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是不會傳染的,因病發是患者身體內的病毒作怪,故我們不會因為減少社交接觸,而減低「生蛇」風險的。 本文開提到,「生蛇」與水痘這兩種疾病,其實源自同一種病毒,「生蛇」傳染給曾經出過水痘的人極微,近乎不會。 因為曾經出過水痘的人,身體會有抗體,達到終生免疫的效果。 95% 的人都曾經出過水痘2,很多人只是不知道自己幼年時出過水痘,又可能只出了一、兩粒,之後自行痊癒,父母亦沒有為意。

  • 2019年10月,鄭秀文Sammi的媽媽因「生蛇」而腰背受到極大的神經痛楚,令Sammi亦考慮注射預防疫苗。
  • 而免疫力弱人士感染「生蛇」,症狀亦會較一般人嚴重得多。
  • 常見的發病位置是背部和腰部的一側,也有可能出現在頭、頸和臉部。
  • 據統計, 大約有95%成年人有「生蛇」的風險,而且於50歲後的風險更大。
  • 「生蛇」病發原因是自己體內病毒作怪,不會透過社交接觸而傳染別人。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生蛇針: 帶狀皰疹 (生蛇) 疫苗 (一針) (HH-VACHERZ)

「生蛇」的學名爲帶狀皰疹,患者的皮膚底部,會出現紅腫且刺痛的水皰。 患處通常會成羣出現,多數呈帶狀分佈,並分佈於軀幹部位,惟臉、頸及眼睛均可能受影響。 帶狀皰疹由水痘病毒引起,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在人體神經,並處於休眠狀態。 這種病毒平時不會發病,不過患者一旦抵抗力變弱,例如遭遇創傷、勞累、感冒、癌症及免疫系統疾病的時候,病毒便有機會再度活躍,變成「生蛇」。 帶狀皰疹 (俗稱生蛇) ,是由水痘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會引起呈帶狀、令人痛楚的紅疹。

生蛇可以引起嚴重痛楚,像針刺的尖銳痛感,有時候即使沒有觸碰也感到疼痛,甚至有患者形容辛苦得令人痛不欲生。 患者的病情會視乎其免疫能力、神經線分佈及病毒活躍狀況而定,約四分一患者會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如紅疹伸延至眼簾或外耳,或會導致視力或聽力受損等情況。 生蛇後果可以非常嚴重,如果病毒上眼或入耳,甚至有機會引致眼盲或耳聾。 每個人感染帶狀皰疹症狀和反應都有差異,有些人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只有少量紅疼,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實曾經都出過水痘。 原來未感染過水痘、或沒有接種預防水痘疫苗的人,若接觸生蛇病人的患處分泌物,或受其分泌物污染的物件,便有機會受感染而出現水痘。

生蛇針: 社區藥房推生蛇疫苗 提供100免費名額

即使曾經生蛇的人士都可以接種﹐因為當人體免疫力較弱時﹐亦可以再次發病。 帶狀皰疹(俗稱「生蛇」)由引起水痘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致,因此曾經感染水痘痊癒的人士發病的風險最高,但若不肯定自己以前曾否感染水痘,仍可考慮接種疫苗,以作預防。 要預防生蛇,醫學界一般建議50歲以上曾患水痘人士,接種預防疫苗、即俗稱蛇針。 由於生蛇可多於1次,生蛇患者康復後都可注射預防疫苗。

「生蛇」疫苗是一種活性疫苗,有助減低50至59歲人士感染帶狀皰疹的風險達70% ,而60歲或以上人士也可減低51%。 雖然疫苗未可100%預防生蛇,但可減低「生蛇」痛楚程度及不適時間,更可減少出現後遺神經痛的機會。 以由醫生診斷是否「生蛇」,抑或是其他皮膚病。 雖然我們不會被傳染而「生蛇」,但「生蛇」患者有機會令沒有出過水痘的人出水痘。 值得一提的是,打過水痘防疫針,是減低出水痘的風險及降低水痘帶來的併發症,不等於完全不會出水痘。 穩陣起見,「生蛇」患者應避免接觸家中免疫力低的人、孕婦、幼童,尤其是1歲以下的嬰兒(因按照目前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幼兒接種第一針水痘針的時間為1歲)。

生蛇針: 嚴重

請諮詢您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SHINGRIX是否適合您。 二、皮膚出疹:皮膚開始出現帶狀分佈羣聚性紅疹,然後一天內迅速變成小水泡,大小如米粒至豆粒,第3天可能轉為膿皰,第7-10天便開始結痂,3週內脫落。 視乎每次發病時所影響的神經節,生蛇如上眼、入耳,可對視力或聽力造成影響。 在罕見病例中,生蛇亦曾導致腦、肺等其他部位發炎。

而免疫力弱人士及患血液惡性腫瘤患者接種相關疫苗,亦分別達近70%及逾80%保護率。 生蛇針2025 通常如果是剛剛生完蛇,身體內應該會有抗體保護,短期內不用接種「生蛇」疫苗。 但是抗體水平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按照國際指引,建議可以於生完蛇1年後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注意曾經生過蛇的人是有機會復發的,不能因此而鬆懈。

生蛇針: 服務項目:

而病毒一旦入侵眼部或耳朵,有機會令人失明或失去聽力。 所以及早求醫,接受適當治療,包括在紅疹出現後首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可減少對身體的影響。 生蛇痊癒後,身體對付水痘病毒的免疫力會再度提高。

生蛇針: 帶狀皰疹(生蛇)是甚麼?

