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同時放寬「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在地區選擇上的限制,申請人原本只可選擇新界,放寬後可以選擇市區以外的任何地區。 申請家庭的申請者(申請者)必須爲公屋單位的戶主,惟提名家庭如屬全長者戶家庭,提名人可爲戶主或認可的家庭成員,否則提名人亦須爲公屋單位戶主。 長者戶家庭的申請者須爲年青家庭的父母/外父母,而年青家庭的申請者須爲長者戶家庭的兒女/兒女配偶。 在推出有關計劃時,房署將透過屋邨通告和房委會/房屋署網站公佈此計劃的申請詳情,以供住戶參考。 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指,年輕一代愈來愈需要個人空間,加上本港住屋環境狹窄,「200多呎要住4個人」,令兩代人同住意慾減。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稱,過去5年僅300戶透過天倫樂申請合戶,以騰空多1間公屋,建議政府考慮以租金優惠,吸引合資格人士申請。
- 房署會按長者家庭內年齡較高者的年歲及申請調遷家庭的公屋居住年期長短安排編配單位的優先次序。
- (a) 申請家庭最少有兩名成員,其中必須包括最少一名年長父/母或受供養的年老親屬,申請人可選擇任何輪候冊地區,以編配公屋單位。
- 調遷計劃由接受申請至截止日期將為期兩個月,讓公屋租戶有足夠時間考慮和遞交申請。
- 年長父母/外父母必須爲現居於公屋的長者戶家庭(全部家庭成員均年滿六十歲或以上,一人長者家庭亦符合提名或申請資格)。
房委會已撥出最多1,000個分佈於市區及擴展市區的單位,供本財政年度天倫樂調遷計劃之用;11月9日截止申請。 如有意遷往公屋申請較受歡迎地區的租戶,須於公屋居住至少七年,若提名或調遷家庭有未滿六歲的兒童或家庭成員已懷孕滿十六週或以上,則居於公屋滿五年的租戶亦可申請。 天倫樂調遷計劃2025 至於青年戶中,只有8%會考慮合戶及19%考慮調遷,不考慮的原因是不想與年長父母同住(58%)及不想住得太近年長父母(24%)。
天倫樂調遷計劃: 「天倫樂」合併戶減 近期上公屋 6成等逾6載
另外,房屋署今年調查6,500戶居民,包括4,500個公屋戶及2,000個資助出售房屋住戶,結果發現,公屋戶5年間增4%至78.63萬戶,平均住戶人數由2.8人跌至2.7人;年滿60歲或以上的長者戶,過去5年亦增長19%至17.29萬戶。 房委會解釋,58%已上樓者輪候超過6年,是由於在輪候期更改住戶情況,或影響首次配屋時間,加上受疫情影響配屋進度、火炭駿洋邨被用作檢疫中心、以及粉嶺暉明邨被惡意破壞。 在推出有關計劃時,房署將透過屋邨通告和房委會/房屋署網站公佈此計劃的申請詳情,以供住戶參考。 新一年即將來臨,每個人對來年有不同期盼和願望,而蔡婆婆的新年願望並不奢侈,僅盼可盡快安排入住公營安老院舍,擺脫目前擔驚受怕的生活。
如公屋長者的子女並非公屋租戶,而有關長者有充份及值得體恤的理由,包括社會或醫療因素等需調遷至其他屋邨,以便鄰近子女照顧,他們可向房屋署申請特別調遷,署方會因應個別情況作出考慮。 此外,公屋長者戶可參加「天倫樂加戶計劃」,申請加入成年子女,以便同住而獲得照顧,惟有關申請須符合所需的條件準則。 年長家庭(不論是提名家庭或申請家庭)只有一次透過「天倫樂調遷計劃」成功調遷或提名其年青一代(兒子/女兒/媳婦/女婿)成功調遷的機會(成功調遷指已接受房屋編配,不論最終有否入住單位)。
天倫樂調遷計劃: 回覆:關於公屋 天倫樂調遷 計劃問題
