上金光。 下午3時後,開始從爛頭營離開,此時沿路的芒草會變得比上山時更美麗,因為夕陽的時機來了,陽光的仰角愈來愈低。 由伯公坳出發的話,起點已經有海拔340米,高度較高,換言之攀升較少,上山會較輕鬆。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景點推介【2】爛頭營
沿鳳凰徑第二段的石級路直登大東山,便見星散的爛頭營。 近二東山的路口處,左行繞其而走(下一分岔路口可左走經黃龍坑郊遊徑下降至東湧)。 隨後繼續依照鳳凰徑指示,繼續下降至南山的嶼南道完成行程(或可續沿鳳凰徑、嶼南道走至梅窩)。 大東山位於南大嶼山,原稱「大峒」,英語作「日落山」(Sunset Peak)。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打卡 #2:爛頭營
1924 年,港府批準在大東山建石屋,協會亦著手買地。 二戰時,美軍會在山上接見遊擊隊隊員,聽他們報告日軍位置與活動,會整天在山頭之間行來行去,大嶼山當年可以遠觀珠江,是觀察日軍動態好地方。 香港淪陷前夕,英德為交戰國,協會的德裔成員遭港府拘禁;至日軍佔領香港,屬盟國國籍的其他成員則被日軍拘留在戰俘營。 故日治時期,協會停止運作,石屋無人保養維修,漸漸破落。 二戰後(1945年),爛頭營開始恢復興建築,共建43間渡假平房,設有廚房,管理人員宿舍,餐廳等設備。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 爛頭營 (2017舊線)
到馬路最高點後落斜少許,便發現左方有樓級路口,轉左上樓級,就到達一個郊遊位置。 該位置有打卡位、涼亭、廁所、野餐桌等設施,行山人士可以在此整理裝備,例如塗防曬、開行山杖。 很多山客以為石屋已荒廢,多年來謠傳過這裡曾是軍營、被日軍佔領過,其實石屋羣依然有人使用、居住及保育。 自疫情爆發以來,不同行山路線都聚滿人羣,今午大東山亦處處見人蹤,惟未見有人攀上爛頭營屋頂,行山人士大多坐在爛頭營旁休憩。 市民石先生及張先生行山多年,石先生指大東山每年秋天都會吸引大批市民上山觀芒草。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行山路線交通
就算沒有行山鞋,也請穿運動鞋,真的別要穿高跟鞋。 這次修復的石屋,以前為擔當爛頭營「看守者」的宿舍。 重建計劃由團隊與居民共同構思,希望通過參與行動,為爛頭營及其周邊地區共創全面而可持續的保育措施。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景點推介
影完跳板石後,可以沿小徑繼續上,朝大東山山頂標距柱進發。 在869米高的大東山頂,除了可遠眺對面的鳳凰山,最美的是望機場及東湧的方向,山坡上長滿芒草。 這個岔口約780米高,是沒有路牌的,因為左邊的小徑並非漁護署維護的山徑。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打卡 #4:夢幻日落
但小屋歷史悠久且風吹雨打,前往別為了拍照而攀上石屋,免生危險。 而在大東山走完全程下山後,山友亦可以在嶼南道南山燒烤場隔壁的巴士站乘搭巴士會東湧離開。 爛頭營在香港以至東南亞的歷史文化都有很獨特的地位。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獲大嶼山保育基金撥款1,250萬元進行修復保育,百年古蹟有望重煥生機。 原路折返,經9號屋及11號屋,回到鳳凰徑,轉左是剛才從大東山下來的路,所以轉右,繼續落山,往南山方向走。 上大東山的小徑較陡峭,有些位置需要手腳並用,但路徑明顯,只要保持向上行,不易迷路。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爛頭營歷史