不少人會形容「生蛇」帶來的痛楚是很尖銳的,或是一陣一陣的,倘患處被輕輕碰到,患者便會感到劇痛。 「生蛇」的病症可長達30天,甚至數年,有四分之一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拼發症。 「生蛇」患者最常出現的後遺症,是容易發燒及患處會異常性疼痛等。 爲加深瞭解「生蛇」的普遍性,以及港人對此病的認知,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訪問了2,042名年齡介乎51至80歲香港居民。 調查發現,17%受訪人士表示自己曾經「生蛇」。 以香港人口推算,即有超過41.82萬人,曾經或現正患此病症之苦。

生蛇針: 手術:

「帶狀皰疹」俗稱「生蛇」,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 患者身上會出現一種令人痛楚而呈帶狀的紅疹,並有水泡。 凡感染過水痘的人都有機會「生蛇」,如病毒上眼或入耳,什至有機會引致眼盲或耳聾。 據估計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可能罹患帶狀皰疹,常見於年長者或兒童中。 帶狀皰疹疫苗 (蛇針疫苗) 能預防帶狀皰疹有效率超過90%,長達7年有效保護。 這類預防疫苗適用於50歲或以上人士,只須於皮下注射一針,即可有效預防「生蛇」、後遺神經痛及「生蛇」帶來的急性長期痛症,但不能治療現有病症。

生蛇針: 「生蛇針」常見問題

「生蛇」的痛楚如針拮、火燒及電擊,也可以是陣陣作痛,情況有可能持續長達4星期。 此外,後遺神經痛(或神經痛),更可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不等。 生蛇針 醫生並沒有必須戒口說法,但是生蛇患者通常是因為抵抗力弱,確實需要注意均衡飲食,確保充足水分以及適當睡眠作息。 生蛇雖然以年紀大人士居多,但一般人如經常捱夜、欠缺休息、精神壓力大,影響免疫力,都可以出現生蛇。 生蛇針2025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曾表示,當地每3個人便有1人,會在其一生中經歷生蛇病發,並推算美國每年有多達100萬人患有生蛇的問題,反映生蛇很常見。 適用於18歲以上高風險人士及50歲或以上人士接種。

生蛇針: 健康生活

「生蛇」病徵就可能持續一個月,而且有機會帶來併發症和後遺症。 出現生蛇症狀要及早求醫,接受適當藥物治療,可減低出現併發症及入院留醫的風險。 隨著社會高齡化及現代化,與免疫力息息相關的帶狀皰疹容易趁虛而入,建議 50 歲以上長者及18 歲以上的免疫較差的人士接種蛇針。 另外,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也建議,即使曾經患過帶狀皰疹的康復者接種蛇針,以免帶狀皰疹復發。

生蛇針: 香港接種蛇針的優惠及價錢參考

目前美國、澳洲及加拿大等國家會因應國民選用的醫療保險計劃類別,為年長人士提供帶狀皰疹疫苗相關的資助。 生蛇針2025 然而,香港暫時並沒有相關安排,市民需自費接種蛇針。 要早日擊退病毒,在出現紅疹後首72小時應果斷求醫。 婦科疾病評估及治療 備注:以上只列舉出部分常見疾病及手術,對於一些較複雜或罕見手術,本中心的專科醫生均可處理,詳情請向本中心查詢。 骨科病症評估及治療

生蛇針: 信採用「SHINGRIX 生蛇針」 比起一般疫苗更具優勢

SHINGRIX屬新一代疫苗,由葛蘭素史克藥廠生產,預防率超過90%,能預防生蛇及其引起的後遺神經痛,並降低其他併發症的風險增加。 Zostavax的疫由默沙東藥廠生產,預防率為約70%,價錢較平,少部份人接種後仍會生蛇,但痛楚會較輕微,出現後遺神經痛的機會亦較低。 生蛇針 生蛇有機會引起較嚴重的併發症,例如肺炎、腦炎,分分鐘可以致命。

預防疫苗的效用,是刺激因年齡增長,而變差的免疫系統産生抗體,從而增強免疫系統,以抑制水痘病毒再度活躍。 生蛇針 生蛇針2025 自2006年推出預防疫苗至今,歐、美等地已出售超過1,400萬劑「生蛇」預防疫苗,香港亦於2014年年初引入。 雖然身體在50歲以後免疫力退化,「生蛇」風險較高,惟50歲以下人士,亦須留意患有此病的機會。 50歲以上「生蛇」高危人士可接種預防疫苗,由於預防功效達七成;即使患上此症,也可減輕痛楚及減少持續時間。