申請人一戶須獲其年長父母 / 外父母或年青一代 ( 兒女 / 兒女配偶 )提名,並提供關係證明文件,方可參加是次調遷計劃。 年長父母 / 外父母必須為現居於公共屋的長者家庭 ( 全部家庭成員均年滿 60 歲或以上,一人長者家庭亦符合提名或申請資格)。 若不同家庭的年長父母 / 外父母為共同租戶,而他們同時為全長者租戶,他們可分別提名其年青一代家庭申請是次調遷計劃或申請調遷往其年青一代現居的屋 ( 若受房屋資源所限,則可能獲編配鄰近而有合適空置單位的屋 )。 申請家庭須獲其年長父母/外父母或年青一代(兒女/兒女配偶)提名,方可參加此調遷計劃。 年長父母/外父母必須為現居於公屋的長者戶家庭(全部家庭成員均年滿六十歲或以上,一人長者家庭亦符合提名或申請資格)。 若不同家庭的年長父母/外父母為共同租戶,而他們同時為全長者租戶,他們可分別提名其年青一代家庭申請此調遷計劃或申請調遷往其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若礙於房屋資源所限,則可能獲配同一區議會分區內有合適單位的最接近屋邨或鄰近區議會分區內的屋邨)。
- 長者戶家庭的申請者須爲年青家庭的父母/外父母,而年青家庭的申請者須爲長者戶家庭的兒女/兒女配偶。
- 凡居於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的年長父母可提名一名兒女/兒女配偶申請此調遷計劃,而年青一代家庭則可提名其父母/外父母申請調遷。
- 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65歲及以上的長者人口,在未來20年將增加逾一倍,香港社會更於10年後迎來「高齡海嘯」,在資助安老宿位嚴重短缺的情況下,仍有逾3.6萬名在中央輪候冊的長者苦等無期;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早前提出考慮以現金券形式,資助獨居公屋長者聘請外傭,更有信心於現屆政府5年任期內推行試驗計劃。
- 新一年即將來臨,每個人對來年有不同期盼和願望,而蔡婆婆的新年願望並不奢侈,僅盼可盡快安排入住公營安老院舍,擺脫目前擔驚受怕的生活。
- 房署會按長者家庭內年齡較高者的年歲及申請調遷家庭的公屋居住年期長短安排編配單位的優先次序。
- 在推出有關計劃時,房署將透過屋邨通告和房委會/房屋署網站公佈此計劃的申請詳情,以供住戶參考。
申請家庭須獲其年長父母/外父母或年青一代(兒女/兒女配偶)提名,方可參加此調遷計劃。 年長父母/外父母必須爲現居於公屋的長者戶家庭(全部家庭成員均年滿六十歲或以上,一人長者家庭亦符合提名或申請資格)。 若不同家庭的年長父母/外父母爲共同租戶,而他們同時爲全長者租戶,他們可分別提名其年青一代家庭申請此調遷計劃或申請調遷往其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若礙於房屋資源所限,則可能獲配同一區議會分區內有合適單位的最接近屋邨或鄰近區議會分區內的屋邨)。
天倫樂調遷計劃: 「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爲促進建立以家庭爲核心的支援網路,房屋署(房署)推出「天倫樂調遷計劃」,提供調遷機會給公屋租戶遷往其年長父母或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以便互相照顧。 凡居於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的年長父母可提名一名兒女/兒女配偶申請此調遷計劃,而年青一代家庭則可提名其父母/外父母申請調遷。 天倫樂調遷計劃2025 房署會按長者家庭內年齡較高者的年歲及申請調遷家庭的公屋居住年期長短安排編配單位的優先次序。 申請家庭的申請者(申請者)必須為公屋單位的戶主,惟提名家庭如屬全長者戶家庭,提名人可為戶主或認可的家庭成員,否則提名人亦須為公屋單位戶主。 長者戶家庭的申請者須為年青家庭的父母/外父母,而年青家庭的申請者須為長者戶家庭的兒女/兒女配偶。