坊間有很多大東山的路線介紹,可能指3至4小時就行完,但行山時間宜預鬆不預緊。 再者,行山可能只是行4小時,但如果你打算上山野餐,之後到處拍照打卡,並會在某些熱門位置排隊影相,那麼,就不止4小時,故建議預6小時。 此外,在芒草季節的週末假期,人山人海,山路又窄,往往要排住隊上落山,也難以行得很快。 大東山爛頭營 上午出發的朋友,時間尚早,離開第一個觀景臺後,可以折回鳳凰徑,繼續上樓級,沿路兩旁有很多芒草,也有一些形狀特別的大石,全是拍照好地方。 如果你能夠抵擋到沿途的打卡誘惑,由第一個觀景臺起計,上多30分鐘,過了標距柱L015後,不久會發現前路再沒有石級,變成平路。 那裏是個分岔口,直去是續走鳳凰徑,而左方就有崎嶇小徑登山。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 爛頭營
這段路兩邊的芒草不多,但沿途會經過一些大石,例如跳板石,很多山友都喜歡站到石上拍照,但爬石記得小心,量力而為。 沿路上,盡看嶼南景色,由芝麻灣半島的老人山起,接貝澳的鄉村及海灘,到長沙連綿不盡的沙灘,至水口的泥灘。 觀賞芒草的最佳時間在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這段期間前往大東山及二東山會非常擠迫。 前往欣賞芒草和拍照時,切勿另闢新路及踐踏芒草。
落到伯公坳後,橫過對面馬路等巴士,多線路線都是返回東湧的。 雖然途經的巴士很多時會客滿「飛站」,但按經驗大嶼山巴士公司會根據人流加開班次,直接由伯公坳接載行山人士落東湧的。 大東山爛頭營 上落梯級很大級,行山杖可以幫到你減輕雙腿的負擔,建議攜帶;上跳板石的路較難行,有可能要用雙手輔助,帶備手套可以防萬一。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必做三件事 日出、日落
當年一些旅居廣州的外籍家庭每年夏天都到離廣州兩天路程的羅浮山渡假、退修,築起臨時營舍,離開時燒毀,以免不法之徒取用。 大東山爛頭營2025 至上世紀廿年代初,廣州軍伐政府告知再無法保證他們的安全,建議不要再去羅浮山。 這羣外籍人士想到在英國殖民地香港另覓營地,結果找上全港第三高,海拔869米的大東山。 爛頭營是香港最早期渡假式營舍及歷史最攸久的渡假舍,據悉當時是由一間美國的基督會,醫生及傳教士負責主理,約於1900 – 1923 開始建設營舍。 本來的構思跟羅浮山一樣用臨時營舍,卻原來無法抵檔香港的颱風,協會便計劃興建石屋作營舍。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賞芒草攻略|早出發連走跳板石爛頭營 晏晝短行也可享靚景
對於大東山爛頭營加設鐵欄,他認為若業主認為有需要,加設鐵欄亦無可厚非。 如果打算登大東山頂的朋友,建議多帶一對手套,因為離開鳳凰徑攻頂的路很斜,可能需要用手扶住兩旁的植物及石頭。 手套不用太貴,二三十元一對的3M手套已經足夠,在家居用品店及五金店有售。 郊野樂行指爛頭營是20年代英國傳教士靈修和度假用的營舍,現為度假屋爛頭營具有多年歷史。
大東山爛頭營: 大東山必做事情【2】看日落
網上流傳照片可見,近日其中一間爛頭營的業主裝了鐵閘,並拉起鐵線圍封,以防有人闖入。 《香港01》記者今午上山瞭解,該爛頭營內未見有人,外面以鐵纜與鐵閘圍封約15米乘15米的範圍,並貼有英文告示「No entry please(請不要進入)」。 有行山人士表示,每年秋天芒草盛開,市民蜂擁而至,若業主認為有需要加裝圍欄亦無可厚非。 勿在上山路上留戀太久,繼續往大東山頂走,約下午1時可到山頂。
未見金黃芒草靚景,先要考驗體能意志,至少要行約45分鐘不斷上山的石級,才能抵達第一個觀賞芒草的位置。 如果要上到大東山頂,上山時間約2小時,需要不斷上石級及沙泥斜路。 大東山爛頭營 大家要先有心理準備,你去大東山是做運動,會出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