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農立國,昔日農民在秋收後都會拜祭神靈,酬謝神恩,同時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此秋祭的起源。 2014年東華三院到戶外舉辦盂蘭勝會,當時已使用新造的鑾輿接載文武帝和其他神靈到中山公園的經棚安奉,同時亦是近年文武二帝首次乘轎出外。 荷李活道文武廟2025 荷李活道文武廟2025 2015年東華三院慶祝創院145週年時,復辦停頓多時的文武二帝出巡活動,並與秋祭典禮結合一起。 隊伍由上環文化廣場出發,途經摩利臣街、皇后大道中、水坑口街和荷李活道,最後抵達文武廟。

  • 為求心安理得,他們會到供奉太歲的廟宇,作個太歲福來化解,以求平安順遂,這便是香港人說的「攝太歲」。
  • 這是光緒皇帝在1879年送給東華的紀念物,以表揚東華賑濟持續三年的華北大旱災。
  • 不少印度士兵及水手看準商機,紛紛在警察局附近的街道擺賣舊貨品,久而久之,荷李活道的摩羅街古董店林立,形成摩羅街,以樂古道為界,分為摩羅上街及摩羅下街。
  • 現時,東華三院董事局每年也會按照傳統,於文武廟舉行隆重的秋祭儀式,酬謝文武二帝,同時為本港市民祈福。

荷李活道東端連接着蘭桂坊,而舊中區警署(前香港警察總部,現大館)亦位於此街上。 荷李活道文武廟 荷李活道文武廟 在舊中區警署側中央廣場的夜店Dragon-i,曾吸引多位足球明星訪港時到此消遣。 而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連接中環與半山區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亦途經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靠近中環一段以南一帶稱為蘇豪區(官方名稱爲荷南美食區),取自英文「Soho」或「SoHo」除了取源於倫敦蘇豪區外,也來自「South of Hollywood 荷李活道文武廟2025 Road」,意即「荷李活道以南」。

荷李活道文武廟: 個人工具

東華三院董事局男成員穿上傳統的長袍馬褂,女成員身穿中式服裝,頗有復古味道。 他們在水坑口街稍作停留後,經荷李活道返回文武廟,全程走了一個多小時。 1906年5月鼠疫再度肆瘧香港,文武廟值理奉請文武二帝出遊,欲藉神恩消除疫癘。 遊行分三日舉行,遍及上環、中環、西營盤、石塘咀、下環和灣仔等地區,規模頗大。 1908年東華醫院接辦文武廟後,沒再舉行盛大的神靈出巡活動,曾經接載文武二帝像的兩輛酸枝鑾輿(1862年和1885年)一直放在廟內,成為展品。 廟內的銅鐘於光緒二十七年(1847年)由「闔環眾信」送贈,證明文武廟擁有悠久歷史。

直至香港司法制度完善,這種宣誓的儀式才成為歷史陳跡。 攝太歲是在農曆春節至正月十五期間,文武廟會出現「攝太歲」的人潮[7]。 據中國傳統習俗認為,每一年都有一位神祇(太歲)掌管當年的一切凡間事務。

荷李活道文武廟: 農曆新年攝太歲熱點

香港各區不少商場都是寵物友善,九龍狗商場有圓方、Mikiki,港島狗商場則有赤柱廣場,部分狗狗商場不但有寵物專用設施,更開設了狗可入餐廳。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荷李活道文武廟 英文翻譯可按廣東話翻譯成Man Mo Miu/Temple,一般特指香港文武廟,也可按漢語拼音翻譯成Wen Wu Temple。 該廟及善德宮之收入及資產租金每年撥充善舉,資助教育,造福清貧學子,裨益至大。 一九五七年廟祝制度取消,由院方直轄管理,凡善信參神,隨意樂助香油。

應屆主席李鋈麟聯同全體董事局成員陪祭,並由東華三院顧問暨辛巳年主席周振基宣讀祝文,東華三院顧問暨戊辰年主席餘嘯天出任贊禮者。 首先全體向文武二帝行三鞠躬禮,接着行降神禮、初獻禮、頌祝禮、亞獻禮、三獻禮、望燎禮和辭神禮等。 主祭除了奉獻香和酒,還有花紅(帽上飾品)、剛鬣(公豬)、果品、束帛(書本財寶)。 說到最重要的一件文物,就是懸掛在廟宇第一進擋中(屏門)上方的「神威普佑」牌匾。 這是光緒皇帝在1879年送給東華的紀念物,以表揚東華賑濟持續三年的華北大旱災。 由於長期受到煙燻,原來的金色變成了灰色,東華最近複製了一塊掛上,原匾將進行修復。