「如果喺屋企死咗無人發現都無辦法⋯⋯」手持柺杖、頭髮斑白的公屋獨居戶91歲的蔡婆婆道出,曾因耳水不平衡多次昏倒家中,亦終日提心吊膽,擔心煮飯期間會突然出現暈眩,導致火燭,她坦言,現時每天僅喫麵包和麥皮果腹,不敢再開爐煮飯。 然而,婆婆卻對政府倡聘請外傭的建議「耍手擰頭」,她指自己居住的公屋單位沒有容納工人的空間,更擔心無力負擔有關額外開支:「佢病咗我都要帶佢去睇醫生,但我邊有錢⋯⋯」。 調遷計劃是推動建立以家庭為核心的支援網絡,原居住在不同區議會分區的年長租戶,可與其中1個年青子女家庭,居住在同一區議會分區的屋�,以便互相照顧及共享天倫。 (a) 申請家庭必須為核心家庭,並與最少一名年長父/母或受供養的年老親屬分別遞交兩份申請表,選擇位於市區以外、同一輪候冊地區內兩個就近的公屋單位。 (a) 申請家庭最少有兩名成員,其中必須包括最少一名年長父/母或受供養的年老親屬,申請人可選擇任何輪候冊地區,以編配公屋單位。 「家有長者優先配屋計劃」及「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的最低輪候時間,由兩年降至18個月,平均輪候時間較一般選擇輪候市區或擴展市區單位的申請人縮短最少7個月。
天倫樂調遷計劃: 調遷
據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文件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一般申請約有15.36萬宗,其中50%、即7.7萬宗輪候時間已逾3年仍未上樓,26%已輪候超過6年;而去年7月至今年6月則有1.58萬宗一般申請者成功上樓,其中58%輪候超過6年,89%輪候逾3年,輪候3年或以下佔11%。 天倫樂調遷計劃2025 房署會按長者家庭內年齡較高者的年歲及申請調遷家庭的公屋居住年期長短安排編配單位的優先次序。 調遷計劃由接受申請至截止日期將爲期兩個月,讓公屋租戶有足夠時間考慮和遞交申請。
天倫樂調遷計劃: 天倫樂調遷計劃
年長家庭只有一次成功參加「天倫樂調遷計劃」的機會(不論是以提名人或申請人的身份參加),若年長家庭曾透過「天倫樂調遷計劃」成功獲得調遷或提名其年青一代(兒女/兒女配偶) 成功調遷,此年長家庭將不可參加往後的「天倫樂調遷計劃」再次調遷或提名另一名兒女/兒女配偶調遷。 如有意遷往輪候冊較受歡迎地區的租戶,須於公屋居住至少 7 年,若提名或調遷家庭有低於六歲的兒童或家庭成員懷孕 16 個星期或以上,則居於公屋滿 5 年的租戶亦可申請。 為促進建立以家庭為核心的支援網路,房屋署(房署)推出「天倫樂調遷計劃」,提供調遷機會給公屋租戶遷往其年長父母或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以便互相照顧。 凡居於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的年長父母可提名一名兒女/兒女配偶申請此調遷計劃,而年青一代家庭則可提名其父母/外父母申請調遷。 陳美蓮表示,房委會推出「天倫樂調遷計劃」的原意,為公屋租戶提供調遷機會,遷往其年長父母或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以便互相照顧,但曾替患有抑鬱症的女街坊申請遷到市區、鄰近子女居所的屋邨單位方便照顧時,房屋署則回覆以事主未滿60歲為由拒絕申請,批評這些都不是人道理由來拒絕有需要街坊的調遷申請。 房屋署回覆查詢時指出,房委會推出「天倫樂調遷計劃」,在平衡其他類別公屋申請人的房屋需求下,每年會撥出特定配額的公屋單位供該調遷計劃之用。
天倫樂調遷計劃: 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為鼓勵較年青的家庭照顧年長父母或親屬,促進家庭和諧共融,我們已將「家有長者優先配屋計劃」和「新市樂天倫優先配屋計劃」合併為「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天倫樂調遷計劃 (c) 不論申請人是年老親屬還是另一名成年的家庭成員,雙方均須於核實配屋資格面晤時簽署意願書,聲明較年輕的成員會照顧年老親屬,並一同居住。 凡居於租住公屋的年長父母,可提名一名成年兒女或兒女之配偶,在此計劃下申請調遷;成年子女亦可提名其父母或其配偶的父母申請調遷。 天倫樂調遷計劃 年青戶仍須承諾照顧長者,並與他們一起生活,但毋須通過全面經濟狀況評審和住宅業權審查。
天倫樂調遷計劃: 調遷