生蛇針: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據資料顯示,在接種兩劑疫苗後的有效保護期為至少四年,預防有效率超過90%。 臨牀試驗結果顯示,SHINGRIX在第一劑和最後一劑(兩劑之間間隔時間為2到6個月) 注射完成後7年內有效。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出現輕微的紅、腫、痛,少部份人或會頭痛。 打針後如出現嚴重副作用,例如面部或喉嚨腫脹、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請即時求醫。

就算打疫苗後依舊復發,之後出現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機率也會大為下降。 生蛇針2025 雖然「生蛇」鮮有死亡個案,不過其併發症絕對不容忽視。 皮膚傷口發炎是較常見的併發症,而約兩成人「生蛇」後會出現持續神經痛楚1,這些痛楚有機會於數個月內消失;但亦有患者的痛楚會伴隨餘生,需要長期服用止痛藥以減輕痛楚。

後遺神經痛是另一個多人關注的問題,大概有四分之一病人,在生蛇過後出現神經疼痛,令他們生活受到很大困擾,症狀可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 生蛇針2025 生蛇多數是一條神經線受感染,可形成一條蛇串狀紅疹圍繞患處,例如腰背。 間中有些患者的左右兩邊神經線,同時受感染,令身體兩邊同時生蛇,造成生蛇一圈的情況,但這個情況並不代表病情特別嚴重,也不會因而致命。

可是,如果有人還未出過水痘,那些人如果不小心觸碰到患者身上傷口或水泡內帶狀皰疹病毒,就有機會因而受感染,導致出水痘,但不是「生蛇」。 對於有出過水痘人士,就如上文提過「生蛇」與水痘是來自同一種病毒,他們自身是有抗體,所以是不會受感染。 雖然兩者都是由相同病毒引發,但是實際上水痘與「生蛇」並不能相提並論。 正常來說,出水痘是令患者身上出現數百個痕癢的水泡,通常5-7日就能康復。

另外,若病毒「上眼」,則會影響視力,嚴重會導致失明;病毒「入耳」則影響聽覺,甚至會導致失聰;病毒「上腦」則有機會發展成腦膜炎;病毒入侵肝臟則有機會演變為「肝炎」。 身為子女或孫仔、孫女的你,兼顧起監督他們要均衡飲食和有適量運動之外,也要及早為他們做好預防措施,以減低患上疾病的風險,如「生蛇」,接種蛇針疫苗則是預防的「不二選擇」。 一般來說,確實是50歲以上人士「生蛇」風險比較高,但是相對年輕一代都有「生蛇」情況發生過。 只要當一個人壓力大、睡眠不足以及免疫力下降的時候,都有機會「生蛇」。 生蛇的正式名稱是帶狀皰疹,病發時,患者身體會出現呈帶狀的紅疹、伴隨著水泡。

有鑒於長帶狀皰疹時也會刺激體內生成相關抗體,會有一段時間的保護力,亦專家因此建議,曾得過帶狀皰疹者,若有意接種疫苗,可等到發病至少滿一年後再施打即可。 疫苗有助預防「生蛇」,那麼曾「生蛇」的人還需打疫苗嗎? 若曾長過帶狀皰疹,還是會建議接種疫苗以減低復發機率。

免疫力較低人士如長者,因年老體弱,生蛇的風險更比年輕者高8-10倍;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長期病患者,生蛇風險亦高2至4倍。 不少長者因身患多種長期病,往往生蛇殺到埋身卻懵然不知,曾有患者誤以為是濕疹,塗抹藥膏無效才前往求醫,卻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令後遺症發生的機會大大增加。 此外,免疫功能正常但曾經患過「生蛇」的人,有機會重複感染,如果不想再次經歷「生蛇」劇痛及不適,只需要一針「生蛇」疫苗,就可大大減低將來的「生蛇」風險,免受「生蛇」折磨。 除了避免接觸「生蛇」患者患處的水泡液體之外,疫苗是預防「生蛇」的最有效方法,兒童可接種水痘疫苗預防,50歲或以上人士則可接種預防「生蛇」的疫苗。 「生蛇」由水痘病毒引起,當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線內,並處於休眠狀態,準備日後隨時再度活躍。

生蛇針: 預防生蛇有疫苗

由於神經線區域(皮節)一般都是單邊受影響而已,所以「生蛇」多是單側或單區域。 生蛇針 有醫學期刊研究指出,在50歲或以上的生蛇患者中,估計有12.5%人會出現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即生蛇引致的後遺神經痛症。 痛症可斷斷續續維持幾個月至數年,不時產生如閃電、針刺、火灼般的神經痛,患者甚至穿衣服時輕輕觸碰到皮膚,都可能引發某處皮膚劇痛。 患者服用特效藥期間,醫生通常亦會處方口服及外用的抗敏感藥和止痕藥,針對減輕不同程度的痛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