荷李活道文武廟: 歷史

今日荷李活道亦是著名的旅遊地點,街道兩旁聚集眾多古玩店和藝廊,很多遊客慕名前來購買古董,其中有不少是珍貴文物,貨品來源備受爭議,所以香港政府對外推廣旅遊時極少提及荷李活道的古董買賣。 荷李活道文武廟2025 相傳白銀鄉村邊的一條山坑,晚間有光閃動,才發現山坑的沙中有銀礦,但在淘銀中有不少爭執,於是成立公所來處理爭執事宜。 明清兩代,各處鄉村的公所,都以廟宇形式出現,古

裡面唔少嘢都係嚟自19世紀,好似個銅鐘嚮1840年代鑄造。

荷李活道文武廟: 東華三院善德宮(牌位庫)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有關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物料或促銷資訊。 您可以隨時聯絡我們的資料保障主任,免費取消訂閱並要求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詳情見 「私隱政策聲明」 中的「直接促銷」一節)。 法國社會學巨匠塗爾幹(Emile Durkheim)曾經指出,人類崇拜具神聖地位的圖騰或宗教,其實是崇拜他們自己的社會;或者說對宗教的信仰,實質是折射了自己追求的價值與理想。 荷李活道文武廟2025 (註9)沿着這個角度思考,帶頭創立這家廟宇的人物,必然有其特殊背景、價值觀念與人生追求,而這家廟宇在創立之初地位喫重,香火鼎盛,必然切合當時社會的需要,其後香火仍盛,但社會地位急降,反映了社會環境的巨大變遷。

荷李活道文武廟: 香港最有名的廟宇打卡點

至於祭祀之舉,則由東華三院總理邀請政府機關首長殷商賢達,每年都會到文武廟作春秋二祭,藉以崇功報德。 廟內有鑾輿兩座,乃先後由各行商聯合獻送者,其一在清同治元年(公元一八六二年),另一座在清光緒十一年(公元一八八五年),該兩座鑾輿,均用酸枝製造,精工彫鏤,髹以真金色,陳列廟廊,為廟內富有歷史性之紀念品。 以前廣東附近一帶的舉人,在上京考試之前,必到此地來拜祭一番,順手一摸此筆,以祈能在考試期間,寫出一編極好文章,即使不能高中狀元,也希望得中翰林或進士。 現時城巴26線與人力車觀光巴士H1線皆行經全條荷李活道,前者更是以荷李活道為其折返點。 另有數條半山區巴士路線為服務中環核心地帶,不採紅棉路上山而行經德己立街、威靈頓街、擺花街、荷李活道及亞畢諾道登上堅道,該等路線行經擺花街起的一段荷李活道,至盡頭處轉上亞畢諾道。

荷李活道文武廟: 香港奧運獎牌得主逐個數

當日一班倡建總理、協理和值事穿上清朝官服先到文武廟參拜,然後用神輿迎請文武二帝像出廟,在儀仗隊陪同下,經過華人社區前往普仁街的東華醫院大堂,當時所走的路程很短。 文武廟(Man Mo 荷李活道文武廟2025 Temple)巴士站,位於港島中西區上環荷李活道文武廟對面,是一個東行單向路邊分站。 中環與上環,一動一靜、一快一慢、一新一舊,相差甚遠,卻偏偏像糖黐豆般形影不離,相輔相成,而荷李活道則是一條將兩區串連起來的重要街道,見證着香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荷李活道文武廟: 特色

訂閱電子通訊 您只須填妥姓名及電郵,便可取得香港地方誌中心有限公司(「香港地方誌中心」)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典禮中所讀的祝文為四言古文,講述文武之道及二帝之職。 主祭所讀的禱文內容是祈求神明庇佑東華善業事事順利,全體人員工作愉快,並祝香港繁榮安定,社會和諧。 這表達了東華秋祭活動的核心思想,有別於鄉村社會的秋祭。 神靈巡遊完結後,東華三院隨即在文武廟內舉行秋祭典禮,外面的鼓臺有樂師奏樂迎賓,廟內燈火通明。

荷李活道文武廟: 上環文武廟兩項文化遺產

今天的蘇豪區有不少外國特色的餐廳和酒吧,尤其吸引居港外藉人士或遊客光顧。 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後的首條街道,早在1841年英國人登陸香港島時便開始興建太平山一段,早年港島尚未填海時仍接近海邊,經過百多年來不斷填海,荷李活道現已遠離海傍甚遠。 廟堂平面呈二進式,縱深約為24米,有前後殿之分,中間加蓋天井。 後殿正中供奉文武二帝,左側

相關文章