房屋委員會今天(10月5日)宣佈,天倫樂房屋計劃接受申請,計劃包括天倫樂加戶政策、調遷計劃、合戶政策及優化現有的優先編配公屋申請計劃。 天倫樂調遷計劃 如有意遷往公屋申請較受歡迎地區的租戶,須於公屋居住至少七年,若提名或調遷家庭有未滿六歲的兒童或家庭成員已懷孕滿十六週或以上,則居於公屋滿五年的租戶亦可申請。 公屋輪候時間勢將突破6年關口,房委會文件顯示,過去1年已上樓者中,近60%輪候超過6年。 因人口老化,公屋長者戶過去5年勁升19%,惟超過60%不考慮透過天倫樂將子女加戶、合戶或調遷,主要原因是不想與子女同住及不想搬遷。 天倫樂調遷計劃 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65歲及以上的長者人口,在未來20年將增加逾一倍,香港社會更於10年後迎來「高齡海嘯」,在資助安老宿位嚴重短缺的情況下,仍有逾3.6萬名在中央輪候冊的長者苦等無期;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早前提出考慮以現金券形式,資助獨居公屋長者聘請外傭,更有信心於現屆政府5年任期內推行試驗計劃。
天倫樂調遷計劃: 「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c) 在輪候調查期間,如年青家庭的申請較先到達調查階段,輪候號碼較後的年長申請人可獲提前,與年青家庭一起接受資格審查。 雙方均須於審查面晤時簽署意願書,聲明在獲得編配有關單位後,年青家庭會給予其年老親屬適當的照顧。 蔡婆婆曾有意申請入住公營安老院舍,惟遭通知暫不接受「識行識走」的長者申請,更指出婆婆須有醫生紙及緊急需要纔可作出相關安排。 提到政府或有意資助獨居公屋長者聘請外傭時,蔡婆婆卻稱自己住的單位狹窄,沒有容納家傭的空間,更擔心自己的生活習慣與外傭不能磨合,以及無力負擔有關額外開支:「佢病咗,我都要帶佢去睇醫生,但我邊有錢⋯⋯」婆婆坦言,與聘請照顧者比較,更希望可盡快安排入住公營院舍。 隨著本港人口老化情況持續惡化,資助安老宿位供求嚴重失衡,目前有逾3.6萬名長者仍在輪候有關服務,而2015年更有5,881名在中央輪候冊的長者,未獲編配安老宿位已離世;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提出考慮以現金券形式,資助獨居公屋長者聘請外傭,更有信心於現屆政府5年任期內推行試驗計劃。
天倫樂調遷計劃: 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合資格家庭可視乎地區的選擇和適閤家庭情況的單位數目,自行選擇共住一單位或分別入住兩個就近的單位。 天倫樂調遷計劃 年長家庭(不論是提名家庭或申請家庭)只有一次透過「天倫樂調遷計劃」成功調遷或提名其年青一代(兒子/女兒/媳婦/女婿)成功調遷的機會(成功調遷指已接受房屋編配,不論最終有否入住單位)。 若年長家庭曾透過「天倫樂調遷計劃」成功獲得調遷或提名其年青一代成功調遷,該年長家庭日後不可以再次參加「天倫樂調遷計劃」。
天倫樂調遷計劃: 天倫樂調遷計劃
若年長家庭曾透過「天倫樂調遷計劃」成功獲得調遷或提名其年青一代成功調遷,該年長家庭日後不可以再次參加「天倫樂調遷計劃」。 「天倫樂調遷計劃」每年撥出配額為 1,000 個單位,房屋署會按長者家庭中較年長者的年齡及申請調遷家庭的公屋居住年期長短安排編配單位的優先次序。 調遷計劃由接受申請至截止日期將為期兩個月,讓公屋租戶有足夠時間考慮和遞交申請。 房屋署為鼓勵年輕家庭照顧年長父母,推出「天倫樂」計劃,合資格者可合併戶籍、加戶或調遷至合適單位,但分別有61%、66%及65%的長者戶,不考慮加戶、合戶及調遷,主要原因是不想與子女同住及搬遷,分別佔55%、73%及43%。 合資格家庭可視乎輪候冊地區的選擇和適閤家庭情況的單位數目,自行選擇共住一單位,或分別入住兩個就近的單位。 此計劃提供調遷機會給公屋租戶,遷往其年長父母或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以便互相照顧(若受房屋資源所限,則可能獲編配至鄰近而有合適空置單位的屋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